轻伤事故统计分析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64019267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伤事故统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轻伤事故统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轻伤事故统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伤事故统计分析广州安准职业安全事务有限公司王建兵1前言事故是生动的反面教材,是未被列入计划的科学实验,获得实验数据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任何一个实验结果都不容忽视,否则,会造成事故资源的浪费,造成悲剧的重演。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就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对大量的事故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从中揭示出事故发生的某些必然规律和事故分布特征,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准确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制订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通过数据比较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考核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情况,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安全工作者掌握情况,明确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方便,特别是对分析事故成因的内在联系和事故分析的量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数据源为了使得事故分析更加生动,本人对一家大型的造船企业进行了调研,获得了一些资料,作为这次事故统计分析的数据源。2003年110月份以来,这家船厂共发生了轻伤事故47起,轻伤47人,其中生产安全事故39起,伤39人,其它事故8起,伤8人。将意外事故、交通事故、比照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归于其它事故中,列入了统计内容,目的是为了能掌握更全面的资料,更好地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3统计学原理的应用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前几年的伤亡事故资料不很齐全,无法对历年来的事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能导致分析出来的数据不够科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尽管如此,从为数不多的数据资料中,仍能找出一些规律。从图1(110)轻伤情况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第二、第三季度是事故高发季节,大多数事故集中在这个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其中,1、2月份事故较少,原因在于这期间适逢节假日,工程量少;3月份事故数量陡升,说明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将这个月定为造船行业的“安全月”是有科学依据的;而6月的全国“安全月”工作的开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事故数量锐减;随之而来的反弹,从某种程度上说,表明安全之弦有所放松。由此看来,安全确实要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一刻也不能放松,做的工作越多,出的事故减少。a _Jfc-.a.JBLifcJi;I Z 34 5 67910H 12图1 1 10月轻伤情况曲线图从图2伤害方式百分比圆形结构图可以看出,在47起轻伤事故中,其它伤害占的份额最大,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类事故中绝大数是摔、跌所致。其中有一部分与环境不良,地面湿滑有关,但归根到底,罪魁祸首是文明生产管理存在漏洞。“管生产同时管文明生产”,文明生产在不少管理人员和职工眼中是附属工作,总是停留在“搞搞清洁”“应付检查”的观念上,从未认真对待过,万万没有想到文明生产管理的好坏与事故的发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有一部分事故竟然是走路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摔伤,真的应了“喝白开水也会呛死人”这句老话,说明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图2伤害方式百分比圆形结构图船舶行业的传统伤害方式: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仍占有很大比例,需要在工具、设备的安全检查与安全使用上下功夫整治;高处坠落、触电等却控制得比较好,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往少有发生的车辆伤害事故却占了不少的比例,说明交通安全的管理有待加强。由图3轻伤事故风向玫瑰图可以看出,事故发生的高峰时间区段是10:0012:00,14:0016:00,16:0018:00.从人机工程学原理来分析可知,这几个时间区段都是临近下班或加班加点时间,经过几个小时单调、重复的劳动后,人的生物节律处于低潮期,这时往往注意力涣散,精神不集中,而导致大脑觉醒水平降低,容易产生失误、厌烦、反应迟钝,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安全管理的弊端,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中,不能科学地分配精力,上班之初,还能到处走走看看,但一两小时后,疲了,累了,管理也松懈了,安全监控力度随之削弱,使得事故有机可乘。图3轻伤事故风向玫瑰图从图4条形比较图上可以知道,在工厂下属的各部门中,造、修船理所当然是安全监控的重点单位,造船更是重中之重。从图5各年龄段受伤人员分布图上可知,2030岁和5060岁是危险年龄段。“敬老爱幼”也应该提到安全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要不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临近退休的同志也要打起精神。这两类人除了自身要使内劲之外,管理上也要特别关注。造船维:卢动集安保安,图4条形比较图S5YSS;60 50 30 2(图5各年龄段受伤人员分布图由表1受伤人员学历分配情况来看,高学历人群相对来说安全意识较强。虽然所从事工作的强度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讲,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表1受伤人员学历分配学历初(中学、小学)中(中专、中技、高中)高(中专以上)人数16274而从表2损伤部位的统计来看,受伤较多的部位是手和头,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穿戴仍然需要强调,尤其是安全帽、手套等。表2损伤部位部位手上肢头部躯干下肢脚人数20210735在平时的安全工作布置上,往往偏重于单项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现场,现场的重点在船上”,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科学。由表3事故发生地点的情况比较来看,车间内生产地管理显然比较薄弱。从另一角度来讲,生产工作的重点不一定是安全工作的重点,因为重点产品往往是众目睽睽的焦点,从上至下都比较重视,这样反而会少发生事故,而车间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相信这是导致车间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表3事故发生地点的情况比较地点产品上车间内厂内非生产区域厂外人数1022784事故分析的量化一一目标控制伤亡事故控制图是一种随时展示伤亡事故波动情况,使人了解安全形势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并采取排除异常因素的措施,或总结成功经验,使事故控制在预定的目标之内的曲线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目标控制与月度考核结合起来。老实说,以这家企业2003年轻伤事故的发展趋势来看,按月轻伤率0.55%来考核各单位,有点过于严格,准确讲,是不够科学。但因为以前对待轻伤事故的态度和事故统计的方式不一样,使得许多事故资源白白流失,无法制定出科学的目标控制方案,只能借鉴其它厂的考核办法,也是情非得已之举。伤亡事故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正态分布理论。若有n人工作,每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为p,其中m人发生事故的概率服从二项分布:p(m)Cmpm(1p)nm当P很小,n足够大时,二项分布趋于正态分布,期望值u=np,标准差.np(1p)如果我们控制目标确定为期望值上下某一个范围的话,就可以选定控制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nd=np*a、叩(】-p)W=np-a1-p)(a取i如果曲线图围绕中心线cl上下无规则跳动,说明保持了控制水平,可以达到控制目标;若数月统计的坐标点连续接近上限,则是危险警告,要我们密切注意,加强预防,否则要超出预定控制目标;若坐标超出控制上限,说明有新的事故触发因素,必须分析原因,制订控制伤亡事故的措施;若坐标点连续低于中心线或控制下限,表示事故触发因素减少,应总结经验,继续发扬。如:2003年如果按工伤考核指标0.8%。的要求作为全年的控制目标,以平均3000人计,则月平均伤亡人次数的期望值!i=up=3000x0.8面=2,4=cl则控制上限-npta/)因p很小,故取ucl=ftp+aQ呻取二L5则打d=2.4+L572控制下限Id二即-口立卬=0.10如果将其它事故轻伤人数不列入考核指标,则年度工伤目标控制情况如图6所示。图6年度工伤目标控制图从图6可以看出,曲线已连续数月接近或超出了上控制限,可以肯定,2003年的事故数量会超出控制目标。而且,从710月的曲线图看来,年末的两个月要好好总结,吸取教训,加强监控,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事故高峰。对2003年的轻伤事故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后,对指导2004年的安全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至少,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月度考核会有比较合理的科学依据。我们强调考核要严,但绝不能严得离谱。否则,被考核单位领导一旦受自身利益所驱使,为了逃避经济或行政处罚,设法瞒报或漏报事故,以达到达标的目的,这样反而会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畸形发展。因此,安全目标控制应长远规划,决不能一步登天。前一年40起轻伤,不能指望第二年只有20起甚至没有,这是不现实的。不要出了事故就认为安全工作不到位,只要按一定的比例(计划中的)逐年减少,就是可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成功的。比如:2003年月千人负伤率平均值qi=(47/10)/3000=1.572004年采取安全措施,确定千人负伤率控制目标下降20%,即=1,57x(1-20%)=1.25则vcl=q?+G1000一半/“七中+nlOOOqj/n取1=1.5n=3000贝Iiwl=2.22Lcl=0.28即2004年轻伤率如果能控制在1.25上下波动,就表明安全管理工作在事故控制方面上了一台阶。同理,对企业内各部门的考核也不能一视同仁,应区别对待。如:对造船事业部,2004年轻伤28人,以职工1300人计,要求采取安全措施,使得千人负伤率控制目标下降20%,则计算得出qi=2.2cl=q2=1.76ucl=3.5lcl=0.02所以,2004年该船厂的造船事业部如果能将轻伤率控制在1.76范围内,应是合情合理的。我们不能期望能在短期内杜绝事故的发生,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求全责备,这样才有利于增长安全管理人员的信心,有利于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摘自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