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读写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52966729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前读写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前读写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前读写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的实践探索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唐晓勇摘要:在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营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生态”,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认知潜能,使之在八岁时轻松实现能读会写。本文详细介绍了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的“八岁儿童能读会写”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关键词:信息技术;能读会写;课程建设;儿童情绪;教学方法;引言欧美拼音文字的国家大都要求儿童八岁学会阅读。由于汉字的难识、难记,中国儿童学会阅读的时间一般在十岁以后,郭沫若先生1955年曾指出,比起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来,中国儿童学会阅读起码要多费两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提早阅读的几十项语文实验,都是让儿童在入学一到两年间集中认识2500个左右汉字,在八岁左右时能够阅读,不少实验还实现了提前写作。但在这些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儿童负担过重的问题。2000年9月,“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前读写实验”在我校拉开了序幕,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04年以前,我们着力对“识字教学”及低年级儿童阅读与写作进行探索,形成了以“认定目标,意义理解,多识少写,尽早阅读”为教学策略的多种比较成熟的识字方法。我们的实验证明:儿童入学一年内便可识字2000个左右,二年级上半期完成25003000识字量。2001年1月实验教师首创计算机键盘操作与汉语拼音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形成儿童计算机打写习作的能力,使儿童入学5、6个月后便可以直接用汉字“写”短文。在入学8个月之后学生借助计算机40分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200500字的习作,多的超过1000字;二年级学生可以在40分钟完成500字以上的短文;三年级学生每学期计算机打写文章总字数1000030000,手写总字数超过5000字。2004年以后,在专家团队的协同引领下,我们着力对中高年级儿童阅读与写作策略进行探索,并开始编制“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学本”。通过加大密度,重在积累的阅读教学;感悟理解,积累运用的名著导读;创新作文,读写互动的写作教学;问题探究,专题统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多年来,随着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化,以及新课程校本教科研的启动,我们先后聘请了语文课程、思维科学、心理学、儿童文学、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协同指导实验,并在借鉴国内前期“提前读写”等实验成果,以及广东省教科所“生本”语文创新实验,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的方法策略的基础上,融合了上海“二期课改”、扬州“亲近母语”、山东韩兴娥“海量阅读”及国外母语教育的研究策略。经过近15年的努力,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成果已辐射到南山区15所学校,国内10个省区30多所学校,实验还被联合国儿基会纳入到“东西部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并在西部学校推广。同时,“澳门早期成功儿童教育协会”也把实验引进澳门,在澳门开展实验,“香港教育研究中心”也有意在香港推动本项实验,促进香港中文教育。实验方法探索近10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努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的的教学方法。宏观层面我们采用“激发潜能,借助计算机促进识、读、写语文能力整体协同发展”的策略。中观层面我们采用“低年级识字教学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激发儿童读、写兴趣;中年级以单元阅读为突破点,促进读、写协同发展;高年级以专题统整为切入点,整体推进读、写和综合性学习的发展,提升儿童言语能力。”的策略。微观层面,及落实到识字、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识字教学关注儿童已有经验,高效率、大密度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我们采用“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见字认字”的识字策略,促进识字。儿童要自主阅读需要至少掌握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因此,实验在一年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识字。在对以往相似实验成果研究整理借鉴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了韵文识字、形象联想、情境识字、归类识字、游戏识字以及信息技术识字等方法,在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汉字造字规律的基础上,让儿童高效率、大密度地识字。1.利用汉字的优势认字、识字、理解字、记忆字在实验中,我们本着汉字自身的特点及优势采用多种贴近孩子认知特点及孩子生活经验的方法开展识字教学。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孪生聚会、想象识字、形象识字等识字方法。比如,在用“孪生聚会”的识字教学方法学习“青清、晴、情、精、静”一组字,让孩子们知道这一组字的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上不同的表义的形旁就构成了这几个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编写识记每个字的小韵语:“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用心办事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不仅讲明了几个生字的字义,而且揭示了字形表意的特点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2.利用信息技术高效率、轻负担的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快乐,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减轻识字负担。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了:猜认生字、组合生字、送字回家、重组短文、读词赏画、读文找字、繁衍新字、字族辨异、寻错觅别等识字教学方法。比如,在用“组合生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时,将生字中的合体字各部分分离,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独体字或者偏旁部首运动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快速认读所见的偏旁或汉字,如“木”和“兆”组成“桃”,“扁”和“羽”组成“翩”,“雷”去掉“田”加上“包”组成“雹”“氵”加“可”组成“河”等等。3.利用游戏、活动、表演,让儿童在玩乐中识字儿童最喜欢做游戏、表演、猜谜语等活动,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儿童喜欢玩的心理,让儿童在玩耍中间识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形成了游戏活动(玩字卡;找朋友;选难字;抽大奖;摘水果;比赛法;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猜编谜语(教师出谜语学生猜;学生编谜语同学猜;)、表演与律动(动作伴读,区别字意;体验情绪,肢体表情;眉目传神,外化情感;)、倾听识字等识字教学方法。4.有效整合识字、阅读、写作,促进学生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有效整合识字、阅读、写作的优势,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习作中巩固生字,有效贯通识字、阅读、写作,通过课文配曲唱演、课文意境描绘、电脑识字写作、寓识于文、以读促识等多种方法整体提升学生识字效率,同时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二)阅读教学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途径及前提阅读要解决的是“读什么,如何读,读多少”的问题。教材只是浓缩的例本,“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我们认为儿童学习语文是为了享受语文,享受生命。众多的儿童文学、科普作品、各国名著、中外历史等作品都应该介绍给孩子。儿童阅读分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在老师的组织下共读的作品我们称为“共性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方法主要指共性阅读。个性阅读是指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行阅读。在某种情况下,个性阅读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加以鼓励。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通过阅读专题的选定,阅读方法的引导,使阅读教学与儿童的言语生命意识的培养、提高建立起密切关联。在实践中,实验教师着力于关注阅读对儿童情感和精神成长的作用,采取让儿童大量接触阅读材料,在阅读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和培养情操。1.阅读兴趣、习惯培养把儿童引进阅读的殿堂实验突破识字关的同时,如何使儿童进入“海量阅读”?我们的做法是激发兴趣让孩子渴望阅读,培养习惯让孩子学会阅读。通过亲子阅读、亲近童书、培养阅读习惯等途径与策略让学生亲近书本,爱上阅读。比如,在亲子阅读中,实验班在中低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书写作业,但老师会建议孩子每天至少保障半小时阅读,一年级则安排亲子阅读时间。教师并不是把读书作为家庭作业甩给家长了事,而是首先让家长们理解、亲近儿童文学,让家长首先亲近书本,让家长真正理解好书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实验班定期召开亲子读书会开展亲子阅读的交流与反馈。2.阅读课用深层阅读为孩子们营造精神家园对孩子的阅读方法的培养与指导主要通过“阅读课”来进行。通过课本剧式的阅读;回读、引读、讨论、辩说式的阅读;从单元教学引出整本书的阅读;微型讲座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阅读;优秀读物深入“挖掘”式的阅读;批注式阅读等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3单元阅读-把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置于系统的框架中单元阅读不是放牧式,每个专题的学习分阅读教学、综合活动和专题写作三个部分。阅读教学本着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篇带多篇,精读与泛读及与网络快速浏览等结合的方式,以主带辅,“扶放结合”,“精讲一篇,通晓一类。”其目的是通过外显知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缄默知识,使外显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习得缄默知识的、线索、标志和通道(李海林,2006)。 4.专题统整-扩展儿童言语能力实践的空间三年级以上采用“专题统整”的教学策略。旨在突破原有语文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用专题(主题)把语文学习拓展、外延的各种任务统整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探究学习和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各种要求统整起来,以支持社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要求。1.通过一篇、一组课文的阅读,围绕一个专题或主题理解、品味、把握,使学生获得学习与研究、搜索与浏览、欣赏与评价的经验,并把深入钻研中得到的种种经验,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在“举一反三”、“举三反一”中,吸取有用信息,获得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2.筛选阅读中引出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调查,访谈和思考,最终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学会以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三)写作教学满足心理发展需求,培养创造思维,张扬健康个性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一些语文实验虽然在识字和阅读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写”上却没有很好的收效。有的是没有关注“写”,让识字、阅读与写作完全分离;有的虽然关注了“写”,但是“传统的手写”却阻碍了儿童早期语言的自由表达,这样,“写”就很容易成为儿童“痛苦的事情”,写作的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写作,就是让孩子倾述,倾述就是一种享受。孩子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体验的,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倾述需要场所,计算机提供了工具;倾述需要听众,网络提供了发表的平台;倾述需要安全,老师、同学和家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欣赏。特别是独生子女缺少伙伴,倾述显得尤为重要。 海量的阅读让儿童见多识广,并不断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使阅读与生活有效融合,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让儿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书面语言体系,让儿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范,文从字顺。 1.网络平台促生了儿童情感升华与书写行为的“爆发”网络平台是学生开展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自由空间,是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以及基于资源开展语文学习的平台。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化,根据师生需求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平台,如留言板、互动作文、成语故事库、一天一首小诗、文学儿童天地、成长记录袋和展览厅等,旨在为儿童提供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交流方式,满足他们不断发展着的个性化需求。多年的实践证明,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促进儿童情感升华与书写行为“爆发”的平台。2.低年级儿童:自由倾诉,让“写”成为一种习惯低年级是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我们主要采取开放的写作策略,让儿童自由倾诉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激发儿童潜在的言语能力和表达兴趣,让“写”逐步成为儿童的一种习惯。孩子们在习作中表述着自己的心理体验:“写作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这种高雅的倾诉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我的心声,原来还可以这样倾诉。小时候对于新奇事物的幻想,我总觉得音像里有个小精灵在说话,人体内有无数个小人在工作,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又比如镜子的后面有一个很神通广大的人,他可以模仿所有的人的模样。如果我不把他们写下来,也许永远不知道,小时候我的这些幻想是独一无二的。” 遵循儿童年龄特点,让低年级儿童自由倾诉,在自由写作中激活儿童的言语潜能,让儿童“爱上写作”。3.读写互动用多种写作方法提升儿童写作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在实践中创生了多种读写互动的方法,多样式的写作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实验教师将这些写的方法归纳为“大作文”和 “拓展练笔”。“拓展练笔”随时随堂进行,最多的是对阅读活动中生成问题在网络平台上的适时讨论。大作文是以命题或给儿童留下足够空间的半命题习作为主。利用篇章、单元阅读或专题阅读中引出的话题进行写作,如篇章阅读后的半命题作文我想假如我是等。引导学生对文章从不同角度理解、思考,在充分辩说后,用书面语言写具体、写生动、写出不同的视角。如学习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一文后,三年级学生叶博安在网络平台的帖子中这样写道:“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只小船,那么批评和鼓励就成了两股反方向的风,一直冲击着小船,但小船由母爱和父爱组成的桨支撑着、划着。”让儿童浸润在与课文语境特别相似的氛围中随堂练笔,即读写结合的仿写。如二年级学习了泉水丁冬一课后,仿照“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儿童随堂写下生动活泼的语句:“你看,你看!泉水用关爱来对待每一个人。”“滴嗒!滴嗒!雨从天而降,来到了这美丽明亮的世界。”挖掘教材内在因素,找准写作点,让学生实时写作。如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想象写作”、“基于问题,探究写作”、“课文续写”等。例文改写。即把诗歌改编为故事,把故事改编成话剧或独幕剧本等,在写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能力。这种写作方式深为孩子们喜爱,二年级的童话剧改写中,有个孩子一连10多天,几乎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剧作。让儿童浸润在儿童文学名著的语境和风格中写作。如,阅读秘密花园、青鸟等儿童文学名著后,让学生从作品推荐、人物解读、精彩片段等不同角度写读后感。4.教材编写融入“写作”理念,提升写的实效我们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按照“阅读本位”的读写观来编写的,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加写作练习。比如,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阅读篇目占教材的绝大多数篇幅,但习作安排只有68次。每个单元的习作是没有设计的,似乎要的就是一个习作结果。习作处于阅读教学的附属地位,从而使得当前语文教学课更多关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毫无序列,毫无主题。而国外的教材特别关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教材编写也把写作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如,美国教材提高写作技能概述安排“正式作文”13次,在“准备活动”的练习有77次,作文与单项训练比例为1:6。2004年开始,在专家团队的协同引领下,我们开始编写“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学本”,在教材编写中,我们融入“写作”理念, 部分单元始终以“写作”贯穿,教材的组织与编排都是指向写作,整个写作教学设计既有分解,又有综合。经过实验班反复的实践验证,这样的教材编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5.“主题情境”写作方法高年级我们主要运用主题情境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题情境写作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贴近阅读和生活经验”的写作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熟悉的情境中轻松写作,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有机地融入相关的写作要素。如,写人、记事、写景、心理活动、活动场面等,通过这一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写作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整体地提升。如,学生在阅读了鲁宾逊漂流记后,老师组织学生围绕这本书的生存能力进行了交流,再结合国外教材我们在岛上的生活,设计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情境写作”荒岛生存日记。在整个情境写作中要涉及写景(静态、动态)、写事(有趣的事、惊险的事)、写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情节安排、活动场景等,通过这样系统地写作实践学生的多项写作技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多年的实践显示:学生非常喜欢“主题情境”的写作方式,同时,这样的写作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全面系统地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近15年的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八岁儿童能读会写”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得益于我校多年来以“教育就是播种爱”为核心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结果。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实验研究,为“创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而不懈努力。主要参考文献1.教育部联合调查组关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调查报告(初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版2.王敬国、张学纪关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期刊小学语文教学1990年12期3.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期刊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1期(总第105期)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5.张鹏让八岁中国儿童“能读会写”一文,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选辑(一)6.余虹创新识字,趣化教学一文,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选辑(一)7.宋鹏君打破门户,博采众长一文,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选辑(一)8.张鹏 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指向人文关怀、人的发展 (报中央电教馆材料)9.张鹏 牵手,把孩子引进阅读的殿堂,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