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语:正音法、正写法领域的变化和问题——《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四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352373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日俄语:正音法、正写法领域的变化和问题——《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今日俄语:正音法、正写法领域的变化和问题——《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今日俄语:正音法、正写法领域的变化和问题——《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今日俄语:正音法、正写法领域的变化和问题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四Russian for Today: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Orthoepy and Orthography提 要:语言交际通过两种形式:口头与书面。口头交际存在读音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正音法()规范的问题,而书面交际则有是否符合正写法()规则的问题。这些年来,我国俄语教学中似乎对这两方面重视不够,其实对于以教学标准俄语为已任的俄语教学来说,正音法和正写法十分重要。本文观察了当代俄语中正音法与正写法领域一些的重大变化和问题。关键词:今日俄语;读音规范;正写法Abstract: As a series research IV in Russian for today, the essay expounds the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Orthoepy and orthography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ost soviet union time. Key words: Russian for today; orthoepy; orthography471 读音规范方面的重大变化1.1 现在来观察当代俄语语音、正音法领域的变化和问题。这里要区分语音学()和正音法(),语音学确定一种语言音位()的组成和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体现,而正音法则研究标准语读音规范的演变并提出读音规则的建议。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中,语音变化极为缓慢。基本音位数目会千百年不变,而读音规范也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变化是肯定的。例如反身动词尾缀-/-,按照旧的莫斯科读音法要把读成硬辅音,如(害怕) , (洗手吧) 。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一直是硬读。20世纪30年代出现软读。1954年,阿瓦涅索夫()在其所著 一书中指出:“在现代俄语中存在硬软两种读法。”1978年,戈尔巴乔维奇()在其所著 一书中则宣告:“现在反身语气词-/-硬读还是软读的竞争实际上以软读的胜利而告终。”( 1978:139)而-/-读音规范的演变史乃是俄语读音规范向音字(母)吻合的方向发展的历史。下面我们要讲的是当代俄语语音领域发生的一个积极变化过程:软音前辅音软化现象的消失。按照传统的莫斯科读音规范,相邻辅音要发生软音同化或联音同化,即两个辅音联缀时,如后一个辅音为软辅音,那么其前的辅音也要软化,如这个词,是软辅音,那么其前面的也要读成软音,即。又如: , , , ,等等。这个过程可以格式化为。这个过程在古俄语中即已发生,所谓逆向软音化( )。到了19世纪,这个过程进一步发展:唇音及(部分情况下)前齿音在所有的软辅音之前都要软化。而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了,即软辅音前的硬辅音回归原质,不再软化。阿瓦涅索夫在 一书1972年版中就曾指出:“俄语语音系统的最显著变化之一,就是相邻软辅音受软化现象的缩减。”( 1972:187)这个过程,到了21世纪的今天达到鼎盛时期,逐渐涉及所有处于各种软辅音前的硬辅音。不过这个过程还没有彻底完结,因为今天的俄语读音规范基本上还容许与两种读法,还没有发展到只容许读的地步。例如:今天可读,也可读, 与, 与, 与 等等。当然,读法比读法更有生命力。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出版了集体著述 . XXXXI (. . . ),其中第三部分为 ,这部分为271414页,其中271374页对这一过程有十分细致的描写。这个过程反映出了现代俄语读音规范进一步向着音/字母吻合(按字母本身的发音)的方向发展,也即读音与字母本身的发音相吻合的方向发展,而这正是俄语读音规范发展的基本趋势。( 1978:138)1.2 的读音:由回归的过程可算完成按着莫斯科读音规范,书写上的-要读成。如, , , 等词,都要读, , , . 须知17世纪时,这些词甚至就写成,19世纪时,的读法仍较常见。虽然-读成这种读法逐渐没落,逐步让位于书写一致的读音;乌沙科夫()编 仍建议, , 等词的读。这种读法在20世纪下半叶就彻底陈旧了( 1984:179)。新生的读法战胜这种旧莫斯科读音。戈尔巴乔维齐(1984:179)写道:“不过这方面有几个词,当代正音法参考书仍建议按旧的发音。这几个词是: (), (), (), (), (), (), (), (), ()。此外,个别女性父称也保留着旧莫斯科读音:, , 等等。”戈尔巴乔维齐本人虽倾向于读, , , 但他认识到语音演变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他预言:“有理由期待将来这些词也必将确定的读音。”( 1984:179)果然,到了21世纪的今天,按2007年版什维多娃()主编 ,只有, 还注出, 的读音,而形容词 , 以及副词,都不再读了,归向,这个长达二百年的读音统一过程今天可以说完成了。2 关于重音位置的变化2.1 无论对外国人还是俄罗斯人,重音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大家知道,有些语言中词的重音是固定的( ),永远不动。试举些实证。捷克、匈牙利语词的重音都是在词的第一音节,如,, ;亚美尼亚语、塔吉克语词的重音则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如,;在波兰语中,词重音则落在倒数第二音节,如,。而俄语词的重音则不然,属自由型( ),哪个音节上都可能有重音,试比较:,。不仅如此,同一词的词形变化时,重音也可能移动,这就是俄语重音的第二个特点:移动性()。例如 , ,但,单数为,重音在最后音节,而复数时却复数一格为,复数二格又变为,复数三格、五格、六格又变为, , 。尽管在俄语重音自由性和移动性的万花镜中,学者们归纳出一定的规律(例如带-的完成体动词重音都在前缀-上,带后缀-的名词重音都在-上,如, , , 凡阳性名词加-构成表女人的阴性名词时,重音不变: ,等等),但大量的词难以归成类。原有的旧词不说,年年月月产生的新词,特别是外来词,重音位置在哪里?如此种种,就增加了掌握正确读音的困难。不仅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感到俄语重音难以掌握,就是俄罗斯人也经常出错。因此,俄语重音的规范问题自然而然地提了出来。自20世纪30年代,从乌沙科夫主编的 到苏联解体,语言学界对词的重音做了大量的规范工作,可以在各种词典、手册中查询正确的重音。但词的重音规范,和语法规范一样,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社会因素和语言内部发展规律的作用,标准重音也会变化。例如普希金时代,读(音乐),(旱灾),20世纪到今天都读, ,普希金时代读(后备的),(工厂的),20世纪则读, ,等等。近20年来,由于语言的“大众化”及“自由化”思潮的涌动,俄语在读音规范方面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近些年俄罗斯出现了若干观察某些词重音变化,涉及新时期读音规范的问题的文章。例如著名修辞学家西罗金尼娜()(2003)指出,现在有些词的重音发生了异动,与过去正音法或重音词典规定不符。她认为:在当代条件下完全有必要重新修订早先出版的重音词典、正音词典等工具书,重新确定读音规范。她举一词为例。过去的重音是在词的中部上:(试比较动词不定式),20世纪末、21世纪初广泛流行这种读法。首先,这种读法流传很广,符合确立规范的一个重要条件:“使用的广泛性”,电视、广播中常见;其次,这种重音读法为普京()等政要以及很多高层次文化人士所接受;最后,这种重音符合俄语语音系统;大量动名词重音在-上,如, , , 等等,这种重音体现了“类同原则”( )。这种读法至少可以和原来的(不定式)并存。2007年 (. . 主编)注出了和两种读法。西罗金尼娜还肯定了可以和并存。因为重音的不同起着区分词义的作用:条约,合同,契约。由于是常用词,的重音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其实,上世纪3040年代出版的著名的乌沙科夫四卷本 中,就已存在,但被注为“俗语读法”(),即非标准语读法。后来,在上世纪后半,奥热果夫()编 以及主编之 中,被认为是准标准语的“日常口语用法”(),或“可允许的读法”(),科雷辛()(2010)更倾向于,即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酸乳)一词重音位置的变化也很有意思:过去这个词重音一直是在最后一音节:。近十多年来,由于受英语影响,开始被读成。新近出版的词典(跟过去的辞书不同)肯定了读音是规范的,而把读音看成是“陈旧的”()。2.2 XXXXI 一书提供的俄语重音变化,不少属于读音变体。例如:在传统重音系统中,不带前缀的动词的过去时阴性形式重音在词尾,而中性形式重音在词干上(, , , , , , ),而近一二十年,常可以听到中性形式重音也移往词尾的现象,如, , 。这种重音变迁出现在年纪较轻的俄罗斯人口中。对于这类重音现象,我们不必过于认真,客观对待,静观其变好了。现在语言学界倾向于承认规范存在变体()。应该指出,由于重音是口语( )现象,一般说比之书面语符号难以规范化。按着语言总的发展趋势,俄语重音逐渐地,但缓慢地向着统一化()方向发展。例如据俄罗斯学者观察,今天,不带前缀的反身动词,“其过去时全部形式统一在词尾上这种趋势。已操胜券”( 2008:382383)。试比较: , (原规范读法为), (原规范读法为)。不过重音位置统一化过程会相当漫长。2.3 今天,有的重音变化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值得我国俄语教学界注意并相应调整教学。我们要讲的是:有些“前置词+名词间接格”组合,按着以前的读音规范,重音落在前置词上(这些组合带有一定的熟语性)。例如: ( .)(杳无音信) (抓住手) (得要命) (逐渐地) , (殊死地,你死我活地) (招来嘲笑) ( 挥霍; 食言) (手拉手) (面对面地)过去我做学生时,就是这么学的。以前,多少年来,我们教学时,特别告诉学生记住这些(类)组合的重音问题。一些语法书、词典,特别讲到这一点,作为特例标示出来。某些前置词(, , , , , , )在与一些名词连用时,把名词重音“夺”过来,(如 , , , ,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革,前置词不重读现象日益增多。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减轻负担了:原则上讲所有前置词重读的地方,今天都可以不把前置词重读了。例如: .(我从不食言。)“在这些词重音的变化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拒绝例外,拒绝成语化重音,所有前置词与实词连用场合都服从于前置词不重读的总的规则。”( 2008:379)。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前置词重读现象仍然存在,但不重读已成趋势。3 新的正写法规则:理论与实践如果说张口碰到正音法问题,那么一动笔写,就有正写法规则问题。俄语“正写法”(, )包括下述正确书写的规则:1)词或其表义单位(词素)的书写规则(如是写成还是?);2)词的连写、分写和使用连接符(-)的规则(如应写成抑或是-?);3)词的(第一字母)大小写的规则(如“总统” 该大写开头还是小写开头?又如,在今天的俄罗斯,(上帝), (圣母), (教会)等词为何大写开头?4)词的移行规则(如不能只把一个辅音字母留在本行或移至下行:-不行,得成一音节,可-,等等。3.1 新时期,俄语在正写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此前施行近50年,前后印行20版的旧的规则汇编( )本身就包含着许多矛盾,且早已不适合新时期语用的需要。1956年的 中的许多正写法规则早已落伍,不符实际了。例如,该著述规定中国人姓名如 -, -这样书写,即名字中间有间隔符“-”,然而中国人姓名书写规则早就不用间隔符了,如 , 。又如,该著述规定,资本主义国家名称小写,而“人民民主国家”名称中的却大写,试比较: 。苏联解体后,这种体现意识形态的正写规则早已失效,国名中的均要大写。又如, , - 。苏联解体后,东正教恢复了她的正式地位,一些宗教神祗、大事件、基本概念,现在都用大写开头,如, , 等;就连,都大写开头了。(2)新时期出现许多先前没有过的正写法现象,如-,还是 ?大量新词语的正写法有待确定统一。(3)苏联解体后,追求“自由”、“摆脱旧的规章束缚”、“显示个性”等社会心理作祟,有意违规写法常见于报刊及其他公从场合,如有家音乐团体故意把自己的名称写成(按规定应);作家 决定从今以后20内年把和都写成, . ( , 6, 2001)3.2 1956年颁布的 基本上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复合形容词两部分处于并列关系的,中间用连接符“-”,否则,即主从关系的,连写一起。例如:- - - ( ) ( ) ( )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规则和书写实践,存在着系统性的脱节。举例来说,在这部主张主从关系连写的规则手册中,保留了一些虽组成部分间存在主从关系,但传统上流传下来用连词符分写的复合形容词,如- ( ), - ( ),等等。还有一些词,在不同的辞书里由于遵循的原则不同,提供了不同的、互相矛盾的写法。例如,苏联科学院编印的 提供的正确写法是:, ,而同样是苏联科学院系统,但另一些人编写的 ?提供的正确写法是:-, -。 ?辞典的编者布克奇娜()与卡拉库茨卡雅()主张语法形式原则(- )作为确定复合形容词中间使用连词符“-”即分写的根据(见该词典2004年版),从而提出一系列复合形容词的新写法。那就是把很多含主从关系的复合形容词的写法改为加“-”,因为它们的第一部带有后缀,如:-, -,-等很多词。但同时与例行规范相悖,某些带有并列关系,只是因为头一部分不带有后缀而连写在一起,如, , 等等。但 ?也没有始终一贯地坚持他们主张的语法形式原则,有些词第一部分有后缀,但提供的正确写法仍是按基于语义原则的规则,如, , ,等等。两部辞书都有自己的原则,但又都屈于传统的力量,那些已经为大家普遍接受,广泛流行的写法,虽违背自己的原则也照收不改了。3.3 影响正写法改革的不仅有理论上的争议,还有社会心理与错误观念。库兹明娜()(2008:409)指出:“心理与社会因素。民间的不满(种种改革让人厌烦了)情绪使他们拒绝任何的改变。”20世纪末,当俄罗斯社会得知科学院俄语所着手修订1956年版 时就掀起抗议“改革语言”,抗议干预语言,损害俄语的浪潮。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把语言与文字等同起来,或者认为二者存在直接联系)阻碍着正写法改革。在苏联解体后,曾出现要求恢复十月革命前的字母和写法,废除1956年的呼声。许多人认为那本是布尔什维克政权的产物,应该废除。殊不知的方案完全是在十月革命前制定出来的,而且已被资产阶级主持的临时政府批准施行。语言工作者们早就意识到,要逐步扭转正写法领域的混乱局面。但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改革正写法,绝非易事。这里不只有原则上的争端,还有如何在无视“规则”的社会大环境里顺利实施统一的规则的问题。正写法问题的解决有待俄罗斯上下和广大语言学界共同努力。3.4 最后我们想指出:语音规范,从现代人的观念来看,比较柔性。例如,“北京”不能写成“北/白,京/津”,但读音上“北京”的读法不那么规范则可以容忍:不同地方的人说起话来带“口音”是难免的事。如有的人可能把“北京”读成“白京”。因此,俄语读音规范,重音规范,现在倾向于容许有变体。库兹明娜(2003:232)写道:“在读音方面,所谓的严谨发音规范(用语)正在消失,其运作领域正在缩小。广播和电视使言语贴近生活的努力导致拒绝播音员的专业读音。”在电视和广播中时常听到(), ()等日常口语甚至俗语的读音。重音以及读音方面与严谨的读音规范相悖的现象相当普遍。这跟我们国内的情况何其相似。在我国,电视、广播言语中方言土语读音日见增多,地方的口音自由体现,东北腔、四川腔、港腔日日在耳,普通话的读音规则已不那么恪守了。但正写法规则属刚性规范,往往带有社会必须遵守的规定性。近些年来,的写法引起广泛的关注。按传统规范,可写,也可用代替,出版界也是这样规定。但本该处写,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甚至引出法律问题。如本姓, , .如印成/写成, , . 就可能造成麻烦。一位作家讲了这么一段故事,他祖父临终留下一笔遗产,本姓,但护照上印成,领办遗产时法院因非而拒判。有位作家,其姓不是人们熟知的,而是。可见和要区别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书写/印刷上恢复。这种人甚至有了名称叫,还成立了 ,他们认为: 100% !俄罗斯科学院正写法委员会主席洛帕金()说:新版科学院 中建议姓氏的用,而不用。今后再版时就不是建议,而是规定了。参考文献1 . . M. : , 1972. 2 . ., . . ? M. : , 1983.3 . . M. : , 2003.4 . . . , , M. : , 1984.5 . . M. : , 1978.6 . . . XXXXI M. : , 2008. 7 . . N. , 02 09 2010.8 . A./ XXI : C. : , 2003.9 . . A./ Z. : , 2001.10 . . M. : , 2003.11 . . M. : , 1987. 12 ., . Z. : , 2003.13 M. : , 1956. 14 J., 2010, 2.15 . ., . . - Z. : , 1976.16 . . A./ XXI : C. : , 2003.17 . . J. , 2009, 9.18张会森. 现代俄语的变化和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