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2211364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4节群落的演替考点一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核心知识通关【核心知识通关】1.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1)群落:群落:生物种群生物种群空间结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群落演替(2)(2)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意义:意义:区别区别_的重要特征。的重要特征。衡量指标:衡量指标:_。a.a.丰富度概念:群落中丰富度概念:群落中_的多少。的多少。b.b.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_。不同群落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物种数目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2.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实例与下列曲线的对应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实例与下列曲线的对应关系( (连连线线) ):3.3.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1)(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 A图图_,B B图图_。(2)(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 A图:图:植物分层:植物分层:_。动物分层:动物分层:_。B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的不同、的不同、_的不同,以及人与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动物的影响等。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阳光阳光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光照光照强度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形成群落空间结构应注意的问题形成群落空间结构应注意的问题(1)(1)要有多个种群,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种群,就不要有多个种群,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种群,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2)各个种群间要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各个种群间要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3)(3)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食物、栖息场所等。食物、栖息场所等。【思维拓展【思维拓展】(1)(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不均匀分布有关,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不均匀分布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2)区分区分“高山植被分布高山植被分布”与与“群落垂直结构群落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高原草甸苔原。苔原。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高考模拟精练【高考模拟精练】1.(20141.(2014全国卷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某种植物病毒V 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C.病毒病毒V 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D.水稻和病毒水稻和病毒V V是互利共生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解题指南【解题指南】(1)(1)隐含信息:植物病毒隐含信息:植物病毒V V寄生在水稻细寄生在水稻细胞中,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将植物病毒胞中,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将植物病毒V V传播给其他水传播给其他水稻,青蛙捕食稻飞虱,减少了植物病毒稻,青蛙捕食稻飞虱,减少了植物病毒V V的传播。的传播。(2)(2)关键知识:判断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关键知识:判断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A A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B B项项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错误。竞争关系,错误。C C、D D项中,病毒项中,病毒V V与青蛙之间没有直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接关系,但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 C、D D均错误。均错误。【方法技巧【方法技巧】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1)(1)判断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为种内斗争,判断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为种内斗争,如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如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2)(2)判断竞争: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之间争夺资源、空间判断竞争: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之间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另外,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另外,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3)(3)判断捕食: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判断捕食: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2.(20162.(2016南昌模拟南昌模拟)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确的是( () )A.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现象B.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的食性有关D.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布【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解答本题需明确:(1)(1)群落的垂直分布是指不同种群的分布。群落的垂直分布是指不同种群的分布。(2)(2)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解析【解析】选选A A。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竹林中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群落中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动竹子是一个种群;群落中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种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种群的分布受到水源、温度、气候等的影响,所以呈镶群的分布受到水源、温度、气候等的影响,所以呈镶嵌分布。嵌分布。【延伸探究【延伸探究】(1)A(1)A项所述竹林这个生物群落中有没有垂直结构?并项所述竹林这个生物群落中有没有垂直结构?并说明理由。说明理由。提示:提示:有。竹林中有小灌木、草本层等,占据不同空有。竹林中有小灌木、草本层等,占据不同空间层次,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间层次,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2)C(2)C项中淡水鱼的分层现象是不是只与食性有关?为项中淡水鱼的分层现象是不是只与食性有关?为什么?什么?提示:提示:不是。还与水温、水的含氧量、淡水鱼的栖息不是。还与水温、水的含氧量、淡水鱼的栖息场所等有关。场所等有关。3.(20133.(2013海南高考海南高考)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1 200只蝌蚪只蝌蚪( (甲、乙、甲、乙、丙各丙各400400只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各池塘中3 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捕食者数量( (只只) )蝌蚪存活率蝌蚪存活率(%)(%)甲甲乙乙丙丙1 10 087877 740402 22 25858303025253 34 44242323211114 48 82020373710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1)竞争关系中,竞争力弱的一方可能会消失。竞争关系中,竞争力弱的一方可能会消失。(2)(2)捕食关系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捕食关系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随着捕食者数。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捕食者量的增加,甲和丙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三种蝌蚪由于食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三种蝌蚪由于食性相同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但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性相同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但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存活率发生改变,影响了它们原有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存活率发生改变,影响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池塘的竞争结果;池塘1 1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蝌蚪存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蝌蚪存活率最低,说明乙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淘汰;随活率最低,说明乙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淘汰;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乙的存活率升高,乙蝌蚪获得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乙的存活率升高,乙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的资源相对增加。【加固训练【加固训练】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丙丙) ),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种群D.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种群【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解析【解析】选选C C。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该是藻类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2.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B.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D.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平结构【解析【解析】选选B B。生物群落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生物群落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越优越,对生物生长越有利,生物种类数量就越环境越优越,对生物生长越有利,生物种类数量就越多,结构就越复杂。群落中的生物个体间有捕食、竞多,结构就越复杂。群落中的生物个体间有捕食、竞争等关系。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争等关系。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的生物群落。的生物群落。考点二考点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核心知识通关】【核心知识通关】1.1.概念:随着时间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推移,_的过程。的过程。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代替2.2.过程:过程:( (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地衣阶段地衣阶段 灌木阶段灌木阶段 3.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及差异: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及差异:类型类型项目项目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起点一个从来没有一个从来没有_的的地面,或者是原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但原有_基本保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地方被植物覆盖被植物覆盖土壤条件土壤条件类型类型项目项目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时间时间经历时间经历时间_经历时间较短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_较为关键较为关键实例实例沙丘、火山岩、冰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川泥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农田上的演替漫长漫长人类活动人类活动4.4.群落演替的特征:群落演替的特征:(1)(1)方向:方向:_。(2)(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_。(3)(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_。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方向性增加增加增加增加【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1)演替并不是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优势取代”而非而非“取而代取而代之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2)演替是演替是“不可逆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思维拓展【思维拓展】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1)(1)侵入定居阶段侵入定居阶段( (先锋群落阶段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种创造有利条件。(2)(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次多。【深化探究【深化探究】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1)(1)图示演替过程中正确排序是图示演替过程中正确排序是_。(2)(2)该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同种类型?该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同种类型?_,原因是,原因是_。(3)(3)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_;食物网的变化趋势是;食物网的变化趋势是_。丁丁甲甲丙丙乙乙不属于不属于两者的初始植被条件不同两者的初始植被条件不同物种丰富度逐物种丰富度逐步提高步提高复杂化复杂化【典题技法归纳【典题技法归纳】(2015(2015全国卷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指南【解题指南】(1)(1)隐含信息: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隐含信息: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比较。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比较。(2)(2)关键知识: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的比较和联系。关键知识: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的比较和联系。【解析【解析】选选D D。A A项,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项,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故错误;群落的丰富度,故错误;B B项,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项,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故错误;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故错误;C C项,草本阶项,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的群落小,故错误;段的群落小,故错误;D D项,灌木阶段是在草本阶段基项,灌木阶段是在草本阶段基础上演替的,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较适础上演替的,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较适宜的环境条件,故正确。宜的环境条件,故正确。【母题变式【母题变式】(1)(1)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重要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重要特征的区别是特征的区别是_。(2)(2)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都有垂直分层的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都有垂直分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3)(3)灌木阶段与草本阶段的群落相比,生物种类灌木阶段与草本阶段的群落相比,生物种类_,营养结构营养结构_,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_。物种物种组成不同组成不同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多多复杂复杂强强【高考模拟精练【高考模拟精练】1.(20131.(2013福建高考福建高考)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20年后两块林地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1)分析题干信息得出,自然恢复林明显比人工恢复林分析题干信息得出,自然恢复林明显比人工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高、稳定性强。的植物丰富度高、稳定性强。(2)(2)理清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理清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3)(3)原先未曾有过植被的环境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原先未曾有过植被的环境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原有群落环境失去原有植被后再度恢复是次生演替。原有群落环境失去原有植被后再度恢复是次生演替。【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及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及相关知识。A A项,项,样方法是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故正确。样方法是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故正确。B B项,项,森林恢复后增大了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了生产者固定森林恢复后增大了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正确。的太阳能总量,故正确。C C项,从题干中看出,人工恢项,从题干中看出,人工恢复林植物丰富度明显低于自然恢复林,故正确。复林植物丰富度明显低于自然恢复林,故正确。D D项,项,退化林地失去原有植被后再度恢复属于次生演替,故退化林地失去原有植被后再度恢复属于次生演替,故错误。错误。【延伸探究【延伸探究】(1)(1)上述实例中森林上述实例中森林“人工恢复人工恢复”与与“自然恢复自然恢复”的结的结果不同,可表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何特点?果不同,可表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何特点?提示:提示:该实例表明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该实例表明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2)倘若上述两类恢复林再次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则倘若上述两类恢复林再次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则哪种森林抵抗力稳定性更强?为什么?哪种森林抵抗力稳定性更强?为什么?提示:提示:自然恢复林。由于自然演替形成的恢复林物种自然恢复林。由于自然演替形成的恢复林物种丰富度高,群落结构复杂,再次受到相同程度干扰时,丰富度高,群落结构复杂,再次受到相同程度干扰时,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2.(20162.(2016黄山模拟黄山模拟)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进行开发利用B.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 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的垂直分层现象C.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解析】选选B B。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可进行有计划、适时地开发利用,物种群可进行有计划、适时地开发利用,A A错误;由图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丙之间对资源的需求存在重合,所以可知,甲、乙、丙之间对资源的需求存在重合,所以是竞争关系,第是竞争关系,第3 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 B正确;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只有优势取正确;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只有优势取代,并非取而代之,代,并非取而代之,C 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 D错错误。误。3.(20163.(2016济南模拟济南模拟) )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法,正确的是( () )A.A.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B.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C.C.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数量的多少,不同群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数量的多少,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落的丰富度不同D.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变化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变化【解析【解析】选选D D。群落中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中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和栖息空间,A A项错误;任何群落的结构都包括水平结项错误;任何群落的结构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构和垂直结构,B B项错误;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项错误;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种数量的多少,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C C项错误;在群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变化,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变化,D D项正确。项正确。4.(20144.(2014全国卷全国卷)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生演替?(2)(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3)据调查,近据调查,近5 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演替类型。近50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速度_(_(填填“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变慢变慢”或或“变变快快”) ),演替的方向,演替的方向_(_(填填“发生改变发生改变”或或“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 )。【解题指南【解题指南】(1)(1)隐含信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隐含信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主要是演替起始条件不同。别,主要是演替起始条件不同。(2)(2)关键知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判断、人类活动关键知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判断、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类型判断及人类活动对群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类型判断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落演替的影响。(1)(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而次生演替的演替,如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生的演替,如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2)(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及保留的种子,有利于植物的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及保留的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3)(3)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群落演替的方向也与自然演替的方的演替速度变快,群落演替的方向也与自然演替的方向不同了。向不同了。答案:答案:(1)(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3)(3)变快发生改变变快发生改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二看法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加固训练【加固训练】1.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解析】选选A A。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A A正确;由于农田中正确;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生演替,B 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 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 D错误。错误。2.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中,不正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确的是( () )A.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B.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人为控制之下C.C.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些自然因素D.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解析【解析】选选D D。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等。但是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等。但是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还可以改造环境,这些人为措施对于群落退耕还湖,还可以改造环境,这些人为措施对于群落的演替均有积极的作用。的演替均有积极的作用。考点三考点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核心知识通关【核心知识通关】1.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2)取样方法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能力,可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_。取样器取样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2.2.实验流程:实验流程:【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做好该实验的五个注意事项做好该实验的五个注意事项(1)(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4)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创新探究【创新探究】如图表示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如图表示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1)(1)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隙的目的是_。(2)(2)利用甲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利用甲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_的习性。的习性。(3)(3)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将采集的土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壤动物放入_中,可以杀死中,可以杀死动物,并利于保存。动物,并利于保存。便于空气流通便于空气流通避光、避高避光、避高温、趋湿温、趋湿体积分数为体积分数为70%70%的酒精溶液的酒精溶液【高考模拟精练【高考模拟精练】1.(20161.(2016广州模拟广州模拟) )下列有关小动物研究的叙述中,下列有关小动物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A.A.对于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对于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B.B.可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C.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K/2K/2值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值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D.D.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的小动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的小动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解析【解析】选选C C。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一般用放。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一般用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A A错误;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错误;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 B错误;错误;K/2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所以应在此之前及时控制蝗虫,快,所以应在此之前及时控制蝗虫,C C正确;食物链应正确;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D D错误。错误。2.(20162.(2016晋城模拟晋城模拟)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3种不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注:第注:第1 1层为距地表层为距地表0 05 cm5 cm;第;第2 2层为距地表层为距地表5 510 cm10 cm;第;第3 3层为距地表层为距地表101015 cm15 cm。样地样地类群数类群数个体数个体数第第1 1层层第第2 2层层第第3 3层层第第1 1层层第第2 2层层第第3 3层层人工广人工广场绿地场绿地14148 83 318218274742222某植物园某植物园13137 74 419019092921818农用地农用地11118 84 492921131132121A.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异C.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D.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1)明确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明确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2)(2)比较表格获取信息:横向比较各样地不同土层的动比较表格获取信息:横向比较各样地不同土层的动物类群数,明确丰富度的差异。综合比较,明确人类物类群数,明确丰富度的差异。综合比较,明确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通过对土壤动物类群的调查考查丰。本题通过对土壤动物类群的调查考查丰富度、种群密度概念及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土壤富度、种群密度概念及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所以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所以A A项错误;项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动物类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 B项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项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园第1 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C C项错误;同时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项错误;同时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所以存在影响,所以D D项正确。项正确。【延伸探究【延伸探究】各动物类群密度各动物类群密度( (个体数个体数) )能代表群落丰能代表群落丰富度吗?为什么?富度吗?为什么?提示:提示:不能。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不能。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而群落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群落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加固训练【加固训练】(2012(2012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是( () )A.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富度【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1)明确群落中各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明确群落中各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2)(2)群落结构是任何一个群落都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垂群落结构是任何一个群落都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解析】选选C C。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并且随土壤条件的不同,群落结构也有所不同;土壤并且随土壤条件的不同,群落结构也有所不同;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富度。【易错提醒【易错提醒】土壤小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土壤小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因为它们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法进行调查,因为它们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