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YONG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6440315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教案YONG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YONG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YONG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二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三、教时: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     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播放范读录音,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理清思路: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3、鉴赏评价 (1) 朗读上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三)、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看”字领起哪几句?三)、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动静相宜,试简要分析。四)、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五)、体会这一层的感情色彩。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B、“怅”、“问”直抒胸臆. 朗读上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在词 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三)、概括上阕的意思。     面对这壮丽的河山,旷远迷茫的大地,诗人深深地思索,愤激地发问:祖国的命运,到底该由谁来主宰呢?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朗读下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体会“忆”“岁月稠”等词语的表现力。三)、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D.  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那时,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豪情奔放。纵论国家大事,挥笔书写揭露黑暗、颂扬真理的文章,把当时的反动势力一概都视为粪土。E.朗读下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结合整首词,谈谈这一层的深刻含义。三)、概括下阕的意思。     领会 结尾的含义 这个结尾含义深刻,既和上阕“谁主沉浮”相呼应,又使下阕中“峥嵘岁月稠”得到具体的表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到中流击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中国社会正处在革命的风口浪尖上,“谁主沉浮”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共产党人面前,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勇为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力挽狂澜、奋勇前进,才能掌握祖国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冲破滔天的巨浪,把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的彼岸。这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对昔日战友和一切同志的勉励和期望。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四、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五、反馈练习:1.古人多悲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阐释: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2、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六.整体理解. 概括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及主要艺术特色。中心: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主要写作特色1.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2.写壮景,抒豪情,独到的意境勾勒。七.作业设计: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附:板书设计 山 红 林 染 绚丽多彩 江 碧 看 舸 争 鹰 击 生机勃勃 借景抒情 鱼 翔 怅、问: 谁主沉浮? 博大胸怀 忆: 峥嵘岁月 革命盛景情中显志 记: 中流击水 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