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上传人:ail****e4 文档编号:5565282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北京大学中文系 杜晓勤概说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中,诗歌就是最为璀璨夺 目的一颗明珠。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 多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诗歌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 关。古代祭神、节庆的时候,要唱诗祈福、祝愿;朋友聚会或离别时,要作诗言欢、 赠诗惜别;青年男女谈恋爱时,也常以诗歌相与赠答、互诉衷曲;外出旅行瞧到名 胜古迹,人们往往要题诗赞美。唐宋以后,科举考试也要考做诗,诗做得好,还可 以得到功名,获得做官的资格。而且,自先秦开始,就有“诗缘情”、“诗言志”的 传统,历代诗人都喜欢用诗歌来述怀、抒情,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乃至宇宙 的感受与瞧法。三千多年来,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与优美、感人的作 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 , 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先秦两汉诗歌诗歌的源头就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唱的歌谣。这些 歌谣往往与先民的劳动生活、宗教祭祀密切相关 ,就是配合着音乐舞蹈的。但就 是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面貌。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 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 ,这些诗在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 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称之为诗经。诗经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也就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有周南、召南、北B、 鄙、卫、关B、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 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有“正”的意思,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 的音乐,共有105篇。“雅”又因产生的时代与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与“小 雅”,大雅多就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就 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与“商颂”。诗经的 表现内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如大雅 中的生民、公刘等。但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就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 如诗经第一篇关雎,就就是一首缠绵俳恻的情歌,开了中国爱情诗的先 河。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就是 铺陈叙述,“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 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与谐。 但就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就是楚辞。楚辞就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 楚国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与代表作家就是屈原。屈原,名平,就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与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与重用。她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排挤 ,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她 爱国之心不改,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她后来 瞧到楚国必将灭亡,人民水深火热,而她又无力回天,遂自投汨罗江而死。她就是 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肯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 力与艺术成就。在这首中国诗歌史上最长的抒情诗里 ,屈原反复倾诉了对国家的 热爱,讴歌了美好的人生理想,表达了自己决不同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 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发自肺腑的诗句,成为后世无 数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真理的心声。九歌就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 与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情,语言 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就是完全不同于诗经别样的诗歌美学风 格,以其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像,铺陈华美的语言,勃发出极强的浪漫 色彩与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汉代诗歌,有直接从诗经而来的四言体,但因形式上的僵化,未能出现优 秀的作品;有运用楚辞形式写成的“楚歌”体,亦少有创新。汉代诗歌的新 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与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的产生与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系密切。史载秦汉立乐府 ,但乐府的 真正繁荣自汉武帝始。它的职责就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 ,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 把乐府所采集与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乐府歌辞”。汉乐府继承诗经 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 阔,尤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与情绪的作品。如东门行 、妇病行等,写人民的困苦;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写战争与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 所思、上邪、公无渡河等,则歌咏了男女间诚挚坚贞的爱情;陌上桑 赞美了平民女秦罗敷的美丽与智慧,讽刺了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焦仲卿妻 则就是封建家长干涉青年婚姻所酿成的一个悲剧。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且时有真率稚气。它们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就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 上的一次创新。五言诗的标志就是“二三”节拍,较之诗经的“二二”节拍, 抑扬顿挫,韵律上更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富、自由。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 面。这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件值得彰明显著的大事。汉末 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古诗,其中有十九 首被萧统编入昭明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 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人 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哀怨虽深,却平平说出,娓娓道来。语言浅近自然,诗境 清与平远。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勰誉 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峰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 品)。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时期就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就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成 就最大的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与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琨等建安 七子。她们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府民歌来反映国家的丧 乱与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她们的不少诗篇,还表现了企求乘时建功 立业、有所作为、名垂青史的奋发精神,大多情怀慷慨,意气风发,才调纵横。语 言上深受乐府民歌影响,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后人把建安 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 ,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之为 汉魏风骨。唐代诗人曾经把追求建安风骨当作革新诗风的一个有力口号。曹植在建安诗人中年龄最小,艺术成就却最为突出。她前期深受曹操喜爱 , 纵情任性,风流不羁;后期名为藩王,实际上遭到曹丕、曹取的猜忌与迫害,常怀 忧惧之心。她才华横溢,写诗颇多,通过各种题材,采用直写、比喻、象征等艺术 手法,多方面抒写其内心世界的彷徨与悒郁。她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在内容之深邃与艺术之精湛两方面,均超迈前人,钟峰诗品誉之为“诗中之 圣”,成为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一个新范型。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就是阮籍、嵇康。在魏晋易代之际, 为了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恐怖,嵇康直接抗争,诗文均愤世嫉俗,最终招致杀 身之祸。阮籍不敢公然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十分痛苦。其五言咏怀诗 八十二首,远绍小雅、楚辞,近承古诗十九首,受“言不尽意”玄学思 想与险恶政治环境的影响,大多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写得隐晦曲折,意旨遥深, 归趣难求,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式。她的这种五言咏怀组诗 的体制,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如左思咏史、郭璞游仙、 陶渊明饮酒、庾信拟咏怀、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等组诗,精神 上都与之一脉相承。西晋时期,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走入低谷。陆机、潘岳 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才斐然,然内容贫乏,骨力不振。只有左思能自 出机杼,独立不群。她的咏史诗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把历史 现象与个人遭际融为一体,批判当时的门阀制度,倾吐寒土的不平,辞情慷慨,风 格遒劲,对后世咏史诗影响很大。此后诗坛的复振,要到东晋、刘宋两代,代表作家就是陶渊明、谢灵运。陶 渊明,字元亮,曾更名潜。她受时代思想与风气的影响,早年就有爱好自然的一面 同时也有“大济于苍生”的想法。由于时局动荡,她迟迟没有出仕。后为贫穷所 迫,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一类的小官。但就是她深感官场险恶、政治污 浊,于彭泽令上毅然弃官归田了。她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与咏怀诗。田 园诗就是她的独创,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或表现农村的恬美 静穆与自己毅然怡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 , 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她的咏怀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 流合污的崇高品格,代表作有饮酒、杂诗、读山海经等。她的诗歌出语 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意境淳美,就是情、景、理的统一。她就是中国文学 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后代诗人像王维、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人 ,都 从她身上学到人生品格,从她诗中得到艺术养料。与陶渊明多写田园不同,当时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则热衷于山水。谢灵运, 系东晋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刘宋代晋后,仕宦不得意,转而 放情山水。她的山水诗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往往能真切地描绘出山水之美来,叙 事、写景、说理兼长,诗风清新自然。她又以炼句著称,像“池塘生春草”、“白 云抱幽石”等名句,都传诵一时。她就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 , 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谢腓、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就是民歌的新发展。东晋、宋、齐就是南 方民歌产生最多的时期。南方民歌大多属于南朝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 与西曲歌,内容几乎全就是关于男女爱情的,代表作有西洲曲、子夜歌、 读曲歌等。这些作品多为五言四句,情调哀怨缠绵,艳丽柔弱,且喜用双关谐音,语言活泼,当时文人仿作甚多。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 ,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 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 融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与此同时,南北朝文人诗的创作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刘宋诗坛的一般趋向 就是更重隶事,也就就是抄书用典。亥喷IJ山水成为重要的题材,描写更加工细,用 字更加琢炼。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提倡“声律说”,诗文力求谐调,对于形 式技巧更加侧重。鲍照与谢腓就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她们除了继 承过去的传统之外,又从民歌中汲取了新的营养,各有新的创造,影响了后来诗 歌的发展。其中鲍照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与对门阀制度的不满。诗 风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她又创制七言歌行,在诗体发展上大有贡献。谢腓就是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与唐代的“近体”诗相似。她的一些五言四句短诗,仿自吴声歌曲,出语天然,情深味长,对于唐人五言 绝句极有影响。她的诗歌还继承了谢灵运描写山水的传统,但就是摒弃了谢灵运 铺排板滞的弊病,也绝少玄言的尾巴。虽然不废雕刻与藻绘 ,但能归于自然与清 绮,所以风格秀逸,情致动人,使得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击节称赏。南朝后期,社会风气绮靡,朝纲日益堕落,士人气质纤弱,所作诗歌大多内容 空虚,充满脂粉气。萧纲等人写作的“宫体诗”,更就是沦落到浮艳的境地。庾 信也就是在“宫体诗”创作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且为“徐庾体”代表作家之一。但就是,她在出使北朝、被羁不返之后,生活境遇大变,而能突破齐梁体的藩篱 融合南北诗风之长,由冶艳而刚健,成为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庾信后期的诗歌以拟 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深切地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以及屈身从 仕异国的愧耻不安的心境。她的诗用事贴切 ,造语新颖,在体制声律上更加接近 律绝等近体诗的格调,启唐人之先鞭。唐宋诗词唐宋两朝,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唐诗、宋词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大 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唐诗的繁荣,首先体现在数量上。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 诗人就有两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不过,更主要的标志就是 涌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以及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 岑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的 诗人。唐诗的艺术水平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再加上题材、形式与流 派的多样性,使唐诗达到了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诗歌承梁陈宫体而来 ,上官仪、沈侄期、 宋之问等人都就是文学侍从之臣。但就是她们精研声律 ,探索出五七言新体诗联 间粘缀合律的规律,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开始冲破绮靡诗风牢笼的,就是初唐四杰一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她们在继承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改造了宫体,题材与主题由宫廷的淫靡改 变为都市的繁华与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与边塞之情 ; 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快清新。稍后,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诗歌开始关注广 阔的社会生活与重大的政治问题。经过她们的努力,初唐诗歌逐渐摒弃了轻浮绮 靡的诗风,建立起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如果说唐诗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那么,盛唐诗乃就是这座高峰的顶点。盛唐时期,诗坛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就是李 白与杜甫。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就是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贺知 章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她尊为“诗仙”。但就是,李白并不完全就 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开元、天宝时期的其她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 间徘徊,而李白却毫不掩饰她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 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她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又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成为后人反抗黑暗现实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 神力量。她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想像奇特, 手法夸张。她的乐府诗很多,取材广泛,用来抒写自己的奔放不羁的感情。她的 七言歌行又掺入杂言,雄壮、缥缈而奇丽。她的五、七言绝句,纯任自然,无意于 工而无不工,优柔不迫,闲雅超远。明代胡应麟就认为唐代五、七言绝句,以李白 为最。杜甫的生活经历跨越了安史之乱,她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 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她把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 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与自己内心的悲哀,就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 她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沉郁顿挫。七言律诗在她手中正式成立,沉着而痛 快。后人认为杜甫律诗为唐律之最,其中五律极尽声律、句法变化之能,七律亦 精炼而多创造。她的诗歌博大精深,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与用典,有严 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沧桑。所以,自中唐开始,杜甫就被称为“诗圣”,宋人 更就是推崇备至,谓“杜甫集开诗世界”,后人似乎从任何角度都能从中各取所需。杜甫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李杜之外,盛唐诗坛还有两大诗歌群体特别引人注目。一就是以孟浩然、王 维、常建、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一就是以高适、岑参、李顺、王 昌龄等边塞诗人。王、孟等人继承了陶渊明吟咏田园、谢灵运刻画山水的传统,又加以发展变化,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表达隐逸的 思想与情怀,描摹自然幽静与生气之美。她们的诗多采用五古与五律的形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其中王维山水田园诗更就是将诗情、画意、音乐美 ,与道家、 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高岑等人的边塞诗,其源出自鲍照、刘琨,以边塞战争题材为主,表现了边塞风 情、军中苦乐,以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与慷慨不平之气 ,亦交织着儿女情 肠。这些诗大都采用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 声韵激越。面对盛唐这一诗歌高峰,中唐诗人力求新变,诗风走向多元。韩愈、孟郊诗 歌多“不平之鸣”,喜押险韵窄韵,意象壮伟瑰怪,诗境奇崛雄豪。元稹、白居易 诗风走向平易,用语质朴明白,音律琅琅上口。刘禹锡的怀古诗与政治讽刺诗,语 言平易,寓意深远。柳宗元多写被贬之后的悲愤抑郁 ,山水诗简洁深婉。李贺诗 歌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像奇特,构思不拘常法,语言峭奇艳丽,诗境诡 谪。晚唐诗坛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她们感慨盛世之不再 ,诗中充满 迟暮黄昏的情调,极幽艳晚香之美,预示着一个诗歌创作伟大时代的结束。其中, 李商隐诗学杜甫、韩愈,擅长律绝,典雅华丽,情深意远。她的无题等爱情诗, 内蕴深刻的世情与人生感慨,哀艳绵渺,堪称诗苑奇葩。杜牧的诗尤以七绝最为有名,其咏史诗议论政治得失,讽刺帝王荒淫,豪健跌宕,意气风发。温庭筠尤有 “绮才艳骨”。在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别出蹊径,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 淡的诗歌发展方向。苏轼就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她的诗多达四千多首,才情豪迈,挥洒自如。诗中充满谐趣,饶有禅理,比喻之丰富、新鲜,使人叹服不 已。她的门下黄庭坚不但在创作上穷力追新 ,体现了宋诗重筋骨思理的特色,而 且总结出一些谋篇、造句、炼字等方面的规律 ,得到了陈师道等人的响应,开创 了江西诗派,对中国诗歌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南宋诗人的优秀代表有杨万里、 陆游等人。她们大多由江西诗派入手,而能自出机杼。杨万里诗写景最工,有机 趣,重“活法”,被称为“诚斋体”。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白居 易等大家的传统,植根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股恢宏阵厉之 气,就是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但就是,晚唐以后尤其就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却就是词的发展 与兴盛。词,原名曲子词,就就是“歌词”的意思。词起源于隋,所配的音乐就是 燕乐,即一种供宴会演奏的音乐。它在体制上与诗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词有词调,同一词调又有不同的格律,形成数体。其次,由于乐调繁简不同,而形成长短 不同的诗篇,一般分为小令、中调与长调三种。词在唐代有所发展,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些就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具有清新的 民歌风格。但就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不久便引起文人的注意与仿效。 中唐文人学习民间词,为词体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志与、韦应物、王建、 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写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晚唐五代 ,文人词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以温庭筠、韦庄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 ,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形式藻丽浓艳,细美婉约。南唐就是五代时期词坛的另一个创 作中心,代表作家有冯延巳、李璟、李煜等人。其中冯延巳所表现的士大夫的忧 生隐衷,李煜亡国后所抒写的迫烈沉痛的故国之思与深广的人生感慨,均已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空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北宋前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承五代余绪,主要表现士大夫流连 光景、感伤节序的闲愁淡怨,所用词调仍以唐五代文人惯用的小令为主。 至柳永、 苏轼登上词坛,宋词始能自辟门径。柳永在乐调形式上开风气之先,她采用北宋流行的新曲,大力发展慢词来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 ,并把赋的铺陈手法引入 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为此后词体革新提供了足够驰骋才情的形式基础。苏轼 就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也就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革新家。她的词打破了前 人“词为艳科”的狭隘传统,题材广泛,将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等诗 中常见的题材引入词中,气象阔大,豪放飘逸。她还“以诗为词”,冲破了词的音 律束缚,达到了 “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对词体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 的影响。苏轼之后,周邦彦妙解声律,善于创调。词法上推陈出新,讲究谋篇,也 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女词人李清照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会在一 起,含蓄委婉,意境深远,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宋室南渡之后 ,民族矛盾 尖锐,产生了张元干、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辛词不但数量居两宋词人之首,而且以文为词,将政治、军事、山水、田 园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而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她的词气盛言宜 ,无往而 不利,感染力强,尤其就是她那些抒写爱国激情的篇章 ,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 人。姜夔精研乐理,能自度曲,词风清空幽冷,于辛弃疾之外另立一宗,在南宋词 坛的影响也很深远。元明清诗坛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唐诗、宋词一样,元代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一 一元人小令。小令也叫“叶儿”,就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即单支的曲子,很像一首 单调的词,但字数不限。由于它诞生于民间,较之以往的诗词,形式更为灵活,文 字更为通俗。在内容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性。在风格上,尖锐 泼辣,清新幽默,毫无酸腐之气。同时,因有大量的北方方言融入其中,又呈现出 浓厚的北方地域色彩。就其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金末到元成 宗大德年间,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她们的作品大多质朴自然, 比较接近民歌,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后期从元武宗时到元末,代表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雎景臣等。她们作品的风格趋于典雅工丽,讲究格律词藻,内容也开始远离现实,有些作品竟与唐宋词的形式韵味相差无几了 ,如张养浩的双调 水仙子寻梅、张可久的越调凭栏人江夜等。元明清时期,诗歌虽然继续发展,但就是创新与拓展之处较少。元代诗坛,古 体诗宗汉魏两晋,近体诗宗唐,只有杨维桢尚能开宗立派。她的诗以乐府诗与竹 枝词著名,一些诗既藻词丽句,又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明代诗坛稍有起色, 规模有所扩大。明初高启诗才最高,风格豪迈,但不到四十就被杀,影响有限。此 后,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与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虽然都有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然在创作上成就不大。明末清初,江山易主对诗人心灵的冲击很 大,诗歌创作亦起波澜。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号为“江左三大家”。吴伟业诗取盛唐而出入唐宋,形成了声律妍丽的“梅村体”。康熙年间,有王士祯、朱彝 尊、赵执信等“国朝六家”。雍正、乾隆年间,名家迭起,沈德潜持“格调说”, 袁枚主扑i灵说”,翁方纲倡“肌理说”。但就是,有清一代,还要数龚自珍诗内 容最具忧患意识与哲理色彩。她的诗大歌大哭 ,风格瑰丽奇肆。晚清诗坛,流派 众多,影响最大的就是黄宗羲等人的“同光体”。而黄遵宪、丘逢甲、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则提出了 “诗界革命”的响亮口号,对中国近现代诗歌尤其就是白 话诗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词尽管在金元时期出现了元好问、萨都剌等颇有成就的作家 ,但渐趋衰微。 清词素有“中兴”之誉,百余年间,各派并出。陈维感、朱彝尊、纳兰性德为清 初三大家。陈维感词效仿苏辛,才力卓著,开创了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南宋词 人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为浙西派的宗师。纳兰性德崇尚李煜,尤以清新自 然的小令著称。嘉庆年间,张惠言又开创常州词派,主张词应有比兴寄托。清末 虽然也产生了一些著名词人与优秀作品 ,但在社会现实与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 来越小了。综上可见,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力极其旺盛长久,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 不断发展、变化、革新,为中华民族先后培植出先秦诗骚、汉乐府、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唐诗、宋词、元曲等一朵朵诗苑奇葩。她不但以自身独特持久的艺术 魅力,吸引着后人不断去欣赏、去品味,而且用她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滋养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去创造新的诗歌艺术、新的民 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