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共11页]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39854528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第I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下列各组词中分别有一个红色字的注音是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改正。贮藏(ch)( ) 玷污(din)( ) 桑梓(z)( ) 清癯(q)( )和睦(m)( ) 侍侯(c)( ) 磕头(k)( ) 轩敞(chng)( )门槛(kn)( ) 簇佣(c)( ) 阔绰(cho)( ) 涨潮(zhng)( ) 绽出(din)( ) 檄文(x)()作揖(j)( ) 摔垮(ku)( )2.将下列各且成语中的错别字改在括号内。司空见惯 不屑置辨 万头攒动 泫然泪下( )脍炙人口 魂销肠断 认劳认怨 颓唐不安( )无可耐何 无独有偶 秋高气爽 今非昔比( )为富不仁 不掇劳作 见微知著 勤劳俭朴 ( )3.按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咽(y) 呜咽 幽咽 哽咽B 横(hng) 横蛮 横空出世 横霸道C 折(zh) 夭折 打折 折本D 哄(hng) 起哄 一哄而散 哄骗4.句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不同的是( )A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持门户”。B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C 通常每逢上课前,教室内照例是一窝蜂似的,翁翁然震耳欲聋。D 他们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5.句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 劳动。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 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得亲切, 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这声音虽然 ,却很耳熟。A 摆脱 取笑 立刻 不低B 离开 嘲笑 一会儿 较低C 脱离 哄笑 立马 很低D 脱离 说笑 少倾 极低6.结合句意解释加点字词正确的是( )A 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聊叙:聊天叙谈B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声气:说话的声音、语气。C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体统:规矩。D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 君子固穷:君子固然穷困。7.结合句意,用|划开主谓不正确的是( )A 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B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牺牲精神。C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D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8.对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都正确的是(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A | | B | | 因果 转折 因果 递进C | | D | | 转折 转折 并列 递进9.在下面4句话中选最恰当的一句填入选段中( )A 讨饭一样的人,不配考我么?B 讨饭一样的人,不配考我。C 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D 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10.句中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hu 或者)B 度以失期(du估计)C 上使外将兵(jing将要)D 入则无法家拂士(r进入)11.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 天下/苦秦久已。C 上使/外将兵。D 行拂乱/其所为。12.根据原文,将诗句补充完整。_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岸青山相对出,_. (望天门山)劝君更尽一杯酒,_. (送元二使安西)但愿人长久,_. (水调歌冰明月几时有)13.与原文(诗)完全一致的是( )A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不战则已,战必胜。B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C 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偏向别时圆。14.以下这些词曲中,哪个是苏轼的?( )A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B 沁园春 雪C 天净沙 秋思D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15.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汉朝人。B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作者是吴承恩。C 孔乙己选自呐喊。这篇小说发表在五四运动前夕。对批判旧文化,建设新文化有着重要意义。D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这首诗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二、语言运用16.选出跟下面这句话的含义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讨论问题时,双方应本着精要用和共同提高的原则来表述自己的观点。B 交际双方的共识是交流的基础,共识越多,言辞越少,而且效果越好。C 讨论交流时,对双方共同掌握的知识应少讲或者不讲。D 讨论双方有了共同的认识,表达时应减省,以利感情交融,达成默契。17.删去哪句多余的话,就能使话题统一,语言连贯( )A 文字是一道桥梁。B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应。C 这边的桥堍(tu,桥梁头靠近平地的地方)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D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E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感情相契合。18.批评一个不守纪律的同学,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好的,有以下四种说法。( )A 你这样做影响不太好吧。B 你这样做简直“太好”了。C 你这样做影响太坏了。D 你这样做还有理了?第II卷(50分)三、阅读记叙文20分(一)12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来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9.文中画线句意在表明( )A 孔乙己的穿着不同于一般的酒客B 孔乙己很穷,只有这一件长衫C 孔乙己很穷,只能站着喝酒,但仍要穿着表明“读书人”身份的长衫。D 孔乙己看不起短衣酒客,所以穿长衫以示区别。20.对文中有关孔乙己肖像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身材高大”表明他原来具有谋生的条件。B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过的半饥半饱的生活,但性格倔强,不某遭受毒打。C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岁已老,已是风烛残年。D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明他穷困不堪,好逸恶劳。21.对文中“排”字理解正确的是( )A 向短衣帮暗示自己比他们阔绰多了。B 向短衣帮炫耀自己比他们阔绰多了。C 向酒店掌柜暗示以后不再赊帐了。D 向酒店掌柜炫耀自己有钱有势。22.文中两次写掌柜和酒客们的“笑”,其作用是下列哪两项,请按字母顺序填写( ) ( )A 说明孔乙己只不过是被人取笑的玩物,无人同情他、尊敬他,揭示了他处境的可怜。B 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孔乙己,愿意和他开玩笑,逗乐。C 表现了掌柜和酒客们的无聊、麻木和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D 孔乙己的确惹人发笑,所以大家笑是很自然的。23.联系全文,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 孔乙己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偷窃成性,所以愈来愈穷。B 周围的人们冷酷无情,麻木不仁,不但不同情帮助孔乙己,反而戏弄嘲笑他,把他当作取笑的玩物。C 丁举人等十分凶残,毒打孔乙己,使他肉体致残,无法继续生活下去。D 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和灵魂,封建制度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24.文中有三处使用了省略号,其作用是( )A 都表示因被抢白话未说完。B 都表示孔乙己难以自圆其说。C 前一处表示孔乙己因被抢白话未说完,后两处表示孔乙己难以自圆其说。D 前一处表示孔乙己难以自圆其说,后两处表示孔乙己因被抢白话未说完。(二)自由 8分 聚集在斗技场上的观众约莫八万人对这场角斗下了赌注。一个小时后,在整个角斗场上已被打死或者受到致命伤的角斗士东倒西歪地躺着当斯巴达克思闪电般击倒最后四个对手后,经久不息的轰雷似的掌声,好象地震一般撼动了整个斗技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向上举起了拳头,屈起了大拇指。 这时候伟来了几百个声音: “让勇敢的斯巴达克思获得自由!” 色雷斯角斗士的两眼发出异常的闪光,他顿时脸色惨白得像木头般地呆住了,他把手放在心窝上,好像想抑制被这句蕴涵着莫大希望的话所引起的心脏的猛烈跳动。 “自由,让他自由!”几千个声音重复道。 “自由!”斯巴达克思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自由!啊,奥林比斯山上的大神,可不要让这变成一场梦啊!”他的睫毛顿时被泪水浸湿了。 这时候,好些由于斯巴达克斯思的勇毅而赌输了钱的观众狠狠地叫道: “不行,不行,他是逃兵!” 这位色雷斯角斗士的脸上掠过一些痉挛。他猛地向发出责难喊声的那面回过头去,他用他那燃烧着憎恨火焰的两眼,找寻着发出责难喊声的人。 但是成千上万的声音却吼道: “自由,自由,让斯巴达克思自由!”25.这是反映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长篇小说 中的节选。26.在文中画出斯巴达克思竞技高超的句子。27.“自由,让他自由!”这句话对斯巴达克思来讲是_用原文来回答)2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斯巴达克思的_描写,这样描写揭示了他_内心世界。四、阅读说明文 10分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们却很少染疾。这个谜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帝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 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所以,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做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我国古代法医早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获了不少谋杀案。 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表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 29.“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这句话应放在第三、四节至句中的第之前_句。 30.本文使用了_、_、 _、 _等说明方法。 31.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A 第二段首句中加点的“很强”两个字与此段末句中“十分惊人”四个字相照应。 B 火山爆发、大地震发生以后,银器的表面很快就会变黑。 C 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其余生物食用的金属。 D 人们之所以用银煮水治病,是因为含银的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病原体。32.给本文补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得超过8个字)。五、阅读议论文:10分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曾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中国古人也发出过“学然后知不足”的感慨。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宽阔,疑问也就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由此可见,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 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世界是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一个人就算精通了一门学问,也只能是一定时间范围内领先的专家;何况即使在他精通的那门学问中,他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当时乃至此后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 世界又是互相联系的,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想通晓一门学问,往往需要涉猎许多领域。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哲学著作,可是为了写这本书他却研究自然科学达十多年。即使这样,他还是错把鸭嘴兽当成了爬行动物,为此曾向鸭嘴兽“公开道歉”。 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充满了矛盾,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学而后疑,疑而后学,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然而人类的认知无论怎样发展,比起尚未认识的部分仍是有限的。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面对着无限广阔的未知世界,我们明知学无止境,仍应不懈努力,向知识进军,向科学进军,向未来进军。3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疑问也就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 B 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 C 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充满了矛盾,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 D 明知学无止境,仍应不懈努力,向知识进军,向科学进军,向未来进军。34.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三个分论点。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第一个分论点。35.第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 对比论证法 B 比喻论证法 C 例证法 D 引证法36.结合句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通晓_. 涉猎_.37.文中加点的“这种”指的是_.六、阅读文言文:10分(一)4分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戈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用原文回答) 38.守城一方占有怎样的地利条件? _ 39.守城的结果如何? _ 40.通过例子具体阐明了地利和人和二者之间怎样的关系? _(二)6分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1.表明陈涉少时身份的词是_. 42.哪个词表现出其他佣耕者对陈涉不理解_. 43.在文中“燕雀”比喻_的人,“鸿鹄”比喻_的人。陈涉以“鸿鹄”自况,表明了他_.第III卷 作文60分题目:初中生活剪影要求:1 截取你在初中生活中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或一个场景,写成记叙文,写出你的感受和想法。 2 内容真实、具体,有细节描写,有适当议论和抒情。 3 600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