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9003472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2 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1.背景:背景:(1)(1)社会矛盾:北魏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2)(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较安定,民族融合加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较安定,民族融合加强。强。(3)(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2.2.内容:内容:领域领域措施措施内容内容经济经济方面方面均田制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一定的徭役杂税三长制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徭役和兵役租调制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调政治政治方面方面整顿整顿吏治吏治实行实行俸禄制俸禄制,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惩治贪污的办法迁都迁都公元公元495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年正式迁都洛阳社会社会风俗风俗革除革除旧俗旧俗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与汉族通婚3.3.作用:作用:(1)(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缓和了民族矛盾。和了民族矛盾。(2)(2)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1.1.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提示:(1)(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及卓识,冲破阻力。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及卓识,冲破阻力。(4)(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2.2.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提示:提示:(1)(1)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影响深远的封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建化改革。(2)(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重点改革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重点改革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3)(3)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兼收精华和糟粕。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兼收精华和糟粕。二、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1.1.背景:背景:(1)(1)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激化。财政困难:宋初集权形成财政困难:宋初集权形成积贫积弱积贫积弱局面。局面。边防危机:边防危机:辽、西夏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2)(2)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2.内容及成效:内容及成效:措施措施成效成效青苗法青苗法限制了限制了高利贷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收入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募役法募役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市易法市易法打破了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的局面,增的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加了政府收入均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限制隐田漏税行为,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隐田漏税行为,增加政府收入保甲法保甲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保马法节约政府开支,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节约政府开支,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措施措施成效成效将兵法将兵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军器监设军器监武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武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科举改革科举改革使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使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才整顿太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惟才用人3.3.作用:作用:(1)(1)变法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2)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1.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提示:(1)(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2)过程中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引起民众的不满。过程中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引起民众的不满。(3)(3)偏重于理财富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偏重于理财富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4)(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2.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提示:提示:(1)(1)青苗法: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青苗法: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2)(2)免役法: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免役法: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3)(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4)(4)方田均税法:官僚、地主按照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方田均税法:官僚、地主按照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5)(5)均输法: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均输法: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联系必修联系必修1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容(1)(1)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2)(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责监督。(3)(3)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由中央掌控。主题主题1 1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典题例证【典题例证】(2013(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24A)T24A)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马非百秦集史秦集史材料二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国通史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孝文帝“改革之心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解析【解析】第第(1)(1)题,结合材料一题,结合材料一“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各国,本已早为推行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信信息概括回答。第息概括回答。第(2)(2)题,结合材料二题,结合材料二“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亦可谓雷厉风行。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信息概括回信息概括回答。第答。第(3)(3)题,结合材料三题,结合材料三“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信息概括回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信息概括回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对外来文化态度及改革者角度谈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问题,从对外来文化态度及改革者角度谈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因素。答案:答案:(1)(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 (如禁鲜卑语、讲汉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话等) )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问题:民族关系问题( (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要点突破【要点突破】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2.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3.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展规律,值得肯定。4.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要点拓展【要点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1.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鲜卑族拓跋部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用落后的制度统治,导致鲜卑族拓跋部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用落后的制度统治,导致民族矛盾尖锐。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民族矛盾尖锐。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2.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主题主题2 2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典题例证【典题例证】(2013(2013山东文综山东文综T35)T35)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啰,啰,啰,王安石来!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据京本通俗小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拗相公(1)(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解析【解析】第第(1)(1)题借农村老妪之口向世人展示了新法存在的问题借农村老妪之口向世人展示了新法存在的问题。如材料中提到的免役法,出发点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题。如材料中提到的免役法,出发点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在材料中却出现了农民交钱后仍然服役和吏胥增加政府收入,在材料中却出现了农民交钱后仍然服役和吏胥里保吃拿要的社会现象。第里保吃拿要的社会现象。第(2)(2)题关键是对话本的史学价值定题关键是对话本的史学价值定位。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但话本属于位。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其史料的真实性就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辨析验证。文学作品,其史料的真实性就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辨析验证。答案:答案:(1)(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证。【要点突破【要点突破】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比较1.1.相同点:相同点:(1)(1)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2)(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对。(4)(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没有善终没有善终) )。(5)(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6)(6)都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2.不同点:不同点:项目项目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背景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大变革时期发生在封建社会中期发生在封建社会中期根本根本目的目的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建立新制度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分调整生产关系实质实质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结果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成为战得到发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法也基本们的强烈反对,新法也基本被废除被废除1.(20131.(2013无锡期末无锡期末)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商鞅法令商鞅法令)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耰(yu(yu) () (指农具指农具) ),虑有德色,虑有德色( (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指恶指恶语相加语相加) )。其慈子耆利其慈子耆利( (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 ),不,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同禽兽者亡几耳。汉汉贾谊贾谊治安策治安策材料二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柏杨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白话版资治通鉴材料三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全部接受全部接受”汉文化的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3)(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在不同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对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的认识。的认识。【解析【解析】第第(1)(1)题第一问从伦理、利益方面分析;第二问从经题第一问从伦理、利益方面分析;第二问从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组织答案。第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2)题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题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第第(3)(3)题从社会制度方面分别回答即可。第题从社会制度方面分别回答即可。第(4)(4)题从传承与借鉴题从传承与借鉴角度分析。角度分析。答案:答案:(1)(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2)(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4)(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有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485(485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年北魏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绝一廛( (屋舍屋舍) ),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 (地方官地方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二材料二正光正光(521(521年年) )已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已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 (西西晋晋) )之太康,倍而已矣。之太康,倍而已矣。材料三材料三( (正光以后正光以后) )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 (预先折算预先折算) )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 (注:注:北魏分裂于北魏分裂于534534年年) )以上材料均摘自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魏书(1)(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及结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及结果。果。(2)(2)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结合材料三。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评价上述观点。及所学知识,评价上述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的调动能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的调动能力。第力。第(1)(1)题需通过材料归纳实行均田制的原因,结果应该结题需通过材料归纳实行均田制的原因,结果应该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归纳。第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归纳。第(2)(2)题对这种史学观点应该正确认题对这种史学观点应该正确认识,结合史实进行论证。识,结合史实进行论证。答案:答案:(1)(1)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稳定北魏统治。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稳定北魏统治。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2)(2)该观点是错误的。北魏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该观点是错误的。北魏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孝文帝推行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汉化等措施,加快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魏均田制、汉化等措施,加快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所致。盾发展的结果,而非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所致。3.(20133.(2013苏锡常镇一模苏锡常镇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崇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崇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材料二材料二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陈寅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材料三材料三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追难孝文!钱穆钱穆国史大纲国史大纲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魏之衰弱”的理由。的理由。(2)(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3)(3)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同点是什么?【解析【解析】第第(1)(1)题从材料一中直接总结得出。第题从材料一中直接总结得出。第(2)(2)题从题从“腐化腐化乃愈甚乃愈甚”“”“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总结改革带总结改革带来的问题。第来的问题。第(3)(3)题要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题要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然后找出最大的不同点。的评价,然后找出最大的不同点。答案:答案:(1)(1)理由:急于汉化,导致矫枉过正;崇文鄙武理由:急于汉化,导致矫枉过正;崇文鄙武( (重文轻重文轻武武) ),削弱北魏军力。,削弱北魏军力。(2)(2)问题: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鲜卑民族内部出现问题: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鲜卑民族内部出现分化。分化。(3)(3)不同:用辩证和发展的视角评价孝文帝改革,比较客观公不同:用辩证和发展的视角评价孝文帝改革,比较客观公正。正。4.(20144.(2014江西师大附中模拟江西师大附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正是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正是这一观点使王安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人,也使他蒙受了许多这一观点使王安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人,也使他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不白之冤。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对经济一窍不通,却自以为是,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对经济一窍不通,却自以为是,不肯接受王安石的理财之道。司马光对王安石不肯接受王安石的理财之道。司马光对王安石“善理财者,民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观点根本弄不明白,他以为的观点根本弄不明白,他以为“天地所生,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这完全是一种,这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观点,一是认为财物完全是天地所生,忽视了人的自然经济的观点,一是认为财物完全是天地所生,忽视了人的劳动能够创造新的财富;二是认为财物是一个常数,不会增加,劳动能够创造新的财富;二是认为财物是一个常数,不会增加,不懂得世间还有扩大再生产。因此,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不懂得世间还有扩大再生产。因此,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就是搜刮民财。就是搜刮民财。王安石则主张王安石则主张“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而生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而生”,是可以不断,是可以不断增加、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理财就是发增加、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理财就是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了强调开源、强调发展生产,王安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了强调开源、强调发展生产,王安石对盲目的节用表示反对,正是这一点使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石对盲目的节用表示反对,正是这一点使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司马光之辈既然不懂还有开源一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只司马光之辈既然不懂还有开源一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只有节俭一法了。节俭当然是美德,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之有节俭一法了。节俭当然是美德,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之一,然而如果只会节俭,一味强调节俭,就势必会减少必不可一,然而如果只会节俭,一味强调节俭,就势必会减少必不可少的开支,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却会造成更大的隐患。而且,少的开支,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却会造成更大的隐患。而且,过于抑制需求对发展生产也是不利的,现代经济已经完全证明过于抑制需求对发展生产也是不利的,现代经济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宋朝的前几位皇帝除真宗外,都是比较节俭的,然了这一点。宋朝的前几位皇帝除真宗外,都是比较节俭的,然而单纯讲节俭却不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而且只有皇帝而单纯讲节俭却不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而且只有皇帝节俭,大臣、贵族都奢费无度,也是毫无意义的,仁宗朝的事节俭,大臣、贵族都奢费无度,也是毫无意义的,仁宗朝的事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徐文明摘编自徐文明十一世纪的王安石十一世纪的王安石(1)(1)依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和司马光对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和司马光对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不同。(2)(2)结合史实说明王安石变法中采取的结合史实说明王安石变法中采取的“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而生而生”的措施及作用。的措施及作用。【解析【解析】第第(1)(1)题根据材料题根据材料“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者要求人们节欲”“”“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就是搜刮民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就是搜刮民财财”“”“司马光司马光就只有节俭一法了就只有节俭一法了”概括;第概括;第(2)(2)题回答王题回答王安石变法中能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理财措施。安石变法中能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理财措施。答案:答案:(1)(1)王安石主张发展农业生产,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王安石主张发展农业生产,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发展,扩大百姓需求,增加政府财政开支;司马光主张通经济发展,扩大百姓需求,增加政府财政开支;司马光主张通过增税和节俭的办法增加政府收入。过增税和节俭的办法增加政府收入。(2)(2)实行青苗法,提高政府的经济调控,抑制豪强的兼并,减实行青苗法,提高政府的经济调控,抑制豪强的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缓解轻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缓解了隐田逃税之现象,增加了赋税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了隐田逃税之现象,增加了赋税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均输法、市易法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的负担。均输法、市易法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5.(20135.(2013连云港模拟连云港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王安石王安石) )上万言书,以为: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宋史王安石传王安石传材料二材料二荆公荆公( (王安石王安石) )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梁启超王安石传王安石传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3)(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评价。第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评价。第(1)(1)题可题可从材料第一句话中分析王安石上书的背景,从从材料第一句话中分析王安石上书的背景,从“法先王之法先王之政政”“”“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等归纳出他的主张。第等归纳出他的主张。第(2)(2)题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题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评价,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变法予以评价,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3)(3)题说明改革要题说明改革要成功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回答从变法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成功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回答从变法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训。答案:答案:(1)(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主张:法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主张:法先王之政先王之政( (意意) ),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3)(3)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与效果的关系。( (任意任意3 3点点) )6.(20136.(2013扬州期末扬州期末)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王安石解释说,王安石解释说,( (青苗法青苗法) )取息是不得已的,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叶坦叶坦大变法大变法材料二材料二“青苗之法青苗之法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 (今浙今浙江鄞县江鄞县) )行之而效行之而效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一县者,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一县者,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所得自为也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所得自为也而有司尽数而有司尽数表散表散( (推广推广) )为功,虽欲不抑配为功,虽欲不抑配( (摊派摊派) )焉而不可得也。焉而不可得也。”梁启超梁启超王荆公王荆公材料三材料三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新法”,( (要要) )不外将财政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不加赋而国用足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时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增加。这也是时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黄仁宇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1)材料一中,王安石解释了青苗法哪一方面的问题?他这样材料一中,王安石解释了青苗法哪一方面的问题?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做的理由是什么?(2)(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青苗法在全国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什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青苗法在全国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么问题?原因是什么?(3)(3)材料三中,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4)综合上述问题,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今天的启示。综合上述问题,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今天的启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1)题从经济方面题从经济方面考虑,重在突出社会经济。第考虑,重在突出社会经济。第(2)(2)题出现乱摊派的现象,原因题出现乱摊派的现象,原因从官吏求政绩等角度思考。第从官吏求政绩等角度思考。第(3)(3)题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措题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措施是否得当角度分析。第施是否得当角度分析。第(4)(4)题言之有理即可。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答案:(1)(1)收取利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救济工作的延收取利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续性。(2)(2)出现乱摊派现象。随着范围的扩大,措施难以落实;地方出现乱摊派现象。随着范围的扩大,措施难以落实;地方官吏追求政绩。官吏追求政绩。(3)(3)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超越时代发展条件。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超越时代发展条件。(4)(4)保证改革措施的延续性;稳妥推进改革进程;注意用人;保证改革措施的延续性;稳妥推进改革进程;注意用人;改革思想符合客观条件。改革思想符合客观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