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世子第八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52107843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王世子第八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文王世子第八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文王世子第八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王世子第八文王世子第八【题解】本篇由六节组成。第一节是文王之为世子 ,记周文王、周武王如何当世子,以及周公如何教育成王之事。第二节是教世子,记大学教育世子及士之法。第三节是周公践昨,记三王教世子之法及孔子论教世子的重要性。第四节记庶子正公族之法,即庶子之官如何管理国王的族人。第五节记天子视学养老之礼。第六节是世子之记 ,与第一节内容大旨相同。由于文王之为世子一节在本篇开头,所以就以文王世子名篇。周代如何重视对世子及其他贵族子弟的教育,从本篇中可以窥其一斑。【原文】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 曰:“ 今日安否何如?” 内竖曰:“ 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媛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 “末有原。 ”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冬。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注释】王季:周文主的父亲,名季历,亦称公季,武典灭商后,追尊为王季。内竖:宫内小臣,负责内外信息的上传下达。御者:值日者,值班者。莫:“暮”的古字。节:指饮食起居。王夫之疑此节”字衍。在:察。媛:同“暖” 。末:勿,毋。原:再。指把剩饭再次进上。加:增益。意谓文王对王季的孝养已经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不说冠带:意谓日夜守候在侧。说,通“脱”。间:谓痊愈。【译文】文王当太子的时候,每天三次到他父亲王季那里去请安。第一次是鸡叫头遍就穿好了衣服,来到父王的寝门外,问值班的内竖:“今天父王的一切都平安吧?”内竖回答: “一切平安。”听到这样的回答,文王就满脸喜色。第二次是中午,第三次是傍晚,请安的仪节都和第一次一样。如果王季身体欠安,内竖就会向文王察告,文王听说之后,就满脸忧色,连走路都不能正常迈步。王季的饮食恢复如初,然后文王的神态才能恢复正常。每顿饭端上来的时候,文王一定要亲自察看饭菜的冷热;每顿饭撤下去的时候,文王一定要问吃了多少。同时交待掌厨的官员: “吃剩的饭菜不要再端上去。 ” 听到对方回答“是” ,文王才放心地离开。武王做太子时,就以文王做太子时的行为为榜样,不敢有一点走样。文王如果有病,武王就头不脱冠衣不解带地昼夜侍养。 文王吃饭少,武王也就吃饭少;文王吃饭增多,武王也就随着增多。如此这般的十二天以后,文王的病也就好了。【原文】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 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 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 ”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注释】九龄:一本作“九聆” 。其义不详。本节所记,颇有荒诞不经之语。抚:占有。【译文】文王问武王道: “你做过什么梦吗?”武王答道: ,”我梦见天帝给我九龄。 ”文王说:“你认为这个梦是暗示什么呢?”武王说:“西方还有九国尚未归顺,君王您大概最终要将他们占有吧。”文王说:“你理解的不对。古代把年也叫做龄,齿也是龄。我的寿限是一百,你的寿限是九十,我把我的寿限给你三年。 ”于是,文王活到九十七岁就死了,而武王活到九十三岁才死。【原文】成王幼,不能苍昨,周公相,践昨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注释】在昨:临视昨阶。即天子即位。特指履行天子职务。践昨:天子即位,皇帝登基。此指周公暂摄王位,代行天子职务。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下文有较详阐述。文王之为世子 :这是第一节的篇题。上古篇题在后。【译文】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职务,由周公出面辅助,代行天子职权。周公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首先做到,目的就是要让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成王如果有做不到的地方,周公就痛打伯禽,使成王看了懂得如何做个太子。以上是文王之为世子。【原文】凡学世子及学生,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篱,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青赞之;篱师教戈,篱师垂赞之。青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警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 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礼在警宗,书在上岸。【注释】学( xi 己。效):同“教”,教导。本节之“学”皆同此。学士:太学生。也叫“俊士”。详王制。干戈:两种兵器。此指以干戈为舞具的武舞。羽青:羽指堆羽。青是古代管乐器,形似排箫。二者是跳文舞时手中所执舞具。东序:夏代的大学。周立四代之学,即有虞氏的上摩,夏代的东序,殷代的警宗,周代的辟雍。皆为周之太学。小乐正、大青、簧师:皆乐官名。小乐正相当周礼的乐师。大胃、篇师,亦并见周礼?春官。青鼓南:旎人(官名)教国子南夷之乐时,大青则击鼓以节其音曲。 南,南夷之乐。大( i 创太)师:乐官之长。诏:教导。警宗:见注。上岸:见注。【译文】凡教育太子及太学生,一定要因时制宜。春夏二季教手执干戈的武舞,秋冬二季教手执羽篱的文舞,地点都是在东序。小乐正负责教执干舞,太骨帮助他;篱师负责教执戈舞,篱师皿帮助他。旎人负责教南夷之乐,太青则在旁击鼓为节。春季诵读诗章, 夏季练习为诗章谱曲,这两项都由太师来教。秋冬在警宗学礼,由主管礼的官员来教。冬季读尚书 ,由精通尚书的官员来教。教礼是在警宗,教书是在上库。【原文】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注释】养老乞言:在行养老之礼时,向老人乞求善言。合语:大家互相交谈。类似今之自由发言。 乡射记:“古者于旅也语。”表明合语是宴会进行到旅酬时的一项节目。大( d 创)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太学生)之教。干戚:干是盾,戚是斧形兵器。大司成:官名。郑玄说是大司徒的属官师氏,也负责国子教育。三席:一席的宽度是三尺三寸三分强,三席的宽度就是所谓“函丈”。【译文】凡是祭祀、养老乞言和合语的礼节,都由小乐正在东序教太子及太学生。太乐正教他们手执干戚的武舞。合语、养老乞言的礼节,都由太乐正传授其义理,由大司成评说,地点也在东序。凡在大司成身旁陪坐,与大司成之间要有三席的距离。可以向大司成发问,间毕则退回靠墙的位置。大司成的话还没有讲完,不可发问。【原文】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 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注释】释奠:学校中祭先圣、先师的一种祭礼。春季的释奠,由春季的主讲教师主持。如上文“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那么春季的释奠就由太师主持。夏、秋、冬三季亦然。经文中没有提到夏季,那是省文。四季释奠的祭品比较简单,只有脯、酿等几种简单的祭品,没有牲牢;程序也简单,没有迎尸以下的诸事。释,舍也,置也。奠,所陈设也。先师:已去世的有道德的教授诗 书礼乐的名家。先圣:周公、孔子一流的人。合:合乐。即音乐、舞蹈都有的表演。大合乐:天子视学时的合乐规模盛大,故称。在大合乐的次日,举行养老之礼。【译文】每季开学,都要向先师行释奠礼。春季的释奠由春季的主讲教师主持,夏、秋、冬三季也是这样。凡是诸侯根据天子命令始建的学校,一定要对先圣先师行释奠礼,而且祭品要比平常贵重,用束帛。凡行释奠礼,必有音乐、舞蹈的联合演出;如果碰上国家有战争灾荒, 那就只行释奠礼, 取消演出。凡天子视学时的大规模音乐、舞蹈演出的次日,天子一定要接着举行养老之礼。【原文】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乳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气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慎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教世子。【注释】语:考核,考评。郊:指郊学。曲艺:指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手艺,如医、卜、射、御之类。誓:戒伤。郊人:如果是科班出身,即在校的正式学生,不仅可以有“选士”、“俊士” 之称,还可以享受国家某些优待。详见王制。曲艺不是入仕的正途,被人另眼相看,即令成绩优异,也不能称“选士” 、“俊士”,而只能称“郊人” 。郊人享受的待遇也低,见下文。成均:相传为五帝时太学名,周代作为太学四学之一。上尊:堂上的酒杯。举行乡饮酒礼时,作为宾、介才有资格取堂上之尊,酌酒以回敬主人。此言郊人无此资格。兴:“衅”字之误。衅,礼乐之器制成后,杀牲祭之,并以牲血涂之。释菜:轻于释奠的一种祭祀,祭品只有苹繁之属。因为轻于释奠,所以没有合乐,当然也就没有舞蹈,也就用不着分发舞具。侯( b 访膜):以礼招待来宾。一献:谓一献之礼,是主人与宾所行一献、一醉、一酬之礼。主人先敬宾酒,这叫献;宾又回敬主人酒,这叫醉;主人先自饮,然后再醉酒以劝宾饮,这叫酬;宾接过主人的酒杯放下不饮,以示礼成。这就是一献之礼的全过程。介:侯相,宾的随从。语:指合语。见上。【译文】凡是在郊学中考评学生,一定要把出类拔萃的人才举荐上来。有的因品德优异而被录取,有的因才能卓绝而被选拔,有的因善于辞令而被录用。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在训话中加以劝勉,促其上进,以待下次考评。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三个问题他有一个回答得好,就按照曲艺系列晋升其等级,并称之谓“郊人” “郊人”的待遇低于选士、俊士,他们不能进入国家最高学府,也不能在乡饮酒礼中充当宾、介。诸侯国刚开始建立学校的, ?对新制成的礼乐之器要杀牲祭之, 并涂以牲血, 祭时要用束帛。 然后举行释菜礼,此后没有歌舞演出,也用不着分发舞具。礼毕,在东序招待来宾,用一献之礼, 没有槟相, 没有合语, 简单完事就行了。以上为教世子节。【原文】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悴,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承气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 ”语使能也。君子曰: “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昨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往昨,以为世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行二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 “将君我而与我齿让, 何也? 曰:“有父在则礼然。 ”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 “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 “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叮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 “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周公践昨。【注释】三王:夏、商、周三代之君。择( y 了译):和顺。大傅、少傅:皆官名,负责对太子的教育,通常皆由他官兼充此职。大傅在前四句:这四句话中的“前” 、“后”、“入”、“出”是互文,意谓此四人总在太子身边,形影不离。保:官名,也是负责太子教育的官。疑、垂:皆辅佐太子的官号。疑,可能是负责解答太子疑问之官。垂,可能是负责记录太子言行的官。四辅:指辅佐太子的师、保、疑、垂。三公:辅佐天子的太师、太保、太傅。于其身:变通一下他的身份。于,通“迂”,曲折,委曲。、伯禽本非世子,今以世子法要求之,藉以开譬成王,是“于其身”也。则无为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为,通“谓” 。因为世子是对君父而言,现在武王已死,成王就失去了履行世子法的必要条件。齿于学:谓太子在太学学习期间,不因自己是太子而事事特殊,而是和其他太学生一样,以年龄的大小为序。学( xi 己。效):通“教”,教也。下同。司业:负责学业。业,一指诗 、书、礼、乐等。父师:即太师。王引之说:父,通“甫” ,大也。司成:主管优秀品德之养成。元:大也。贞:正也。【译文】夏商周三代的国君在教育太子时,一定要用礼乐。乐,可以陶冶精神;礼,可以美化外表。礼乐互相渗透于心,表现于外,其结果就能使太子顺利成长,养成外貌恭敬而又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设立太傅、少傅来培养太子,目的是要让他知道父子、君臣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太傅的责任是把父子、君臣之道讲说明白并且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少傅的责任是把太傅所讲的、所做的给太子仔细分析使之领会。太傅、少傅、师、保,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太子左右,形影不离,所以他们讲的内容太子都能够明白,而太子的美德也就容易培养成功。师的责任,是把古人的行事说给太子听,并分析其善恶得失,使太子懂得择善而从。保的责任,是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太子, 从而使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合乎规范。古记上说: “虞夏商周四代,有师、保、疑、承作为太子的辅佐。设立四辅及三公之官,不一定全套都设,有合适的人选则设,否则就不设,宁缺勿滥。 ”这话的意思是说设官必须任能。君子说: “太子的道德非常重要,太子的道德养成了,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也会被人尊重;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受人尊重,则百官正直;百官正直,就会国家大治。这是指太子有朝一日为君而言的。 ”仲尼说:“从前周公代替成王处理国事, 治理天下, 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做到,这是为了使成王养成好的品德。听人说: 作臣子的,如果牺牲自己但却能为国君带来好处,这样的事就值得做。 何况仅仅是暂时改变一下身份就能使国君从中得到好处呢?周公自然是乐于这样做的。”所以,懂得了如何做人的儿子,然后才可以做人的父亲;懂得了如何做人的臣子,然后才可以做人们的国君;懂得了如何侍奉他人,然后才能使唤他人。成王年幼,不能即位,把他作为太子来培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周公才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本来不是太子的伯禽遵守,让伯禽整天和成王在一起,就是想叫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的道理。国君和太子的关系,从血缘来讲是父亲,从尊卑来讲是国君,既有为父之亲,又有为君之尊,然后才能统治天下,由此可见,培养太子不可不慎重。做一件事情而能同时得到三个好的结果,只有太子一人而已,这是指太子在太学里不摆架子,不自命不凡,而是按年龄大小来和同学们叙礼之事而言。所以,太子在太学中按年龄大小与众叙礼,国人看到后,说: “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 ,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 “太子有父在就礼当如此。 ”于是众人也就懂得父子之道了。这是第一个好结果。第二个,有人会问: “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太子在有国君在的时候就礼当如此。 ”于是众人也就明白君臣之义了。第三个,还有人会问: “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年幼者应当尊敬年长者。 ”于是众人也就明白长幼之间的礼节了。所以说,父在, :太子就是儿子;君在,太子就是臣子,一太子具有儿子和臣子的双重身份,所以他既要尊敬国君,也要热爱父亲。所以要教育他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 ,如可处理好长幼关系。 父子、君臣、长幼的关系处理得好,一然后国家才可以得到治理。古人有这样一句话: “乐正负责太子的学业精进,太师负责太子的道德培养,造就二个德业卓绝的领袖,天下便会得到太平。 ” 周公践昨说的就是太子。以上是【原文】明臣川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父子之义,长幼之序。其朝于公,有贵者以齿,庶子治之,虽有兰命内朝则东面北上,不逾父兄。其在外朝,则以官,句士为之。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俊、献、受爵,则以上嗣。其公大事,则以其丧服之精粗为序,虽于公族之丧亦如之,以次主人。若公与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公与父兄齿。族食,世降一等。其在军,则守于公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室守大庙,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者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 ,有司罚之。至于帽膊承含,皆有正焉。【注释】庶子:官名。也叫“诸子” 。属周礼 ?夏官。负责管理公卿大夫士之子。正:通“政” 。公族:国君的族人。弟川梯):同“梯”,敬爱兄长。子:通“慈”。内朝:即燕朝,是处理族人事务之所。内朝,犹言在宫内朝见国君。庶子治之三句十二字:原在下文“则以上嗣”之下,今据孔颖达疏移此。按周礼 ?地官 ?党正:“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一命,指爵位为士,二命,指大夫;三命,指卿。意谓有了卿的爵位,在集会时就可以不以年龄和他人叙礼了。外朝:此指路门外的治朝,是国君每日视朝之处。司士: 官名。也是夏官大司马的属官,负责“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 。宗人:官名。掌礼仪及宗庙事务。登竣( j 。 n 俊):登堂分食祭后剩下的食品。献:指嗣子向尸献酒。受爵:指嗣子饮奠解。按特牲馈食礼 ,是先受爵”次献,最后登竣。上嗣:主人的嫡长子。因嫡长子负有传重的使命。大事:指死丧。一:涪丧服之精粗: 丧服越粗, 表示与死者关系越亲; 丧服越精,表示与死者关系越疏。 所以,丧服的精粗, 等于关系的远近。燕:通“宴” 。膳宰为主人: 膳宰是主厨者。 这里是膳宰代替国君为主人。因为国君尊贵,不便亲自劝酬,所以让膳宰代理主人。世降一等:随着世系的逐渐疏远而递降等级。例如一世同父,最亲;二世同祖,亲次之;三世同曾祖,亲又次之;四世同高祖,亲又次之;再往上溯,就出了五服。同父者如果一年聚餐四次,同祖者则一年三次,同曾祖者则一年二次,同高祖者则一年一次。公称:此指行主,即曾子问中的“迁主”。公宫:国君的宫殿。正室:公族之嫡子。贵宫贵室:王引之说“贵宫”二字是衍文。贵室,指路寝。下宫:指亲庙。即高、曾、祖、称四庙。下室:指燕寝。赴:同“讣” 。练祥:练指小祥(一周年)之祭,祥指大祥(两周年)之祭。吊:对六世以上的族人,只有吊唁之礼。免( w 如问):一种丧冠。详檀弓上注。这是对出了五服的族人的丧服。帽( f 色 ng 奉)蹲( f0 傅)承含:贝冒,赠送丧家用以助葬的车马。膊,赠送丧家财物以助办丧事。 承,郑玄说是“赠”字之误。赠,是赠给死者的随葬物。含,用于死者口中所含的珠玉之类。【译文】庶子的政务是管理国君的族人,用孝梯、睦友、慈爱的伦理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父子关系的含义,长幼之间的礼节。国君的族人朝见国君,如果是在内朝,则面向东,以北为上位;朝臣中如有地位尊贵者,其位置顺序也只按照年龄辈分排列,由庶子负责安排,即令是贵为上卿,其位置也要在父兄之后。如果是在外朝,那就要以官爵的高低排列位置,由司士具体负责。如果是在宗庙之中,位置的排列如同外朝,根据爵位的高低和官职的不同,由宗人负责给他们分派差使。但是,祭祀中的登堂分食祭品、向尸献酒、饮奠解,这些事一定要由国君的嫡长子来做。遇到国君的丧事,则按照丧服的精粗排列顺序, 即令是国君族人的丧事, 也照此办理,由孝子领头,其后按亲疏关系逐个往下排。如果是国君与族人宴饮,就要由异姓的人作宾,由膳宰代理主人,以便酬醉尽礼。至于席位的座次,国君对其父辈兄辈,还要按辈分年龄来排。合族聚餐的活动,按照族人与国君的亲疏关系,每隔一世则递降一等。 族人如果随军外出, 要守卫在行主旁边。国君如果有出国活动,庶子留守国内,就要派公族中没有职事的人守卫宫庭,派公族中的嫡子守卫太祖之庙,派诸父辈守卫路寝,派诸子辈守卫亲庙,派诸孙辈守卫燕寝。同一高祖的子孙,只要高祖的神主尚未迁出,即使有的族人已沦为平民,遇到举行冠礼、娶妻,一定要向国君察告,有丧事也要讣告,到了小祥、大祥之祭,也要察告。族人之间的互相往来,应该吊唁的不去吊唁,应该戴免的不戴免,有关官员将给予处罚。至于帽膊赠含,也都有一定之规。【原文】公族其有死罪,则磐于甸人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狱成,则曰:“某之罪在大辟。 ”其刑罪,公曰: “有之。”有司又曰:“在辟司又曰: “在辟”。及三宵,不对,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反命于公。公素服不举尽,为之变哭之反。其刑罚,则纤割,亦有可漱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 ”。”公又曰:“肴之。 有走出,致刑于甸人。公”有司对曰: “无及也。”,如其伦之丧,无服,亲。【注释】磐:指吊死,有如后来的绞刑。甸人:掌郊野之官。死罪的执行、非公族在市朝,公族及有爵者在郊野。纤( ji 。n 尖)荆( i 的 n 团):指死刑以外的宫刑、膜刑、墨刑、鼻组刑、月 J 刑。纤,通“歼” ,刺也。割,割也。宫刑:毁坏生殖器官的刑罚。漱( y 己 n 燕):此为“请示”义。大辟( pi 僻):指死刑。辟,罪,法。素服:以白色生绢制成的素衣、素裳、素冠。郑玄说, “素服于凶事为吉,于吉事为凶,非丧服也” 。不举:不用盛撰,食时也不举乐。亲哭之:朱熹说, “亲哭之”之下,脱“于异姓之庙”五字。【译文】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死罪,则交付甸人将其绞死。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刑罪,则或针刺或刀割,也告于甸人由其执行。国君的族人犯罪,不适用宫刑,这是为了不绝其类。案件判决之后, 有关官吏向国君请示, 如果所犯是死罪, 就说:“族人某某所犯之罪属于大辟。 ”如果所犯是刑罪,就说: “族人某某所犯之罪属于小辟。 ”国君说:“饶了他吧。 ”有关官吏则回答:“法不容恕。 ”国君又说: “饶了他吧。 ”有关官吏也照旧回答:“法不容恕。 ”等到国君第三次求情,有关官员就不再回答,径自走出,将犯人交付甸人行刑。国君又派人追来,传命说: “即令有罪,也一定要赦免他。 ”有关官员回答说:“已经来不及了。 ”行刑之后,报告国君。国君为其改穿素服,取消盛撰,并依照与死者亲疏关系应有的礼数,为之改变日常生活。但因其有辱祖宗,所以不为之穿孝,而亲哭之于异姓之庙。【原文】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以官,体异姓也。宗庙之中,以爵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贤也。登饺、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公与族燕则以齿,而孝弟之道达矣。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战则守于公称,孝爱之深也。正室守大庙,尊宗室,而君臣之道著矣。诸父诸兄守贵室, 子弟守下室, 而让道达矣。 五庙之孙, 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敬吊、临、膊、帽,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而众乡方矣。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以体百姓也。刑于隐者, 不与国人虑兄弟也。 弗吊,弗为服, 哭于异姓之庙,为泰祖,远之也。素服居外,不听乐,私丧之也,骨肉之亲无绝也。公族无宫刑,不剪其类也。【注释】体:体贴,亲近。纪:犹事也。杀( sh 创晒):等差,差别。临(了 n 吝):哭吊死者。方:仁义,礼义。术:法。隐者:指不于市朝而于郊野。泰( ii6n 舔):辱。自“庶子之正于公族者” 至此为本篇的第四节, 节题已脱。【译文】国君的族人可以在内朝朝见,这表示族人内部的相亲。族人中即使有地位高贵者也得按辈分叙礼,这是表示父子之情重于爵位贵贱。在外朝朝见以官位高低为序,这是为了表示对异姓的亲近。宗庙之中,按爵位高低安排位置,这是表示尊崇有德之人。宗人按照官职分派差使,这是表示尊重贤人。登堂分食祭品、饮奠解的工作由嫡长子来做,这是表示尊祖敬宗。丧事以丧服的轻重为序,这是为了避免亲疏关系乱套。国君同族人一道宴饮,其席位按辈分年龄排列,这样一来,孝佛的道理就体现出来了。 合族聚餐, 每隔一代, 递降一等,这表示对待亲疏是有区别的。作战时由族人守卫行主,这表示孝敬祖先的深切。 由嫡子们守卫太庙, 这是表示尊重宗室,而君臣之道也可从而得到体现。由诸父诸兄守卫路寝,子辈孙辈守卫燕寝,谦让之道也就体现出来了。彼此是同一个高祖的子孙,祖庙的神主尚未迁出,那么大家就都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即令有的人沦为平民,在加冠、娶亲的时候也要向国君察告,死了也一定要讣告,这是表示不忘记亲属。有的族人与国君的血亲关系还没有超过五服而已沦为平民,这表示国君卑视无能之人。对族人的丧事,吊唁、哭临、赠送财物、赠送车马, 这体现了同族人的互相关心和帮助。 古时候,只要庶子之官能够胜任其职,国家就会井然有序;国家井然有序,民众也就争着趋向礼义了。国君的族人犯罪,尽管有亲属关系,国君也不因此而干扰司法部门的公正执行法令,以此表明公族犯法,与庶民同罪。在隐蔽之处行刑,这是为了不使国人联想到族人自相残杀。对犯了死罪的族人,不去吊唁,不为之穿孝,哭于异姓之庙,这是因为他有辱祖宗,所以疏远他。但又为之改穿素服,住在室外,不听音乐,这只是表示个人的哀悼,骨肉之亲的感情尚存。公族犯罪,不适用于宫刑,这是为了不绝其后代。【原文】天子视学, 大听鼓微, 所以警众也。 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 兴秩节, 祭先师先圣焉。 丫有司卒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 ? 群老之席位焉。适撰省醛,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 “,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 正君臣之位、 贵贱之等焉, 而上下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闽必,主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 “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二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仔念终始典于学公。”【注释】(xin 欣):夭刚发亮g 听,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使太学生们起床。举行。秩节:常礼。指举行养老典礼的地方。即下文的“东序”。:先代的三老、五更。:三公年老致仕者。三老一人。五更:卿年老致仕者。五更一以详大听警众兴:养:先老三老贡人:群老:大夫年老致仕者。群老无数。乡饮酒礼言之,席位的安排,三老如宾,按:天子养老之礼亡,五更如介,群老如众宾。乡饮酒礼 。对三老、五更 ?群老,天子以父兄养之,目的是为夭下做出孝佛的示范。 珍:美味,美食。发咏:奏乐迎接三老、五更、群老。反:指三老、五更、群老升堂就席。因为天子在“修之以孝养”时,三老等人是立于西阶下。清庙:诗经 ?周颂的篇名,是祭祀文王的乐歌,诗中赞美文王之盛德。返枣语:合语。见前注。寥下:堂下。管:指管乐。 象:舞曲名,是武王伐封时的乐曲。昭大武 :舞蹈名。大武即象 ,盖象指舞曲而言,大武指舞蹈而言。众:指众学士,即太学生。闺( qu 色却):终了。元反养老幼于东序:阮元校勘记以“幼” 为衍字。 张敦仁抚本礼记郑注考异 和孙治让 十三经注疏校记不同意阮校。兑( yu。悦)命:即说命 ,尚书篇名。按:自“天子视学”至此句为第五节,记天子视学养老之礼,题目已脱落。【译文】天子视察太学这一天,天刚亮就擂起集合的鼓声,好让学生们迅速起床。学生们到齐之后,等待天子驾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开始行事,举行常规的礼仪,祭奠先圣先师。有关官员把这些事情做完后向天子报告,天子这才动身到举行养老典礼的会场。天子来到东序,亲自释奠于先老,然后就安排三老、五更、群老的席位。天子亲自检查肴撰酒醛,过问孝敬老人的各种美味是否齐备。当这一切就绪之后,于是奏乐迎接被养的贵宾。贵宾进门后先即位于西阶下,天子退酌醛酒敬献,行孝养老人之礼。礼毕,贵宾登堂入席,由乐队登堂歌唱清庙 。歌毕,贵宾们自由发言,谈听歌的感想,以成就天子养老的重要意义。 贵宾的发言, 都是围绕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以印证清庙之歌的深刻涵义,这是养老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堂下管乐队奏着象曲,舞蹈队跳着大武的舞蹈,挑选大批的学生从事演奏,以表达周之灭商,是天命神授, 文王、武王有德当兴。 明确了君臣之位、贵贱之等,上下的关系就容易处理了。等到有关官员报告演奏完毕,天子就命令与会的公侯伯子男诸侯及百官: “你们回去后也要在东序举行养老之礼。 ”天子以这句仁及天下的话结束了这场养老之礼。所以,圣人的记录养老之事,是从大处着眼,爱老敬老,以典礼的形式进行,极尽其孝养的能事,不仅记述的都合乎义理,而且末了还体现了天子的大恩大德。因此,古人举行一次大的典礼,众人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无德不备。古时的君子,举行大的典礼,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意义呢。说命中说:“思念终和始常在于学习。”【原文】世子之记日: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 “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 则内竖以告世子, 世子色忧不满容。 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膳宰之撰,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撰善,则世子亦能食;尝撰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注释】世子之记 :郑玄说,世子之礼亡,此存其记。本篇开头部分丙容与此近似,可能就是本之此记。大寝:即路寝,正寝。不满容:表情失常。齐玄:齐,通“斋” ,斋戒。玄,指玄冠、玄端帷街布衣)。即黑色的帽子和衣服。善:谓较前增多。【译文】世子之记上说:作为太子,应于一早一晚到父王路寝门外,向内竖问道: “父王今天身体好吗?”内竖回答: “今天很好。”听到这种回答,太子才面有喜色。父王如有身体不适,内竖就应向太子报告,太子就面有忧色,表情失常。等到内竖报告说国王已经康复,然后太子的一切也才恢复正常。早晚的饭菜端上来时,太子一定要察看饭菜的凉热是否合适;饭菜撤下来时, 太子要问父王吃得怎样。 父王的饭菜,一定要知道下顿该进什么, 、向掌厨的官员交代清楚,然后才离开。如果内竖报告父王患病较重,太子就要亲自斋戒祈祷,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养。厨房送来的饭菜,一定要仔细检查;治病的药,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尝。父王如果能够较多进食,则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进食较少,则太子也不可能吃饱。只有到了父王一切恢复正常之日,太子才能一切恢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