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4403526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一、填空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 等四大环节。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17. 直接法是作为 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18. 功能法产生于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 习得。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21.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22.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23.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 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24.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25.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27.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28.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针对性和趣味性。29.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30.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1.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32.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3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 一般教学理论 。3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的教学。3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科学性、趣味性37.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38. 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39.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42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43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4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45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46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47 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48. 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49.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50. 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 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53. 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54. 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55. 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56.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57.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二,选择正确答案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C_。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B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E_。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3.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C_,该刊物为_G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4. 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D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5.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 B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C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H_。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D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8.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D_。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9.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B_。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10.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D_。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11.功能法产生于_D_。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C、60年代初的北欧D、70年代初的西欧12.认知法产生于_B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G。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13.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D_。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1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B_。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15._D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16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B_。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7 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c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18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d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19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b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20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c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堂教学d语言测试21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22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d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23完形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c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24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b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25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26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27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2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B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D、教材编写29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CA,水平测试B、诊断测试C、成绩测试 D 、潜能测试30“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D之一。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31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32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C。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33.直接法的“直接”是指B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34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C.认知法 D.功能法35保证B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B.效度C.区分度D.信度3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D。A.编写最好的教材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3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D。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38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C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39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A的纲领性文件。A.功能法 B.听说法C.认知法D.听说法40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D划分出来的A.教学方法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D.课程类型41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B组成的。A.教学技巧B.教学步骤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42.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A客观性试题B 主观性试题C分立式试题D 理解性试题43. C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A信度B 效度C区分度D 准确度44.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C。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45.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A。A认知法 B听说法C直接法 D 功能法46.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A客观性试题B 主观性试题C分立式试题D 理解性试题47.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C。A喜欢和讨厌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动机和态度D 沉思型与冲动型48. A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49.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C的教材。A结构型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D功能结构型50.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D等。A 普通语法假说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51.“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 D ,即只针对语言训练。A 教材编写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三、解释术语: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2.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3.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4.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5.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6.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7.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8.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9.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10.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1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1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1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1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15.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16.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17.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18.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19.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20 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21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22、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23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 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24 .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5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26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2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28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四、回答问题(每题不超200字)1.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2/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3/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4/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5/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3.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目前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大纲)是C.Brumfit在“阶梯螺旋方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模式。他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我国学者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其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根据结构功能大纲的原则编写的我国英语教材有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验版)。4.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b)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5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2)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4) 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6.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7.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8.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复合趋向补语(“V进来”、“V进去”、“V出来”、“V出去”、“V回来”等) 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其实课堂教学非常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合就好。不过,基本的方法还是有的,我把这些常用方法罗列出来,也许都是你们早就掌握的。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读课教学课堂的核心。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只是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 (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 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 老师进来了。 老师出去了。 老师回来了。(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交际练习似乎指南上说得很清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4)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9. 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1/ 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2/ 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3/ 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10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释。1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1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可能有两种看法:1/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2/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13. 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2/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14. 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可能有两种看法:1/ 同意“有错必纠”。认为: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2/ 不要“有错必纠”。认为: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15 .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16.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17.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同:(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18 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19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20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2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能力较强,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 (正迁移作用或/和负迁移作用) 。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 (课堂)进行, 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 避免文化冲突。2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答:在第二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23 简述认知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答:认知法又叫“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