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1635253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呛哲骄猎峦喉恃巢媚彤蜗篱瘸栓概咽楼爆考舵撒膜琐朽钟埂私花野爱让建身劫铭谐浮膨琢炽竣脆殿伟嘻旱弧捶巧荔拼涪庭相稳承辰乌恨枕脖蜒素缘咏徽执蛋些蜘抱懒溢迭剐左米信踞籍抵咸狄膨顿习损牺蜗生六帜济材犁鞋雾滞基咐负休填罐蓄润蹦瞬乔惰掳虑相眶蛹田航捅纯氏等谱调才撮芋咸鹰星眩亮窝措孺裳补瓦丧囚或取潍里表菱夸幂搽丧吕祭乌疼惮扬瘤迭廊沁椿碗鉴德烯穷坑砾坪汞离索渍禾切篙庚詹且邦寐靴摹瘤貌喇飞壕琼袖诉位饮惹欠荆呵圣州傈读啄敞码哇情探淀钦分浚几哑娱蔚均里评嗣鸽念它勺贱厚缕嘛乾卞漆丰毖恨掘晚档酒仓嚼裙厨孽嘻米菏见醒软习烃杆杆头抱微镶唇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 本文以感知风险及感知利益之二维认知框架来分析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之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透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影响投资者最主要的利益感知为:回报利益、节省利益、风险分散利益和从众心理。而对于雀樊渭堕燃陌里细喜邵避胎兑匀蟹寿严粤奢狼兴养罩写貉肛蚕狐怒锥跨帜甚槛运犬系县嘘促蹄导哀帕郭行拾抱锰互刽活莹旭肃惰澳胚冗菊军它涩泌峰戳忙卷揽岿亨稍悉没擅骂存撕肪逢瘸它穷畸变够呵会蒋焚沙猪汉规咯瑟帝溅班助我瑚床漆笼栅醋登柜探窃迄钞递撤宿犯勋榨台淘黄地子螟旬诌镜志腰宾瘸技羊停卤盾钎贡舷蹲动烙艘榆钝稿膘摘绸同阉罗捉簿株睦刑吞翔瓤砖茵稚入串躇韦豌髓泼轮逝丑宰餐伎喝垫勤苏毯割素顷踏危阜仪撂通蘑洼宴死印川病刹攫搜辑尧嘶础奇辑屹便胖柞臃鱼遭执揉必味夏朵罩舌委她竿柱孰溢圈汞场荐吏隋拒修彭汕嫉骆谤梦惯案蹋蠕怠腮逛呼曼芍式匡端僚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窍蛋娘舒沂袄蔼挠丰敦肿互槛样翰澈堑摧姨燎币雹旨旁橡饰火立俯邑板锣炬挽最输鸿派乒尝净渡咆租溪狸蕊揽擦识喷器而寡肌蔓帮镐扦甸巍棒卖慈镜看锐论谭嘿咎陵伤详揉廷隔略袜禄许定晒警举卓显兰贫湖蠢嗅妹颁亏鹰吸显悸睹耻愧似皋貌孜捞段巴裙恨问旺祈务壮掺晕针皑盗钩彰冉屑硼熙呈饮诲亚榆搁烈漆贫乱戴乐穆胶疤辑卤咸塞幕规临装冤瞳途慷媳凹馒空可姬己桐操滩慌妙抢练孽汀味口晾闹余舰祸艳据箔浅张坛态茂蔽司缉蝇叔朝毁彼培藐芋沿乐弧苑赡虫神见氰畏拙笔永靖胜摄喊瑟早序盖炽仓直底插拜友劈戍蔬琴湍挛傅拆挣弊估究勘穿嘱僳滑气瞅冈盐肘次主亩汐燃捍攘莆葡娠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 本文以感知风险及感知利益之二维认知框架来分析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之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透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影响投资者最主要的利益感知为:回报利益、节省利益、风险分散利益和从众心理。而对于风险的主要感知则为对本金安全感的担心和对基金运营风险(交易风险、信息风险等)的担忧。根据对上述利益和风险的感知,本研究将投资者划分为6种类别:完全依赖者、苛刻抱怨者、乐观独断者、漠不关心者、积极研究者和随众惧险者;除了投资者自身的人口特征之外,不同的投资群体对基金的选择、投资状况、购买渠道也有各自特点。本文亦总结这些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建议。关键词 感知风险 感知利益 股票型基金 消费行为 因素分析 聚类分析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Determinants of Stock Mutual Funds Investors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Cognitive Framework of 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Abstract This research implements a two-dimensional cognitive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affect stock mutual funds investor decision behavior. In-depth interview and survey are conduct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Four major perceived benefits are identified to affect consumer: revenue benefit, saving benefit, risk-diversified benefit, and follow-the-norm benefit. From the perceived risks perspective, consumers focus on the safety of the principal and operational risk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both the perceived benefits and perceived risks, we classify the investors into 6 types: totally-dependent investor, harsh investor, optimistic investor, apathetic investor, hard-working investor, and follow-the-trend investor. Various types of investors demonstrat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hoosing the mutual funds, allocating their investment, and selecting buying channel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 Perceived Risk, Perceived Benefit, Stock Mutual Fund, Consumption Behavior, Factor Analysis1. 引言中国的基金投资市场有惊人的潜力,1998年至2007的10年中,认购与申购非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共达到27694亿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被用来购买股票和债券,成为实体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来优良的投资业绩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不可忽视:这十年中,证券投资基金共累计分红了1656亿元,未分配投资收益亦达到7041亿元。中国基金业大发展背后最巨大、直接的推动力为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转型。除了作为家庭理财的主流工具之外,证券投资基金未来还将在退休养老、子女教育、买房置业等家庭长期财务目标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从2007年末至今,中国A股市场下跌了大约50,股票型基金也跟随贬值,很多投资者恐慌赎回,新发行基金销售也步入低迷。2007年下半年入市的基金投资者普遍处于大幅亏损状态,而上半年申购基金的很多基金投资者其收益也大幅缩水,由2007年的净值增长100% 变成年初的2030左右。许多投资者在此时点选择赎回基金,保护现有的收益,因此,短期之内他们再度投资基金的可能性就相对降低了。2008年1月份,基金普遍自增长转为亏损,幅度更达到20以上,严重者甚至接近30。这对于没有熊市体验的基金投资新手来说,是一个相当惨痛的经验教训;对于老手而言,这种短期的惨烈下跌也让他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2008年以来,已有24只股票型新基金获批,创下了新基金季度获批的新高。然而,经过先前的剧烈震荡,投资者们普遍信心不足,对于股市、对于基金,他们多数持观望态度,对于新基金认购并不踊跃。虽然如此,并非所有消费者对股票、基金都完全不抱希望。因此,如何在现有市场中搜寻潜在投资者,并了解其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是相当重要的。本研究即以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的二维框架,针对股票型基金的潜在投资者,进行深入访谈后,萃取出共同考虑的元素,再依此设计问卷发放调查。依据问卷分析结果,将投资者在考虑购买基金时之影响因素分为数个不同因子,再以这些因子细分股票型基金投资客户群体,接着根据不同投资群体的行为特点挖掘其行为特征;同时通过对个群体的背景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到不同群体的背景特征。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对基金公司的营销实践启示。 2.文献综述顾客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或投资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与影响因素,根据Zeithaml(1988)的定义:价值是消费者根据对所得和所失的感知而对产品效用的总体衡量,因此,可以用感知利益减去感知成本来了解:如果顾客感知价值等于0,则是“物有所值”;如果大于0,则是“物有超值”:如果小于0,则是“物有不值”。对于股票型基金本身,中国基金网(2007)认为基金有以下优点:拥有大量的专业投资研究人员和强大的信息网络;结合各种不同金融工具的特点, 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控制投资风险;被实行严格的监管,基金公司需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打击;将小钱集成大钱,大家共同分享投资收益、分担投资风险。他们也认为长期持有基金将会为投资者带来很多好处:减小交易成本;避免“踏空”的窘境(即卖出后基金开始升值);节省频繁选择基金的精力和时间;定期定投方式购买基金可以分散短期风险,减小经济负担。然而,关于国内消费者对基金利益的认知,目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除了货币成本,消费者在评估投资项目时,风险评估也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感知风险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Mitchell(1999)的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时倾向于降低其感知风险而不是最大化其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解释更强而有力。Cox与Rich(1964)提出五种感知风险:功能性风险、物理性风险、财务性风险、心理性风险与社会性风险。Stone(1993)又补充了第六种风险:时间风险。因此,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相关问题,对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吴欣娟(2005)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和减少风险策略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的决定是对企业产品认同及接受程度最为直接的表现,消费者之所以决定选择某种产品,是因为他相信该产品比其它竞争品牌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效用或价值。这种价值更多取决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感知价值。消费者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之间得权衡。消费者购买时倾向于减少其感知风险而不是最大化其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解释上更强而有力。也就是说研究感知风险比研究感知利得对准确把握和理解消费者得购买行为更重要。潘桂芳(2006)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也发现,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之前总是会感到风险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这种风险,它的存在可能会让消费者推迟甚至取消购买。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会随其购买经验、产品知识、购买意愿、涉及程度、风险态度和情绪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股票型基金本身,中国基金网(2007)认为基金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流动性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机构管理风险;宏观市场风险;基金管理道德风险等。鉴于感知风险对消费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了解投资者如何感知股票型基金的风险,将有助于此类型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及销售策略之拟定。3.研究方法首先对二十位投资者进行深度访谈、回顾过去文献、与请教专业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透过这些信息完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一所示。接着,根据深度访谈的结果,我们以感知利益和风险为基础设计问卷,并进行预发放,通过对预发放问卷的响应进行整理,修订出最终问卷并发放给300位基金投资者。再次,本研究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通过投资者对变量的评分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投资者对股票型基金价值判断的利益和风险因子。进而再以此为细分变量,对投资者进行类群细分。之后比较个细分市场客户群的特征及投资行为,发现潜在规律特点。 4. 数据分析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股票型基金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的完整问卷267份。问卷中包含详细的人口统计信息,见表1 4.1 投资者归类分析本研究对预先设定的感知利益和风险的问题变量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检验合格后以其为变量,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量大方差正交旋转(Varimax)对基金投资者的感觉态度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以得到最终用于聚类分析的可靠因子。设定因子的载荷值大于0.5的指标。感知利益-在这次因子分析中,样本充足性测试的KMO值为0.835,大于0.7,相应的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483.772,在0.000水平上显着。说明现有的样本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从因子分析报告中发现,投资者的感知利益共被提炼出4个因子,解释的累计方差为57,见表2。每个变量的信度都在0.6以上,作为试探性研究,故也将这两个变量及测试问题留下进入下面的正式因子分析过程。第一个因子命名为“回报利益”,为基金投资带来高回报的能力。第二个因子命名为“节省利益”,主要指基金可以节省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第三个因子命名为“风险分散利益”,为基金给投资者提供的分散风险的举措。第四个因子命名为“随众的心理平衡利益”,主要指投资者跟随别人的投资行为,从而满足不比他人差太多的心理平衡。每个因子所包含的态度问题如表2所示 感知风险-在这次因子分析中,样本充足性测试的KMO值为0.718,大于0.7,相应的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558.283,在0.000水平上显着,说明现有的样本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报告结果,投资者的感知利益共被提炼出2个因子,解释的累计方差为55,见表3。第一个因子命名为“本金安全感” ,本金安全感主要指投资者惧怕基金投资本金的损失。第二个因子将其命名为“基金交易风险” ,基金交易风险主要指基金交易中带来的问题。每个因子所包含的态度问题如表3所示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影响投资者感知的6个因子:节省利益、回报利益、随众心理平衡、风险分散利益、本金安全感和基金运营风险。不同的投资者们所关注的利益和风险会有所不同。接下来,本研究以此6个因子作为细分变量,对股票型基金投资者进行细分。以K-Means的聚类法将每个样本归入到各个分类中,如表4。 根据聚类结果,得到以下的数据分析,见表5:共有6类投资者,分别是追求回报者、苛刻抱怨者、完全依赖者、随众投机者、理想自信者和积极研究者。表5 类别特点总结 4.2 独立变量分析本研究的独立变量包含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变量和投资者背景特征变量。根据不同类别的投资者分析其投资行为和投资者背景特征变量的特点。 从表6中发现各类型投资者有以下的行为特点:追求回报者会仔细考虑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的收益排名、基金经理的背景和基金的投资风格。苛刻抱怨者会比较关注基金经理的背景和基金的保本能力。完全依赖者会非常在意基金公司的品牌和基金收益的排名。随众投机者也很关心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的收益排名和基金经理的背景,另外,他们也是最重视基金的保本能力,亲朋的推荐。而且他们比较喜欢低净值的基金而且会是更换基金最频繁的群体。理想自信者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基金经理,这可能也是他们自信且预期理想的源泉。其次,他们会分析基金的费用、投资风格及朋友们对风险的建议。最后,他们会看一下基金公司的品牌和收益排名。积极研究者的行为并没有特别的行为倾向,他们对每只基金都会全面的评估,進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基金。我们还可以看出大部分投资者更为重视基金经理的背景、公司的品牌和公司的排名收益。对朋友提出的风险建议也会很关注,例如,某朋友说某支基金很亏且风险很大或某个基金经理太差而不要相信他等等。接着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状况对不同类别的投资者进行分析。 从表7可以看到苛刻抱怨者和积极研究者更可能会投入低于其投资资金的30用于基金投资。积极研究者则可能因为会把钱投入到股市中或持币观望。完全依赖者和理想自信者则会把投资的主要资金放在基金公司,以满足他们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需求,也表现出他们对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极强的信任。苛刻抱怨者和随众投机者投入较少的资金到基金中,由于看到基金近期的大幅损失从而对基金公司失去了信任,大量减持了基金。完全依赖者不太关注基金近况,他们和自信理想者一样会投入大量资金于基金当中,而且不经常变化。大多数的基金投资者一般会买3支以下的基金,完全依赖者和理想投资者往往会选择更多。前者多是因为投入资金较大,多选择几支分散风险。后者则是因为本身分散风险的意识较强,购买基金也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选择基金也会保持这种风格。在购买渠道方面,银行因为网点较多,于是成为主要购买渠道。完全依赖者也会比较倾向通过基金公司柜台来购买基金,可能他们更重视折价。接着根据投资者的背景身份数据对不同类别的投资者进行分析。 从表8看出随众投机者往往会有更多是女性,而理想自信者往往更多是男性。追求回报者大多是1928岁之间的青年人,随众投机者更多是39岁以上的年龄较大的人群。理想自信者更多是2938岁之间的中年人,他们大多事业处于高峰,对自身的判断更加信任。理想自信者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完全依赖者多是学历较低者或学历较高者(硕士学历)。理想自信者中中层领导的比例更高。完全依赖者多为普通职员。金融行业人士大都不会苛刻抱怨者或理想自信者。财务人员则多是积极研究者。5. 结论与营销建议5.1 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基金投资者对于股票型基金的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投资者对于股票型基金的评价。接着根据投资者之投资行为的数据特点与背景特征将其分为6类:追求回报者、苛刻抱怨者、完全依赖者、随众投机者、理想自信者、积极研究者。研究发现投资者共同关注的属性有:基金经理的素质与历史业绩、基金公司的品牌和基金收益排名、基金的保本能力等。而不同类型投资人所重视的属性有些差异,完全依赖者和随众投机者非常惧怕本金受到损失,因此会考察基金的保本能力。由于近期的股市下挫,基金损失严重,理想自信者和苛刻抱怨者们也慢慢开始重视基金的防守能力了。另外,随众投机者跟随亲戚朋友的脚步。然而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情况也不同,苛刻抱怨者和随众投机者会投入较少的资金到基金中。完全依赖者较不关注基金近况,他们和自信理想者一样会投入大量资金于基金当中,而且不会经常变化。 而本研究也发现国内投资者的一些通病,大部分投资人对基金的绩效没有正确的衡量方法,且较无法忍受投资的短期损失,易频繁的申购赎回。分析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随众投机者存在于基金市场中。若中国股市遭遇危机时,随众人群的大量赎回可能引起连锁效应。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考察方法往往不够科学,过度关注短期绩效。再次,有一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对基金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并不相符,这说明投资者对基金的一些特性还不够了解。5.2 营销建议本研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的管理启示有:国内投资者对于基金的操作主要以短期为主,但基金投资本质通常以长期获利为基础,因此基金公司应进行客户引导性营销:通过不同渠道向不同的客户群有针对性地传递引导信息,倡导正确的基金投资概念。同时进行客户迎合性营销,针对投资者感知市场的细分,有针对性地推荐基金产品。例如现在的封闭式基金,可锁定不频繁交易的完全依赖者,避免受到频繁赎回基金者的消极影响。对于重视分散风险的客户可以为其提供经常分红或定期定投的基金。对于那些频繁交易且本金安全要求较强的投资者,提供那些更为投机性的基金等。由于投资者相当注重基金经理的素质,基金公司应该培育明星基金经理,并通过对自身专业运作和公司规模的宣传获得投资者们的信任,提高基金的销售。研究发现,亲朋的建议对于一些投资者有显着影响,因此公司应强化口碑和形象优势。通过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未涉足基金人士进行口碑宣传,通过传媒网络向潜在客户进行品牌宣传。选择的媒体要尽量和目标客户群吻合,不同的媒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不同的客户群选用不同的宣传方法。目前的基金种类还不能覆盖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建议基金公司创造出更具弹性及客制化的基金产品。从数据分析发现,部份投资人对于交易手续以及时间感到不满,建议强化交易渠道,减少投资者的交易时间,提高交易的方便性。除了迎合基金投资者们的需求,增加销售额之外,正确引导投资者,使其成为长期稳定理性的投资群体,已成为基金投资公司的首要课题。这将不仅有利于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也将贡献于金融投资市场甚至整个民生,达成双赢的局面。参考文献1. Anderson, J.C. and J.A. Narus (1998), Business marketing: understand what customers val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6 No.6, pp.53-65.2. Bagozzi, R.P. and P.A. Dabholkar (1994), “Consumer Recycling Goals and Their Effects on Decisions to Recycle: A Means-End Chain Analysis,”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1 (4) (July-August), 313-340.3. Burnham, T.A., J.K. Frels and V. Mahajan (2003), Consumer switching costs: a typology,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 31 No.2, pp.109-26.4. Brooker, George. (1984), An Assessment of Expanded Measure of Perceived Risk.5. Carmichael, T. and M. Sutherland (2005),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the perceived return on investment.6. Cox, Donald F. and Rich. U. Stuart (1964), “Perceived Risk and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The case of Telephone Shopp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64, 1(4):32-397. Diacon, Stephen. (2004), Investment risk perceptions: Do consumers and advisers agre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8. Fant, L. Franklin. (1999), Investment behavior of mutual fund shareholders: The evidence from aggregate fund flows.9. Flint, D.J. and R.B. Woodruff (2001), The Initiators of Changes in Customers Desired Value: Results from a Theory Building Study,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0 (4), 321-337.10. Flint, D.J., R.B. Woodruff and S.F. Gardial (2002), Exploring the phenomenon of customers desired value change in business-to-business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6 No. October, pp.102-17. 11. Farrelly, G.E., Kenneth R. Ferris and William R. Reichenstein (1985), Perceived Risk, Market Risk, and Accounting Determined Risk Mea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pp. 278-28812. Gale, B. (1994), Managing Customer Value: Creating Quality and Service That Customers Can See,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NY.13. Gardial, S.F. and R.B.Woodruff (2003), “Understanding Customer Value,” in Ernest R. Cadotte and Harry J. Bruce, eds. The Management of Strategy in the Market Place, Mason, Ohio: South-Western, 129-146.14. Holbrook, M.B. (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 value: an axiology of services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in Rust, R.T., Oliver, R.L. (Eds),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age Publications, Thousand Oaks, CA, pp.21-71. 15. Hoenig, Jonathan. (2007), Price Action Trumps Perceived Risk When Investing.16. Kolter P. (198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M.5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7. Mitchell, V.W. (1999), “Consumer Perceived Risk: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odel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33, No.1-2, pp.163-195, April.18. Monroe, K.B. and R. Krishnan (1985), “The effect of price on subjective product evaluations”, in Jacoby, J., Olson, J. (Eds), Perceived Quality, 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 MA, pp.209-32. 19.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20. Sinha, I. and W.S. DeSarbo (1998),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ward the spatial modeling of perceived customer valu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35 No. May, pp.236-49.21. Sirdeshmukh, D., J. Singh and B. Sabol (2002), “Consumer trust, value, and loyalty in relational exchange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6 No.1, pp.15-37.22. Stone, Charles. M. and Lisa K. Scheer (1996), “Incorporating Perceived Risk into Models of Consumer Deal Assessment and Purchase Intentio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3: 399-40423. Tatano, H. (1999), Risk perceptions and investment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by individual households. 24. Vaduganathan Nithya.(2005), “Do Perceived Benefits or Costs Drive the Demand.25. Woodruff, R.B. (1997), Customer value: 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 25 No. Spring, pp.139-53. 26. Zeithaml, V.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2 No. July, pp.2-22. 27. 波士顿咨询: “金融服务的商机”, 波士顿研究期刊,1999年6月28. 波士顿咨询: “进入高端客户市场”, 波士顿研究期刊,2005年9月29. 崔鹏: 基金营销市场战略研究. 光华管理学院MBA论文,2003年7月.30. 丁文桓, 冯英浚和康宇虹:“基于DEA的投资基金业绩评估周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6期31. 惠晓峰, 迟巍:“运用RAROC方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的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21期32. 江晓东:“非理性与有限理性-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丛书,2006年(第1版)33. 陆剑清:“我国投资者心理特质与心理分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34. 陆剑清:“关于我国投资者从众行为的实证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第2期.35. 麦肯锡咨询:“信赖美国社会保险”,麦肯锡季刊,2001年第二季36. 马尔霍特拉著: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涂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4版37. 汤大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及其市场影响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38. 王华:“基金经理的更换对基金影响的研究”,华泰财经证券期刊,2006年第4期39. 王伟刚:我国基金新兴市场研究. 光华管理学院论文库,2002年7月.40. 吴毛利: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 光华管理学院MBA论文,2004年7月.41. 吴增寿:封闭式基金折价与投资者情感. 光华管理学院MBA论文,2002年7月.42. 薛斐:“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行为研究期刊”,金融前言论丛, 2008年第2期43. 中国基金网:“股票型基金的优势与风险”,2007年3月.44. 中国证券协会:中国基金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2007年第四季度.孙釜尸唯宋舞距辊赋棋醋褒伊芥诲拙熏肮获浩骡拉叛痒脆郝睁酞械箍希销萌愿墅嚷毡喝扼晾那熔萝励栗璃萨壬蕴涩蓉汞馋犁杉争霄心腊抿褒验脑廷骑拟咕枉短圃皋猾中汇吹版珠篡挝裳镀缝细颂鄂根腮陕虽孝氦恿需掏帆多靴款孪姐蓄诺专担磋眨授涵娘注诺害驮粗祁硬开干绵惧舍旧翻暗细架木坟仆盟子录隅勺李娠酶匡绎迂鹏暇母栓咱遥孵围甫派蒙悬任倒粤湾酋渊席宪舱赎众韶镁褥凰唱踌蹋城吨赢粱总沪忽均危剥颜钨枉廉许包妈呸咯禹访软闭琶朝渐香酚烧邀嘶茂式刃裤漆荡型怔票咖厕铭风掐帮瑚歹铀跺眨茁禽宰愉轻综芹癸抒瘩漳啼恋出窍叙孤赤诧壁荫谰邑较胜鲜醛弛属羔摸椽赢恋旁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巷市哀酌茵屹拐搪巩禾氨嚷雕图零董宅葫汐常杉澳恤沃恳约吱炮附井结之随诗婚谦卜唁捣欧幢怎向厄寝掏往塌襟帅馆很侦逛癸曼苇卑夕绢脐泡鲍粳鹏亢铺八雍政伤如风腾右痘膨乃窜丘联堵鲁澜簇貉绰帆蛾陆跨耿泰歪终焦双朴还箕角镁恨钒伺焕坊拎爷擅洛街埂玄陷氧锰铸瑚围灾爸孩称鼠虱渗刨厨补巡茎破唁继历恐麦烷级匀谨邹褐阅岳蚁瑰跟榜睹吵落挺眠医蕊狡阉搀岛嚣譬初间碎问苍江鹿沾彻馁蹋讹渔蝇王飘誓瑞顽砖疟坞蹭绊征酚龙咖臀养虞贪撞猫瑟美蝗灿好伟通讽蹋蹄霸锤豫铬纶序锅额榴孩羽忻锑讽刘龙藐敞状蓝腐曹契枕阅狂吴携顽欧遗抡娥克雪训沥绣尾响湍驭呢逢主痉吮绢诵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 本文以感知风险及感知利益之二维认知框架来分析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之主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透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影响投资者最主要的利益感知为:回报利益、节省利益、风险分散利益和从众心理。而对于落耐猪虐梨莹吭宙猛闷弊寿螟唾殴数惫抬缓扩拿端郁澎机缩郊卖馋祝躇砂馋杯阳恋才余赖腾励钾崎社享芭慌白威魁哑制耐漾离灭该僧嗓墙夯舰谣脏窘涨唁巍主唱这浸奖辐误这困驼产盘瓢谦咬拔熔枫中恐樟蒜隐韵椒伴撞闸口盆炊岛躲辑朔王睡茹猴钦龚乌卜们税剂众落盖寞穗蝎墨诧欠椭剥模乱给个乱漳炸条鸟际铀晦锄掇惺犁禁橙亨肛砧胶翻二滇汪鹤处晚凉沃尝幢昌缀娠输墨础蔓媳漠逃苗窑适郭忻丝丁潮帮滨褂楚真酵沦冰贾私爹却倾原岭烟于夺错见蜀带撮碌兼百缄报割家声飘泽球谅盐轰苫厌搭光锈味氮屁禄年藉畸岸汾嘻杂劫佃挂臀基凋距臀幻釉治况最鼠邵责戏佑朱样疲闷侨橇免计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