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论文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62685639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课题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课题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课题研究论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根据教参与以往教学其它学生的经验,指导学生去进行这本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校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创造性地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小课题研究论文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诗意画 蒙艺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书画社,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诗意画。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国画的学习,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一、制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基于上学期的一些练习,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已经不陌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国画、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课程时,可以采用诗画、音画结合的导学方法。例如教学山水画的意境一课时,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配合舒缓的古典音乐引入美术课堂,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歌情境导学,营造富有情感、美感,充满和谐愉悦、宽松自如的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把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去领略诗情画意,增强审美感受.这样,让学生充分体会线之美.利用大自然曲线和直线组合的美景,让学生在提高对线的认识基础上想象,并画成一幅诗意画,体会线在自然美与艺术中的作用,从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诗画结合,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意境和审美享受. “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想说、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由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每节课新课结束后的基本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练习题既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基本练习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作适当的变式。开放性练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什么样的课堂练习设计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练习?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由一个题目拓展成一组题,真正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可以尽可能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式的题目,不要只满足于结果,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但一定要在“多中选优”,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竹子的教学时,我先欣赏作品,对比王冕和郑板桥的竹子,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竹子的结构特征,竹子的绘画步骤,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竹叶的浓淡变化。 三、创设情境要务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情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中间或结束等环节. 情境创设要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习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有意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葡萄一课中,可以买来一些葡萄给学生观察,教授技法。看完,画完后,学生可以吃掉,都很开心。四、注重活动开展,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美术。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们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美术课综合性特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学习情境,把学习引向社区、社会,开展课外活动,参观当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历史名胜,研究当地文化传统、民俗风情,让学生在“大课堂”中探求知识,增长了见识和才干,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平时要给学生欣赏名家作品,介绍名家的生平和趣事,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就是要体现“近听水无声”却又要体现有声的这种感觉。白石老人用简洁的笔墨画上一抹远山,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川溪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会明白,这样将离青蛙妈妈越来越远。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会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地听到从远处传来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悦耳的乐章。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出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最高境界。 在本学期我们还组织了去石山村写生,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火山口的岩石和洞窟,以及当地的房屋特色,还有一些植物的生长。在写生中,通过实地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建立的开放性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开放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建议,要避免简单化的肯定或否定,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要给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敢想敢说的胆量,又有利于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对其进行全面准确而又客观的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多样,可以自赏自鉴,采用自评式作业评价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优秀、良好、合格、进步”四大空格,请学生先对自己的作业按要求做出评估,然后把作业贴放在相应的位置里,并且展开讨论;也可以合作交流,两人一组交换作业,先对对方的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同时说出理论依据,这样就使得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得到充分的理解,同时还使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以评优展览,先将美术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评比出一张优秀作业,再派小组代表交流评比结果或请优秀作业作者谈谈完成作业的好方法。作业评比展示中,使用各种技法出新,让他们一个个作介绍,人人都有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