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8349942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第第1讲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v2015权威预测2015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结合有关的人口数据、柱状图等材料及当前热点社会问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增长模式、性别比例等,并分析其变化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呈现。01 教材基础夯实v一、人口的自然增长v1总趋势不断增长v2决定因素v和。v3增长状况v(1)时间差异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v10万年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呈的趋势;v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v(2)空间差异v特点:地区上。v表现v发达国家:人口增长。v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加快加快20世纪以来世纪以来不平衡不平衡缓慢缓慢很快很快v特别提醒(1)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v(2)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v(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v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示模式转变说明(1)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 型的过渡阶段。(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 ,但因 ,人口增长很快现代现代现代型现代型人口基数大人口基数大v特别提醒(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v(2)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似,但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高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而现代型则是低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v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v提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得到改善,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v2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仅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吗?v提示:不是。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但是,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有机械增长。v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v1环境承载力v是指环境能的人口数量。v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v主要包括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和文化消费水平,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持续供养持续供养资源资源人口的生活人口的生活v3人口合理容量v(1)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v(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v3. 广东资源不丰富,但人口容量大的原因是什么?v提示:广东的矿产、耕地等资源条件并不丰富,但它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大。02 核心要点研究v考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人口问题v知识必备v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v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见下表)。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 典型代表备注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又称“高高低”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又称“高低高”型v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v技法点拨v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v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v(1)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断:v“高高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v“高低高”模式: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v“低低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v(2)根据坐标图中的坐标值来判断:v(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来判断:v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014岁)(%)老年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高高低”模式年轻型40以上4以下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寿命短,死亡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014岁)(%)老年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高低高”模式成年型304047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低低低”模式30以下7以上v落实体验v12013河北名师俱乐部3月下表是中国部分省、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读表,完成(1)(2)题。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1上海201510广东202419河南20272天津201811山东202520青海20273北京201812陕西202521海南2027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5江苏202214四川2025 23安徽 20286吉林 2023 15山西2026 24甘肃 20287浙江 2023 16重庆2026 25云南 20288黑龙江 2023 17湖南2026 26 贵州 2029v(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人口零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vA人口越多,人口零增长出现得越早vB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vC人口零增长出现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vD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v(2)针对我国“人口零增长”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v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vB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vC大量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的不足v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v【解析】(1)表中信息显示经济发达程度高的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较早进入零增长,则说明零增长出现的时间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v(2)人口零增长必然带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应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v【答案】(1)D(2)Bv考点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v 知识必备v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基础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估算的角度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意义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v技法点拨v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v(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v(2)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承载力有很大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v(3)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人口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v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v(1)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v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人均资源越来越少;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v(2)我国的人口对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v落实体验v2下表为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均自然生态服务需求与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数量比较表。据此完成(1)(2)题。年份人口(万人)人均需求量(gha)供给总量(gha)人均供给量(gha)生态赤字(gha)200321801.5555万0.2551.245201025001.5555万0.2221.278v(1)表中数据说明,关中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v资源数量科技水平消费总量开放程度vA BCDv(2)协调关中地区人地矛盾,可行的措施有()vA少生优育,减轻人口压力vB发展经济,消除生态赤字vC厉行节约,降低人均需求vD扩大资源开发,增加供给总量v【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为人口的增长导致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而供给总量不变。第(2)题,由于关中地区的资源供给总量不变,要协调该地的人地矛盾,需要从其他地区输入资源,增加供给总量,同时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压力。v【答案】(1)C(2)A03 经典考题研究v例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v【典型例题】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v(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v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v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v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v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v(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vA. B. C. D. v【了解意图】v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地区差异。v【获取信息】v提示2. 下降大3. 20104. 低5. 高6. 非亚北美欧7. 大8. 小19902010v答案(1)D(2)Cv例2环境人口容量v【典型例题】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v表1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0.1 0.1 2000v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820016万920万800万2200亿v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v目前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v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什么?v【了解意图】v以某国家或城市人口统计图表、数据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本组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v【获取信息】v提示1.0.110.07872.0.0980.13333.268220v答案森林耕地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04 学科素能培优v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自然要素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解题技巧系列解题技巧系列4“四步法四步法”在判读地理分布图中的运用在判读地理分布图中的运用v【热考秀】2013广东汕头一模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v(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v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v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v(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v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v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v解析(1)图中显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题中告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图中两条等值线之间区域人口密度应该增大了,该区域2010年人口密度要大于25人/km2,在1990年人口密度小于25人/km2,即该区域人口密度西北大于东南。(2)某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项。v答案(1)A(2)Dv【角度说】v1. 第一步:读图名v图名中往往包含了题目考查的内容(地理事象)信息、地理事象发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读图名就是要了解并认识这些信息。就本题而言,“该地区”指“某干旱半干旱地区”,考查内容是“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地理事象的限制性因素是“25人/km2”这一特定量化单位。v2. 第二步:读图例v 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v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符号,但在特定题目中则可能表示其他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等。例如,本题图例为“”、“”,注记内容为“1990年(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2010年(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泰戈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培根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v3. 第三步:确定位置v地理分布图反映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因此,做题的基础是要正确判断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区域位置。我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区域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判定时一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例如,本题探讨的地理事象发生于“某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地理区域。v4. 第四步:整理信息v根据图中事物的分布,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