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55212696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3)动心忍性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4)人恒过 恒:常常 过:犯过失(5)而后作 作:奋起(6)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8)百里奚举于市 举:被举用,选拔(9)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来(10)征于色 征:表现2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意思增加(2)衡于虑衡通横,意思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意思辅佐3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3)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办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4)而后喻古义:明白今义:比喻(5)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4一词多义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法家拂士通“弼”,辅佐5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在文中意思为使痛苦劳,在文中意思为使劳累饿,在文中意思为使饥饿空乏,在文中意思为使贫困二、成语积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名句积累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关键句子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提拔,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请到朝中,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高位。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五、文意理解1如果把这篇短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理由有二。其一,文章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谈“生”后谈“死”。第一段主要围绕“生于忧患”的内容来论证。第二段的中心则谈到治国之道,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原文的这种结构,对应论点内容呈现先后顺序;其二,从认知层面来看,第一段主要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谈,而第二段主要从治国的角度来谈,这也符合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认识规律。如果互换,行文逻辑就会产生混乱,所以不能互换。2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经过时,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忧患能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因此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物质生活优裕了,但我们仍需具备忧患意识。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就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所以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3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4(2014天津)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5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6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后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或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作答亦可)六、文章中心概括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短文先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到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由个人的成长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名师模拟与名师预测(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文后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次:编次,整理。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缧绁(li xi):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羑(yu)里: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人恒过(犯错误)乃喟然而叹曰(于是,就)故述往事(因此,所以)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5【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