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结构组成(共36页)

上传人:o**** 文档编号:47088821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的结构组成(共3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周易的结构组成(共3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周易的结构组成(共3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周易的结构组成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构组成,周易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周易本身乃由符号错综而成,其结构就显得更为复杂。就简略而论,周易的结构乃是阴阳符号变易而成。还有,周易的结构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相摩相荡重叠而成。如果再往详细一点,就是周易中的原始八卦各代表一种物象;两种物象又各互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也有两个原始八卦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这种事物又由六个爻位组成;这六个爻位的内容变易又赋予了这个事物的一个特定内容。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常识。周易的研究到了宋代,一个叫邵雍的易学大师的研究颇令人关注。在周易的占卜方面,他发明了“数字起卦”法,对占卜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变革。除此以外,他对周易的卦形结构组成也颇有研究,并推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种图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我们先来看看邵雍所谈的这些结构。这些图形被朱熹首次列入他的周易本义之首,并加了注译。其图形(二)下注为:系辞转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说卦传曰:“易,逆数也。”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未得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其图形(三)下注为: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其图形(四)下注为:前八卦次序图,即系 辞传所谓“八卦成列”者,此图即其所谓“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画则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其图形(五)下注为: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子中,极于午中。阴生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峙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其图形(六)图形(七)下合注为:右,见说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朱熹除了这些注释外,还在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处注道:“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朱熹除了以上各处注说明外,还在卦变图之后有一段注释说明文字,其文字为: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卽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也。这是周易本义中所绘的结构布图及其文字说明。朱熹把这些图形,特别是先天八卦次序图和方位图列入周易本义,可以说有道理,也没有道理。所谓有道理,即这些阴阳符号变易本取材与周易,而且邵雍在运用数字起卦后,仍在运用周易各卦中的爻辞来进行占卜。所谓没有道理,是邵雍所绘制的先天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与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不一致。当然这些邵氏已坦白地承认,他的易经结构图分为先天伏羲之易和后天文王之易。对于文王和后天之易的图形结构,邵氏只绘了两个图形,即文王八卦方位和文王八卦次序。这两个图形结构很简单:他有如朱熹所说的,它来源于说卦。但邵氏所绘制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却令人费解。也就是说,邵氏为什么把周易的原始八卦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次序进行排列?为什么把六十四卦的次序排列为乾一、夬二、大有三、大壮四、一至到比六十二、剥六十三、坤六十四呢?还有此外圆内方的邵氏方圆图的编排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了弄清楚这些,我们不妨先从方圆图入手。有关这一方圆图,清代的刘一明在他的易理阐真中曾把它分解为三个图形,此图形倒分解得清晰明了,我们倒不妨把它复制如下。刘一明所绘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见图(八)。刘一明所绘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见图(九)。刘一明所绘的邵尧夫方圆图见图(十)。刘一明所绘的先天三个图形,这些图形见于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卦图与人生一书中。就周易卦图与人生一书所印的版本而言,里面显然有很多谬误之处。比如说除了第一个图即圆图中的内圆外圆的对称并不规范外,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在内圆坤卦卦形外围附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部分,将外围的坤卦错写成离卦。这样内圆坤卦的外围八卦就形成了乾、兑、离、震、巽、坎、艮、离,这里坤卦外围的八卦便少了一个坤卦,多了一个离卦。又比如说第二个图形,即方图中,在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第五个卦形,此卦为小过,其卦形为艮下震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此图最后一行从左往右数第七个卦形,此卦为夬卦,其卦形为乾下兑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就这两个圆图与方图的文字和阴阳符号,其错误就是明星易见的。此书所绘制的第三个图形,即邵尧夫方圆,此图却颇令人困惑。按此图的内方图,其中有六处明显错误。一是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第一个卦形(以下皆从左往右数,不再重复),其卦为遯卦,其卦形为艮下乾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二是第二行第四个卦形,其卦为小过,其卦形为艮下震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此一卦形阴阳符号画错与前一个方图中犯了同样错误,不知何故)。以下还有此内方图中的第三行第七卦的阴阳符号画错,第四行第八卦的阴阳符号画错,第五行第四卦的阴阳符号画错,第八行第五卦的阴阳符号画错,此处就不作一一说明,读者一看便知。那此方圆图的外圆图又如何呢?外圆图又分为内外圆和外外圆两个部分。外圆图的内外圆是由原始八卦的符号组成,即由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个阴阳符号依次组成。外圆图的外外圆是由这八个原始八卦阴阳符号又分为八组附在内外圆的外围而组成。这一问题在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中已表现得很明显。但是,我们查一下邵尧夫方圆图的外圆图,将会发现与此大相径庭的问题。我们就权且不查外圆图的外外圆的阴阳符号,就以外圆图的内外圆的阴阳符号而论,是画了八个原始八卦的阴阳符号,但是却有两个是乾()卦符号;有三个是离()卦符号;有一个是坤()符号;有一个是艮()卦符号;有一个是兑()符号。而且其排列顺序也与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不一样。周易的图形全是用阴阳符号组成的,一个阴阳符号的错误,将会导致一个卦的整个变形,它已不是此卦,而变成了另一个卦形。更何况邵尧夫方圆图乃全部是用阴阳符号表示的。我们要说此一刘一明所绘的邵尧夫方圆图不同于朱熹周易本义里所绘的方圆图,即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是另一种方圆图,那绝不可能。因为此邵尧夫方圆乃是由前一个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和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合并而成。但它与前两个图形不符。还有,不论怎么讲,邵氏方圆的外圆图乃是由内圆八卦和外圆八卦相荡而成,此外圆图的内外圆只有原始八卦的五种卦形,它又有怎样荡成现存周易的各种六十四卦卦形呢?看来,此邵尧夫方圆的外圆图和七内方图一样,都有着明显的错误。刘一明所绘制的邵尧夫方圆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不知出于原著?还是点校者在校正时出现了错误?还是排版时出现了错误?我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追究这些东西,我在这里只是向读者说明一下,不然,读者将会认为刘一明所绘的方圆图与朱熹本义所绘的方圆图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它们是一种图形。话该说回来了,我们不论刘一明所绘的三个图形的错误如何,但它却能过给我们带来这样一启迪,即从刘一明所绘制的图形中看出令人迷茫的方圆图阴阳符号相摩相荡所形成的轨迹。所谓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也即方圆图,其内方图,实不外乎是先将乾卦的符号()排列在最下一层,而连排八个;然后再与其它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的符号(从右往左排)相组合,这样自然就形成了最下一层的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个新的卦形。也即用乾挂逐一同其它八个原始八卦(包括自身)相组合而成。如同此法,再用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原始七卦的阴阳符号再逐一和其它八个原始八卦相组合,自然便形成了这一六十四卦的内方图。也由于这原始八卦自身相结合仍等于自身(如上兑下兑仍为兑卦)。所以,在其内方图中就形成了从乾卦到坤卦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一条中心斜线。”所谓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外圆图,实不外乎用内外圆的乾、兑、离、震、坤、艮、坎、巽的阴阳符号(逆时针排列)和外外圆的八个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阴阳符号(一半按顺时针排列,一半按逆时针排列,参图八,刘一明所绘制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相摩相荡而成,由此相摩相荡即形成了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的外圆图各卦的排列位置。应该说邵氏的方圆图也并没有多大奥秘,人们所推崇并感到迷惘的方圆图也不过如此而已。也不能不说,邵氏也为此费了一番苦心。但从另一方面讲,即邵氏方圆图原始八卦的次序排列,除了受了朱熹所说的借用了说卦中曾运用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火相簿,水火不相射”这种原始八卦的相互属性照应外,看来邵氏在内方图的次序排列运用上还运用了“二进位制”这一数学原理。如其不然,在原始八卦的排列次序上很难形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在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上也很难行成乾一、夬二、大有三、大壮四等等。按邵氏深为精通数理,并曾用简单的数字起卦代替筮草起卦来看,邵氏在运用“二进位制”来编排他的方图绝不是不可能。从这一方面讲,邵氏虽不一定懂周易中有关各社会科学的变易学说与其变易结构,但他于数理自然科学的变易学说和结构还是卓有建树的。或者换句话说,邵氏的方圆图,不能不说他没有独特的地方,若果说邵氏由此进入科研方面,我相信他并不比我们现代某些科技精英逊色。若说将此方圆图用于军事布图,这一布阵设防恐怕连鬼神也要愁十分。若说用于一些科技的图形方面,也可能还是遥遥领先的,十七世纪的欧洲莱布尼兹就因看了此图而悟出了“二进位制”的数学原理,而这一数学原理又促成了今天的电子工业。但是,邵氏此方圆图对于研究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特别是对于研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我却不敢承认它真有什么可取之处。我说我们能看到的也不过是每个原始八卦又分别与其它八个原始八卦相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卦形而已,其它没有别的。至于此方圆图的“天圆”“地方”一说,也只能说是一种科学落后的表现。还有,周易本义中有一个卦变图,即由“一阴”“一阳”变化而来之卦,由“二阴”“二阳”变化而来之卦,由“三阴”“三阳”变化而来之卦,由“四阴”“四阳”变化而来之卦,由“五阴”“五阳”变化而来之卦。比如说剥()、比()、豫()、谦()、师()、复()六卦皆五阴一阳之卦,它们皆由复卦“一阳”而来。比如说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六卦皆五阳一阴之卦,它由姤卦“一阴”而来。此一卦变图到刘一明的易理阐真一书中则变为阳火阴符六阴六阳全图。在此阳火阴符六阴六阳全图中,我们不谈其阴阳符号如何,单就此图将夬卦的“夬”写成“央”,将未济卦的“未”写成“朱”,就可见此书点校与排印的质量如何了。我们不谈这些,但就朱氏周易本义和刘一明的易理阐真 两书中的卦变图形关系来看,我觉得并没有什么,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周易的结构问题,也就如朱熹在卦变图下注释的“非画卦作易之本旨也。”我们在谈周易的结构组成之时,先谈了朱熹本义里介绍 并推崇的一些邵氏所创的周易结构布图。就周易的结构组成来说,可以说邵氏这些图形根本就谈不上周易的本来结构组成,它最多只能算是阐明八卦相摩相荡成六十四卦而已。那么,周易一书中的本来的复杂的结构组成又如何呢?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为了研究方便并一目了然起见,我们还是先依照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来画一张图表,这样比为了查对某一卦的阴阳符号而翻若干页方便得多。这一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有六十四卦的编号;有每一卦的卦名;有每一卦的下卦与上卦的卦名;也有每卦的阴阳符号。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现在,我们来研究周易的结构组成。参照我们所绘的六十四卦编排图表,我们将会发现,周易的的第一种结构组成,就是用()和( )两种符号组成,这个只要我们看一看此图表,便会立即明白。也即就是说,不论此图多么神秘,其符号多么纷杂,但亦无非是一长()两短( )的两种符号而已。在周易中,这一长符号()便叫做“阳”,这两短符号()便叫做“阴”。周易便是由这两种符号无数次变易组成而成的。这是周易第一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二种结构组成是,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是由上、下两个卦组成,这上、下两卦各附有卦名和阴阳符号。但只要我们查一查此图表,便会发现周易中存在着八种基本卦形。在六十四卦中,其中有八个卦形是由它自身的两卦上下重叠组成,其它五十六卦则是由这八个基本卦形互相交错变易而来。这八个基本卦形便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周易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这八个卦形各代表八种物质。周易的变易除了在乾坤这个阴阳变易的大前提下的变易之外,另外的变易乃是建立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些物质基础上的。也即就是说,一部周易,其基本组成无非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些原始物质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这便是周易的第二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三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上下 卦的交感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物质的两卦而组成一种新的卦形呢?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两种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新的形态这一问题。比如说涣卦的阴阳符号是(),其下卦为坎,代表水,其上卦为巽,代表风。也即是说涣卦这个新形成的卦的形态乃是由原始八卦中的“水”和“风”这两种物质组成,意思是如同大象传所指出的“风行水上”之义。这一“风行水上”的涣卦的形态性质实际上乃取“汹涌澎湃”的意思,所谓涣)卦的“涣”也是“涣涣然”的意思,即取水势浩大之义。可惜的是三千年来易学界惜将“风”与“水”变易组成的“风行水上”的新形态的涣卦解释为“涣敞”,真是遗憾千古。在谈到周易六十四卦上下两卦“交感”问题时,这里附带说 明一下,任继愈曾认为“交感”如同“男女交感产子女”一样,并认为六十四卦中的“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有交感的性质;所谓凶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性质的”。为此,任继愈列举了一些例子。如泰()卦地在上,天在下,地气下行与天气上行交感而为吉;如既济()卦水在上,火在下,水下行与火上行交感而表示事物“顺利”、“有前途”;如噬嗑()卦火在上,雷在下,不交感,“意味着不顺利,事情的不成功”(见中国哲学史第一分册十七至十八页)。实际上,任继愈的这些说法是欠妥的。比如说噬嗑一卦,这卦本身乃是言刑律之道的,它本身并无什么“吉”与“凶”可言。又比如既济一卦,它由原始八卦的上水下火组成,但这只意味着大水灭火之势,它虽交感却并不吉利,我们不能只看卦名为“既济”便认为吉利,既济卦的卦辞“初吉终乱”和“上六”爻辞“濡其首,厉”均说明了这一问题。由此,我们说周易中的交感只能是由原始八卦属性交感而从新孕育出一个新的事态,别无其它。周易中存在着由八卦的八种物质通过其属性交感而形成了六十四卦某些卦各种新的卦形并形成了这些卦的新的事态,这是周易第三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四种结构组成,乃就是除了用八种物质的属性交 感变易组成六十四卦某些新的卦形与其新的事态外,而且还有八种原始物质及其属性统辖并包容着周易的整体结构。比如说用乾坤两卦居首;又用坎离两卦上下互易交感组成的既济和未济卦排列在下经之末,也即周易六十四卦之末。乾坤始生万物,故排在周易之首。既济本下离上坎,乃取大水灭火之势,未济本下坎上离,乃取水火相悖之势,用此坎离互易交感组成的既济未济两卦来结束周易,其含义深远。还有用坎离自身组合而成的坎离两卦排在上经之末,着重在突出重“坎”与重“离”,其编排也用心良苦。这种由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原始物质交感变易成新的事态统辖与包容着周易的全部,将是继用其属性变易成六十四卦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组成,特别是乾、坤、坎、离这四卦在这一方面的作用,绝不可予以忽视。这是周易的第四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五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其卦序排列有着由始至终、由初级到高级的排列程序,有着一个由前卦演变到后一卦的必然顺序。这一情况在前几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说除了乾坤两卦总领全易之外,第三卦屯卦便表示物的始生;物之始生必然蒙昧,故又出现表示物之蒙稚的第四卦蒙卦;蒙乃意味着不成熟,所以又演变到等待时机的第五卦需卦;由于需卦之待时,难免发生争讼,故又下接第六卦讼卦;又讼必有角逐争斗,故又下接兵祸四起的第七卦师卦。六十四卦的这一前后安排顺序,实际上是按照周易有关事物进化演变规律的进程进行安排的,它实是乾卦七爻进程顺序的重演。这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说递进关系乃是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组成一个重要特色,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也就可以说不懂周易。这是周易的第五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六个结构组成,乃就是除了递进关系排列顺序之外,还有一种每每两卦的对应关系。这表现在除乾坤的对应关系之外,还有如泰否两卦对应,也有被一些人未看出来的渐卦与归妹两卦的对应。这种对应关系乃是周易排列六十四卦的又一基本形式。这是周易的第六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七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周易除了总体安排的各卦递进顺序并兼顾到一些卦的对应关系之外,还在一些适当的部位塞进了一些特殊卦例。比如说履卦与夬卦和噬嗑卦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履卦讲的是御将之道;夬卦讲的是平叛之道;噬嗑卦讲的是刑律之道。可惜的是履卦与夬卦皆被历来易学家误解了。尽管这些独特内容的卦的安排也是沿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但它们毕竟不同于前几种卦例明显的递进关系,可以说这种特殊的卦例是硬塞进去的,它们是独立存在的。这是周易的第七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八种结构组成,乃就是某些卦大体为同一意思,但由于某种结构安排需要,又分成不同内容予以表达。比如第十三卦大有卦和第二十二卦贲卦以及第五十九卦涣卦,基本上谈的都是国势盛大无比,但却出于某种结构安排需要,把它们分作不同形式又夹杂了不同内容,安插在不同地方。这也不能不算一种结构。这是周易的第八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九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其编排特别偏重于开始和 结尾,然后再在六十四卦的中间逐次塞进一些递进关系、对应关系和一些独特的卦例。这一特别注重开始和结尾除表现在前边说过的将乾坤两卦安排在六十四卦之首和将坎离两卦安排在上经之末以及将坎离的水火不相容而组合变易成的既济未济两卦安排在周易之末外,还有一个就是上经末尾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下经末尾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也说明了这一问题。上经末尾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即编排的第二十七卦颐卦和第二十八卦大过卦。下经倒数第四卦和第三卦,即编排的第六十一卦中孚卦和第六十二卦小过卦。我们前边曾说过,周易在结构组成方面特别偏重于原始八卦的乾、坤、坎、离四个卦,用它来统辖和包容周易;也有下经之首咸卦和恒卦乃是原始八卦的兑、艮、震、巽的正常对应关系组成。但现在我们在这下经末尾倒数第三卦中同样发现了这一问题:即上经末尾的颐卦大过卦乃亦由原始八卦的艮、震、兑、巽四卦组成;下经末尾的中孚卦小过卦亦由原始八卦的巽、兑、震、艮四卦组成。所不同的是,下经之首的咸卦恒卦两卦乃是由兑艮的山泽关系和震巽的风雷关系这种正常的对应关系组合而成;而上经末尾和下经末尾倒数第四卦第三卦的颐卦大过卦和中孚卦小过卦的组合则错乱了这一正常的对应关系。除此之外,在末尾四卦中,还出现了上经末尾颐卦的上卦 艮卦下卦震卦和下经末尾小过卦的上卦震卦下卦艮 卦的位置互换;也同样出现了上经末尾大过的上卦兑卦下卦 巽卦和下经末尾中孚卦的上卦巽卦下卦兑的位置互换。也出现了上经末尾颐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阳夹四阴()和大 过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阴夹四阳()组成,以及下经末尾中孚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阳夹两阴()和小过卦的阴阳符号由两阴夹两阳()组成。由于这一情况,自然也出现了在上经末尾颐卦和大过卦的阴阳符号正好成反对关系,在下经末尾的中孚卦和小过卦的阴阳符号也正好成反对关系。即每一对卦的某卦的六爻阴阳符号正好与另一卦的六爻阴阳符号相反。比如颐卦的初爻符号为阳(),而大过卦的初爻符号为阴( )。余者类推。在周易中,这一种阴阳符号组合还是一种独特现象。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周易的编排特别注重开始和末尾,这些表现为除了用乾坤两卦起始万物外,其编排仍然特别注重末尾,上经的末尾不仅用水火的坎离作为结束,而且下经又用水火相息、水火相悖组成的既济未济卦归结了一部周易;还有上经的末尾倒数第四位第三位的相互对应和其符号的编排也特费心机,并非我们寻常所思。这也不能不是一种结构组合。这是周易的第九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十个结构组成,乃就是一些易学家提出的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的问题。比如说清代刘一明曾提周易中的六十四卦,除乾坤两卦外,皆有一个后某一卦从前某一卦隔卦化来的问题。如第三卦屯卦承第一卦乾卦而米,笫四卦蒙卦承第二卦坤卦而来,第五卦需卦承第三卦屯卦而来。余者类论,一直到第六十四卦。对于这一问题,我不敢苟同。但是,在周易的结构组成中确实存在着某一卦承某一卦而来的问题,它们之间也确实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这却是一种事实。如我在前边曾提过的夬卦承履卦而来,履卦的“夬履,贞厉”一爻就为夬卦的平叛一卦埋下了伏笔。还有夬卦中的“牵羊悔亡,与大壮卦中的“羝羊”爻辞也有颇有牵连。这一例证只能说周易中的某一后卦从某一前卦中化来,但却不能有如刘一明说的周易中的某一后卦必然地从某一近临的某一前卦中化来:履卦为第十卦,大壮为第三十四卦,夬卦为四十三卦,卦距相差甚远。但这似乎仍有规律可寻,就是首先有履卦,履卦排在周易的前部分,它靠近立师的师卦;而后有夬卦,夬卦排在周易的中部靠后。这一排列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御将和平叛这一顺序规律的。周易中存在着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的这一结构组成,但并不等于说六十四卦尽皆如此,如果我们硬要在周易中寻找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那必然要陷入一种教条,这是无益的。这是周易的第十种结构组成。我谈的周易的第十一种结构组成,乃就是人们常谈的关于每一卦六个爻位设置的结构。一些人曾认为初爻(从下往上排)代表百姓,二爻代表大夫、三爻代表诸侯,四爻代表御前重臣,五爻代表皇帝,上爻代表太上皇。这些说教实际上毫不着边际。也可能是为了用于一度的占卜术而设置的说辞而已。也有一些人认为初爻象征发端,二爻象征进取,三爻象征小有成就,四爻象征继续前进,五爻象征获得较大成果,上爻象征承前启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一种说法基本上道出六爻的排列结构规律,比如说乾卦的六爻便是遵循这一规律。但可以说也不全是这样。每卦的六爻编排顺序是如同整部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一样,是由开始到形成,再到盛再到衰;也偏重于六爻的开始和结束。但是每卦六爻的一些中间的几爻位置的设置却并一定按此教条不可。比说六十四卦中就塞进了一些独立含义的卦象,六爻的设置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妨随便抄出一卦,比如说需卦:“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六四,需于血,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就这一卦的六个爻位来说,中间几个爻位设辞的内容并非要按照一定的框定顺序过程进行排列不可,中间几个爻位的排列设置实如系辞中说的“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中爻不备”,它并非一定如有些说的“一爻象征发端,二爻象征进取,三爻象征小有成就,四爻象征继续前进,五爻象征获得交大成果,上爻象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这一一成不变规律。当然,六爻的设置并不违反由始到末、由发端到结束这一进化规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每一卦的六爻有“当位”与“不当位”和“中”与“中正”之分,这看来可能也是一些人们眼目中周易爻位结构的化分。这里的“当位”,乃是指每卦六爻分为“奇”与“偶”,一、三、五爻为“奇”,二、四、六爻为“偶”。凡阳爻()居一、三、五之阳位,阴爻()居二、四、六之阴位,则称为“当位”;凡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则称为“不当位”。这里的“中”,乃是指每卦下卦的第二位和每卦上卦的第五位,皆称“中位”;居“中位”者皆为吉祥。又凡阳爻居第五位者,阴爻居第二位者皆称“中正”;象征更是吉祥如意。这一结构究竟存在不存在呢?实际上在某一处存在,在另外一处就不存在。比如说否卦的阴阳符号为(),其第二爻为阴爻居阴位,亦称为“当位”;其第二爻乃阴爻居第二位,亦可称为“中正”。其结局自当为“大吉”。但此卦的第二爻辞却为“小人吉,大人否”,这不能不说这一所谓结构在此就不能成立了。再比如说同人卦()的笫二爻乃阴爻居阴位,亦可称为“当位”;第二爻乃阴爻居第二位,亦称为“中正”。其结局自然当“大吉”。但此卦的第二爻辞却为“吝”,显然也不吉祥了。又比如随卦()的第二爻亦称“当位”,亦可称“中正”,然而其爻辞却为“系小人,失丈夫”,显然也不吉祥。这么连着几卦的几个爻位的阴阳符号“当位”与“不当位”、“中正”与“不中正”的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用六爻阴阳符号“当位”与“不当位”、“中正”与“不中正”的结构来说明周易是多么不足信的。还有系辞中的关于六爻结构排列的阐述,其下.第九章在认为“其初难知,其上易知”的同时,认为中间四爻的排列乃是:“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多誉,四多惧。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对于这一说法,我们不妨按顺序来抽一卦例,看看二、三、四、五中间这些爻辞是否存在这么一个结构。这里列一个表。看了表中列举的这些卦爻辞的例子,可以说可无需多言,就可看出系辞中所说的这种结构是经不起推敲的。周易中每卦六爻的设置并其排列,一个固然是由于原始八卦三爻相加而自然形成,但每爻爻辞的设置和其排列,则是为了填充每卦的内容而设置的。六爻爻辞的程序基本上是遵循由始到末,由发端到结束这一进化过程的,这里根本不存在某一爻代表某一事或某一物;也并没有“二爻多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五爻多功”的这一严谨结构;也不存在“当位”与“不当位”、“中正”与“不中正”这一问题;中间四爻的设置仅因“非中爻不备”而已,这六十四卦中间四爻的内容排列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卦实际情况而异。这是周易的第十一种结构组成。周易的第十二种结构组成,乃就是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每一卦的上下卦名与其阴阳符号编排由来的始末。除了我们上边谈到的十一种结构之外,这是一个相当纷杂的问题,只要我们看一看我们编排的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便会感到头痛。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六十四卦每每两个对应的奇偶(按编排排号而定,一、三、五、七、九等单数为奇;二、四、六、八、十等双数为偶)卦中间,除了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四组八卦乃是因为它们由自身重叠组成而外,其它一些奇偶对应的卦,则有由一个由奇数的上卦转换为偶卦的下卦而奇卦的下卦便自行消失的问题。比如说奇卦第三卦屯卦是由上卦坎卦和下卦震卦组成,而偶卦的第四卦蒙卦是由上卦艮卦和下卦坎卦组成;这奇卦屯卦的上卦坎卦便转换为下一偶卦蒙卦的下卦,奇卦屯卦的下卦震卦便自行消失。还有一些奇卦的下卦转换为偶卦的上卦,而奇卦的上卦便自行消失。比如奇卦第四十九卦革卦由上卦兑卦和下卦离卦组成,而偶卦第五十卦鼎卦是由上卦离卦和下卦巽卦组成;这奇卦革卦的下卦离卦便转换为偶卦鼎卦的上卦,奇卦革卦的上卦兑卦便自行消失。这里只举了这么两个例子,在六十四卦中,这一种现象为数不少,不是一个个别现象。除了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四组奇偶对应的卦外,还有随蛊、颐大过、咸恒、损益、渐归妹、中孚小过这六组奇偶对应的卦。也就是说,除了这十组二十卦奇偶对应的卦外,其它二十二组四十四卦奇偶对应的卦无不存在着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卦与下卦转换的这一规律。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在这些对应的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卦与下卦转换的范围内,还存在着一些对应的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下卦互换位置的问题。比如说奇数卦第十一卦泰卦与偶数卦第十二卦否卦,泰卦由上坤下乾组成,否卦由上乾下坤组成,这便形成了奇偶两卦的上下两卦互换。这一种情况不太多。为需讼、师比、泰否、同人大有、晋明夷、既济未济,总计六组十二卦。这也是一个问题。第三个是,有如第一个问题中谈到的,咸恒,损益、随蛊、渐归妹这对应的四组八卦是不存在奇卦与偶卦的上下卦转换这一问题的;但是,这四组八卦却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咸恒一组却正好与损益一组的上下卦颠倒互换,随蛊一组却正好与渐归妹一组的上下卦颠倒互换。咸卦的上卦兑卦正好转换为损卦的下卦,咸卦的下卦艮卦正好转换为损卦的上卦。而恒卦的上卦震卦也正好转换为益卦的下卦,恒卦的下卦巽卦也正好转换为益卦的上卦。对应的随蛊一组与渐归妹一组的上下卦颠倒互换也如此。这不能说不也是一个问题。还有我们前边在第九种结构组成中谈过的,上经末尾倒数第四卦第三卦颐大过卦和下经末尾倒数第四卦第三卦中孚小过卦,这两组四卦上下两卦的颠倒互换也自成其规律。第四个问题,在六十四卦的组合中,由原始乾、坤、坎、离、巽、震、艮、兑、这八卦自身重叠组成新的乾、坤、坎、离、巽、震、艮、兑这八卦中,按理应该将乾坤排列在一组,排列在上经之首,将坎离排列在一组,排列在上经之末;但按理也同样应该将巽、震、艮、兑这四卦二组分开排列在下经之首和之末;但如我们前边说过的周易特别注重六十四卦的开始和末尾,也特别注重乾坤的始生与坎离的水火相息归寂,所以将乾坤排列在周易的首位而将坎离组合成的既济未济排列在一部周易的末位。还有一个问题,巽、震、艮、兑四个原始卦,按其对应关系(如乾坤对应,坎离对应),也应将巽与震排列在一组,也应将艮与兑排列在一组。然而周易的作者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震与艮排列在一组(为第五十一卦和五十二卦),将巽与兑排列在一组(为第五十七卦和五十八卦)。看来,上述这些情况,如不出于一定的特意安排,便是出于无奈,为不得已而为之。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似规律又不是规律的问题之外,还有秦磊在他们的大众白话易经“绪论”里指出的周易六十四卦阴阳符号排列规律的一些问题。秦磊写道:六十四卦表面复杂,变化多端,若不掌握其规律,似乎是乱麻一团,但若稍加分析则可以发现,六十四卦的编次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中乾()、坤();颐(yi遗)()、大过();坎()、离();中孚(fu浮)()、小过()等八个卦,难以两两之间对应的六爻相变化为特征的,即两卦之间所对应的每一爻互相都是相反的。此卦第一爻为阳爻,彼卦第一爻必为阴爻,此卦第二爻为阴爻,彼卦第二爻必为阳爻。除上述八卦外,其余五十六卦两两卦之间均以“反对卦”相次,即两卦的上下三爻分别颠倒位置而成。比如:屯(tun囤)()、蒙();需()、讼()等卦,均是如此。(见其书第十四至十五页)。秦磊的这一段话里,在用辞上不该在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八卦之后再用一个等字,这样可能使人误会在这八卦之外还有一些卦似的。还有“除上述八卦外,其余五十六卦两两卦之间均以反对卦相次”,即两卦的上下三爻分别颠倒位置而成这一语,也很不清晰。这五十六卦每每两卦之间并不都是“以反对卦相次”的。而是有的两卦之间以“反对卦”相次,如秦磊列举的需()、讼();有的则不是以“反对卦”相次,如秦磊列举的屯()、蒙()。在屯蒙两卦中,屯()卦由上坎()下震()组成,蒙()卦由上艮()下坎()组成,这两卦之间并不成“反对卦”。所谓“反对卦”是指某一卦的上卦与下卦和下一卦的上卦与下卦相反,如果某一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那其某一卦的上下卦已完全变了形,何来“反对卦”之有。看来秦磊在此处可能将某一卦的上下卦名颠倒和其阴阳符号的颠倒混淆了。这些都是次要的,秦磊这一段话的意思无非是说,在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这八卦外,其它五十六卦、每每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正好上下相互颠倒了位置。秦磊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这个我们只要看一看周易六十四卦编排图表,便一目了然。这不能不是一个规律。但是秦磊并没有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规律,这一规律又说明什么;看其秦磊对周易的白话全部注解,他可能也说不清楚这一问题。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为什么就有二十八组五十六卦会出现其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正好上下相互颠倒位置呢?(如随的阴阳符号()和蛊卦的阴阳符号()。为什么就有二十二组四十四卦的对应的两卦会出现奇卦的上卦转换为偶卦的下卦或奇卦的下卦转换为偶卦的上卦呢?(如屯卦的上坎下震和蒙卦的上艮下坎)。为什么有些对应的两卦各自的上下卦名正好相反,也即其上下卦名正好相互颠倒呢?(如泰卦的上坤下乾和否卦的上乾下坤)。为什么有些对应两卦之间的上下卦却不发生任何关系呢(如咸卦的上兑下艮和恒卦的上震下巽)。为什么有些对应两卦的阴阳符号又正好相反呢?(如颐()和大过()。还有为什么会出现震艮为一组和巽兑为一组这四卦排列不对应协调呢?这是一个相当错综复杂的问题。这里不仅牵涉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也牵涉到周易的阴阳符号编排顺序是怎样形成的问题。面对着这些纷杂的问题,我们应如何下手呢?我认为我们还是首先从六十四卦中奇数卦与偶数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这一规律人手。周易一共有六十四卦,但奇数卦与偶数卦之间的阴阳符号颠倒竟为五十六卦,占全卦的百分之八十七还要强。然而还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不属于这一规律的其它八个卦竟全部排列在周易之首和上经之末和下经之末。在这八个卦中,其排列规律也并不如秦磊所说的对应两卦的每一卦的每一爻的阴阳符号皆成“相反”的关系。其中乾与坤两卦,因为乾卦符号皆为阳,坤卦的符号皆为阴,故而其奇偶两卦的每一爻的阴阳符号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相反关系。这里没有人为的故意因素成份。还有坎卦与离卦,因为其原始三爻的坎卦()与离卦()的爻位阴阳符号本来就是相反关系,所以由其自身重叠之后形成的卦象每爻的阴阳符号也自然成了相反关系。这里也没有人为的故意成份。在这里人为的故意形成的奇偶两卦的每爻阴阳符号成相反关系的例是颐()卦与大过()卦和中孚()卦与小过()卦。而且这四卦两组又都正好排列在上经和下经倒数第四位和第三位。此时可能有人会说,你说除了排列在周易之首和上下经之末的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八个卦之外,其它中间部分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皆成颠倒关系。那既济和未济这一对应关系的两卦,其阴阳符号也正好成为颠倒关系;它们又排在周易之末,这又作如何解释呢?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一是既济和末济两卦皆由水火不相容的坎离两个原始卦互换重叠而成的,它们安排在周易之末是完全符合周易偏重于卦首与卦尾这一规律的。二是原始坎卦与离卦的每一爻本身就是相反关系;在既济和未济这一对应关系中,由于坎离两卦的上下互换,其本身也就自然形成了其阴阳符号的颠倒,这也是自然形成的问题,也不属于人为的特意安排。这就是说,在周易的六十四卦编排中,应该是除了乾、 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这排列在周易之首和上经下经之末的十卦之外,其它排列在周易中间的五十四个对应关系的卦的阴阳符号全部成了颠倒关系。到此我们就应该清理出这么一个头绪来,周易的编排是有如前边第八种结构组成谈到的它特别注意于其开始和末尾之后,然后再采用了每一对相对应的两卦的阴阳符号互相颠倒的这一编排规律。也即是:周易在原始八卦相摩相荡而组成六十四卦后,首先将乾坤两卦安排在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再将坎离两卦排列在上经之末;再将由坎离两卦相互颠倒而组成的既济末济两卦排列在下经之末,也即周易之末;并由此而形成并安排了为上经末卦和下经末卦垫背的颐大过与中孚小过四卦。当这些周易六十四卦首尾始末的十位卦位形成就绪之后,周易开始安排组合中间的五十四卦。由于中间这五十四卦的安排没有必要多余的顾及,所以便按照每一对相对应的两卦互相颠倒其阴阳符号来组成。看来这是周易中出现中问五十四卦每一对的两卦的阴阳 符号正好相互颠倒的唯一原因。舍此一切都解释不通。也可能正由于此种原因,所以震、艮、巽、兑四个原 始卦自身重叠而后形成的对应卦的编排便相互错排了位置。比如说由自身重叠形成的巽(风)卦和震(雷)卦应编排在一处,艮(山)卦和兑(泽)卦应编排在一处,有如乾坤两卦编排在一处和坎离两卦编排在一处一样;但是这样的编排就无法照顾到每两两对应卦之间的阴阳符号相互颠倒这一规律,所以就违反了原有的八卦属性相对应的常规,将震()艮()编排在一处,将巽()兑()编排在一处,这样新形成的奇偶对应关系的卦的阴阳符号便正好成了颠倒关系。一部周易的编排始末既是如此,那么其它一些由对应关系的奇数卦的上卦转换为偶数卦的下卦,其奇数卦的下卦便自行消失,一些由对应关系的奇数卦的下卦转换为偶数卦的上卦,其奇数卦的上卦便自行消失,还有一些对应两卦之间的上下两卦相互调换位置,这些规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这一问题,既然这一些对应的奇数卦与偶数卦的上下卦的移位没有逃出其对应两卦奇数卦与偶数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这一规律,它仍在这一范畴之内;那么,只能这么说:每每两两对应的奇偶两卦的上下卦相互移位,乃是由于每两两对应的奇偶两卦阴阳符号颠倒之后自然形成的,这里并没有什么人为的故意成份。到此,也自然形成了每一卦上下两卦交感或不交感的卦名,这也没有什么人为的故意成份。也由于周易的这一顾及到中间五十四卦的每一对应卦的阴阳符号的颠倒这一编排规律,也出现了属于这一范畴之内的咸、恒、损、益、随、蛊、渐、归妹这八卦只有对应两卦的阴阳符号的正好颠倒,而却无法顾及其对应两卦的上卦和下卦的移位问题。如随()卦由上兑下震组成,蛊()卦由上艮下巽组成,这对应的两卦编排在一处,其两卦的阴阳符号正好颠倒了,但这奇偶两卦的上下两卦都不存在移位的问题。就这一组成结构来说,也即一部周易错综纷杂的阴阳符号的编排形成过程来说,应该说是在前十一种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即先编排周易首尾始末的十卦;当这十卦排列就绪之后,再对中间五十四卦按其对应两卦的阴阳符号颠倒关系来进行组合排列。由于这一编排组合,除了出现一些自然形成的规律外,自然也形成了所有卦交感或不交感的上下卦名。比如说第五十九卦为下坎上巽。然后周易再依据上下卦各属性形成的卦象为其卦取名。比如根据上巽下坎的“风行水上”之义为五十九卦取名日涣。然后再根据周易的总体构思(如递进、对应、和一些独立卦义的卦)再进行适当调换一下中间这五十四卦的位置。然后再付于每一卦的独特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部周易现在的编排结构组成图。这是周易的第十二种结构组成,也可以说是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编排总体结构组成,也可以说是周易在由原始八卦变易成六十四个卦形之后又如何编排为现存六十四卦次序图的由来始末。第十三种结构组成,就是除了以上谈到的周易由阴阳符号组成,由八种基本物质组成,由八种原始物质上下交感组成一种新的事态,由原始八卦统辖与贯穿周易始末,和周易在首先着重并安排好其开始和末尾诸卦后,然后再相应地把递进、对应、独立的诸卦安排进了六十四卦中间,以及某一卦从某一卦化来的结构,一意多写的结构,爻位如何设置的结构和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阴阳符号的形成始末的结构,除了这些纷杂还带有神秘的结构之外,周易就其总的内容安排而言,还有一种极简单的也是一种极重要的结构组成,这就是一部周易,它无非是乾卦七爻的重演、扩充与延伸。也即是一部周易无非一部放大了的乾卦。也就是六十四卦开始的屯、蒙、需诸卦无非是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的延伸运用,后边中孚、小过卦无非是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的延伸运用,最后的既济、未济两卦无非是乾卦“用九”爻“群龙无首,吉”的延伸运用;至于六十四卦中间各卦,亦无非是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四爻的更加具体延伸运用,舍此没有别的。这是周易的第十三种结构组成。这一种结构组成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却被人们忽视;如若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这一结构,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周易的内涵将是大有脾益的。以上这些组成结构,是从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符号编排和哲理安排而谈的。除了这些令人神秘的编排结构之外,就周易的文字内容而言,周易仍不失为一篇记事性很强的历史记载性文件,周易的文字记载仍然是围绕着周王朝的兴起以及与殷王朝的角逐为背景的,其周易的写作仍是为其当时政权服务的。既然如此,周易在这一文字记载和内容编排设计方面,也就是自然形成了一种内容结构组成。这种周易的内容编排结构组成表现为:其一是,周易的内容编排是带着明显的记事成份,既如此,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编排前后顺序自然是沿着周王朝由始生再到发展壮大的这一进程进行记述和演绎的。比如说,除了乾坤这一总论外,开始便借第三卦屯卦和第四卦蒙卦演绎周王朝的始生,然后再到第六第七讼卦与师卦之与外角逐,再后再到第四十一第四十二损益卦的对外扩张,再到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丰旅卦的大举侵伐,以及最后到第六十三卦既济卦的殷王朝的衰亡和第六十四卦未济卦的周王朝的最后确立,这都说明周易内容的编排是以周王朝的始生到其最后确立的前后顺序进行编排的。其二是,周易分为上经和下经,但就其作者将周文王拘于牖里(即羑里)安排在上经末的第二十九卦坎卦中,这说明了周易的作者用周文王拘于牖里作为周易上下经的分界,即周易上经乃记述周文王拘于牖里的周王朝以前事,周易的下经乃记述周文王在牖里释放后的周王朝的以后事。其三是,周易的编排及其写作既然是为其政权服务的,周易的作者在周易中除了记述周王朝的始生、发展、壮大再到最后确立的诸事及其过程外,自然又探讨论述了一些为这一方面服务的有关政权、军事、刑律、外务等策略问题(如师的立师之道和夬卦的平叛之道),并把这些内容塞进并散布于周易六十四卦之中,于是又形成了周易是围绕着周王朝的兴起这一历史背景而带有记事性和论述性的综合性学术著述。这是有关周易文字内容的结构组成。对于周易这一文字的结构组成,我们只要看一看此书的周易六十四卦各卦的注释部分便自然明白,此处就不必多说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