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纪中学2014年高三全县一模历史学科分析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1419170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纪中学2014年高三全县一模历史学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纪中学2014年高三全县一模历史学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纪中学2014年高三全县一模历史学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纪中学20132014学年度静宁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一、试题来源、范围及其类型本次历史月考试题由县教科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考试范围涵盖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部分内容,但更侧重于必修一二部分内容。考试题型与高考完全接轨,满分100分。分两大类型:选择题(12*4=48分)、材料解析题(25+12+15=52分)。纵观整套试题,材料题扮演了重要角色。试卷中历史的基础知识点基本凸现,试题中等偏易,通过此次考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总体上来说,本套试题具有突出能力立意、体现新课改新高考的特点,考查学生从新情境史实中得出史论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复习备考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信息。二、试题难易程度:中等偏易三、整体考试成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反馈:(一)考试概况:1、说明:2014届成纪中学应届文科共有五个班级。2、各班成绩汇总如下:六班七班八班九班十班平均分685771.8865.1555.9648.02最高分9389908577最低分2732382610优秀人数1117620优秀率18.9728.8113.9540及格人数4649271512及格率79.3183.0562.7931.912490以上3010080-8981752070-79162394660-69199129650-59877181140-49 31461040以下 111615届别优秀率合格率人均人均差值2014届14.01%57.98%62.54+5.692013届1.60%39.00%56.855.693、从成绩看,总体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次历史月考总体比第二次月考稍有进步;如答题规范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书写普遍有所提升,纯粹空着不答的现象明显减少等。(2)反映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双基”的落实基本到位,也比较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月考的态度比较认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3)从成绩来看,六班和七班接近;八班明显好于九、十班;九班比十班略好(书写和答题规范性方面)。补习班成绩总体较好。(4)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人均高于去年5.69分,主要原因在于试题有所偏易。 (二) 本次月考问题反馈:学生方面:1、部分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该得分的却失分,历史概念模糊,缺乏年代感;2、做选择题时,一部分学生速度太快但准确度低,对一些常考题型因训练不够而失分较多,对部分考点识记不清不准,似是而非,做题时不能将题目考查的要求准确对应在考点上,知识迁移和转化的能力较差,回答十分盲目。3、概括、归纳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地提炼出中心和关键词句,影响知识的迁移和转化;4、审题能力差,看不清设问的范围、考查角度、问题之间的逻辑了解。5、答题技巧欠缺,采分点不准,或不到位。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个别学生最后解析题匆匆写就,有的甚至来不及写就交卷。6、答题的规范性、整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答案组织书写乱且随意涂改,理论和材料两张皮,引用材料时用省略号代替等。7、目前历史五个应届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正常,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如作业缺交或漏做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甚至有抄作业现象;8、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味依赖老师的整理、训练,上课只注重记笔记,对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却不加重视;9、一些平时练习中已是反复操练、强调的重要知识点,在题型稍加改动或者甚至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本次考试选择题绝大部分时曾相识、非选择题更是有两道42、44题至少做过一遍),照样写错或乱写,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十分遗憾;10、还有部分学生学历史只注重死记硬背,缺乏悟性。显然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拖累了整体,也说明对这部分学生而言首要解决的不是成绩,而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也是任课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必须加以重视的环节。教师方面:1、复习中,教师对学情、考情的把握不够深入,对部分考点的复习不够全面,对一些常考题型的训练、讲解不够,导致本次考查相关题型、考点时,因复习未能跟上而丢分较多。2、课堂效率有待提高。3、对部分近线生、弱科生的督促不力,各别学生成绩提升幅度不大,甚至有退步,平时的检查、辅导不到位。4、综合训练次数尽管不少,但是快班的极个别学生普通班多数学生由于重视不够,所以本次考试快班的个别学生、普通班的大部分学生仍然不太适应本次全县统考,使得人均成绩仍然不太理想特别是普通班。四、今后备课组的打算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1、首先,正确处理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老师每堂课都在满堂讲,结果是老师手忙脚乱,学生也手忙脚乱。因此,对课内的时间,老师尽量多的还给学生,对课外的时间,老师要坚持原则,站稳阵地,同时给学生明确规定复习的期限,并配合适当的相互检查制度,督促学生在课后用适量的时间对历史学科进行自主学习。 2、其次,对月考试卷作全面、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然后对得分率高或低的题目先在班级分别作整体分析和总结,找出原因中的共性问题。然后按学生的成绩分层再进行个别分析、辅导,尤其是材料分析题。这样的试卷分析肯定是费时又费力,但收效甚大。准确定位,进一步落实“双基”。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定出下一阶段的总复习目标。降低难度,继续加大、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力求确保基础题的得分率。具体措施:课前提问、每周一测、同步训练的辅导、加强作业的监督力度。 3、再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技巧的点拨与辅导。针对学生考试中反映出来的 诸多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强化训练。主要表现在答题技巧、解题思路、解读、读图能力诸多方面的指点,及时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平时精选习题,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基础性和有效性。力争做到“错题重做,一题多做,小题大做”,以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和发挥高三应往届备课组的力量。众所周知,高三教师必须学会对教学内容做“加减法”以突出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备课组必须加强研读考纲以明确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认真研读近五年高考试卷,对出现的新题型、新题目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可解读出试卷的强化点和变化点,从试题取向和变化中捕捉命题的指导思想。5、进一步关爱学生,尤其是关注历史弱科学生。对学困生尽量做到作业、试卷面批,缩短差距,提高得分率。平时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更加关注有望上线学生的弱科,加强交流和沟通,弥补该科的不足。五、试题评析:(一)选择题:24-35(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较高。选A的同学仅占5左右,选B的占10左右,选C的占60左右,选D的占25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商周时期的继承制度,商朝推行的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而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 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必修一曹魏到北宋时期政治制度中选官制度的理解及认识程度,难度较高。选A的同学占15左右,选B的占10左右,选C的占10左右,选D的占65左右,本题偏易,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选官制度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理解有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不利于寒门子弟的入仕并且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后来,隋炀帝确立了选举制度,从而使得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迅速上升,所以说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故选D。 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必修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关于秦朝中央官制-太尉的记忆及理解程度。秦朝中央官制中的三公九卿制属于高频考点。选A的同学占35左右,选B的占20左右,选C的占15左右,选D的占30左右,本题难度中等,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太尉这一官制理解不正确。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和御史大夫属于实职而太尉属于虚职,另外,九卿只是多的意思,不一定就是九个官职。故选B,最可能的原因是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2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必修二经济史关于井田制崩溃的原因分析,难度一般。选A的同学占25左右,选B的占10左右,选C的占50左右,选D的占15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辨析不清楚。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故选C。 2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初期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及认识程度,难度较高。选A的同学占30左右,选B的占10左右,选C的占40左右,选D的占20左右。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仿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现象,这充分表明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状况。故选A。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时期台湾的政治、经济等状况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一般。选A的同学仅占15左右,选B的占30左右,选C的占20左右,选D的占35左右,商朝推行的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而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 3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方古代科技成就的比较、理解及认识程度,难度较高。选A的同学占25左右,选B的占10左右,选C的占50左右,选D的占15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没有看清楚示意图中的重要信息。公元前后中国科技与西方科技几乎同时达到高峰,但后来在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故选B。 3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十二铜表法的识记、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一般。选A的同学占25左右,选B的占30左右,选C的占20左右,选D的占25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罗马十二铜表法的识记不准确特别是对习惯法与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与万民法的辨析不准确。依据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而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法律是万民法,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成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故选A。 3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中等。选A的同学占25左右,选B的占60左右,选C的占10左右,选D的占5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没有看清楚题干中提供的时间信息20世纪初,所以导致选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这一项的同学比较多。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企业明显增多,得益于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故选B。 3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二战结束后十一年即可。选A的同学仅占65左右,选B的占15左右,选C的占10左右,选D的占10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二战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辨析清楚,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苏联政府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引起的。故选A。 3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对日态度及政策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较高。选A的同学占15左右,选B的占40左右,选C的占30左右,选D的占15左右, 造成美国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是要恢复日本的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的工具。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了解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故选A。 3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重大的区域国际组织的识记、理解及掌握程度,难度较高。学生容易混淆。选A的同学占45左右,选B的占30左右,选C的占20左右,选D的占5左右,答题主要失误在学生对区域组织的性质识记不准确,另外,没有审清楚本题的题意。目前,中国在多边、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成就最大并主导作用的是上合组织。故选C。(二)、非选择题(41题25分,42题12分,44-47为选修模块,15分,共计52分) 41、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必修一秦朝的监察制度、主要特点,并要求学生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第二问主要考查唐朝反腐败的举措。第三问主要考查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第四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本题偏易,60的学生能得到20分左右,5左右的的学生得分在10分一下,这一部分学生答题主要失误在没有时间答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2、本题主要考查海权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并以16-19世纪中期欧洲强国的更替来论证马汉海权论的基本观点。评分标准:一等: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二等: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7-9分)三等: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答案:略本题难度中等,70的学生能得到10分左右,20左右的学生得分在5-9分,10左右的学生得分在5分以下这一部分学生答题主要失误在没有时间答题或者是背题答非所问。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及应用的能力。44、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一清末“新政”的措施,并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的措施。本题偏易,并且已多次训练。80的学生能得到12-14分左右,仅5左右的的学生得分在5分以下,这一部分学生答题主要失误在没有时间答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5、46成纪中学没有选修。故不要求学生作答。 47、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选修四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并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第二问重在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本题难度中等,60的学生能得到10-14分左右,40左右的的学生得分在5分以下,这一部分学生答题主要失误在根本没有时间答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能力。 成纪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20141.24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