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666155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生姓名家长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 宁在当时发表言论意在强调A. 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2.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 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 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 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 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 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A. 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度到共产主义的尝试。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度到 共产主义原则进行国家生产和分配,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 策”。这种新政策A. 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D .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5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 4 000万只,猪700万头、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 最为合理的是A. 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6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 同。”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A. 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C.是普遍有效的现代化模式 D.符合社会主义制度7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到:“”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 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A.材料有意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热情B.材料是当时苏联社会实际情况的反映C.农业集体化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加入集体农庄使农民过上了美好生活&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B.推行农业集体化C.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D.实行余粮征集制9.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B.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10 有一则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 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命令,其中,调侃斯大林改革措施的是:A. “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B. “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C. “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D. “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11.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 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一一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12. 1957年苏联撤销了 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 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13.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中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A.给予企业部分自主权 B.提出“加速发展战略”C.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D.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14.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 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为此,当时苏联可能采取的新措施是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B .取消部门管理体制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 .开垦荒地种植玉米15. 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B .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 .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1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苏两国分别进行了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面临内忧外患的困难形势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D.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世界影响17. 下图是1950 -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两国农业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C.苏联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很突出B. 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最终超越了苏联D. 国家政策不同导致粮食产量差距拉大18.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苏联官僚主义的习惯势力,以党的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对 自由交流知识的限制和缺乏激励个人发挥主动性的制度,这一切使它在迎接未来的高技术革命方面处于极其不 利的地位。为此A. 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 勃列日涅夫实行新经济体制C. 赫鲁晓夫发起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D. 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19.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到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A. 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20. 有人曾把上个世纪 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 “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 “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 “船长”弃船喻指戈尔巴乔夫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 “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21. 近现代中外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1760年至1829年,英国颁布的圈地法令数量变化示意图材料二 1700 年,贵族拥有的土地达 15%20% 1780年则达20%-25% 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 299英亩的农场数有 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 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 1529个,1000 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 323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1) 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2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分)材料一第一条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 代表苏维埃。第三条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 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第五条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合作社一集体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1936年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 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相同点。(6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14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解析】从列宁提出的公式可以看出,他主张利用德国的管理秩序、美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和形式、美国的教 育,但是苏维埃政权不变,最后是社会主义,因此,说明列宁主张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过借鉴了有益的东 西。故选Db A项说法具有片面性;BC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交代说明。3. B【解析】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 ?非国有化措施?,排除A项;材料中?固定 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经济结构仍属公有制为主, 故C项错误;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不能说牢固,故D项错误。4. B【解析】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故 B项正确;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是斯大林模式在工业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是集体农庄实行的结果,故D项错误。5. D6. A【解析】?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可知斯大林模式的产生是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故选A项。其他选项说法太片面,故排除。7. A【解析】材料一是苏联官方的观点, 斯大林亲自参与撰写, 有意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故A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材料不能反映当时苏联社会实际情况,BCD说法错误。8. C【解析】本题材料显示,领导人把出售粮食和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的做法予以否定,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内容,强调允许出售粮食,故选 Co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9. D【解析】D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也并非是优先发展农业。10. C【解析】前苏联的四位领导人斯大林体制下有过个人崇拜和 ?大清洗运动? ,所以解题时选择体现这个特点 的选项。C项中的劳改犯符合题意要求, D项明显是战时共产主义,是列宁时期的。而 B项明显是戈尔巴乔夫时 期的改革措施,寓意着苏联的解体。 A项是赫鲁晓夫的措施,故答案选择 C项。11. C12. C【解析】材料提到,1957年苏联撤销了 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 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因此选Co13. A【解析】?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B项错误。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是勃列日涅夫,D项错误。?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是说赫鲁晓夫正确的实情,而C.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则是赫鲁晓夫错误的事情,也不能选Co故选A给予企业部分自主权。14.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勃列日列夫采取的新措施是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因此选Co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15. C【解析】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 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B项错误;经济发展慢的主因就是体制造成的,如果 A对,那么苏联之后就应该改善经济了,可事实并没有,不符合历史;D在题目中没有标明;综上所述正确选项应是 Co试卷第5页,总5页16. C17. D 【解析】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两国的粮食产量都存在波折,故 A 表达错误;仅从粮食产量不可以得出中国农 业生产力水平最终是否超越苏联,故B错误;曲线图反映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的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故不能反映出C;两国的粮食产量差距和变化取决于各自的农业政策,故选D。18. D 【解析】 由材料?以党的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对自由交流知识的限制和缺乏激励个人发挥主动性的制度?这是斯大林模式政治体制的弊端,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故选D.19. D 【解析】题干中 ?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故A B C项错误;20. D【解析】大船喻指苏联。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非选择题21. (1)特征: 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4 分)原因: 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 的机械化程度。 ( 6 分)(2)原因: 传统小农经济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斯大林认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摆脱粮食供应困难的问题。(6 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 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 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4 分)22. (1)相同点: 都是工农联盟;都实行代议制;都强调社会主义性质。(6 分)(2)不同 :中国: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形态为四种所有制并存。苏联:政权性质为工农无产阶 级专政;经济形态为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 ( 8 分)原因: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的理论;苏联制宪时已完成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的建立,而中国当时仍处于过渡改造阶段。(6)试卷第 5页,总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