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793857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 - 2030)说明书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 2030)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现状概述2第二章 旅游区位分析4第三章规划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规划期限8第四章 旅游镇性质、职能与规模 12第五章旅游镇空间布局13第六章旅游镇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18第七章镇区土地利用规划22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27第九章 基础工程规划35第十章镇区防灾规划37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38第十二章 分期建设规戈U 40第十三章建设控制规划43第十四章 规戈U实施措施46第一章现状概述1.1地理概况1.1.1镇域位置统景镇位于渝北区东北边陲,界邻长寿区与四川省邻水县,地处御临河与温塘河的 交汇处,是渝北区东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镇幅员面积 112.3平方公里,是渝北区所辖面积最大的镇。场镇面积 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 1.1.2景区位置统景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西北 1公里处,北纬29 52,东经106 50,在长江北岸御临河的支流温塘河两岸,面积30平方公里,中心游览区域11平方公里。距重庆市中区74公里,东距长寿55公里,南距重庆国际机场约 3 0公里,西临 北碚区,北邻邻水县。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统景风景名胜区已成为重庆市远郊 一个重要的风景旅游区。1.1.3交通关系1、区域交通统景镇有距重庆市中区74公里,东距长寿55公里,南距重庆国际机场约3 0公里, 龙头寺火车站45公里,寸滩码头40公里,西临北碚区,北邻邻水县。统景镇紧邻渝邻 高速、渝长高速、渝宜高速、绕城高速、国道319等重要交通要道,具有较强的交通优势和物流运输条件。为当地经济发展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镇外人口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渠道。2、镇域交通全镇共有189条总长近359公里的村社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晴 雨通车。在十一五期间还将完成 500公里人行便道硬化。1.2历史沿革1.2.1建置沿革重庆市渝北区境在周代属巴国,秦汉至西晋属巴郡江州县。三国初,蜀汉在今洛磧 一带置乐城县,南齐永明五年(公元 487年)起,区境属垫江县;北周保定元年(561 年)并入巴县。明朝为巴县江北镇。清乾隆析巴县江北镇设置江北厅,属重庆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江北厅为江北县,属四川省川东道。1949年11月30日江北县解放,后属江津专区。1976年1月归重庆市管辖。1994年12月17日,设立重庆市渝北区。1995年初,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重庆市渝北区,渝北区辖原江北县 的两路、回兴、石坪、龙溪、龙兴、洛磧、石船、麻柳沱、统景等21个镇和古路、高嘴、永庆等14个乡。区政府驻两路镇统景风景名胜区以自然风光著称,在古代已享有盛誉,自古成为川东一带的名胜。风景中的峡、泉多为古人诗词赞誉。清乾隆年间王尔鉴所著的巴县志称此地为“桶 井峡”,形容峡壁紧围若桶,人入其中如“座井”。巴县志记载:“从桶井行二里 许至峡口,两岸攒所,潺潺溪水从峡出。登小舟溯流而入,曲折宛转,忽明忽暗,两壁 峭削,窥天一线,溪边棕竹森蔚,两岸古水虬蟠,瞥见溪波跳涌,疑有水怪出没,谛视 之,乃洞猿挂树之倒影也。百十成群,呼云啸雨,携臂上下,洵如少陵猿挂时相学 之咏。舟行约四、五里,山深宵静,寒气粟人。忽穿峡,舍舟登岸,回望烟云层迭,几 不能复视,其桃源别景欤。”“峡内泉二,一在水湄,水涨则淹,一在溪岸。两泉水俱 温,春浴更可疗疾。”道光年宋煊所著江北厅志称,统景峡“两岸悬崖陡壁,高峻 凌云。”峡口有温泉三,一在溪岸,二在帻中。两岸多石洞,遇有寇警,俱可避兵。其 中最大者如棕竹洞、朝阳洞、大柱洞、田家洞、杨家洞、灯笼洞,火龙洞、吊洞子俱可 容千余人,是皆天地生成,可为一方之保障者。近峡两岸茂竹密菁,处处猿啼,风景绝 佳。仰视天际,仅一线可通,比之武陵仙境不为过尔。”许多名人高士感叹:“桶井多 奇胜,寻源景不穷。好山偏窈窕,曲径更葱茏。”、“石壁缝开天一线,清波影照月双 钩。青猿跃树轻还疾,古木参天翠欲流。”直至解放初期,峡口左岸还有碑刻赞咏:“虎 背羊肠一样瞿塘天下险,马蹄鸿爪联翩魏阙贵人来。”一九四六年桶井场更名统景,又有人书统井。一九八二年正式命名为统景。风景区的峡 谷名称亦由温塘峡、仁里峡、桶井峡而演替为统景峡。1.2.2保护与开发历史1982年初,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统景划为风景保护区,峡谷名称亦由温汤峡、 温塘峡、仁里峡、桶井峡而演替为统景峡。风景区范围东起温塘河堤坝,西至东泉煤矿, 南连58024部队驻地,北至统(景)兴(发)公路,并实行封山育林。同年 4月,统景风景 区管理所成立,职工编制 5人,属江北县城乡委领导。1984年,建成一座两楼一底的 温泉浴室,面积为800平方米,住房两栋950平方米。另建有小卖部,门市及游船码头。 1989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7月市城乡建委委托重庆师范学院进行综合考察,后委托重庆建工学院编制总体规划。1986年9月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景观教研室”编制完成了统 景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了能与风景区协调,更好地推动统景镇的社会、经济发展, 发挥城镇的依托功能,统景镇人民政府委托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编制统景镇规划,一九九五年四月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规划。以“统景峡猿”居“巴渝十二景”之首,统揽山、水、泉、峡、洞、瀑、古堡、天 池诸景,尤以泉、峡、洞最佳,驰名渝洲内外。被誉为“自然博物馆”;历代文人骚客盛赞为“武陵仙境”;统景-重庆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统景峡猿”清代即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加之天然温泉资源富集,新近开发的“中国统 景泉世界”,是重庆打造“温泉之都”的第一品牌,2005年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家旅 游局等权威机构联合评定为“中国最佳温泉度假胜地”。第二章旅游区位分析2.1分析因素目的一一对本风景区旅游镇进行区位分析,是规划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明确统景旅游镇的行政区位关系、在区域风景资源中的地位、与周边景区的关系, 以及市场区位关系和交通设施区位关系等,以便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的规划以及统景 旅游镇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原则一一合理确定统景旅游镇的旅游关系,确定其镇区的独特之处与优缺点,分析 客源及交通情况,来确定其宣传力度,保障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方法一一收集各种资料,分析其地理的经纬度、地形、湖泊、气候类型、自然条件 和资源,然后根据以上要素综合分析,得出结论。2.2区域地位1 自然环境统景镇位于川东平行峡谷南端,铜锣和明月山之间,地形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地面 起伏较大,西高东低,具有中丘山谷和深丘窄谷的地貌特征,属典型的山区,土壤为棕 紫泥,暗紫泥,土层厚,适合于植物生长。一般海拨高度在190612米之间,场地海拨高度190米,由于岩溶的作用,区内发育了较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貌。2 文化环境统景文化底蕴深厚。明建文帝朱允炆逃难经统景的传说,至今仍在一代代的流传。 建文帝曾在统景削发为僧,自号雪庵和尚。闲暇时,驾舟游于乳峰山下,借以消遣排忧, 留下了“款段久辞飞凤辇,袈裟换却衾龙袍。公卿此时归故处,惟有群鸦早晚朝”的诗 句。此外,现在统景的“龙安”、“黄印”(原为皇印)、“龙颈子”、“御临村”等地方的 名字均是来源于建文帝传说。镇内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两年举办一届全民体育运动会,开展书画展和丰富多彩的 民间文化活动,打腰鼓、连萧、吹唢呐等也在市内有一定声誉。3. 经济环境统景镇目前主要有旅游业和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优势。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亿元,其中一产业10037万元,二产业6819万元,三产业30490万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 22: 14: 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本级财政收入100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 375.58万元。年末全镇存款余额2.84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14488人,农民年均纯收入 5865元o在毗邻即将挂牌成立“两江新区”和新草统路在年内竣工,交通改善后的区域中心 格局即将形成的大好机遇下,统景镇提出打造“统景国际温泉城”的战略目标,对温泉、 温塘河、御临河和城镇进行整体开发,加强资源整合和提档升级,必将推动渝北旅游经 济新一轮腾飞。4. 交通环境统景镇地处渝北区东北部御临河与温塘河交汇处,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四川广安小平故居之间, 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物流基础和条件,区位优势已逐步凸显。即将竣工的草统旅游专 线公路距机场30公里,只需20多分钟车程。距火车北站45公里、距寸滩码头40公里、 到四川广安小平故居不足100公里,这使统景不但与重庆都市旅游有效衔接、而且与广安小平故居、邻水华蓥山等红色景区形成黄金旅游线。已开工建设的重庆三环也将在镇域通过;正在规划的连接重庆主城二环高速的龙 (兴)统(景)路距解放碑60公里,行程 45分钟。以后的统景四通八达,公交客运密集,将逐渐形成渝北重要的交通换乘枢纽。5. 区域地位综合论述统景风景区交通较为便利、区位适中。因此,统景风景区的区域地位可概括为:统 景风景区处于重庆市区内,重庆市区“北大门”,渝北区“后花园”,具有前后可依、左 右逢源的周边地缘关系和旅游发展条件, 在重庆市内众多的自然景观中,它以其具有峡 谷景观和高品质温泉的优势而独具魅力,以重庆旅游的高知名度为基础,是一个具有很 高风景游赏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区域。2.3旅游关系1 市域范围关系分析统景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域都市区、涪陵、武隆、南川旅游环线上。整个环线的主要旅游区包括:重庆都市旅游区、统景温泉一一张关白岩风景名胜旅游区、长寿湖旅游区、涪陵白鹤梁旅游区、武隆芙蓉洞 仙女山旅游区、南川金佛山旅游区和巴南东泉旅游区。2. 都市圈关系分析统景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都市圈近郊旅游环线上。整个环线的主要旅游区包括:缙 云山北温泉风景名胜旅游区、金刀峡胜天湖偏岩古镇风景名胜旅游区、统 景温泉一一张关白岩风景旅游区、南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东温泉风景旅游区和歌乐山风 景名胜旅游区。3. 渝北区域关系分析统景风景名胜区位于渝北区区域旅游环线上。整个环线的主要旅游区包括:两路风 景旅游区、玉峰山森林旅游区、张关一白岩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统景风景名胜旅游区。2.5客源市场选择1. 旅游市场现状2009年统景镇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2% (其 中接待海外旅游者5000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万人次,)。其中统景风景区游览人数占 总人数的80%2. 客源市场结构现状以国内客源为主,且市区短途游为主。3.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了解途径一一略 旅游目的一一主要是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其次是探亲访友和会议、商务,特种 旅游(如探险、科学考察等)的比重较小。 旅游方式一一主要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两种形式。 停留时间一一略 交通方式一一以乘车为主;近年自驾游也成为热潮。4. 客源市场定位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潮流就是旅游的高潮,出游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根据统景镇 的旅游现状,充分考虑统景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可进入性不断增强等因素。2.6现存问题但是目前统景风景区接待能力严重滞后, 发展后劲不足,如果用一个产业的指标来 衡量,统景风景区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与国内一些旅游目的地来 说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的表现主要有:旅游住 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配套性差;旅游餐饮设施档次较低,类型较少,卫生条件较差; 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厕所数量少等。在软方面的表现主要有:服务不规范,随意 性大,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技能有待提升;服务内容简单化,缺乏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不能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尤其是缺少旅游信息咨询等动态服务。因此从软硬两个方 面来说远远达不到预期游客的接待能力,严重限制国外游客客源的开发和发展,游客消 费水平远远也没有达到国内旅游市场的平均水平。2.7总体评价1统景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在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集山、水、林、 泉、峡、洞、瀑、天池、小岛、古寨诸景于一体,尤其是统景温泉更具独特的魅力。2 国际和国内经济的振兴,为统景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区域宏观环境, 有利于大足依据自身特色及优势开发风景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3 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直接有利于统景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4. 西部大开发推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加快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 政策措施,十分有利于统景风景区进一步改善生态条件,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营建 生态旅游产品。5. 近年来,统景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统景风景区旅游业的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6. 良好的旅游区位优势,可以使统景风景区得到重庆及周边省市客源市场的有力 支撑,可以进入都市旅游圈,并与周边形成较好的协作氛围,开发具有互补效应的区域 性旅游线路组合产品。7. 风景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应国内客源市场为主,海外客源市场为辅,努力扩大国 内客源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客源市场。2.8旅游市场促销1. 政府主导,整体促销可以推动统景风景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即避免了旅游企业各行其是、重复推介、顾 此失彼的弊端,又体现了全镇旅游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能节省旅游宣传、营销费 用,而且能在统景旅游目标市场上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2. 利用特色优势促销在“温泉养生”旅游促销中,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温泉疗养”、“峡谷风光”、“生态旅游”、等特色效应。3. 利用相关的旅游品牌进行促销统景风景区可“近借”重庆“五方十泉”项目, “远借”重庆市域都市区、涪陵、 武隆、南川旅游环线甚至四川广安小平故居,吸引国内外旅客到此观光旅游。在统景风 景区的旅游促销中,要注意打好“温泉养生”牌。4. 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旅游促销方式在统景风景区旅游镇的旅游促销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促销方式,具体包括: 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温泉资源和山、水、泉、峡、洞、瀑、古堡、天池进行大规模 的旅游促销。 “冠名”促销,在公众中知名度较高的载体上冠以“五方十泉”旅游的名称,以 扩大影响。 参加国内外的旅游交易会、展示会推销产品。 印刷精美的统景风景区旅游镇宣传品,如旅游指南、旅游画册、音像制品、景区 旅游明信片等。 组织新闻记者、知名学者撰写宣传统景旅游镇的文章,在国内外各种传媒上发表; 创作一批以统景旅游镇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科教片、小说等文艺作品,提高其知名 度。 在各种现代传媒上作统景风景区旅游镇的广告,特别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网上 促销。 在统景风景区旅游市场,选择一些信誉好、有旅游营销经验和推销技巧的旅行社 进行推销。第三章规划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规划期限3.1规划编制依据3.1.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0)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2000)3.1.2 .重庆市的有关规划、条例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渝北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8)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8)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1998)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3.1.3 .其它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094号)重庆市统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2003.11)3.2规划指导思想1. 城镇化和精品化的发展目标:贯彻“旅游兴镇、产业强镇”的总体方针,提高统景旅游镇的建设标准,按照旅游城镇发展要求修建相应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道路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建设精品旅游镇。2. 生态化、地方化和适度性的规划原则:保护统景旅游镇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适度开发统景旅游镇。3. 统景旅游镇镇域人口较少,通过旅游兴镇,为风景区内搬迁型村庄和萎缩型村庄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也为当地居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风景名胜区的世居居民从风景名胜区保护中受益);优化和美化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体系,使统景旅游镇逐步发展成为游人远游探险和当地人安居乐 业的世外桃源。4. 统景镇镇域范围内,重点保护缓冲区中的湿地、林地、水源保护区、河流生态 廊道等生态敏感区,并对自然河流水域进行保护和控制, 在御临河两侧预留一定宽度的 绿地,形成河流生态廊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水体洁净 土壤,改善镇区小气候、降低镇区噪音,防灾减灾水土保持、游憩游览、娱乐游戏。5. 统景旅游镇以第三产业为主,发展旅游服务业: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 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由于它牵引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等明显优势,普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都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和培育。目前旅游业不但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渝北区统景镇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最近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 统景镇实施的旅游业带动战略效果开始凸现,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其他 行业的发展,成为全镇第三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统景镇紧紧依托统景旅游风景区, 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和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在统景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 时,有力地带动了贸易、旅馆、餐饮、运输、娱乐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镇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85万元。其中:旅游产业带来的 贸易零售额为3750万元,占全镇贸易业零售额的12.1%;旅游产业带来的餐饮业零售 额为3000万元,占全镇餐饮业零售额的 58.3%;旅游产业带来的旅馆营业收入为 1838 万元,占旅馆营业收入的85.6%;旅游产业带来的客运营业收入为 650万元,占全镇客 运业收入的52.9%;旅游产业带来的娱乐服务收入为1078.15万元,占全镇娱乐服务业 收入的60.2%。依托统景风景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旅游客源,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充足的客源。统景镇将达到每年 220万旅游客量计算,日均游客接待量 7500人左右。 项目建成后聘请国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管理,构建有力的销售网络和营销渠道, 将常年为项目提供大量客源。在第一产业上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形成农业、林业、副业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农副产品的销量也是超乎平常的,可以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严禁发展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第二产业。这是保障旅游镇乃至整个风景区的生态环境 的安全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措施。6. 大力改善统景旅游镇的道路交通状况,重点改造草统路-景泉路这条进入风景区大门的道路。美化这一干道,可以给到来的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为统景风 景区的接待工作开一个好头。建设御临河东岸的环干道,道路级别为二级公路。连接御临河东岸各个功能区块, 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逐步完善其他次干道路,共同编制起统景旅游镇的交通体系。3.3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确定为:近期:2011年一2016年;共5年,为旅游镇起步发展阶段,主要是进行风景区入 口接待服务区配套建设;中期:2016年-2021年;共5年,为旅游镇发展阶段,主要是产权式度假村建设;远期:2021年一2030年;共10年,为旅游镇完善阶段,主要是旅游镇整体完善建 设和高端项目建设。第四章 旅游镇性质、职能与规模4.1旅游镇的性质镇区性质:可以从以下内容中找出最具特色、最宜实施。最有发展前途内容定镇区 性质。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地、在风景名胜区中所处方位、接待设施类别、民俗文化展示、 历史地位、管理地位、旅游产品加工、镇区所在地区位优势等。统景旅游镇的性质:统景旅游镇是统景镇人民政府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统景风景区内的旅游镇,是统景风景区的东入口,是统景风景区的接待 服务中心。4.2统景旅游镇的主要职能为人们在统景温泉和统景风景区内开展科学研究、审美、启智和教育活动提供必要 的旅游配套服务,带动统景旅游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并对统景旅游镇进行 行政管理。在总体发展趋势上,虽然近年来遭受到世界经济不振和国际恐怖事件等种种打击,但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基础依然坚实,总体发展速度仍高于全球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旅游 业具有投资少、回报高,资源垄断性,劳动力密集,关联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被公认 为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给予优先发展。旅游业目前在各国经济 中的比重和地位日益加强,至1992年为止,已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加快,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 加快,亲近自然、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已成为国际旅游的发展大趋势。而这 种对自然的渴求也越来越显示出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方式的先天缺陷。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一个休闲时代正在来临。5+2的生活工作方 式,三个黄金假期,不同程度的带薪休假,私家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时尚的 假日消费,人们的休闲需求不断膨胀,我国的生态旅游已经从第一代的“生态观光旅游” 向第二代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过渡,休闲度假式的旅游活动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要 格调。现在人们更加趋向于选择在旅游地住下来,以休养度假的方式进行旅游,而告别 以往那种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 据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预测,发达国家已经进 入度假旅游时代,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中国休闲经济和度假产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度假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所以与其他温泉旅游镇相比,统景旅游镇除了具有接待服务这个主要职能以外,它还要具有满足当今以“生态休闲度假”的游客的职能。同时统景旅游镇是自驾车游客、 自助式旅游游客的首选之地。产权是度假村、青年旅馆和具有特色的家庭旅馆将是游客 的最佳选择。4.3旅游镇规模4.3.1人口规模统景旅游镇现状人口为1.2万人。规划期末(2030年末)规划总人口 3万人,其 中,常住人口(本地居民、服务职工等)为 2.5万人,旅游人口为5000人(规划旅游 住宿床位为6000张)。统景旅游镇人口规模依据重庆统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中相 关规划而制定,以环境优化为首要选择。4.3.2旅游镇总用地规模统景旅游镇现状总用地规模为53.43ha,人均用地44.53 m2。规划期末(2030年末)规划总用地规模面积为 455ha,人均用地151.67 m2。第五章旅游镇空间布局空间布局的原则:兼顾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兼顾经济、审美和生态需求。5.1用地现状:块状旅游镇现状镇区建设主要围绕散布的五个丘陵展开而形成的块状旅游镇。5.2景观框架布局“一条生态廊道、多道绿色视廊”:统景旅游镇群山环绕,御临河与温塘河在规划 区内交汇,形成自然的生态景观廊道。规划区西南部的银塔山与东部休闲、娱乐、观光 区通过御临河形成多道绿廊,在功能和视觉上加强联系。丰富绿地类型,强化自然生态特色,强化山林野趣、田园风光与旅游镇内部的公共 绿地、防护绿地之间的联系,加强地块内部的绿化美化工作。绿地类型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生态控制绿地。(1)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御临河沿线。(2)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过境公路沿线。(3)附属绿地:指各类建设用地中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建筑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中的附属绿地。(4) 生态控制绿地:指规划区内保留的农林种植地和规划区外围的山林用地。规划区内涉及到退耕还林的用地, 要按照林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进 行绿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的侵入。人均绿地指标:人均绿化用地8.5 m2/人,其中人均公共绿地 4.9 m2,人均防护绿地3.6m2。景观框架布局对自然风景区旅游镇空间布局是一种决定性因素,也是先行性因素, 景观布局好坏直接影响镇区规划好坏。 一般来说,在考虑景观框架布局时要注意以下问 题。5.2.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的连续性统景镇区背山、面水,处在御临河与温塘河交汇的河谷浅丘地带,自然环境条件极 佳,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城,维护镇区山水格局和大地环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 镇区生态安全、保证镇区健康发展、使镇区成为景观性镇的关键。其具体措施是:基本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留出有特殊价值的景观地作为景观保护用 地,留出景观视线廊道用地,保持山势、河流的原始性和完整性。522保持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对一些古树名木、古生态地、古坟地、古民居残存地、不宜农耕和建房地加以保留 和保护。523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环境规划中不宜采取截弯取直治河治溪措施;不宜改变河流溪水体系;防洪措施应与河 流环境保护相结合524将镇区周围林地体系与镇区绿地体系相结合。规划应让镇区西南银塔山林地伸入镇区,让公共绿地与其连为一体;御临河两边林 带与镇区周围林地连为一体。525建立道路网络绿色通道通过道路网络的人行道和适当的建筑或建筑院落后退红线绿化树带形成网络绿色 通道系统。526设立景区入口服务用地规划区南部为风景名胜区入口,在入口划定一定面积的服务用地布置为游客服务的商业 金融用地组团;在入口划定一定面积的服务用地。5.3镇区用地分配和布局结构景观框架布局确定以后,景观保护用地、景区服务用地、景观廊道用地、河流保护 地带用地得到初步确定,镇区布局结构得到初步确定。531确定宾馆、商业、文化娱乐、休闲区域依据旅游人数规模和预想的建筑密度、 容积率概算出其区域用地规模,选择镇区地 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较好并且已有相当规模的接待设施的地段区域。镇上老街(景正街)沿河岸修建,长约 2公里,带状聚落,择水而居,因水兴镇,因有便捷的水上交通,历史上曾是渝北区东北部的重要集镇和物资集散地,是御临河沿岸最大的水码头。因此,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良好的人文、自然资 源,使该区域具有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先天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基础。532选择行政管理和居住区域统景镇行政管理区位于原基址,和居住区相邻,服务与民。同时,交通条件良好, 周边自然环境优美。533设置居民居住区镇区可因地制宜居住区,一是就近聚集居民,减少拆迁搬迁成本;二是减少由于分区太明确造成旅游淡季的无人区现象。534选择文化教育、科研区主要是包含中小学、科技等内容的区域,选择在镇区内较为清静不在交通干线上的 区域。在居住区内部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布置中小学位置。根据中小学的服务半径,以 及人口规模计算出:小学:2-3所(每个用地规模0.8-1ha,服务半径500m)中学:1所(每个用地规模1.5ha,服务半径1000m)5.3.5 确定交通过境、进镇口、车站、停车场根据旅游镇现状条件保留其到胜利村方向的过境公路,同时通过绿化隔离减少过境车辆对镇区的干扰。同时又要考虑好进镇交通接线,交通接线与镇区道路距离应取最小值。 作为进入统 景风景区的入口形象展示,交通接线为经过古镇街区的路线, 可以同时观赏到御临河两 岸的景色。车站设置应经论证,一方面要充分满足人们乘车便利,二要考虑对镇区干扰最小, 选址在靠近镇区入口的镇区外围。停车场根据需要在景区服务用地区、宾馆区、住宅小区、行政办公区设置。第六章 旅游镇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统景镇的功能区划规划为:一核两轴五片区”。一核:一个集中商业、文化、娱乐核心御临河两岸是统景镇内的主要景观与功能核心,规划将该核心发展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与“休闲娱乐疗养中心”,作为展示统景镇优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旅游核 心。两轴:一条生态绿轴,一条河流蓝轴生态绿轴发展为生态观光休闲轴,它包括银塔山生态保护绿地、望城公园、滨河生 态绿地、湿地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一系列绿地从西到东形成踏脚石;河流蓝 轴两边为主要的旅游度假休闲中心,具有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功能。五片:五大功能区根据主题定位和生态发展目标的要求,根据功能区划,依托路网、资源分布,统景 镇旅游项目形成 大分散、小集聚”的离散布局特点,突出整体的生态开发特征。此外, 每一功能区根据自然禀赋策划形象品牌项目,形成龙头度假产品,在专题集中对各龙头度假产品进行概念性规划,明确指导开发内容、格局等,以利于按照规划实施,带动区 域内其他项目的发展。6.1东部山地体验区6.1.1商务会议度假组团该组团地势平坦,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人文观光和会议度假产品,会议度假产品和康 复疗养旅游系列产品为发展重点,补充开发其他的文化景点和自然生态景点功能:会议、疗养、运动、会展度假。规模:占地约36公顷开发指引:以民营经济论坛为核心,会议接待中心采用滨水会议度假模式,发展为 渝北区的高档会议商务活动基地,是统景镇的形象品牌项目。注意事项:滨河游览控制强度,严格监控周边单位的污水处理,严禁直排入湖6.1.2马术运动中心功能:休闲、时尚运动、度假规模:占地约40公顷规划修建骑术运动度假村,建设马厩、马术活动区、马术俱乐部等,为游客提供景 观优美、富有野趣的骑术培训、骑马活动,配套骑士别墅等服务设施,是统景镇的品牌 运动项目。6.1.3酒庄功能:品酒、酿酒、咨询、餐饮、休闲开发指引:酒庄展示统景镇果酒为主题,建设酿酒作坊、品酒馆、酒文化展览馆等 观光和服务接待设施,在酒庄的园林化改造、景观小品和建筑物风格设计都体现文化品 位和地域特色,让游客通过亲自体验采果、酿酒、品酒来领略统景镇的酒文化,陶冶身 心。6.1.4观光农业功能:特色度假、农业观光、生态观光开发指引:充分利用低丘地形,改种果树,开发优质果园基地,利用柑橘、梨橙的 知名品牌,以花园式的果园环境为依托,建设高档次的果园度假村,同时向酒庄提高优 良新鲜的蔬果。6.2中东部旅游休闲疗养区该组团统景镇的度假基地。规划发展冬季温泉泡浴、夏季消暑度假、春秋季养生度 假等的度假产品,打造全年性度假旅游目的地,集中建设高档次度假、体育、会议和娱 乐设施吸引高消费度假旅游客源。组团内策划各种主题度假模式,建设多功能的休闲、 度假、娱乐、康体旅游项目,完善统景镇的旅游功能结构。为巩固良好的生态氛围,须 严格控制未来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并对建筑质材、风格和层高等提出控制性的要求。6.3中部旅游接待服务区631统景文化古镇位置:统景镇老街功能:人文观光、休闲、购物、餐饮等综合旅游接待功能开发指引:统景文化古镇的改造和开发重点是传统街区、各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复 修滨河老街,营造巴蜀山水古镇的独特韵味,成为以传统店铺为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是 统景镇的重要人文观光休闲镇。632统景旅游接待组团位置:统景镇风景区入口功能:接待、咨询、住宿、餐饮、休闲开发指引:保留即有的村镇风格,结合开发滨河湿地公园,建设有特色的、吸引人 的、功能多样化、以旅游纪念品、运动用品销售、旅游活动信息咨询、旅游者休憩活动 为主的接待中心。6.4居民生活区镇区可因地制宜居住区,一是就近聚集居民,减少拆迁搬迁成本;二是减少由于分 区太明确造成旅游淡季的无人区现象。6.5生态保护区强化规划区周边山体的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营造绿色景观边界。第七章镇区土地利用规划统景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参照小城镇规划标准中确定为居住、公共、生产、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公用工程、公共绿地、水域及其它等9大类28小类用地分类进行规划,编制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原则:1镇区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应按统一规划范围进行计算。2用地分配中应优先考虑宾馆、商业、文化娱乐休闲、居住、景区移民安置用地。3增加景观保护用地项目,景观廊道用地可划入公共绿地项目。4 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景区移民规划等, 合理建立镇区建设项目库,依据项目库和用地指标标准合理进行土地分配。5考虑到旅游镇区建设的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因素,采用用地指标时应尽可能取大值, 以满足镇区功能所需土地。6 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分区不可一刀切,应以多中心混合功能区为宜。7.1居住建筑用地(R)规划居住建筑用地包括两类:居民住宅用地(R2)和商住综合用地(C5R2)。在规 划用地计算中,商住综合用地按照居民住宅用地计算。保留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用地(R1),但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其建筑风格、体量进行 控制和改造。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5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0%,按旅游镇常住人口 2.5 万人计算,人均居住用地面积15m2/人。7.2公共建筑用地(C)1、公共建筑用地包括: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 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用地。2、行政管理用地(C1):保留统景镇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原有基址,与旅游镇主要 道路相邻。3、教育机构用地(C2):将教育机构用地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与望城公园相邻。托儿 所和幼儿园可以不单独设置用地,与居民住宅用地兼容。4、文体科技用地(C3):适当扩大文体科技用地面积,将其布置在风景区入口附近, 同时服务于游客及居民。5、医疗保健用地(C4):保留现有医院用地,适当扩大用地规模。6、商业金融用地(C5):在风景名胜区入口周边地区布置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 银行、信用社、保险等机构,为本地人和游客服务。在御临河东面布置相对集中的旅游 休闲用地,兼顾休疗养等功能。25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 - 2030)说明书7、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用地:布置在风景名胜区入口区,统一设置管理用房、游 客中心、停车场、环保车站以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等。&规划公共建筑用地面积为12.9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9.92%,按旅游镇总 人口 4000人计算,人均用地面积 32.33 m2从。7.3对外交通用地(T)1、保留老镇区公路线路,将其规划为村镇主要道路,加大道路红线宽度,提高道 路等级。在风景名胜区入口区设置车辆换乘中心。2、在旅游镇建设区内,不单独计算上述对外交通用地的面积,而是计入旅游镇道 路广场用地之中。7.4道路广场用地(S)1、 将旅游镇建设区内的环路作为旅游镇主要道路。增加次要道路联系各功能组团。 在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用地中根据风景名胜区发展的需要设置集散广场和停车场。2、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56.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2.5%。1、公用工程用地(U1):不单独设置邮电局用地和变电站用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用地中设邮政、电信服务门市部,在各功能组团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10KV变电箱。规划区内没有高压线路通过;在建设区内不单独设置供水用地; 在规划区东部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站和液化气供应站。2、环卫设施用地(U2):在人流量密集的场所单独设置公共厕所,旅游镇内所有 宾馆、酒店、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厕所必须对公众开放。3、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面积为 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88%,按旅游镇总 人口 4000人计算,人均用地面积0.57 m2人。7.6绿化用地(G)1、公共绿地(G1):主要分布在御临河西侧的望城公园与湿地公园、滨河带状绿 地、御临河东侧的保留原地形的自然绿地。2、防护绿地(G2):在公路沿线布置防护绿地。3、规划绿化用地面积为?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7水域和其他用地(E)27统景风景区旅游镇总体规划(2011 - 2030)说明书1、水域(E1):保留、整治规划区内河流极其滩地。2、农林种植地(E2):保留规划区内的部分农田,形成乡土特色突出的观光农业。3、旅游镇建设区内水域和其他用地总面积为?公顷。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8.1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区道路分类:规划区内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类。主干道:过境公路与旅游镇主要道路合二为一,道路红线宽度为22米,为四车道次干道:旅游镇通往风景名胜区的道路红线宽度为12米,为两车道。支路:道路红线宽6米。& 1.1统景镇的对外交通统景镇对外交通主要是公路交通。公路对外交通主要是确定好镇区在系统交通网上位置关系,确定好与四邻交通联系。汽车站设置在镇区和镇郊交接地的镇区入口处,车站与镇区中心用公共交通相联系。统景镇区内部道路系统框架应根据镇区空间布局、镇区土地利用规划、镇区建设项 目库和现有镇区路网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确定。在作内部交通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搞好镇区道路和对外交通的衔接,达到对外交通的通达。2主次交通干线明确,通向宾馆、商业聚集、居住小区地的交通道路应畅通,通向 各旅游点停车站场交通应畅通。3商业聚集区内部应设置步行交通区域,可让游客购物、散步、闲谈。4居住区内部交通宜曲径变化,减低车速,以达到减少对居住区的干扰和交通事故 发生。5应考虑从合理地段后退红线后道路与建筑间距、道路与院落、院落与建筑之间间 距规划临时停车位,居住区设置建筑内停车位,大型停车场应与景区入口和对外交通停 车场结合起来进行规划。8.1.3道路建设道路的建设应努力贯彻 风景道”的理念,在满足安全、便利和舒适的基础上满足环保、美化、人文等需求,适当建设观景平台, 配套停车场、厕所、望远镜、景观标识牌、休息凳等,在沿线的绿化、建筑设施风格的一致性、指示说明牌的人文性、道路走向的变化等方面统筹考虑。8.1.4旅游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各交通次干线出入口、交叉口、景区内提供清晰的交通标识,依托各交通站场,设 立统景镇一级旅游交通集散服务中心。在集散中心、各度假山庄、旅游区免费提供旅游 交通资料,介绍通往各旅游区之间的交通方式及运行班次,为散客旅游提供方便。设立专门的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的汽车维修救援服务,方便自驾车游客。开通手 机地图查询服务,加强交通信息系统建设,与整个旅游区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结合, 设置在主要交通组织中心和重点旅游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内,方便使用和维护。8.2绿地系统规划8.2.1镇区绿地系统具有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水体洁净土壤,改善镇区小气候、降低镇区噪音、防灾减灾水土保持、游览游憩、娱乐游戏等环保和生活性功能。8.2.2丰富绿地类型,强化自然生态特色,强化山林野趣、田园风光与旅游镇内部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之间的联系,加强地块内部的绿化美化工作。8.2.3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和生态控制绿地。(1) 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镇内公园和御临河老街段沿线。从御临河西岸的居住区内的望城公园到滨河湿地公园连成一个公园绿地与建筑的穿插体系,使公园绿地具有均好性与最好的生态性。同时打通沿河景观视廊,让游客在 漫步于民俗老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宜人的江河景观。(2)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对外道路沿线及御临河非老街段沿线。草统路沿线设防护绿地防风沙、保水土、护路基、隔离影响居住区视角环境。滨河防护绿地护江保堤,保持水土,降低地表径流污染,提高御临河水质。(3)生产绿地主要分布在御临河东岸的生态农业观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镇后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提高山地体验区整体品质。(4)附属绿地:指各类建设用地中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建筑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 中的附属绿地。这是建设区内重要的绿地控制指标,直接体现出旅游镇区建设品质和环境生态系 数,高指标的绿地量将为旅游镇整体居住品质和环境质量提供重要保证。(5)生态控制绿地:指规划区内保留的规划区外围的山林用地。该区域为与统景风景区原始山林的过渡保护地带。8.2.4规划区内涉及到退耕还林的用地,要按照林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 乡土树种进行绿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的侵入。8.2.5人均绿地指标人均绿地面积8.5 m2/人,其中人均公共绿地4.9 m2,人均防护绿地3.6m2。8.3景观风貌规划8.3.1景观格局(1) 强化规划区四周山体的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营造绿色景观边界。(2) 严格控制旅游镇规划建设区的范围,将旅游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相区别。(3) 强化景观廊道建设,在保证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对滨河景观带进行统一规划 设计,保留滨河绿带。(4) 强化景观节点建设,包括旅游镇入口、风景区入口、河流景观廊道交汇点等。统景旅游小镇将在现在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和有关规划基础上,通过推进现有民居建筑、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通过对旅游产业链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 素的有序建设,优化各种要素资源和网点结构与布局, 从整体上提升普者黑旅游设施的 服务水平,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由自由流畅的道路及绿化景观构成其空间骨架。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追随地形变化,使两个片区形成空间和视觉上的统一体。住宅院落整个小区划分为若干院落。低层、多层住宅通过南梯北梯的结合,使居民的活动有 更多的交织点,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强空间围合,强化邻里空间。住宅建筑围绕绿地进行建筑布局,形成多个较为完整的院落。而多个院落又组成一 个大的组团,规划有公共活动场地,内设小型的休憩游乐设施,方便老人儿童使用。为使小区内建筑具有识别性,每一院落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 在院落出入口处 可设标志性构筑物,以强调地域感。小区色彩的运用体现“少即是多”的思想,以淡雅 明快为基调,在建筑墙面与屋顶色彩上予以变化。并在协调的基础上,细部装饰处理也 可有所变化,以加强识别性。8.3.2规划原则设计紧扣生态、人文、经济合理的原则,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互动的设计 思想。(1)生态性原则绿块宅前宅后组团绿地绿心生态水体绿地绿脉围墙绿化,道路绿化由这些脉线和节点贯通连接,连成网状,同时与轴线绿色生态走廊相结合,形成一 个完善的绿地景观系统。(2)人文性原则强调居民的舒适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提供运动健身、休闲观赏等丰富的人文活动 及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在这样一个布局合理、社会公共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 昂然,具有神韵之美的健康舒适的高品位住宅环境中,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3)经济合理的原则1)通过景观环境建设,提高房产的价值。2)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改的前提下,达到土方量的平衡,减少工程价值。3)创造功能丰富,既具有观赏性,又使用简洁的景观设施,节省造价,便于施工 管理。4)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名贵树种,坚决反对大树的大量移植,讲究错落有致,积极 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8.3.2建筑风貌(1 )统景旅游镇所在地为浅丘地形,建设用地呈带状分布。为保持空间的通畅, 避免拥堵感,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保证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严格控制开敞 空间。按照外观风格地域化、民族化,居住生态化、高舒适化的标准,坚持将统景当地 的山、水、温泉等重要元素融入外观设计当中去,坚持吸收统景当地传承上千年的建筑 艺术,使人们可尽情享受统景独有的山、水、人三重绝佳风景,将宗地项目对统景风景 区资源的独占性发挥到极至。(2)建筑风格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 灰瓦、白墙(建议使用涂料),坡屋顶 局部可使用玻璃幕墙等现在材料。建筑应依山就势,形成退台式建筑格局。朴拙大气的建筑风格:在项目设计上突出统景地域的朴拙与细腻,要求外墙简洁、 明快,讲求与统景山水相应的流线美和韵律美,使建筑顺理成章,浑身天成,突出建筑 的山水意境,强调与统景景区风格有机联系,特别注意相互间天际线的连贯性和韵律性, 形成富有地域特征和景区个性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谐的立面风格:建筑立面以川东民居风格为主基调, 并自始自终贯穿这一特 色,通过建筑、布局、户型、材料、标志、色彩等因素强烈的反复强调,并且建筑形体 应简洁硬朗,注重细节的推敲,建筑单体应丰富而不夸张,屋面以坡顶为主,利用屋面 的穿插缀以挺拔的壁炉烟囱,构成了丰富的轮廓线清新明净的色彩基调:由于统景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4 C,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塑造的青山绿水两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统景区域内自身 色彩丰富,因此外墙建筑色调宜淡不宜浓。整体上配合统景当地民居建筑特色氛围,采 用白墙青瓦,适当采用朱红点缀,门窗突出原生木质感,从而达到“武陵仙境”特有的 水墨风景的效果。庭院式的空间形态:统景作为一座在居民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小 镇,任何大规模的建筑形式都将破坏整体风格和生态环境。因此在规划客栈的规划整体上采取“庭院景观式”,把握自然和谐、随物赋形、疏密有致的节奏空间是,该密则密, 该疏则疏,把握营造尺度空间;在整体容积率不变的前提下,使其它配套设施与建筑场 所既分区明确自成组团体系,又有机互渗与共享,空间丰富而又显得别致。8.3.3严格限制规划区内的建筑层数和高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本规划区内,居住建筑层高为3.3米,公共建筑层高为3.6米(1)建设区内居住区建筑层数不超过 6层(20米)。聚居居民建筑宜采用多层建筑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散点居民建筑宜采用小体量建 筑以融入自然山水环境。(2 )建设区内公共建筑层数不超过 5层(20米)。形象展示建筑需提高标志性与识别性,但体量也不宜过大而显得突兀。(3)飞机导航站保护区内禁止建设无关建筑。8.3.4严格控制城镇建设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1 )居住用地的建筑容积率不超过1.5,建筑密度不超过40%。低密度的居住区体现出高质量的旅游区居住品质。(2) 公共设施用地的建筑容积率不超过 1.2,建筑密度不超过30%。公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