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637902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0.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项目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经坊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山西天山方圆勘测规划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一月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编 写 人:程传庆审 核:赵瑞斌总工程师:景胜礼总 经 理:赵云飞山西天山方圆勘测规划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一月目 录前 言.11 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编制原则.31.3编制依据.41.4目标.51.5主要计量单位.62 项目概况 .72.1项目简介 .7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7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2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33.1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 .133.2被破坏的土地现状.13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43.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63.5土资源平衡分析.25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284.1预防控制措施 .284.2复垦措施 .294.3监测措施 .305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 325.1复垦工程设计.325.2工程量测算. 335.3工程量汇总 .336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366.1估算说明 .366.2估算成果 .39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417.1经济效益 .417.2社会效益 .417.3生态效益 .428保障措施 .438.1组织管理措施 .438.2技术保障措施 .438.3资金保障措施 .438.4公众参与 .44附件: 1、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预算表 2、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拐点坐标表附图 : 1、施工总平面示意图 2、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地形图 3、项目区规划图 4、复垦区工程设计平面图 5、取土场挖方量设计图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前 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被人类利用从事物质生产的资源,我国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占有量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非农建设等又占用和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因此,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等国土资源部、发改委、水利部七部委(局)下发的【2007】81号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简称“七部委”)精神,要求:“对已投产、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尚未完工生产建设项目,要尽快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新建、改扩建生产建设项目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编制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或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复垦义务人应重新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山西省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短时间、高强度的开发矿产资源对土地资源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提出该项目业主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等,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土地复垦费用的征收等提供依据,确保土地复垦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土地损毁与复垦数量动态平衡、不欠新帐快还旧账的总体目标。通过复垦综合整治,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将有条件的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林地以及非农业用地等,有效扩展建设空间、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结合实际情况,“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长治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我公司受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因采煤造成北和村西土地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平整工程进行2013年度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1 总则1.1编制目的编制本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一、调查并量算各类已破坏土地的面积,预测拟破坏土地的范围以及破坏程度。二、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被破坏土地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规划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三、在土地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最后编写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工程施工方案。四、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本方案所涉及的所有土地复垦工程费用由山西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全部承担。五、本方案的编制同时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也为业主开展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指导。1.2编制原则根据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优化矿山总体布置和开采设计,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塌陷发生的几率。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好北和村主体生产项目与土地复垦之间的关系,确保复垦工作逐步实施。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根据北和村村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合理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复垦优先恢复为耕地,其次考虑恢复为林地及保留建设用地。四、本次北和村项目区土地复垦的原则是:在现土地的状态情况下,就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进行土地平整。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1999年1月1日);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三、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1989年1月1日);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1.3.2行业标准一、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1月1日起试行);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1);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11);四、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年7月)。1.3.3相关文件一、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二、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1999年4月);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1.4目标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项目区北区地块面积145175m2,计217.76亩;南区地块面积112284m2,计168.43亩;共计257459m2,386.19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植被和降水等条件,结合项目用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方案的编制力求实现以下目标:一、 在项目区建设过程中,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 ,减少和控制破坏的面积以及土地的破坏程度。在项目区的建设期间,对表土进行保护工作,为后期的复垦打好基础;建成后的场地、地面运输及附属系统等破坏土地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不再扩大项目区的破坏范围。二、 查清本矿建设用地和生产破坏的土地范围,明确复垦方向和责任。破坏土地面积257459,破坏类型为压占和塌陷,具体破坏地类及面积如表1.4-1所示:表1.4-1 土地复垦项目工程内容序号项目区位 置项目区面 积工 程 项 目表土剥离客土回填表土回覆100100m100m100m1北区地块1451.75435.522035.6435.522南区地块1122.84336.851131.78336.85合计2574.59772.373167.38772.37三、 合理确定复垦范围,规划复垦方向;力求使破坏土地的复垦率最大化。四、 制定复垦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复垦任务。本方案把复垦工作分为2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表土的剥离和保护工程;第二阶段量测塌陷区土方量及全面复垦。本方案为复垦工作分别制订了表土剥离、客土回填、表土回覆工程,并明确各复垦的工程任务。五、 合理预算复垦资金,明确复垦责任人。根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 1031-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3部分井工煤矿TD/T 1031-2011编制说明,项目编制费分为:1、项目可行性研究费,费率为0.6%,基数为工程施工费;2、项目勘测费,费率为1.5%,基数为工程施工费;3、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费率为2.5%,基数为工程施工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费率为1%,基数为工程施工费。不可预见费:费率为3%,基数为(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六、通过复垦方案设计,使复垦后的土地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5主要计量单位面积:公顷(hm2);平方公里(km2)长度:米(m);公里(km)体积:立方米(m3)产量:吨/亩;斤/亩;元/亩/年单价:万元/公顷;元/吨;元/公斤金额:元、万元(人民币)2 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位于S227省道以东,二广高速以西,祭子岭以南,新韩西街以北,行政区划属长治县北呈乡。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0157360556,东经11257351130403。长(治)晋(城)二级公路从测区东边通过,长(治)陵(川)二级公路从测区东边通过,西侧4km处有太(原)-焦(作)铁路经过,该线南段为电气双线铁路,可达太原、商丘、北京等地。此外,长治市北郊的长治飞机场有航班可达北京、上海、广州、太原等地,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见项目区位置图)该项目区分为北区与南区两个片区。其中北区地块在长治县北呈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编号为。南区地块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编号为。客土取土场位于村东约1km处的土山上,总面积为87813。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2.2.1自然环境概况2.2.1.1气象、水文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春秋多风,时有沙尘。昼夜温差大,为典型的大陆山区气候。据长治市(2008-2011)气象统计资料,年日照时数为2778小时,年平均气温9.0。一般七月份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为37.2,十二月份气温最低,日最低气温为-19.8。平均年降水量558.8mm,最大年降水量634.1mm,最小年降水量449.9mm,年日照时数为2778小时。最小年蒸发量1230.6mm,平均年蒸发量1406.5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5倍。霜冻期自10月份至次年4月底,最大冻土深度0.8m,一般为0.6m。本区多西北风,最大风速为1416m/s。本区地表水属于海河流域浊漳河水系。浊漳河为全区最大河流,主要由南源、西源、北源三条支流汇流而成,流域面积11251km2.本区属于浊项 目 区 位 置 图漳河南源水系范围,浊漳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黑虎岭,从西南往东北经长子县、长治市、长治县、潞城市,在襄垣县甘村与浊漳河西源汇合,全长104km。该河为常年性河流,夏季洪水暴涨,平时流量较小,从项目区西侧外部流过。项目区内无常年性河流。2.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长治新裂陷构造盆地的南端,为黄土覆盖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标高一般在950.0m左右。项目区地形总体比较平缓,起伏不大,仅中部黄土冲沟比较发育,冲沟显放射状分布,坡度一般1045西南部则相对比较平坦。地形最高点为项目区东部杨头岭标高1044.5m,最低点位于西部大沟村西淘清河河谷,标高920.0m,相对高差124.5m。由于项目区植被稀疏、气候干旱,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土壤抗蚀性差,降水集中及人为的多度开发使得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2.2.1.3地层与构造(一)地层 项目区内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仅有零星基岩露头。下伏地层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三系及第四系。(二)构造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位于沁水块坳东缘。沁水块坳和太行山块隆的分界构造、晋获断褶带从井田东侧通过。沁水块坳在形态上表现为一大型复式向斜构造,其轴向大体上呈南北走向,块坳的东翼为轴向南北、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其上叠加平缓波状褶曲。井田位于晋(城)获(鹿)断褶带与武(乡)阳(城)凹褶带之间,受区域构造带的控制。井田总体上为一向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井田发育有次一级低序次构造,主要表现为走向北东的断裂和宽缓褶曲。根据1:50000长治市综合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城市地质构造图可知,本测区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区内分布有一北北东向的韩店正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度,最大断距80m;测区西部分布由黎岭村北,向南西经池里,有一走向北东40度,倾向东南,倾角70度的黎岭正断层。2.2.1.4水文地质条件2006年3月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院曾在井田施工水源井,并提交长治县经坊煤业有限公司主风井工程水源井竣工报告。该水源井自上而下揭露3个不同岩性组合的含水岩组,分别是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岩组、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岩组和碳酸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1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岩组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的浅红、杂色粉质粘土夹粉细砂层,垂直节理发育,含水层厚度约1015m,水位埋深35m,民用井出水量为3050m3/d,水量较小,水质较差。2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岩组含水岩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山西组及二叠系下统下石盒组地层,岩性为灰白色细砂岩、砂质泥岩和青灰色含燧石灰岩,水位埋深100105m,水量较大,钻探是漏水段109122m。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K+Na。3碳酸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层位于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地层和峰峰组地层的下部,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浅黄色泥灰岩和白云质泥灰岩,溶蚀裂隙发育,裂隙的连通性较好,水位埋深约342.50m,水位标高652.50m,单井出水量34m3/h,单位涌水量4.722L/sm,水量丰富。水化学类型HCO3SO4CaMg,水质较好。2.2.1.5土壤长治县土壤共分二个土类,六个亚类,19个土属,39个土种。主要有褐土和草甸土两大土类。项目区主要为松软碳酸盐褐土,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冲击平原地区,褐土性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土质疏松多孔、地势高、起伏大,大部分有深度不同的切沟,粘化现象不明显,土体干旱;有机质含量在20g/kg,全氮1.5g/kg,有效磷16mg/kg,速效钾150 mg/kg。2.2.2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位于长治县城西北呈乡一带。长治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6.4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0.3亿元,是2005年的5倍,跃居全市第一,跻身全省五强,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8亿元,是2005年的6倍。长治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129.3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4.5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77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693元,年均增幅均超过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北呈乡属长治县辖乡,1962年设北呈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北呈、南呈、上村、大沟、西坡、北和、六家、朔村、须村、北张、王家岭、青龙沟、西坟上、东坟上、北岭头、南岭头16个村委会,人口2.3万,太焦铁路和太洛、韩白公路过境。北呈乡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381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37900吨,农民人均收入达7098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8428万元。北呈乡20092011年社会经济情况表2009年2010年2011年财政收入(亿元)3.0293.383.422农业人口(万人)0.990.980.98人均耕地(亩)2.152.132.13农业总产值(元)718754769人均纯收入(元)331833253337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2.3.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257459平方米。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原为水浇地,由于煤矿采掘造成地面塌陷,地表水下降后变为旱地。2.3.2项目区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一、耕地的数量项目区耕地面积为257459平方米,全部为旱地。二、耕地主要农作物及产量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部分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如下:玉米:亩产约500公斤;马铃薯:亩产约700公斤。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3.1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山西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对北呈乡北和村土地复垦的范围为257459m2,所以本次土地复垦工程共完成复垦工程面积为257459m2。3.2被破坏的土地现状井田内可采煤层为3#、9#、15#三层,采煤沉陷损毁主要表现为采空区上方地表沉陷和由于拉伸作用产生的地表裂缝,沉陷的损毁是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而逐渐发生的。当开采活动停止后,上覆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变形、沉陷和损毁亦将在一定时间内逐渐终止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地表沉陷以及裂缝会造成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和土壤养分的流失,水土流失加剧,便得土壤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损毁区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项目区地表的沉陷形成的北高南低趋势 项目区由于采空形成的地表裂缝 项目区沉陷的最低地势原貌 土地复垦中计划客土取土处(测区北)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3.1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1、对地表水的影响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一个煤层开采以后,其上部岩层移动破坏时,一方面如果产生的裂隙带达到地表,则将引起地表水的渗漏;另一方面,煤层顶板以上含水层遭到破坏、疏干,水位的下降将影响泉流的排泄,使其流量减小甚至断流。本井田范围内无常年性流水,且本项目矿井开采生产的废水均不外排,因此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太大的影响。但煤矿开采过程中,若存在隐含断裂构造时,有可能沟通地表裂缝,使地表水向地下渗漏。2、对地下水的影响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分为地下水位下降和煤矿井下开采对地下含水层造成两种方式矿井水疏排对地下水位造成影响分析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矿井水的疏排,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以开采水平为基准的地下水位降落面,进而形成以采空区为中心,含水层影响半径为半径的降落漏斗。本矿开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内,开采直接影响山西组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开采后会在顶板岩层形成一定高度的冒落带、裂隙带和缓慢下沉带,在其导通作用下可能对之上含水层同样造成疏排影响。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发生垮落,形成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受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使地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被破坏,导致含水层水量漏失,水位下降,间接对于被破坏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产生影响,造成水量减少,水位下降。3.3.2对地表的影响分析地下煤层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集中表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被的生长与气候、光土壤、水分、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地下煤层开采造成地表塌陷,使地表产生裂缝,个别较陡的坡体可能产生滑坡,因而位于裂缝和滑坡部位的植被将直接受到破坏。其次是地表开采塌陷裂缝可加速雨水和地表径流的渗漏,使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影响植被对水分的吸收,影响植被的生长,特别是一些岩层裸露和地表土层较薄的地区,由于补给条件和保水性能都很差,地表裂缝和地下水位的降低可能导致植被的枯萎甚至死亡。3.3.3对土壤的影响分析经坊煤矿的开发建设活动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原有自然植被和土地资源,工业场地、公用设施的占地及施工建设、排矸场矸石堆放、塌陷区的形成将造成较为严重的土地破坏。占地范围内地表土壤结构和肥力都会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表现为土地地表耕作层或植被生长层土壤被挖损、剥离或压埋,使得土地肥力迅速衰减或丧失,其诱发的加速侵蚀又使施工区及周边土地可利用率下降。经坊煤矿开采将引起的地表变形、塌陷和裂缝等,会改变项目区原地表形态,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土流失量,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同时导致土壤结构板结,土壤重量平均直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减小,土壤密度增大,使得土壤通透性降低,含水量减小,土壤肥力下降,但由于塌陷深度有限,一般造成损失有限。地表裂隙主要使土地和农田被分割破碎、影响耕种,裂缝带可造成少量农田毁坏。塌方及小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形较陡峭、黄土层较厚的地方,造成地表表层土滑移、松动、岩石裸露,庄稼、树木、植被不能正常生长、地表裂缝、塌方或小滑坡,对地表土层原始内聚力和附着力产生了“质”的改变,使得在原有侵蚀力不变的情况下,侵蚀模数加大,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强度,加速水、土、肥的流失,使土地、农田变得贫瘠。项目区经过不断的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后,土壤侵蚀将会大为减少,破坏土地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与恢复,在矿井建设期间需要确保项目区土地复垦工作的持续实施,这样才不至于在开采结束后由于土地复垦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的土壤侵蚀加剧的现象。3.3.4对生物的影响分析1、工业场地占地使得原有地表植被消失,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地的使用性质,使项目区生态系统局部发生急剧变化,使得土壤动物、微生物极少数地表植物失去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壤动物、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生活在地表动物也会产生局部的迁移。2、局部塌陷严重区域会造成地表植被的倒伏、翻蔸,多数会造成地表植物根系被拉伤拉断,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等。塌陷区由于缓发性和整体性特点对土壤动物、微生物不会产生特别的影响。3.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根据项目区待复垦土地资源特殊的地理条件,处于山区特定环境之下,土地用途受到极大限制,依据可复垦性与最佳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原则,为实现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区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应首先考虑的农用地,该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只针对耕地、林地、草地三种复垦方向进行重点说明。3.4.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依据1、适宜性评价原则根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TD/T1031-2011)的有关规定,采煤损毁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应遵守下列原则: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损毁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项目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因地制宜的原则评价被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利用方向,不能强求一致,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原农业用地仍然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 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在确定被损毁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除按照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外,应当首先考虑其可复垦性和综合效益,即根据被损毁土地的质量是否适宜为某种用途的土地,复垦为耕地优先,复垦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相比是否为最佳,复垦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是否为最好。 主导性限制因素与总部和平衡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来的利用类型、损毁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经济可行、技术合理性原则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待复垦土地,尚未损毁的,对损毁后的土地质量只能预测。为了更好的做出评价,应要求预测分析准确,并对类似的现实情况加以推测,这样才能做好评价。 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原则2、适宜性评价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在详细调查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土地损毁分析结果。公众参与意见以及周边类似项目的复垦经验等,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确定复垦利用方向。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包括: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包括国家与地方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复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等。 相关规程和标准包括国家与地方的相关规程、标准等,如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年)、山西省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等。 其他包括项目区及复垦责任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损毁分析结果、土地损毁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公众参与意见以及周边同类项目的类比分析等。3.4.2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1、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二级和三级体系两种类型。二级体系分成两个序列,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土地适宜类分适宜类、暂不适宜类和不适宜类,类别下面再续分若干质量等。土地质量等分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暂不适宜类和不适宜类一般不续分。三级体系分成三个序列,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限制型。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续分与二级体系一致。依据不同的限制因素,在土地质量等以下又分成若干土地限制型。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分析两类。定性法是对评价单元的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损毁、公众参与、当地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综合定性分析,确定土地复垦方向和适宜性等级。定量分析包括极限条件法、综合指数法与多因素综合模糊法等具体评价时可采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用。本方案采用极限条件进行评价。极限条件法的计算公式如下:=min(Yij)式中:一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分值;Yij一第i个评价单元中第j参评因子的分值。3.4.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过程1、评价对象的确定本次土地复垦项目,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所针对的主要用途是土地的宜农性、宜林性、宜草性,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范围为矿井整合后至闭坑压占损毁、挖损损毁的土地以及因地下采煤而塌陷的土地。2、评价方法选择项目区塌陷土地植被的自然恢复是非常缓慢的,应采取积极的人工办法来加快植被的重建过程和缩短水土流失过程,而植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地自然属性的影响。植物能否生长或生长好坏是由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决定的。目前人们对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认识,基本上集中在定性分析上,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价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并在等级后加注其代号,作为其限制性因子类型。主要技术要求参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TD/Tl0072003,2003-8-1实施)。3、评价单元的确定由于不同的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地类的不同,评价因素及指标不一样,因此,本报告根据土地的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地类的不同,作为确定评价单元的依据。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作为基本评价单元,迭加土壤类型图、坡度图,并参考地形图、土地损毁类型和预测塌陷等值线图,以矿区复垦区域内现状地类图图斑界线为准,经野外校核、合并形成。评价单元以土地破坏类型、土地破坏程度及地类为依据,最终形成评价单元, 4、评价指标的确定耕地评价指标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对于待复垦塌陷地评价是对地下已经停止采矿活动,地面已经呈稳定状态的稳定塌陷地进行评价。由于我国目前土地复垦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土地毁损的成因和土地毁损类型较多,为了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并使评价指标具有针对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中对“可复垦土地”根据不同的毁损类型设定了对应的评价指标,具体见表3-4表3-4 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类型评价指标塌陷地塌陷地面坡度塌陷深度积水深度表层盐分含量土源保证率地下水位挖损地挖损地面坡度积水深度土源保证率地下水位挖损地面物质毒性由于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中只是针对可复垦的耕地有评价指标,而对林地及草地没有评价指标,但是考虑到适宜耕地就肯定适宜林草地,一般情况下林地下面也生长着草,林草是不分开的,只有在海拔高于1800m的高寒地区不适宜乔木生长,只是单一的草地。因此本项目区土地复垦方案拟复垦的林地及草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与耕地评价指标选择一样,不适宜耕地就复垦成林草地,如乔木栽植也有困难,就复垦成灌木与草地结合的草地。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中“可复垦土地评价指标”,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次复垦方案选取可复垦塌陷地的评价指标是:塌陷地面坡度、塌陷深度、裂缝宽度、裂缝间距、有效土层厚度、排水条件和灌溉条件七项因子。对可复垦塌陷地评价指标没有选取表3-4中的“积水深度”和“地下水位”的原因是经坊矿区位于丘陵地区,地下水位一般都埋藏于地表下5-10m,几乎所有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大于报告中提出的标准,采空区上方地面塌陷后不会有积水现象。其次,没有采取“盐分含量原因为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当地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土壤完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另外没有选取3-4中的“覆土来源保障程度”的原因是本矿区地貌属半丘陵地貌区,塌陷土地的复垦是采取非充填塌陷场地的方法,因此不选取 “覆土来源保障程度”这个评价因子。而增加“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有效土层厚度”这个三个评价指标是因为本矿区地面破坏的主要形式是地面裂缝,对塌陷地而言土层厚度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增加了这三个评价指标。此外塌陷损毁土地中涉及了水浇地,对于水浇地排水条件和灌溉条件也甚为重要,因此也增加了排水条件和灌溉条件这两个评价指标。为了充分说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适宜程度,对评价指标进行适当分级,分为四级分别是Al(条件无限制,非常适合)、A2(条件有部分限制,适合)、A3 (条件限制因素较多,要采取复杂的措施才能适合)和N(条件不能满足要求,不适合)。待复垦塌陷地评价指标限制等级详见表3-5。表3-5 待复垦塌陷地评价指标限制等级评价因子AlA2A3N塌陷地面坡度06615152525塌陷深度/m113355裂缝宽度/cm101030304040裂缝间距/m503050203020有效土层厚度/cm10080100508050排水条件不淹没或偶然淹没、排水好季节性短期淹没、排水较好季节性较长期淹没、排水差长期淹没、排水条件很差灌溉条件有灌溉设施,灌溉条件好灌溉条件较好灌溉条件差无灌溉设施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中“可复垦土地评价指标”,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次复垦方案选取待复垦压占地评价指标为:挖损地面坡度、挖掘深度、土源保证率3项因子。待复垦挖损地评价指标限制等级详见表3-7.表3-6 待复垦挖损地评价指标限制等级评价因子AlA2A3N挖损地面坡度66-1515-2525挖掘深度/m22-55-1010土源保证率/%10080-10050-80503.4.4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复垦区域土壤、水文、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重点应结合特点破坏的类型、方式、程度以及所在行政区域特点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内容,确定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具体包括:1、可垦性和最佳效益性原则。2、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4、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 3.4.3适宜性评价对象的确定适宜性评价是对破坏土地进行评价,根据已破坏土地分析与拟破坏土地预测。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将对已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破坏的道路部分根据当地村民意见,本方案对其进行维修之后保留作农村机耕道使用,因此,适宜性评价的对象除道路部分外的全部土地。 3.4.5评价单元划分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具体对象。土地对农林牧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及其他地域分布状况,都是通过评价单元及其组合状况来反映的。因此划分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内容。一、单元划分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项目区待复垦土地单元的划分,除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矿区资源的影响,资源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复垦的方向,同时结合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重塑地貌形态和利用方式等因素。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时,就要结合考虑资源量多少、资源的分配,确保复垦目标的完成。2、主导因素原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破坏原因划分评价单元,按压占、挖损、污染、塌陷四大破坏类型划分评价单元;对同一破坏类型按破坏面积确定评价单元的大小,对同一破坏类型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3、最佳效益原则在待复垦土地单元类型中,应该筛选出通过复垦可产生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的单元类型,而且应与该区域的土地生态环境相协调一致,以最小的复垦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值,同时还得考虑矿区生产安全、环境改善,减少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单元划分的方法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采取破坏方式、破坏类型与地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单元划分,并根据评价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三、评价单元划分结果根据上述确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对象,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对象划分成评价单元。3.5土资源平衡分析1)本项目区主要对塌陷区进行表土剥离、覆土、夯实和土方回填,需土量如下表3-7。表3-7项目区土方需求表名称面积(100)填方(100m)挖方(100m)需土量(100m)北区1451.752091.3555.752035.6南区1122.841158.4826.71131.78总计2574.593249.8382.453167.382)取土场可供土量见表3-8。3-8取土场土方供给表名称面积(100)填方(100m)供土量(100m)需土量(100m)取土场4479803402.783227.42总计4479803402.783227.423)土方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分别计算复垦区的可供土量和需土量,可发现复垦区土量供给大于需求。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结合项目区的特点、生产方式和工艺,对于该区采取下列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4.1预防控制措施为了使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能对土地的损毁减少到最小程度,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结合经坊煤矿开采工艺、性质以及区域的环境特征,在煤矿开采规划建设与生产运行过程中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以减少和控制损毁土地的面积和强度,减少由于土地损毁带来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退化,为土地复垦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以下预防控制措施。一、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协调开采。通过合理的开采方案设计,进行保护性开采,减少地表塌陷损毁,将煤矿开采对土壤和植被的损毁控制到最小。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的开采塌陷预测,对矿区范围内已损毁土地的土地复垦综合治理利用进行综合统一规划设计,并纳入矿区开发规划。协调开采方法指的是在同时开采两个临近煤层(或分层)或同一煤层的几个工作面时,通过在推进方向上合理地布置工作面之间的最佳距离或工作面的相互位置及开采顺序,使地表变形值不产生累加,甚至能抵消一部分变形值。协调开采技术一般用于潜水位低的矿区,对潜水高的矿区不能应用此技术,因协调开采减少了覆岩及地表的变形,而不能减小地表下沉值。根据地表变形的动态分布规律,在推进中的工作面的上方地表,其前后分别为拉伸和压缩变形区。因此,当有多个工作面开采时,通过在推进方向上合理地布置工作面及开采顺序,抵消一部分地表变形,使被保护对象处于下沉盆地的中间区或压缩变形区,被保护对象只承受动态变形以及最终的均匀下沉,而不承受最终的拉伸变形,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变形对土地的损害。二、保护表层熟土资源。有肥力的耕作层土壤和表层土壤是经过多年耕作和植物作用而形成的熟化土壤,其容重、水分等理化性状以及植物、动物,尤其是微生物等生物学性状与深层生土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对于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时,要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主要是0-30cm的土层),项目建设前先把表层的熟化土壤剥离后在合适的地方贮存并加以养护以保持其肥力,待复垦时,再平铺于土地表面,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1、留设保安煤柱由于地下采矿范围大,开采层数多而开采深度有限,开采的影响一般都能发展到地表,波及到上覆岩层与地表的一些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对象,如:湖泊、河流、铁路、公路、居用住宅和工业厂房、管道、农田水利设施以及井下工程等,使工农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居民的居住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护,以减少或者完全避免地下开采的有害影响。留住保安煤柱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保安矿柱是指专门留在井下不予采出的、旨在保护其上方岩层内部与地表的保护对象不受开采影响的那部分的有用矿物。留设的原理是在尽可能采出有用矿物的前提下,使其周围的开采对保护对象不产生有危险性的移动和变形。留设保安矿柱所需的资料:保护对象(如工业广场、房屋、铁路、立井等)的特征及使用要求,矿区的地质条件及矿层埋藏条件;符合精度要求的必要的图纸资料,如井田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井上下对照图;在矿区地表移动参数以及断层、背向斜等地质构造情况。2、水保工程优先本项目的防治水土流失是指土地恢复治理优先进行水土保持工程,以保证后续土地恢复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3、采用“采矿一平整一复垦”的方法在采矿的同时及时平整和复垦,使项目区塌陷完全的土地及时得到复垦。复垦工程要与采矿过程紧密结合,减小项目区土地处于损毁状态的时间,加快土地复垦的进度,为项目区生态重建和土地恢复、再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开采工作面逐步向前推进的时候,塌陷的区域即开始有计划地充填与复垦工作,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使复垦工作成为采矿工艺的一部分。4、定期巡查、监测复垦后土地及地表植物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证复垦工程的后续管护落到实处。4.2复垦措施4.2.1工程措施 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造地、整地工程中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小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再造地貌的稳定性,为生态重建创造有利条件。1、土壤剥覆工程首先进行地块划分,选择需整理的地块,并将地块划分为多个块段;然后进行表土剥离,从中间块段开始向两侧地块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集中统一堆置于地块两侧;之后按照设计标高对各片区进行覆土;最后进行表土回填,从地块两侧向地块中间进行均匀表土回填。表土剥离厚度为30cm,覆土厚度为30cm。2、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机械挖运土时要从取土场的一端开始,有序取土,取土前要剥离表土30cm厚,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在取土场另一端,一端取完土后,表土再回填到取完土的一端堆放,然后取另一端。取土完成后进行表土回填,尽量减少取土对取土场土地的损毁。4.3监测措施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土地损毁,对项目复垦责任范围内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治理,把损毁了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甚至通过复垦工程措施的实行,提高复垦区域内土地利用水平。因此,通过检测措施,了解到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土地损毁及复垦情况、施工中存在的土地损毁隐患,并及时向土地复垦义务人报告,一让土地复垦义务人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很必要的。4.3.1土地损毁监测对因采煤塌陷、煤矸石压占等损毁范围内的土地布置监测点进行监测,特别是矸石山的边坡和治理前较严重的塌陷地,设置地表观测站,进行定期观测,尽量确保这些区域不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对检测到的破坏进行及时修复。1、 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对地表移动进行测量,利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作业前对仪器和标尺应进行检查和测定。2、 水准基准点的布设和建立水准基准点是进行地面变形测量的起算基准点。设计在矿区外部的公路上设计2个水准基准点,采用二等水准准确测定其高程,对控制点应定期检测其稳定性。3、 地表变形基准点的布置沿煤层走向和倾向布设测线,并在塌陷区内设置观测点。变形观测点与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4、 监测人群及频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专业人员定时监测。水准基准点监测频率为两个月一次,地表变形监测线监测频率为两个月一次,地表变形监测点监测频率为两个月一次。观测记录要准确可靠,并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并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3.2复垦效果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复垦为农、林、牧业用地的土地自然特性监测内容,为复垦区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效水分、土壤容重、酸碱度(pH)、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全氮含量、土壤侵蚀模数等;其监测方法以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为准,监测频率为每年至少一次。5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设计及工程量测算5.1复垦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测绘成果,我们把项目区从北向南分为两个片区,根据各区的不同分别做了不同的工程设计。 5.1.1片区复垦工程设计1、高程设计依据本项目设计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并尊重村民委员会意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经现场测量并与经坊煤业与北和村村民合议确定控制点高程,以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原则,具体如下:(1):北区东北角拐点A(X=3992466.459,Y=410554.711),高程为942.31。东边界限中间点B(X=3992188.453,Y=410629.6651),高程为941.23。东南角点(复垦区域内水泥路处第一块水泥板)C(X=3991981.033,Y=410647.424),高程为940.08。确定控制点后按A-B东西坡度为0.7%,南北坡度为0.7%,B-C东西坡度0.95%,南北坡度0.6%按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原则确定复垦区各点设计高程。(2):南区东北角拐点A(X=3991904.891,Y=410680.466),高程为940。东南界限中间点(房屋附近的村树)B(X=3991590.650,Y=410605.917),高程为938.2。东南角拐点(东南角电线杆附近)C(X=3991379.766,Y=410567.174),高程为936.2。确定控制点后按A-B东西坡度为1.4%,南北坡度为0.6%,B-C东西坡度1.4%,南北坡度0.9%按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原则确定复垦区各点设计高程。2、表土剥离在进行表土剥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