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2篇)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4437078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教案(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峡》教案(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峡》教案(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教案(2篇) 篇一:三峡2篇 三峡教案(2篇)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解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解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 初读课文 (1)对照解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 叠嶂(zhng) 曦(x)月 襄(xing)陵 沿溯s) 素湍(tun) 绝巘(yn) 长啸(xio) 属(zh)引 哀转(zhu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解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 美,你看 ,它 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 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篇二: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 二、自主学习: 1.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 郦道元 阙处 重峦叠嶂 曦月 襄陵 沿溯 乘奔御风绝 献 素湍绿潭 飞漱 属引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解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自: (2)略无:阙: (3) 嶂(zhng): (4)自非:自:非 (5)亭午:夜分: (6)曦(x): (7)襄(xing) 陵, (8)沿:溯(s): (9)或:王命:宣: (10) 朝: (11)江陵: (12)虽:奔:御: (13)不以:疾: (14)素湍:素:绿潭: (15)回清倒影:(16)绝巘(yn):绝:巘 (17)悬泉:飞漱:漱 (18)清荣峻茂: (19) 良:(20) 晴初:霜旦: (21)属引:属(zh):引:凄异:(22)哀转久绝:绝: (23)沾:(24) 三声: (25) 裳(chng): (2)句子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四、点拨探究: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五、归纳反馈: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情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课文:字词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二、自主学习: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三、合作交流: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交流,每组选一代表展示) 这样美的三峡,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点拨探究: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五、归纳反馈: 1.写作特点: 动静结合 全文:山静,文气平静舒缓 夏水动,文气激烈紧张 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萧瑟之秋凄清、悲凉 从部分看:第三层 动 素湍、回清 静 绿潭、倒影 静 多生怪柏 动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应并成一句。 如: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3.并提: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4.完成作业:同步练习 篇三: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解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 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简介 郦道元(公元4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解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 叠嶂(zhng) 曦(x)月 襄(xing)陵 沿溯s)素湍(tun) 绝巘(yn) 长啸(xio) 属(zh)引 哀转(zhu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解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2、品一品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凄清 凄美 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 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4、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5、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板书 三峡郦道元 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教学评价 这篇课文在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深层意蕴进行深入探讨,并且注重合作探讨式学习,课堂气氛较好。活动的设计把语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既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又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动手去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两节课交接处有一小部分内容有些重复,本可以合成一个方面,可以减少时间。以后应该注意提炼信息。 山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