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ail****e1 文档编号:47552990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组织 :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 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 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 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 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 律性的科学。4. 感觉: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 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 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5. 知觉: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 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6. 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7. 自我知觉: 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 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8. 价值观: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包括人、物、事 )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 评价和总看法, 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9. 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0. 工作态度: 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1. 工作参与度: 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 程度。12.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13. 气质: 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14. 能力: 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5. 性格: 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6. 控制方位论: 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17. 创造性行为: 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 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18. 事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19. 事业生涯的设计: 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 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0. 事业生涯的开发: 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 业和技术的开发性 (培训、教育 )活动。21. 事业生涯的管理: 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22. 群体: 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23. 正式群体: 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24. 非正式群体: 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 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25. 角色: 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26. 角色同一性: 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27. 角色知觉: 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28. 角色期待: 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29. 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 种合力。30. 群体助长 (群体促进 ) :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 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31. 社会惰化: 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32. 协同效应: 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33. 正式沟通: 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 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34. 群体思维: 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 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35. 群体转移: 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 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 形成保守转移,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容易向冒险转移。36. 人际关系: 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37. 合作: 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38. 竞争: 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 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39. 群体间互动: 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40. 冲突: 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 要产生消极影响。41. 协作: 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42. 回避: 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43. 迁就: 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44. 领导: 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45. 领导者: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 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46. 正式领导: 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47. 非正式领导: 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 行的领导活动。48. 授权: 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 当的行动自主权。49. 有效领导行为: 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50. 满意度: 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51. 领导素质: 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 征。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 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53. 领导方式: 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54. 决策: 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 维持该行为, 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56. 目标: 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57. 激励: 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58. 激发力量 (激发水平 )M :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59. 目标效价 V :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60. 期望值 E: 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 能性的大小。61. 公平差别阈: 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62. 激励机制: 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 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63. 组织结构: 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 模式。64. 组织内部结构: 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 人与事的相互关系。65. 管理幅度: 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66. 管理层次: 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67. 组织体制: 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68. 企业集团: 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 起来的协作组织。69. 文化: 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 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70. 组织结构合理化: 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 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71. 组织决策体制: 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 度。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 体态度的总和。73. 解冻: 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74. 改变: 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75. 冻结: 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 程。76. 突破式变革: 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77. 渐进式变革: 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78. 管理模式: 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79. 组织文化: 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 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2、心理学: 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 律两部分。心理学又分为个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3、社会学: 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 展变化的规律性。4、模型: 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模型与理论不同,虽然这两者都是对现 实事物的抽象,但理论是抽象出事物的材质牲并加以概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模型则并不一定抽象 出本质特征,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只抽取事物的某些特征,目的是对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有所帮 助。5、量表: 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根据行为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有关变量的精确程 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量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6、观察法: 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作系 统记录的研究方法。7、调查法: 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可用的调 查法有谈话法,电话调查法,总装调查法8、实验法: 研究 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 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依试验场所的性质不同, 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9、个案研究法: 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 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安全研究法。10、理性的经济人: 这是薛恩提出如下假设, 1,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 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2,因为经济性刺激物又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3,感情这东西,按其定义来说,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4,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因此也就是要控制住人们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11、社会人: 霍桑实验的资料使梅约发展出了一各对人性的十分不同的观点, 即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假设: 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2,从工业革命中 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 系里找回来。 3,跟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们会易于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 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12、自我实现的人: 麦格雷戈提出的 Y 理论假设最为贴切,它认为: 1,工作中消耗体力和脑力,正如游戏 或休息一样是自然的,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当依赖于可控制的条件时,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 泉(自然地从事工作),也可以成为惩罚的源泉(尽可能地避免工作)。2,外力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都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 自我控制。 3,对目标,任务地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所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4,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逃避责任,向往缺乏进取心,强调安 全感一般来说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5,在解决种种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运用相 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6,在现代工作社会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13、超Y理论:薛恩提出的 复杂人假设。他认为:1,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民展阶段 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 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 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 其动机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4,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有 可能非常活跃。 5,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 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皆可影响他的积极性。6,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 的普遍的管理方法。15、特质论: 就是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 尔等。16、心理分析论: 又称心理动力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 德勒。17、社会学习论: 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学习成为自己行 为的模式,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18、个性性格类型论: 的代表人物是荣格和麦迪等,麦迪在荣格把个性分为内、外向的基础上,还把人由 于出生后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高忧虑、低忧虑两个因素考虑在内。21、性格: 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5、知觉防御: 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促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 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26、晕轮效应: 是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27、定型效应: 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28、首因效应: 是指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 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31、平衡理论: 是由 1958 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他认为,认知对象包括世界上各种人、事物、概念 等,有的各自分离,有的相互联结,组合成一个整体而被认知。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 同一方向的。32、认知不协调理论: 是社会心理学家菲斯廷格于 1957 年提出的。他认为认知是指任何一种知识,包括思 想、态度、以及对行为的知觉等认知元素。 认知元素间难免发生矛盾, 呈现不协调状态。34、激励: 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35、自我实现: 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 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36、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 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37、激励因素: 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因此称 之为激励因素。38、挫折: 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状 态。39、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 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41、群体规范: 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可以是成文的,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着约束成 员行为的作用。42、群体内聚力: 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 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称作是一个群体。43、德尔菲法: 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的,这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 的方法,也可用来进行决策方案的选择。44、哥顿法: 由哥顿提出的,其做法是邀请 57 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先不让讨论者知道, 而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如拟人类比、象征人类比、幻想类比等。49、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 他是指领导者所辖的个人和团体。51、组织设计: 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即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的有关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体制。52、直线职能制: 既吸收了直线型和职能型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它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 命令统一原则设立的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按专业化原则设立的职能管理系统。职能管理系统中的职能 人员是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和助手。只能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而不能对它们进行直线指挥和下达命 令。53、事业部制: 主张分权的事业部制,其基本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这种组织结构模式, 就是在总公司的领导下,按照产品或地区划分为许多事业部。这些事业部一般都是独立核算单位,又称利 润中心。54、部门化: 是指对所分工的工作的合理组合,也就是将工作和人员组编成可管理的单位。55、工作设计: 人们通常认为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 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56、工作压力: 即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57、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58、组织环境: 是指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59、组织结构合理化: 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及运行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60、组织权责体系: 由组织内部各级组织主管人员层层授权行为所组成的,使组织中各机构及组织成员得 以开展工作的权力和责任系列。61、组织的激励行为: 组织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的正确的动机。焕发组织成员的活 力和创造性,使组织成员在致力于达成个人期望的同时,达成组织目标的各项活动。62、组织变革: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本动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63、组织变革的环节: 在组织变革中那些对变革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强烈影响的关节点或中心环节以及与 此相关的变革的配套环节。64、组织发展: 包括了建立再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基础商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综合,寻求的是增 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65、工作生活质量: 既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措施。由工 会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职工 满意感的目的的一项根本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