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69457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视角下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视角下“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 1 - 产业集群视角下“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马毅,黄佑军*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佛山 528137) 5 摘要:金融是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血液,没有金融的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很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集群式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优秀模式,没有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很难有持续的经济活力。本文在介绍科技、金融、产业协同系统发展的主客体要素基础上,分析了三者融合协同发展的驱动力,构建出科技、金融、产业系统协同动力学模型,从系统10 协同动力学运行中提炼出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区域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协同;动力学模型;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The Research of Cluster Innovation Network Based On 15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industry; MA Yi, HUAN Youjun 20 (Foshan Polytechnic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Foshan 528137)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blood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best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mode, clustered no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25 difficult to have continued economic vitality.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industrial cooperative system factors of subject and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bination of driving force, constru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industrial cooperative system dynamic model, derived from collaborative system dynamics 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30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 words: Local Fin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dustrial cluster;innovation network;coordinate, dynamic model;management strategy 0 引言 3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我国十二五规划及党的十八大都强调了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同时还强调“以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 - 2 - 大国家发展战略。2011年 11月,由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等多部门共同制定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关于促进40 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等多个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政策,这也充分验证了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但是经遍地开花的试点后,多地出现了“科技金融缺乏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1 2,2012年开始广东省多个重要地市级城市(佛山市、东莞市、云浮市)开始试点提出一种新的“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战略,指出要进一步丰富科技金融创新思路,破解科技金45 融产业化持续发展难题。这里的“产业”主要还仅仅指的要将科技金融与产业相结合,2012年 12月,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上进一步指出,“科技金融与产业集群将融合发展,三者融合将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动机”。这是一种全新的“科技、金融、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思路。 50 1 文献研究 学者们一直非常关注科技、金融融合机制问题。国内赵昌文等3首次界定了科技金融,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科技活动资金供给的过程,它包含政府公共科技金融供给和商业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化金融供给两个55 层面。国外 Hall和 Maffioli4、Aertes5及国内的叶耀明、王胜6、刘降斌和李艳梅7等学者研究了科技金融投资对企业 R&D强度及专利产出的作用,均验证了金融对科技创新有积极的作用。Popov和 Roosenboom7和黎平海、王雪1等则提出科技金融可能会被政策绑架,出现对企业创新要求门槛低及优惠税收所引起的消极作用,这是机制不健全的体现。曾昭武7、周军峰8等学者提出科技金融要60 考虑与产业集群协同建设的问题,但并没有能够揭示其内在机理。 产业集群创新是一种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它起源于Poter 的产业集群理论,马毅8指出由于知识和技术的需要,金融和科技相关资源很容易在经济核心区域或大都市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升华是产业集群,即在同区域内,存在交互关系的企业、政府、金融单位、学术界、集群企业家和65 混合组织( 行业协会、商会或各形式的科学理事会等) ,围绕着区域化特定产业开始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形成一个产业创新网络,其目的在于推动区域内集群单位获得专业化创新分工上的报酬递增、企业互动学习和资源合作创新等优势,推动共同成长和提高竞争力。集群创新网络最明显的优势是产业创新网络的外部性 /.paper.edu - 3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形成的集聚经济效益 9。本文将科技、金融与产业视为一70 个系统(这里的“产业”将进一步引申为区域化产业创新资源网络),通过全面考察公共金融供给、市场金融供给与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并提出具体管理策略,为多个省市及国家科技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金融、产业、科技”协同系统的主客体要素分析 75 金融为科技、产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审查机制对区域产业环境内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并有效实施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而科技的创新正好为产业、金融相融合提供了广阔的链接。科技、产业的创新水平决定了金融的投资技巧,并为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丰富的价值回流网络。可以看出三者是一个复合系统,是由不同属性的科技、产业子系统、金融子系统相80 互融合复合而成。依据前面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理论,科技与产业子系统的主体要素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科研中介机构,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过程又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最后走向产业化三个阶段。知识创新主体为高校及科研机构,他们通过科学研究获得基础性科学和技术知识。技术创新阶段以企业为主体,是新技术产品研发与测试的过程。而产业化则是产品的生产与85 销售过程的规模化,这种规模化必须建立在广阔的资源供应和需求创新网络之上,其主体仍为企业。所以科技与产业子系统中高校、科研机构是源头和先导力量,而企业则是实现创新价值的主体。另一方面,金融子系统则由公共金融供给主体(主要由政府财政、公共科技管理部门等为代表)和市场金融供给主体(以商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者、资本市场投资者为代表)组成。公共金融供给主要90 是直接资助企业主体的产业化生产,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注重投入效率及可持续性,而市场金融供给主体则强调利润,通常会选择最优化项目投资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系统中,各主体紧密联系的客体要素是资金流。科技与产业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金融子系统主体提供的资金支持之上,95 体现为资金流由公共金融或市场金融供给的主体向科研及企业主体流入的过程。一般来说,公共金融供应主体会根据科技创新主体与创新项目的不同,通过定额、分期、事后补助及有偿使用等差异化途径进行拨付资助;而市场金融供应主体则以主要通过股权、债权、可转化债券、期权等市场投资工具来保障其投入收益。不管金融供给主体是谁及投入形式如何,所有的投资都以企业完成资金回流作为100 /.paper.edu - 4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最终回报,即“科技、金融、产业”的投入最终都以企业创新的经济效应、产业税收、资本回报作为整个系统的最终回流价值。 3 “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中介和企业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别项目上的收益、风险及外部价值必然存在差异,这需要金融子系统的各相关主体105 及金融工具与之匹配。在目标上,公共金融供给主体的投资目标是分散产业、科技创新高风险,使财政科技投入效应最大化,并希望激发价值振荡效应。同时,地方政府一般还会通过建立创业投资孕育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担保基金等手段来降低投资风险,以此间接鼓励产业资源结网、科技主体参与创新等,这同时为市场金融供应主体提供了优良的成长环境及机遇。所以企业、科研机构、中110 介等系统主体与金融的匹配和地方政府对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是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两大驱动力。据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统计,我国目前已有37 个市及省将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列入了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集群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对产业、科技发展布局过程中形成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4 “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115 “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系统是由企业、科研机构、可以中介、政府相关部门、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众多主体围绕创新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相互作用的复杂创新网络。由于“科技、产业、金融”相互作用时必然存在时滞问题,将导致原因、现象、结构在时空中出现分离,所以单凭经验判断及直观分析很难提炼其运行发展机理。故我们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来分析金融、产业、科技系统120 各要素的动态运行过程,这样可以有效揭示复杂系统要素间看似杂乱无章的相互关系。我们以主体行为主线,以资金流流向为导索,通过研究多重反馈回路和反映资金为纽带的系统多主体多要素的作用与关系,挖掘出了“金融、产业、科技”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 1所示: /.paper.edu - 5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25 从该动力学模型(图 1)中可以看出,“科技、金融、产业”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动态网络,它包含不同主体自主交互的众多反馈过程,体现了复杂组织网络中自组织理论强调的组织动态、高阶、非线性、多重反馈环的系统化特征。它们可以描述成四条主要的反馈价值回路: (一)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等为主体的公共金融供应向科技创新主体提130 供科研经费形成科技产出(如论文、专利、新的企业模式与思路等)促使产业创新网络知识经济增长企业外部规模递增效应整个产业税收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公用金融供应规模变大。这条反馈回路要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地方财政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到区域化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机理,同时要求充分认识如何以产业集群发展思135 路来筛选出优秀科技项目承担主体;并在相关部门较高的金融资金配置和管理能力支持下开展科学资助,实现公共金融资本引导效应的同时减少对企业创新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2)公共金融供给是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较高科技创新水平为前提,这样才能保障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出,实现价值正反馈回路。 (二)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等为主体的公共金融供应向市场金融供应140 主体(风投、商业银行等市场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投入形成产业集群式专业分工明细的科研创新资金配比企业创新产出(专利、新产品价值、产业网络的专业分工式利润提升)产业(网络)知识经济增长税收收入政府财政公共公共金融 供给主体 市场金融 供给主体 企业利润 政府 财政收入 创新 税收收入 地方知识 经济增长 投资收益 对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引导效应 对企业创新资金的引导效应 企业 科研经费 对企业创新资金投入的挤出效应 产业专业分工价值外溢 科研机构经费边际创新产出 科研机构创新水平 科研机构 经费 企业科研经费边际创新产出 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管理水平 科技论文 数量 专利数量 新产品 公共金融供应主体资金配置与管理水平 企业创新 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动力学模型 /.paper.edu - 6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金融供应规模。这一回路首先是政府通过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性担保等方式带动市场科技金融投资做为先导,通过激励与示范效应形成的产业网络化市145 场科技金融体系。其主要功能是降低市场金融供应主体的风险并提高盈利预期,进而推动科技金融资本规模扩大。它的良性运行需要公共金融供应的科学有效支持方式,在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担保等金融市场环境的完善与规范管理。 (三)市场金融供应(商业银行、风投、天使投资者、资本市场投资者)主体投资根植入区域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及金融对该产业网络的深耕细作科技150 创新企业主体获得科研创新经费企业创新产出市场金融供应主体投资收益(企业嵌入产业集群后迁移成本高,导致守信及项目品质提升)市场金融供应资金规模。它的良性运行是建立在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较好水平之上的,同时,产业集群外部性效应是该回路反馈的关键要素,这要求金融供应主体对科技产业集群组织的长期挖掘与深耕细作(例如目前供应链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现象),155 这将有可能带来一种独特的科技、金融、产业相互牵引的发展环境。 (四)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创新产出吸引市场金融供应主体投资市场金融供应主体投入资金规模网络化产业科研经费新的科技创新产出。这一回路反映的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示范效应对市场金融供应主体的激励作用,它与回路三在内涵上是不同的。其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主要160 是主体在产业、科技上的创新水平,同时金融机构较强的投资管理能力也将是回路三和四的必要条件。 以上四条反馈回路告诉我们,“科技、金融、产业”要实现融合与协同,企业、金融机构、创新网络组织者等各主体在绩效上均应达到较高水平,否则将产生相互制约的负面效果。各主体如果在投入产出绩效低,那么知识经济与创新税收和165 及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利润也将缓慢或无法显现,甚至出现制约经济转型与创新经济升级发展的现象。如此往返,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将使经济停滞不前。 5 “科技、金融、产业”协同系统的管理 从以上动力学模型上我们可以看出,“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170 是三者融合的螺旋形上升,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外部性规模效应持续涌向,促使税收、市场金融供应主体投资利润不断增加的过程。所有目标将必备两个基本条件:(1)科技与金融资源在区域内集聚;(2)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科研经费边际产出较高,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提高各主体资金配备与投 /.paper.edu - 7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资管理水平。所以实现“金融、产业、科技”协同发展可以有以下四个关键策略: 175 (1)立足于区域产业政策,在集聚的同时,加大科技金融投入。有效的资金供给是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应该在持续的公共金融供给规模上,让围绕产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年投入增幅大于年财政性收入增幅。对市场金融供应主体的投入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对符合本地产业政策的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者则在数量和规模上予以支持,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迎合180 本地规划产业政策的科技贷款,同时与证券交易所甚至证监会等资本市场主导方保持有效沟通,以确保区域内科技、产业内优秀创新企业能获得上市融资支持。 (2)以产业网络带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王珊珊10指出产业集群内拥有丰富的内部创新资源,通过产学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资源整合方式,区域内产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水平可以得到185 保障。同时还应在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上、区域及跨产业外实力较强创新型企业吸引上下功夫,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研发中心并在区域内集聚,来减少信息沟通成本。同时要积极推动联合区域外部相关单位合作研发、及内部资源整合来实现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3)重视公共金融供给主体的资金配置与管理水平提升问题。这要求地方190 政府积极主动的加强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产业集群化管理素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建立规范、科学地公共金融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优先支持的重点产业和科技领域来优化金融投入结构。并在公共金融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与下达以及后期资金使用监督、绩效评估上,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专家与金融中介全程参与的作用,开展科学管理。 195 (4)全面促进公共金融供应主体和市场金融供应主体的投资管理水平。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引进国内外专业投资机构入驻产业、科技的集聚区,通过市场金融主体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敏锐嗅觉来筛选项目,在筛选项目的同时充分激发的示范效应及外部经济效应。而长效经济的办法则要求区域产业内要大力引进或培养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同时强化对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诚信监管,重点在信息披200 露上做好工作,让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全面、快速、高效、真实的获得投资参考信息,来支持其投资决策。 要实现真正的“科技、金融、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以上四个关键管理策略必须同步实施,如果仅部分或者单一策略的实施可能导致发展水平不一致,甚至 /.paper.edu - 8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出现相互掣的问题,导致发展目标无法实现。 205 6 主要结论 本文将科技、金融、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看成是一个复杂创新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通过系统认识创新网络主、客体要素,提出了科技、金融、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驱动模型,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我们发现科技、金融、产业协同融合的驱动力来源于市场利润的驱使和政府产业与经济创新发展政策的驱使。通210 过对公共金融供给主体和市场金融供给主体对产业、科技发展的复杂作用关系研究,我们发现产业、科技及金融主体投资绩效是科技、金融、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从而,我们提出了科技、金融、产业协同管理模型,围绕产业集聚并升华成产业集群;企业和科研机构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公共金融供给主体的资金配置与管理水平提升;公共与市场金融供给主体投资管理四条协同并进的管理战215 略来实现三融合发展的战略。本文主要是探讨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未来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及演进将是后续研究重点,我们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的深入探讨。 22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孙工声.突破科技金融发展的瓶颈制约J.中国金融,2011(11):76-77 2 李巧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2(6):34-36 3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0-52. 4 ALL B H,MAFFIOLI A.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s in emerging 225 economies:evidencefrom Latin America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2008,20(2):50-53 5 SCHINCKUS C.The financial simulacrum: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ymbolization and the computer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J.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8,37(3):1076-1089. 6 GBOLADE O K.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banks profitability in nigeriaJ.Australi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2011,1(4):102-107. 230 7 POPOV A,ROOSENBOOM P.Venture capital and patente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EuropeJ.Economic Policy,2012,27(7):447-482. 8 马毅.金融服务业驱动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67-79 9 田钢,张永安.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科研管理.2010(1):71-74. 10 王珊珊 , 王宏起 , 邓敬斐 . 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及政府支持策略研究 J. 科学学研235 究,2012,30(3):380-3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