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局意见后第一篇总体设计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2683330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局意见后第一篇总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局意见后第一篇总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局意见后第一篇总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概述省道长岭至科左中旗公路(编号S304)位于吉林省松原市西南部的长岭县境内,是吉林省省道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长岭县,在前七号镇与省道S106相接,西接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左中旗(即保康镇),与省道S219相接,是连接长岭县和内蒙古科左中旗之间的一条东西横向重要通道,是吉林省西部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长岭县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近几年,由于吉林省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一部分长途过境车辆逐渐分流至该项目,其中有一部分为大型、重载车辆。这种情况给目前仅达到三级公路标准的长科公路吉林省境内段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造成现有公路路面破损严重,再依靠养护手段难以提高该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承担日益增长的公路运输量。由于现有公路等级低、路面承载力小、交通混行及公路街道化现象的加剧,造成沿线运输车辆行驶缓慢,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为适应吉林省西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提高省道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对本段公路进行升级改造。该项目的升级改建,对于改善现有公路状况、提高区域公路网总体服务水平;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省道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满足“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加大国家商品粮基地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设计依据:(01)松原市重点公路建设办公室与吉林省路桥设计有限公司签署的省道长岭至科左中旗公路前七号至科左中旗(省界)段勘察设计合同。(02)省道长岭至科左中旗公路前七号至科左中旗(省界)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意见。(03)吉林省公路管理局省道长岭至科左中旗公路前七号至科左中旗(省界)段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外业勘测成果验收意见。(04)交通运输部现行的规范、章程、办法等。3)测设经过2012年2月初,我公司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根据设计合同书的要求,立即组织设计人员于2012年02月07日起进驻现场,对设计路段进行外业勘察,开始本项目的定测工作,随即进行平面数据采集并完成平面数字化模型、地形图测绘以及进行路线控制测量,利用RTK和水准仪对全线高程和旧路中线及标高采集。设计人员对可研确定的路线进行实地踏查,了解各控制点的具体情况,对旧路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对旧路路面和路基进行检测及取芯,最后在对所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段对路面结构进行整体判断,依据工可批复并结合实际情况,现场提出加宽设计方案。首先在已测绘的1:2000数字化地形图上利用CARD/1系统进行纸上布线,然后利用GPS RTK进行中桩实地测量,复核纸上定线的合理性,通过复核调整,拟合旧路中心线, 对可研确定的平、纵线形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合理的路线线位。定测中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42011)执行。正确处理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关系。控制测量中全部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坐标,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定测中全线进行了精确的路线平、纵测量、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及对各种交叉构造物的测量。对沿线地形、地物与地形图进行了仔细核查,对地形图中遗漏的地形、地物进行了补充。对沿线居民分布、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沟渠、管线、地类及行政区划等进行了详细调查,未发现其他影响路线方案的重要历史文物、自然保护区、重大建筑物、水利设施等。同时在勘测过程中对该工程的桥涵结构的设置位置,拆迁、占地、筑路材料、取土场、施工组织计划安排等重大问题及与相关部门的有关协议等事项,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外业期间走访了县、乡、村政府等相关部门,按照多方案进行推敲,充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达成共识。外业测量时,对涵洞、跨越的各种管线等全部采用GPS(RTK)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放样,路线实地放样按定测要求控制。同时采集了线位附近地面、地下起控制作用的附着物的坐标,并利用全站仪测量了线位处所有电力、电讯线高度,利用水准仪测量旧路纵断及相关控制点高程。其他各专业组按定测要求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进行相关的勘测和调查。定测工作中调查了沿线筑路材料料场,储量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对各料场均取料进行了各项试验,保证筑路材料的可靠性。在对外业资料进行整理核对后,我公司按规定对勘测成果进行了内部验收,提出并确定了施工图设计的具体方案。在勘测及设计期间公司领导及相关技术负责人员亲临现场检查指导,保证了勘测设计的质量与进度。外业定测工作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得到了松原市交通运输局、长岭县交通运输局以及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2012年3月11日- 12日,吉林省公路管理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外业勘测成果验收,并就验收成果形成了意见。在设计中认真执行了外业验收意见。2、技术标准1)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规范值设计采用值设计速度(km/h)6060路基宽度(m)一般值1010最小值8.5平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00极限值125最小平曲线长度(m)一般值300最小值100竖曲线最大纵坡(%)6最小坡长(m)150半径及其最小长度(m)凸形一般值2000极限值1400凹形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竖曲线长度一般值120极限值50停车视距(m)7575路面标准设计轴载(KN)BZZ100BZZ100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涵洞及路基1/502)设计依据(01)交通部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02)交通部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03)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04)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05)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06)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07)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08)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09)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0)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11)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3)交通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2005); (14)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5)交通部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 D65-042007);(16)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J F502011);(17)交通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42011);(18)交通运输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9)交通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20)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21)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212006);(22)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J D812006);(23)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24)交通运输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25)交通部、建设部及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26)交通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7)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28)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29)交通部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交通运输部现行的其它规范、规程、办法。3、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及技术标准、工程概况本工程总体走向东北西南方向,路线位于松原市长岭县境内。1)路线起讫点本项目起点位于长岭县前七号镇境内省道长太公路(S106)K149+336处。本项目路线终点位于吉蒙两省(区)交界处。2)路线中间控制点本项目起点位于长岭县前七号镇境内省道长太公路(S106)K149+336处,起点桩号为K0+000。沿线经过前十二号、西十二号、三益屯、义和屯、八付犁杖、小八付、居民屯(会社七队)、大兴镇、哈拉歹屯,最后至本项目终点吉蒙两省(区)交界处,终点桩号为K26+765.208,路线全长26.765公里。3)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沿线主要经过的城镇有:长岭县的大兴镇。项目所在区为大兴安岭东麓,松嫩平原的西部边缘,沿线没有河流及渠道,水系极其不发达。沿线相交的主要公路:起点的长太公路(S106)。项目所经区域内没有铁路。4)主要工程规模本项目路线全长26.765km,工程土方226.751千立方米,路面面积240.887千平方米,临时占用土地197.04亩,永久用土地14.98亩,共设涵洞9道,平面交叉52处。4、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和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4.1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2012年3月11日3月12日,吉林省公路管理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外业勘测成果验收,并就验收结果形成了意见。施工图设计中认真执行了验收意见,逐条落实,下面将执行情况汇总如下:4.1.1路线4.1.1.1补充起、终点平、纵接线关系图及终点路基渐变过渡方案;路线平面图坐标网格及坐标值,并注明地形图的坐标和高程体系以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线经度。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在施工图设计时补充了起、终点平、纵接线关系图及终点路基渐变过渡方案;路线平面图坐标网格及坐标值,地形图的坐标和高程体系以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线经度已在平面图中补充完善。4.1.1.2大兴镇内JD7处曲线半径采用400m,造成拆迁建筑物213m2,建议适当减少该处曲线半径,在满足最小平曲线半径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拆迁。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反复优化设计,将平曲线半径调整为300m,路线中心线基本位于旧路中心,既利用了旧路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拆迁。4.1.1.3本项目路线终点应止于吉蒙两省交界处,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内蒙古自治区修建的过渡段的路面结构设计与已建成的二级路顺接。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在施工图设计时已将项目终点移至吉蒙两省交界处,并按技术要求设置过渡段长度,并完善了已有过渡段,实现本项目终点与已建成二级路的顺接。4.1.1.4核实大兴镇内段落实际长度。K14+800-K16+000段落原有道路两侧存在取土边沟,且居民零星分布,适当抬高纵断设计线,不影响道路两侧居民出行。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现场实地核实大兴镇内段落长度,K14+800起实际已进入大兴镇,道路右侧相继分布着敬老院、派出所以及从K15+200起就是镇政府,而且大兴镇的规划是向东发展,我们认为,是否进入大兴镇的标志应以镇政府位置为界,所以大兴镇东侧应从K15+200起,西至K18+120止。K14+800-K15+200段落根据居民分布及横断面地形情况,纵断面有抬高的空间,设计中已对该段落的纵断做了适当调整。4.1.1.5建议在项目的起、终点按设计速度设置限速标志。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在项目的起点及终点分别设置了设计速度60km/h的车速提示标志。4.1.2路基、路面及排水4.1.2.1路基及排水4.1.2.1.1为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建议取消路基标准断面设计图中坡脚处的圆弧化处理方式,对原有公路两侧的取土坑进行平整和规则化整理,计入一定工程量,保证公路两侧原有取土沟的外观平顺整齐。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设计中取消路基标准断面中坡脚处的圆弧化处理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对原有公路两侧的取土坑进行平整和规则化整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分段落规则化整理并计入一定土方工程量及人工工作量。4.1.2.1.2路线K23+800K26+765(2.965公里)段落通过盐渍土地区,未见相应的路基处理方案,建议对该段路基填土进行分层取土,分析化验其含盐性质、盐渍化程度等相关指标,并根据试验结果拟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现场补充调查该段地质勘探,并在K24+000处从地表起至1.0m分5层取土试验土质易溶盐含量,根据“土质易溶盐分析报告”结果,即使含盐量最高的地表(0-0.05m)土含盐总量仅为0.049%,远小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0.3%的界限值,对路基没有不良影响,设计中采取直接填筑路基的处理方式。4.1.2.1.3补充路基标准断面图中占地范围及边沟排水设计图和相对应的工程数量表,尤其是路线通过盐渍土段落,要考虑公路两侧拦、排水措施。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设计中路基标准断面图中绘出了坡脚或排水沟外(设挡水埝的为挡水埝外)1m为公路用地范围;同时设计中给出了设置边沟排水段落的相应设计图和相对应的工程数量。通过盐碱地段落不但两侧设置了土质梯形边沟,并且在边沟外设置了挡水埝。4.1.2.1.4 K14+800K18+200(3.4公里)通过大兴镇内段落,设计单位拟定的技术措施是控制标高,挖除部分旧路,一方面要补充路床处理措施,另一方面要补充挖除旧路材料的弃土位置。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过核实大兴镇内段落横断面实际地形及方便居民出行,设计标高不宜抬高,镶嵌路面结构层而挖除的路基土主要用于填筑附近的平面交叉道以及便道,不产生弃方;经补充大兴镇内路基土试验,原路基用土除CBR不满足要求外,其余各项指标满足路基填料要求,因此该段路床(0-80cm)范围内翻松掺加3%石灰后压实。4.1.2.1.5本项目采取两侧加宽型式段落较多,并且加宽宽度较窄,施工图设计中要考虑路基压实工艺要求,增加相应的工程数量。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针对本项目加宽特点,为确保路基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压实度,两侧除各加宽30厘米填筑外,为保证压路机具有足够的工作面(2.4m)及路基压实质量,旧路基挖完第一步台阶后,上路床顶面两侧各尚需宽填1.10m(2.4m =(10-8)/2+0.3+1.1),宽填的1.1m,按200m为施工段落,在路基填筑碾压工序全部完成后再刷坡,用推土机推到下一施工段落,重复上述施工工艺反复进行,由此在施工组织中提出的工艺要求而产生的费用已计入预算中。4.1.2.2路面4.1.2.2.1由于原有公路起点段落5.4Km保持了相对较好的沥青路面,但是沥青面层龟裂严重,为保证路面补强设计的合理性,建议在春融季节适当时间补充旧路面弯沉检测,优化完善此段路面补强设计方案。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准备在合适时机组织人员对旧路弯沉进行检测,并按此修正设计,优化完善此段路面补强设计方案。4.1.2.2.2建议按照路基干湿类型细化路面结构方案。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根据旧路面状况及设计填挖情况划分干湿类型,从而确定土基模量,根据模量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4.1.2.2.3考虑路面使用耐久性(适宜压实厚度和抗渗水能力),设计中面层采用4cm的中粒式AC-16+5cm中粒式AC-20的组合不尽合适,建议采用4cm的细粒式AC-13+5cm中粒式AC-16的结构组合。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设计中面层结构采用4cm细粒式AC-13+5cm中粒式AC-16的结构组合。4.1.2.2.4考虑到大兴镇的长远发展规划,且镇内人员密集,建议在不增加占地和拆迁的前提下,将边沟向两侧外移适当位置。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与地方政府有关人员一起,现场核实现有边沟位置,充分尊重地方城乡规划的意见,当地政府的意见是:在镇内路基路面宽度不能增加到12m的情况下,边沟在哪一个样。据此,设计中镇内路段路基路面宽度与全线统一,即10m路基9m路面。4.1.2.2.5考察并试验双辽粉煤灰的可用性,对基层水稳碎石和二灰碎石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合理确定基层结构方案。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补充调查双辽电厂粉煤灰的运距储量并取样试验,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但氧化物含量处于下限值,运距较长春电厂近70km,且储量丰富,运输方便。30cm二灰碎石单价为84.12元/m2 、30cm水稳碎石单价为107.04元/m2,单从经济上来讲,二灰碎石较水稳碎石有明显优势,因此本设计采用二灰碎石基层。4.1.2.2.6设计提出的复合固结土的下基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为0.66Mpa,不满足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设计施工规技术指南吉林省行业标准中关于石灰稳定土下基层大于0.8 Mpa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拟定室内实验。同时应根据土场土质情况做多组配合比试验,降低水泥、石灰剂量确定合理工程成本。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对复合固结土的下基层分别进行了水泥:石灰:土配合比分别为3:8:89、2:8:90、1:8:91的结合料的掺加固化剂(固化剂掺加量为0.02%)与不掺加固化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只有水泥:石灰:土+ ZL-1=3:8:89+0.02% ZL-1一种配合比混合料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两种混合料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30cm掺加固化剂与不掺加固化剂的复合固结土底基层单价分别为49.95元/m2 、42.00元/m2,掺加固化剂成本只增加7.95元/m2,成本增加不大,但混合料强度指标高而且后期强度增加明显,水稳性随龄期的增长,逐渐增强,尤其是混合料浸水时不易发生散解现象,且强度损失较小,具有较高的后期强度。松原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粉土质砂,掺加固化剂后效果更为明显。固结土技术的应用,既能实现就地取材,又能达到节约资源和利于生态环保。为使工程质量达到更高要求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最大限度地使用地产材料,本设计底基层采用水泥石灰稳定复合固结土。4.1.3桥涵4.1.3.1建议充分论证全线涵洞设置位置及必要性。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现场补充测量,并大量调查沿线村民,本着慎之又慎的态度对有必要增加的涵洞设置位置全面核实,确保涵洞建成后能充分发挥其宣泄水流和利于农田排灌的需要。4.1.3.2 K13+770附近路线两侧均有沟渠,且左高右低,建议此处增设涵洞。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现场补充调查,此处增设1道涵洞。4.1.3.3 K11+410K25+248段13.8公里范围内未设一道涵洞,其中K12+800K23+100段地势有一定起伏,而且K14+000K18+000段左侧有水库,右侧有较大的水泡,建议结合路线两侧的地势走向和实际需要适当增设涵洞等排水构造物。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现场补充调查,在K15+508处原有1道涵洞,调查时被遗漏,此处恢复既有涵洞;在盐碱土路段,结合两侧的地势走向和实际需要在K24+315处增设1道涵洞。4.1.4路线交叉4.1.4.1由于起点平面交叉角度仅为32°,建议加强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保证行车安全。执行情况:在外业验收推荐的交叉方案中已考虑此处设置减速带及交叉警告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按照验收意见,更加准确地把握此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重要性。4.1.4.2 K3+251与K3+274均为丁字交叉,从保证行车安全的角度,建议并成十字交叉。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现场核实,将上述两处丁字交叉在K3+251处合并成十字交叉。4.1.4.3 K9+095为十字交叉,与K9+090涵洞发生冲突,为避免交叉道路基压覆涵洞进出口,阻碍排水,建议K9+095交叉前移适当距离,避开涵洞。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现场核实,K9+095交叉已存在,不宜改变位置,设计中将涵洞位置作了适当调整,使两者互不干扰。4.1.5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4.1.5.1环保工程设计图给出了路侧种植杨树的方案,对终点盐渍土段落适应性差,从经验上看,种植柽柳较为合适。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设计中区分不同地段按验收意见执行。4.1.5.2全线5处环境敏感区均设置防声林带的形式不妥,建议考虑采取其他防噪声措施,以降低工程造价。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结合环评报告提出的对环境敏感区处理方案,就其中3处进行处理:分别为大兴中心小学和中学分别加高临街围墙和安装两个教室通风隔声窗,大兴卫生院安装8扇通风隔声窗。4.1.6筑路材料4.1.6.1补充调查取土场位置及相应取土数量,并进行土样的颗粒分析和液塑限等相关试验;补充砂和砂砾材料的单质材料试验;并提供规范要求的95%压实度对应的CBR值,如果CBR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则可以采用掺灰处理路床填筑用土,但应提供不同掺灰比例试验结果。 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与松原市交通运输局、长岭县交通运输局、国土局、林业局及大兴镇政府相关人员现场核实确认1、2号取土场均不是基本农田,但鉴于原2号取土场的土质及运输条件,地方政府不好协调等问题,确定取消原2号取土场,重新选定2号取土场位置。各取土场取土数量根据现场情况和环保要求综合确定。对土样进行了颗粒分析和液塑限等相关试验,给出了规范要求的95%压实度对应的CBR值,经试验CBR值满足规范要求,可直接用作路床填筑。砂和砂砾材料的单质材料试验验收时已提供。4.1.6.2补充终点段落盐渍土的试化验工作,定性、定量地评价盐渍土的理化性质。本条已在路基路面篇阐述,此不赘述。4.1.7施工组织及设计预算4.1.7.1补充调查梨树水泥厂和双辽电厂粉煤灰产量、质量及运距,对水稳碎石和二灰碎石两种基层结构方案进行造价对比分析。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实地调查了梨树水泥厂和双辽电厂粉煤灰产量、质量及运距,其中梨树水泥厂运距210km,松原亚泰水泥厂运距158km,其质量和产量均满足工程要求,设计中水泥采用松原亚泰水泥。对于双辽电厂粉煤灰问题,已在路基路面篇阐述,此不赘述。4.1.7.2补充底基层采用水泥石灰固结土和采用水泥石灰土不加固结剂两种结构的造价比较。本条已在路基路面篇章阐述,此不赘述。4.1.7.3施工场地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量确定规模,建议重新核实施工场地规模、位置及占地类别。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经与松原市交通运输局、长岭县交通运输局、国土局、林业局及大兴镇政府相关人员现场核实确认原1、2号施工场地均不是基本农田,但根据实际情况及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等原因进行了适当调整,1号施工场地位置不变,面积缩小,以减少占用一般耕地的面积。取消原2号施工场地将其重新选定在盐碱地段落,并相应增加其面积,以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4.1.7.4应明确便道具体位置及工程数量。便道具体位置及工程数量验收时已明确。4.1.7.5补充占地拆迁相关协议。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对占地拆迁相关协议已补充齐全。4.1.7.6补充最新房屋拆迁标准或市场评估参考价。执行情况:本项目没有发生房屋拆迁,故此条不复存在。4.1.8工程地质勘察4.1.8.1补充沿线不良地质路段地质情况调查表。执行情况:本项目无不良地质路段,故此条不复存在。4.1.8.2补充新增涵洞及取土场地质钻探资料。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对新增涵洞及取土场进行了地质钻探。4.1.8.3补充加密大兴镇内挖方段地质调查勘探,为路基路面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执行情况:按照验收意见,对大兴镇内挖方段补充两处调查点,并做了相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路基处理方案。4.2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012年5月6日,吉林省公路管理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并就审查结果形成了意见。施工图设计中认真执行了审查意见,逐条落实,下面将执行情况汇总如下:4.2.1总体设计、路线4.2.1.1路线平纵面设计 1.路线平、纵缩图中缺少地质概况,垂直比例尺采用1:8万偏小,应按照编制办法要求,采用相对较大的比例(1:10001:20000)。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参照编制办法要求,设计中补充地质概况和增大垂直比例。2.补充起点处详细高程设计图。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在交叉设计中补充起点交叉处详细高程。3. K3+280-k3+700、k20+400-k20+800、k22+280-k23+600路面设计采用型结构,路面厚度为69cm,以上段落设计填高均小于69cm,建议适当抬高纵断设计标高,减少挖路槽。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K3+280-k3+700、k20+400-k20+800、k22+280-k23+600三段按照路面结构层厚度适当抬高设计线,调整设计标高,做到基本不挖路槽。4.K4+700、k6+580、k25+400处变坡点前后坡差太小,竖曲线半径均超过100万,但外距仅为24mm,建议去掉此处变坡点。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设计中适当调整纵断设计线,取消了K4+700、k6+580、k25+400等3处变坡点。5.由于本设计没有采用附着式轮廓标的形式,路线说明书中视线诱导设施部分应取消附着式轮廓标的叙述;说明中涉及到百米桩,但在图纸中没有示出,请核实后补充。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取消了路线说明书中视线诱导设施部分关于附着式轮廓标的叙述;说明中涉及的百米桩是结合柱式轮廓标设置的,柱式轮廓标上标有整百的数字,故没有单独的百米桩图纸。6. 指路标志(含地名标志 )中文字高取40cm指标偏低,建议选用50cm的字高。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关于设计速度与汉字高度的关系,设计速度在4070km/h时,汉字高度为3550cm,设计中的40cm字高满足规范要求,未调整。7. 在同一位置设置两块相同或不同结构的标志和个别标志设置间距过近的位置,建议核实后移动或合设;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实,设计中分别对其位置进行了调整或合并设置。8.应在交叉口等允许机动车跨越车行道边缘线的地方,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原设计该处设置为实线。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将行车道边缘白色实线在交叉口等允许机动车跨越车行道边缘线的地方,改设成白色虚线。9.补充设置交叉口警示桩。执行情况:交叉口示警桩设计在路线交叉中已设置。4.2.2路基、路面4.2.2.1路基、防护及排水1、设计中没有明确大兴镇内原路基宽度以及两侧边沟位置和型式,只是采用了10米宽路基、两侧设矩形浆砌边沟的标准型式,建议结合镇内实际路幅现状及规划合理确定路幅组成。如果采用设计中拟定的方案,建议对该段落土路肩进行硬化。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结合大兴镇原有路基宽度及路幅形式(路基宽12-14m不等,但14m居多,边沟为土质矩形边沟) ,设计中在保证设计标准(路基10m、路面9m)不变的情况下,将浆砌片石矩形排水沟设置在原土质边沟位置。由于设计路中线与旧路中心线不一定完全重合,所以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中未示出排水沟距路中线的具体尺寸;排水沟与路面边缘间的露土部分由地方自行处理,设计中不予考虑。2、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没有计入对原有公路两侧的取土坑进行平整和规则化整理的工程数量,建议补充。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在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补充增加了对原有公路两侧的取土坑进行平整和规则化整理的土方量。4.2.2.2路面1、在总说明书中建议补充路面结构方案对比分析,并说明经过技术和经济综合比选后推荐了现在的路面结构方案。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在总说明书中补充阐述了路面结构方案的对比分析。经对比分析后进而确定了现在的路面结构方案。2、从试验结果上看,推荐方案的下基层复合固结土(水泥石灰稳定土=3:8:89+0.02%ZL-1)7天抗压强度达到1.5MPa,这与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相比还有一定的减低空间,建议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水泥和石灰的掺量,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在设计中提出了多组配比组合,并逐一做了相关试验,下基层复合固结土(水泥石灰稳定土=3:8:89+0.02%ZL-1)7天抗压强度达到了1.5MPa,表面上看虽与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还有一定空间,但从试验数据来看,即使水泥或石灰的剂量其中之一减少1个百分点而强度却明显降低,刚好达到0.84MPa,在试验室才达到这一水平,施工现场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因此设计中仍然维持推荐的下基层复合固结土的配合比即水泥:石灰:土+固化剂=3:8:89+0.02%ZL-1。3、1号和2号取土场设计图中均示出“土场还林”,但是在环境保护工程数量表中仅有植草工程量,需核实;从1号取土场平面图中可以看到场区内有很多树木,而在表中占地均为旱田,请核实取土场占地类型。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实,两个取土场均为旱田,设计中将1号和2号取土场设计图中示出的“土场还林”,修正为“土场还田” ,仅在开挖边坡植草。4.2.3桥梁、涵洞1、说明书中涵洞跨径与具体图纸不符,建议改正;耐久性设计方面,二类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应采用0.50。 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将说明书中与图纸不符的按图纸进行改正;将二类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0.45修正为0.50。2、由于沿线设计涵洞跨径及填高均较小,且对整体式基础以下地基均进行了换填,因此建议核实基础配筋的必要性。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采用整体式基础且以下地基均进行了换填,缘于地基承载力低,基础配筋由于基础混凝土较大,为防止地基不均匀下沉而引起的基础混凝土开裂。3、预制盖板吊装钢环应按规范强制条款要求采用R235钢筋,确保施工吊装安全。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遵照规范强制条款要求,将预制盖板吊装钢环HRB335钢筋修正为R235钢筋。4.2.4路线交叉1、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平面交叉角度应不小于60度,否则应对乡村道路进行改线设计。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实,全线只有5处与机耕道交叉交角小于60度,如对乡村道路进行改线设计,均涉及占地,另外转向车流非常少且农用车居多,设计中均在交叉道上设置了减速装置、警告标志等,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为此设计中基本维持现有交叉道现状。4.2.5筑路材料1、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中运输方式应合理选择,如:火车、汽车联运方式,降低工程造价。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设计中调整了辽宁盘锦沥青的运输方式,采用了火车、汽车联运方式。2、核实材料试验资料表中的石灰钙镁含量试验结果,满足级石灰的技术要求;材料试验资料表应按下基层用水泥和结构物用水泥分别标出水泥的标号和类型。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实,试验送样应为消石灰,因此,将本项目涉及的石灰统一修正为消石灰。其钙镁含量满足级石灰技术要求;材料试验资料表中给出了水泥的相关技术指标,并按下基层用水泥和结构物用水泥分别标出了水泥的标号和类型。4.2.6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1、补充1号和2号取土场复垦或生态恢复设计图和相应的工程数量。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设计中补充了1号和2号取土场复垦和生态恢复设计图及相应的工程数量。2、公路绿化横断面布置图中的土路肩也应进行植草防护,并在工程数量表中补充。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设计中增加土路肩植草防护,并在工程数量表中补充其工程量;整幅路基坡面上均植草防护(在路肩1米以下再植紫穗槐)。3、建议将坡脚下种植杨树和柽柳的位置适当外移至坡脚或边坡外,使得路容路貌更加规整,而且应给出植树胸径、树冠、最小高度等具体指标要求,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整体美观效果。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设计中明确了植杨树和柽柳位置及胸径、最小高度等具体指标要求。4.2.7施工组织及设计预算1.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并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认真核对施工场地布置位置及面积,提出了各单位工程的施工工艺,并按施工工艺要求确定施工场地面积。设计提出的施工工艺在施工中可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2.单价中所有的材料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如:沥青及乳化沥青的运输地点盘锦距工地524公里,也采用汽车运输不妥,建议采用火车+汽车运输方式,以降低工程造价。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设计中调整了辽宁盘锦沥青的运输方式,采用火车、汽车联运方式。3. 汽柴油价格应执行国家发改委最新颁布的成品油价格。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执行国家发改委最新颁布的成品油价格。4.二级公路填方路基、零填及挖方路基采用光轮压路机定额不妥,建议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定额。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定额。5.路面基层设计文件要求采用12吨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在预算中均采用光轮压路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修改。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按设计要求修改为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6.乳化沥青单价漏计仓储费,生石灰、粉煤灰漏计覆盖。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预算单价中补充计列乳化沥青仓储费,石灰、粉煤灰覆盖费用。7. 单价中“土”未计原价,只计14公里的运距不妥,根据要求路面工程中土的预算价格应按材料采集及加工和运输定额有关项目计算。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路面工程中“土”的预算单价已按材料采集及加工和运输定额有关项目计算。8.粘土单价漏计其他费用,且原价不应为0,应用自采粘土定额计算粘土的价格。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粘土单价用自采粘土定额计算其价格。9.石屑供应地点由郭家店水泥厂,重油、反光膜供应地点为盘锦,建议对材料供应地点核查。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查,石屑供应地点调整为勃山石场;重油供应地点随沥青供应地点供应,未调整;反光膜供应地点调整为长春。10.标志牌中铝合金立柱量和面板的量均有误。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查,已修正标志牌中铝合金立柱量和面板中错误的量。11.护坡绿化及取土场绿化采用的植草护坡定额中已计种植土等费用,定额中不应再计列种植土项。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按定额规定计列种植土项等费用。12. 涵洞未采用小桥涵自发电单价。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增加涵洞自发电单价。13. 公路交工前养护费计算有误,请核查。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已修正。4.2.8工程地质勘察1、K22+400K26+600路线纵断设计图中的地质概况0-30cm为种植土有误,应为旧路基填筑土,请核实。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经核实,设计中已将K22+400K26+600路线纵断设计图中的地质概况0-30cm种植土修正为旧路基填筑土。4.2.9其他1.其他有关事项应按吉林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及设计(咨询)单位在设计审查会经讨论的意见对预算及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认真研究并落实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预算及设计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认真检查核对设计文件中的差、漏、错,并按审查意见补充完善设计。执行情况:按照审查意见,对设计文件中差、漏、错,认真检查与核对,并按审查意见对设计文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5、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自然地理概况项目所在区为大兴安岭东麓,松嫩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稍低,海拔高度在海拔144266米,路线所经大部区域为冲积平原,路线终点段分布有部分台地平原。地貌主要特征为冲积平原,岗洼交错,土质瘠薄,局部积水,有盐碱化现象。公路自然区划为3区,即东北西部干旱季冻区。沿线植被以旱田、草场为主,另有部分路段经盐碱地。旱田农作物主要是玉米、葵花。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常出现春旱。根据长岭县气象站近30年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 5.2,年最高气温37.4,最低-34.9ºC。10以上有效积温2919,年降雨量470.0mm,集中在夏季六、七、八月份,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751.6mm,为降雨量的34倍,春秋干旱多风,冬季少雪寒冷。初雪时间在10月下旬,降雪期为六个月,冻结期为本年11月中旬到来年3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73m。全年主导风向为南南西,年最大风速4.9m/s,春季风速最大,年平均风速3.5m/s。全年主要起风季节在3、4、5 月份。无霜期140天左右。区内没有河流。冻胀和翻浆为公路主要病害。3)区域地质背景路线地处松辽平原第二沉积带,表层均为冲积、风积、风化残积的第四系地层,深度2040米,下层均为白垩纪泥岩、砂岩、页岩。矿层上覆盖第四系及第三系均为松散岩系,易于剥离,非矿石体积与矿石体积之比为 0.26,露天采场边坡角不大于 55º。矿层底板稳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表层土质多为薄层种植土,深度3060厘米,下层多为粉质土、低液限粘土及较薄的淤泥层,局部路段有盐碱化现象。环境工程地质特征为草原碱化,风积沙垅或沙地遍布,浅层介质松散,含盐度高,易发生沙土液化,尤其应注意风沙地形的迁移影响。盐碱土可造成路基沉降变形或边坡失稳,且对桥涵基础的混凝土会产生一定的腐蚀。4)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吉S(2001)17号,2001年8月),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规定,构造物需按规定进行简易设防。5)工程地质评价该公路沿线为平原地带,成因为冲洪积、湖积、风积形成。一般上部地表强度满足路基设计要求,局部地段表层为有机质土,需清除。该区域第四系沉积较厚,无断裂通过,属比较稳定区。沿线地下水、地表水均无污染,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拟建建筑物大多位于草原、旱田地段,地下水较丰富。沿线地下水埋藏较深,上部潜水受气候影响,矿化度较高,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但对工程没有影响。该公路沿线上部低液限粘土均属强冻胀性土。6)不良地质情况本段路基基本稳定,仅部分路段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旧路路基高度除穿越村屯段落外,平均填高在1.20米1.70米左右。部分路段路肩或植树台上有柽柳小灌木、柳树和杨树,这些植被对路基内部水分吸收减少毛细水上升具有一定作用。局部路段翻浆主要是由路面破损后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毛细水上升造成的,设计中根据病害成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6、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6.1沿线筑路材料路线所经区域为平原区,区域内筑路材料较少,除水泥、底基层用土、路基用土能满足本项目使用外其余均需远运。水泥、石灰、部分碎石等可通过公路运输。经调查,大部分材料料场以销定产,因而要求在公路开工前与厂家协商,提前安排生产,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通过对沿线筑路材料的调查,确定各种材料的供应地点如下:1)、土方路线经过区域为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沿线以填方为主,且用土量较大,取土较困难,因此勘察设计重点确定合理的取土方案。除少部分挖方利用外,路基填料采取设取土场集中取土。2)、碎石、块片石、石屑路面用石料:小哈拉巴山石场基层用石料:双辽勃山石场3)、砂、中粗砂四平八屋砂场4)、水泥采用松原亚泰水泥厂5)、生石灰大顶子山石灰厂6)、粉煤灰双辽电厂7)、沥青太平川沥青站(盘锦沥青)6.2、水本项目位于我省中西部地区,旱田向草原过度地带,水系较发达、地下水位较高,水质满足工程使用,为公路施工用水提供了便利。6.3、电本项目位于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带,沿线经济带依托公路进行分布,沿线居民、企业较多,电力、电讯较发达,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7、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根据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以及国家的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要求,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治大气污染,本设计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项目采取必要、可行的技术措施。7.1、路边土质路基边坡采取植紫穗槐进行绿化,恢复自然植被,改善恢复环境。7.2、取土占地采取复耕还林的做法,取土前清除种植土,集中堆放,取土后再将种植土返回,保持原有土壤肥力,恢复耕种条件。对取土深度严格控制,并满足复耕还林后的排水要求。对取土后产生的坡、坎等地段按1:5的坡率取土,确保恢复耕种条件。7.3、设有大型机械的施工场地尽量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在工期安排上对产生大的噪音的施工工序,尽量不安排在夜间施工。7.4、对占用的土地和房屋拆迁给与安置补偿,对电力、电讯设施拆迁给与一定赔偿。7.5、施工场地位置的确定充分考虑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尽可能远离引用水源,以免造成对水环境的影响。7.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避免跑、冒、滴、漏,防止对水环境的污染。7.7、路面拌合场地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处,并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设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7.8、易于扬尘的建筑材料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采取可靠的遮盖措施。8、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路线方案的优化及比选论证情况(无)9、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和对工程实施的建议(无)10、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及有关注意事项10.1、施工前应全面理解设计意图,根据有关参数复核用地宽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路线及各种构造物施工,必须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或极坐标法放样;对本工程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和导线点坐标,施工放样前必须全部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如发现设计数据与实际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采取补救措施,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施工。10.2、注意便道的布设、修建、养护和防尘,同时注意环保及施工安全。10.3、路基施工中应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予以补充和修改,使全线的排水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必须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排水工程、取土场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排水设施,然后再作主体工程。无条件时,排水工程可与路基同步施工,并使其随施工进度逐步成型。10.4、工程施工时不得任意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各种类型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和清理,保持其排水功能的完善,使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和淤塞;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起来。10.5、路基成型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施工和养护,各类防护和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上施工。10.6、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不应直接在砌体面上或路面上以人工拌合,并应随拌随用。路基防护工程及所用各种砂石料,均应符合部颁有关规范、规定要求。10.7、施工单位施工时应避开雨季,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坡脚换填处理,应安排合理的工期,保障工程的顺利完工。10.8、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文件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文件,施工图说明及设计文件中未提及的,均按交通运输部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执行。11、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采用情况11.1、路线的选线、定线及路线设计中,在1:2000地形图及实测的精密数字地面模型上,采用CARD/1、纬地等程序进行路线的平、纵面线形设计和优化,提高了定线速度、精度,保证了线位的合理性。路线、桥涵、平交道等设计全部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完成。11.2、测量数据全部利用GPS(RTK)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水准仪进行采集,路线平、纵、横数据的处理及相应的图表绘制,全部采用CAD技术完成。11.3、CAD技术在本项目中被广泛应用,路线设计、路基设计、结构工程设计、路面结构计算和分析等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缩短了设计周期,保证了设计质量。11.4、利用MIDAS、桥梁博士、桥梁设计师、桥梁通系统等桥涵设计软件进行桥涵设计。11.5、采用钻探、电探、触探、震探等办法相结合,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12、与有关部门协商情况本项目在勘测设计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松原市、长岭县等沿线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和交通部门的意见,注意本项目与地方道路网、城市规划的结合,同时按照人性化设计理念,特别调查了当地群众出行需要和对既有交叉的满意度,并与相关单位签署了协议。取(弃)土场占地等均与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进行了协商,并签署了相关协议。电力、电讯拆迁与相关电力、电讯部门签署了拆迁协议。企业等单位拆迁和占用均与各单位签署了协议。13、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组成本段设计文件分两册,第一册包含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路线,第三篇路基、路面、第四篇桥梁、涵洞、第五篇隧道(无)、第六篇路线交叉、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无)、第八篇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第九篇其他工程(无)、第十篇筑路材料 、第十一篇施工组织计划 ,第二册包含第十二篇施工图预算。12 / 12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