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情报学视角与管理学视角的对比分析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5527499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的情报学视角与管理学视角的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识管理的情报学视角与管理学视角的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识管理的情报学视角与管理学视角的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的情报学视角与管理学视角的对比分析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定义,但大都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知识管理的内涵。这是因为知识管理本身是交叉学科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涉及管理学、情报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而一般学者对知识管理缺乏整体认识和综合分析,仅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就事论事。 目前对知识管理基本还处于摸索阶段,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本文也只是从情报学视角和管理学视角对知识管理作出简要对比分析,因此有必要对“知识是什么”进行思考,以达到在明确知识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的目的。 1什么是知识 从知识的角度看,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知识的发展史。关于知识的理解,存在诸多说法,笔者将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整理如下: 哲人罗素将人类知识理解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内省经验的集合体。其中,直接经验是指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得到的知识;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学习的知识;而内省经验则是“悟”出的知识,近于智慧。 波拉尼(Michael Polanyi)将人类知识分为明晰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两类,即通常所说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可以“编码”,用正式的、系统化的语言传播的知识,而后者是个人的和情境的,难以表述和交流,需要在实践和行动中体会。 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分为4种: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谁有知识的人际知识(Know-who)。其中,Know-what和Know-why通常属于编码类知识,即显性知识;而Know-how和Know-who则属于隐含经验类知识,即隐性知识。 以上几种理解非一家之言,但具有相通之处,即不同类型的知识都有“Know”这一特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知识应该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它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并被应用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知识管理的情报学视角分析 邱均平教授对知识管理从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作了解释,其中狭义的知识管理指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的管理。笔者认为这是从情报学视角对知识管理较为贴切的定义。 情报学研究主题在经历了“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科技情报”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转向经济领域,将“竞争情报”作为这一阶段研究的核心内容。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一种动态、目的性情报,是从竞争角度来观察,是对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其思想是以传统物质经济为基础,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心,强调的是基于历史的预期。而未来经济环境的本质是非连续性、跳跃式的变化,基于历史的预期不可能满足经济环境快速变化发展的需要,因而现实向所有组织和成员提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更快的行动和知识创新的反馈循环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作出预见性反应这一要求,以此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情报学的研究重心从竞争情报向知识管理转移。所以说,竞争情报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而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例如,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包括信息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它主要要解决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服务、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其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组织或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体知识水平,主要来自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知识的产生、占有和有效利用的竞争。 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野中和竹内认为显性知识包括理性的知识、关联的知识和数字化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是来自于经验的知识、即时的知识以及模拟化的知识,而真正在组织内部起作用的主要是隐性知识。所以挖掘组织的隐性知识并使之共享将成为知识管理的又一研究重点。 3知识管理的管理学视角分析 从管理学角度看,笔者认为Yogesh Malhotra博士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他认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潮(Management Thought)是在管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管理与管理学的结合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学科发展交叉相融的内在规律;企业非连续性的环境;企业突破生命周期,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信息技术网络的推动等等。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带动和提升了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和市场营销过程,使企业的管理出现一个新的境界和水平。知识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揭示其内在规律性,笔者仅就目前所认识到的方面进行讨论。 3.1知识管理从横向层次看,主要包括内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个人与企业的知识生产和创新以及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管理 企业知识包括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部分,知识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实现内部知识的交流共享,并对外部知识加以开发利用。其中,知识共享的管理,首先要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展,才能在流动和共享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知识。创新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财富增长的基本途径,而创新本身创造新知识,是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企业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如果没有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要实现知识创新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通过宣传使员工树立起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其次,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各种形式的企业知识网络,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供基本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另外,还需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员工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存在于人脑中的难以编码化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个人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进而将个体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 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合作伙伴的产品专利、客户的隐含需求等的获取和管理。现已应用于实践的主要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个人与企业的知识生产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企业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对所需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创新,而知识背景、市场洞察力、反应速度是企业获取知识的基本素质。知识经济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资源的占有量、资本的总量或增量决定企业发展模式的落后思想,而以创新优势来弥补资源和资本的优势,企业的效率标准表现为知识的生产率。知识生产率的高低由知识生产和创新的能力决定,知识创新的能力强,知识生产率就较高。有效管理知识资本,就可以应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与创新能力。知识的快速更新使社会发展极其迅速,一个企业不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就无法生存,缺乏创新能力就不能发展,甚至因为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而最终倒闭。有了应变、有了创新,企业就兴旺,就能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而获得发展。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使自身获得最大的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企业的无形资产属于知识资本,是企业的主要资本。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特许经营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就如同运动员的技能一样,是运动员赢得胜利的基本要素。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具备无形化、虚拟性较强、开发成本较高但价值量大的特点。因此,需要认真开发和培植无形资产,并不断地投入智力和资金,精心经营和管理,以达到应有的规模并产生更高的收益。 3.2知识管理从纵向层次看,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著名的知识学教授Ikujiro Nonaka曾强调: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的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只不过是人类的工具。在技术层面上,制造智能机器、编制智能软件并不能对作出决策和获得最佳效果有任何帮助。因为任何程序都不能对其内部逻辑和相关假设提出质疑,也不能反映商业环境的动态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能通过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应对的方法就是摆脱对以往经验和权威的依赖,而这一切都只能依赖于人。 因此,人们应该拓宽思路,而不是沉迷于仅适合于以前的陈旧思想。在思想上超越今天的工作;突破当前的实践、产品、服务、组织和产业,追随不断的变化;新的商业环境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加重视人的创造性。愈加复杂的技术和应用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潜力去创造更大的绩效,未来的商业世界最稀缺的是人的经验、专家技术、记忆和设想。 而知识管理第一次将信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两者都是知识的载体)共同作为管理关注的对象,并且聚焦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与仅仅关注物、技术的管理完全不同,体现了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 4对比分析 (1)不同的学科基础。正如唯物论所述,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是绝不相同的。从不同的学科出发也会对知识管理得出不同的理解,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情报学是以情报和情报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情报学角度看知识管理就将焦点置于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而管理学研究“怎么做”,强调过程的重要作用,所以从管理学角度看知识管理主要研究知识资产的管理,以及知识组织、知识系统、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2)研究方法。知识管理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对其研究综合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情报学背景研究者偏向理论研究,实践研究领域也仅限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现今出现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等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实践研究,在推行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型”企业以主导角色,带动诸多企业为实施知识管理而投资。 (3)应用。在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汲取了信息管理和竞争情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其核心是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的知识创新,而焦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理论的探讨,相比以管理学为背景的研究者在实践方面的经验明显匮乏,使得目前图书情报界在知识管理研究中并没有占据主要地位。相反,在经济管理界,已出现如AMT、Best Buy、西门子之类的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并获得了导入知识管理所带来的成功,当然也存在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将促进知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敬华,金昕著.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黄欣.论情报学和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情报资料工作,2002(3) 3颜小云.图书情报系统的知识管理探析.情报杂志,2002(1) 4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2(3) 5Verna Allee著,刘民慧等译.知识的进化.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6丁蔚,倪波.知识管理思想的起源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看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0(9) 7丁蔚,倪波.知识管理思想的起源从情报学理论的发展看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1(1) 8陈锐.公司知识管理实现研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0级博士论文 9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变革.甲国图书馆学报,2003(2) 10彭伟,吴才唤.论知识管理的背景、观念和实践.图书情报工作,2000(8) 11尹继东.知识管理的主要层面和特点.企业经济,2000(1) 9 / 9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