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878843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边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边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山、平塘、三都、荔波学员)调研课题: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考国发2号文件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工业强省的大气候下,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如何立足实际,搞好边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结合独山县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贫困地区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作一些肤浅的探索与思考。一、当前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民有发展的愿望,缺乏调整的胆量,参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不强。一是部分农民“怕”字当头,观念落后,观望心态强烈,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政府实施一个项目,优厚的激励措施不会打动他们,只有等到几个月或一两年个别农户尝到甜头了,他们才会蜂涌随其后,错过了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期。二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一旦失败,将失掉本来就低的唯一的生存收入,全家一年的生计就会难以为继,亏损包袱只能由农民一背到底,农户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是以往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决策机构对项目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没有更多的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更没有对市场进行分析、细化、研究,而是轻信于企业主的鼓吹,按照企业主要求以“死任务”或“政治任务”的方式把种养殖任务分下去,结果一些地方实施了,一些地方实施不下,企业主根据实施情况或是打折扣建厂,或是跑路走人。更有甚者,企业主赚足了农民先前的种子、农资等投入后立马跑路走人。这样,造成巨大损失的永远只是农民,在这种“前车之鉴”的作用下,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四是近年来农村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低下,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对实施农业产业化也力不从心。(二)制定规划缺乏长远性,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央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有20年时间,从近几年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来看,党委政府逐步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基长形成了蔬菜种植的初步产业、麻万形成了以提子为主的水果种销初步产业,但与先进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依然上不了规模,成不了产业,咎其原因,在于所制定的规划缺乏长远性,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不高。形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一是党政领导更换频繁,以甲里镇为例,党委、政府自2002年以来,经历了3次换届,10年间换了5位书记、5位镇长。10年间,培育的所谓支柱产业一时期是肉鹅,一时期是肉牛、一时期是烤烟,现在正在培育板蓝根和青脚麻鸡项目。二是乡镇、地区之间互补、共同培育产业的意识不强,以茶叶产业为例,仅在独山县境内,就打出了“高寨”、“沟山”等品牌的茶叶,他们在县内是有一定的名气,但一但拿到大市场中,就缺乏了竞争力。三是农民在生产与经营中多数也是“各自为政”,仅甲里镇内在同一时期,有摸索种植雪莲果、西红柿、荞麦等作物的,也有发展种桑养蚕的。(三)产业难上规模,产业没有难形成,产业化进程缓慢。在主导产业培植上,重点发展的仍是烟、蔬菜、畜、药等传统产业,种植分散,区域间不连片,集约化水平不高,这些产业形不成规模,茶、蔬菜等有特色、有名气的农产品种植还处于自然原始状态,产量低。加之乡镇之间协作少,农民之间联合少,大多数农民仍沿袭一家一户、零散生产经营的传统种养习惯,难以整合优势资源,造成生产规模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难以发展成为引领一个乡镇或一个区域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多数农产品没有形成加工链条,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形成的链条,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提篮式、小摊小贩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四)服务体系建设落后农技、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在乡镇虽然一应俱全,但配置的人员一是少,二是服务意识不到位或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能适应新兴项目实施的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还没发挥好作用。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现有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发育迟缓,特别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育滞后,市场辐射功能不强,而外地市场拓展缺乏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贩运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参与,致使大宗农产品无法成批量向外地流通。(五)农民诚信意识不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如2011年在板蓝根生长期遇到严重干旱,导致全镇板蓝根枝叶大幅减产,其加工半成品蓝靛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由原来每公斤6元涨到最低每公斤8元。在这样利益的驱使下,群众全然不顾与厂方签定的交售合同,导致厂商投资四百多万的厂房闲置,造成较大亏损,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厂商进一步投资合作的积极性。二、边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一)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大力宣传成功的典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个人,以真真实实的事例感染农民发家致富的激情。同时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民从愚昧、贫穷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农村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要正确对待农民,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利益作为吸引力、作为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最重要的是要靠利益去拉动。因此,要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对于由于市场变化和不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企业应与农民共同承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 解放传统思想观念,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以抓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化农村农业产业体系。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的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三)合理规划,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首先要大力引进或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金融、商品流通等方面给以扶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其次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地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如形成以基长镇为中心,辐射本寨、水岩等乡镇的蔬菜产业;甲里、尧棒板蓝根种植产业等,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五至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张显特色。再次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允许并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种田能手手中。如此,一是能使土地经营权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能够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集中精力干好外边的工作,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能够防止土地弃耕抛荒,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服务工作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技队伍不稳等问题,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健全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组农户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农业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转化能力。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和乡镇、村农技人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及时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服务好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乡镇、村两级组织要采取各种方式做好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应加大投入,搞好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规划和实施,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三、结束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国发2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过程,是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是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民素质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既有广阔性,又有局限性,只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产业结构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的前景是广阔的。相关概念: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农业的资本、技术投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品质、收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投人产出率。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原有的农业产业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大农业内部的调整,即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调整,也涉及到农业初级生产以后的诸如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进行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产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目前农业向效益型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