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导学案撰写人:李团彬教学目的: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难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预学案一、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大意;2、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二、预习与检测(独学,学生自主学习)(一)预习内容 以朗读的方式预习(二)预习检测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2背景介绍与解题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3基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 1、六王毕,四海一 古:统一;今:一个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 钩心:屋角向心,像钩一样,互相联系;斗角:屋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心,屋心;角,檐角。今: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3、韩魏之经营 古:搜集保存的珍奇;今:筹划、计划的意思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值得同情。(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从北面;向西(2).廊腰缦回 像人腰一样,像缦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辇来于秦乘辇车(5).朝歌夜弦早晨; 夜里(6)鼎铛玉石,金快珠砾 把宝鼎看作,把宝玉看作,把黄金当成,把珍珠当作2名词用作动词 (1).未云何龙 出现云彩(2).不霁何虹 出现虹(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歌唱、弹琴 (4).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合族的人3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4动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 5. 名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借鉴6.形容词使动用法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使温暖 使寒冷(三)、一词多义1.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使族灭(2)士大夫之族 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 家族2.焉(1)盘盘焉,囷囷焉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面,表事物的状态(2)或师焉,或不焉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3)且焉置土石 代词,哪里(4)焉用亡郑以陪邻 副词,怎么(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3.夫(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句末语气词,唉(2)夫大国,难测也 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3)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4.走(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趋向(2)弃甲曳兵而走逃跑5.使(1)使负栋之柱 让(2)使六国各爱其人 假使(四)、句式 1判断句 (1)以“者也”表示判断。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为”表判断。如: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表示判断,说明原因,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倒装句(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谁得而族灭也(2)状语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4省略句 (1)几世几年,剽掠(于 )其人 (2)复道行(于 )空(3)五步( 有 )一楼,十步( 有 )一阁5.互文句(1)朝歌夜弦:早晚唱歌弹琴.(2)烟斜雾横:烟雾缭绕.(3)尽态极妍:非常美丽.(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聚敛收藏的金银珠宝.(5)直拦横槛:纵横交织的栏杆.三、总结与反思 1、不太明白的地方: 2、易错点地方用笔做好记录。3、反思本节课的表现:A、学习状态 : 1)认真,自我表扬 2)还可以,可以更进一步 3)还要加油B、参与程度 :导学案一解释虚词“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 连词,表承接(2)不敢言而敢怒 连词,表转折(3)谁得而族灭也 连词,表修饰(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连词,表递进(6)而诸侯敢救者 连词,表假设(7)而翁归,自与你复算耳 代词,你二诵读1、2段,思考: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明确: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作者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三诵读1、2段,思考:概括议论的两段主旨。明确: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四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明确:其一: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其二: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五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明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 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六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明确: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七总结与反思 1、不太明白的地方: 2、易错点地方用笔做好记录。3、反思本节课的表现:A、学习状态 : 1)认真,自我表扬 2)还可以,可以更进一步 3)还要加油B、参与程度 :展示了 次 板书了 次 讨论了 次固学案(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倚宿树阴。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C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B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C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D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奉檄迎督邮,冉耻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B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余嘉其能行古道C屡遣书请冉,冉不至臣请完璧归赵D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连辟公府不就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B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奂)C即下车与(冉)相揖对D议者欲以(帝)为侍御史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非陈阔之所这里不是叙说近年来变得阔气的经过的地方B以贱质自绝豪友耳因觉得出身卑贱而自觉与出身豪门的朋友断绝了关系C将有慕贵之饥矣将士们就有羡慕富贵的讥议啊D遭母忧,不到官因为怕母亲为自己的事情担忧而没有到官府赴任6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范冉洁身自好的一组是( )就马融能通经,历年乃还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穷居自若,言貌无改ABCD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范冉年轻时有骨气,他觉得奉檄迎督邮是羞耻的事,于是离开了县少吏之职。B范冉年轻时非常好学,曾经到南阳、三辅等地游历,拜樊英、马融等人为师。C范冉洁身自好,鄙视豪族,好友王奂迁汉城太守,他就“轻行相候,以展诀别”。D范冉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是因为他“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0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颜回攫甑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8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穷乎陈蔡之间穷:_(2)几熟几:_(3)食洁而后馈馈:_(4)向者煤炱入甑中向:_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0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一)1B解析:语气助词,无义。A、C、D,均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2D解析:此指妻子儿女。3C解析:A以为耻;B赞赏;C邀请,请允许我;D征召。4D解析:省“之”代范冉。5B解析:A这里不是叙说阔别之情的地方;C将要引起羡慕富贵的讥议啊;D因为母亲病故,而没有去赴任。6A 7C解析:“鄙视”不当。(二)8(1)困窘,这里指包围(2)差不多(3)向尊长进食(4)刚才9孔子叹了一口气,说道:“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还不能完全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还不足以依靠。弟子们,记住这一条:了解一个人可真不容易啊!”10说明知人论事要做到正确很不容易;千万不能凭一些表面现象主观臆断。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