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研究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187951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44.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44.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44.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研究摘要: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长所必须的稳定持久的良好心境,加快心理成长成熟的步伐,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必然经历内在和外在交替的过程,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是心理辅导的最有用策略。关键词:心理冲突、心理压力、心理对抗、筛查干预、发展性教育、刚性管理、柔性管理。 我国有2.35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象征。因此,有必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作为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素质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一、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不久前,新会沙堤医院在新会某中学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咨询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有的还比较严重。据统计资料显示,24%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与家长缺乏沟通、厌学、逃学、迷恋网吧;还有的对学习恐惧、自我意识过度、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尤其突出的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妒忌、自卑、任性、孤僻、焦虑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国内有关调查研究也显示,约有32%的中学生都有以上心理异常的表现。追溯我校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有过轰动全城的学生失恋精神分裂症个案(傻双事件),八十年代发生过十分震动的学生心理变异个案(李某某事件),几乎每一、两年都在学生中发生学生因学业压力造成精神崩溃退学、停学的个案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发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时,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动力之间产生矛盾时,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二、 心理健康辅导的两种主要模式。1、面对问题学生的筛查干预模式。目标是: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困扰,针对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给予必要的干预。帮助这些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预防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的再度发生。2、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性教育模式。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自身潜质。帮助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帮助学生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守信负责、友善合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三、 问题学生的心理筛查和干预的策略。1、从关爱入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关怀,摸清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受影响的关系千丝万缕。从外部来看,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变革、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社会竞争加剧所致;从内部来看,主要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与身心特点所致,概括地说就是“四最”、“五高峰”,即最积极、最活跃、最勇敢、最冒险以及体力高峰、智力高峰、情感困惑高峰、学业高峰及考试压力高峰。而问题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自我主观上与环境间的不适应。任何人对环境的适应都包括外求和内求两个方面。所谓外求就是指改变外部环境以适应人的内在需要。所谓内求就是指改变人内在的看法与需要以适应环境的状况。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本质上是“外求”与“内求”碰撞的失败。上学期初一(4)班女学生小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娴小学时成绩好,派位正取录入葵城中学,她口齿伶俐,小学时是老师心目中得力的助手,但性格上隐藏着她和家长一直没发现的严重缺点:任性达到独断专横,班里谁都要听她,她说了算,不会谦让别人。上了中学之后,一段时间任副班长,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适应她以前那种环境,同学不认同她,于是与同学的隔阂越来越深,不久她提出辞职,从此之后与同学的相处更是越看越坏,疑心多多,心理问题也多多,总以为老师和同学一齐针对她,提出不在这个班读书、不在这个宿舍住,一不顺心就发脾气,然后不顾纪律制度,不理门卫制止,多次跑回家声称不读书了,甚至在日记中流露“死了算了”等等威胁家长。2、分析诊断,引导反思,辅导治疗,对不良的心理行为进行干预。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心理咨询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自助原则,即帮助学生增强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保密原则,即向学生表明保证咨询的内容保密。支持原则,即向学生表明:“我一定会支持你,你一定会好起来”。理解原则:即目光往前看的原则。责任原则,即咨询结束后坚持追踪随访,反复纠正的原则。平衡原则,即不作单方面强调主观、也不单方面强调客观的原则。如对上述小娴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个别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在留心听取了她困惑的宣泄之后,我认为很主要的原因是对同学产生较重的误解所致,于是我就她宣泄几件主要事件作了心平气和的解释,使她觉察到自己是对同学产生了误解,然后进一步作出暗示,鼓励她进行心灵突破,目光往前看,同时指出她患的是青春期社交恐惧症,是由对别人的误解发展到把自己孤立起来,是思想方法不当形成的。治疗的方法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其次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第三要多学习些社交技能,处事时多些接纳别人,才能赢得别人更多的接纳,走出困惑。3、做好家长的配合工作,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小娴人靓,口齿伶俐,家庭环境好,成绩也好,一直以来做班干,是在表扬声中、顺境中长大,对于青春期社交恐惧症的出现,家长一点也不理解,长期宽容型的家庭教育,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必自通”的放任观念,直到孩子出现了问题,还一味以为老师和同学有意针对她的女儿,咨询的结果给家长很深的启发,加深了对女儿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的了解,提高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4、创设环境,让问题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心理辅导的同时,小娴的班主任适时做好班中同学的工作,教育同学正确看待小娴同学的错误,理解她出现心理问题的苦衷,接纳她,亲近她,使她早日融汇到集体中。班工作仍发挥她的特长,尽可能更多地让她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的承诺,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克服不健康心理的困惑。5、建立长期跟进机制。在诊断分析和辅导治疗之后,适当做出结论性解释,帮助问题学生从宏观上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同时积极帮助她进一步巩固所领悟的新观念,做出彻底告别过去的承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促进深刻反思,认识自己行为的幼稚性,使心理走向稳定和成熟。经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小娴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查找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心境发生了很好的变化。四、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点,班级教育管理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了师生间心理沟通的“柔”性管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而直接影响了班组管理的过程效应。首先,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必要的。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集全体学生聪明才智于一体,将有助于建设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个性品格,至关重要。其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可行的。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和“以块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为集体心理辅导提供了保证。而青少年学生在身心发展中许多优点及不足则又是教育的基础。当然,班级教育管理又时时刻刻处于若干矛盾交织之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在“内化”过程中的能动性,就难以产生全体学生的心理共振性,许多矛盾更会越积越深,最终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笔者认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必要和现实的,应着重做好如下几点:1、 健全学校心理教育领导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为确保心理辅导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的实现,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由主管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教师代表、校医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规划和领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做好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特别重视做好懂心理学、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讲究疏导方法、掌握心理咨询技能技巧、热爱心理辅导、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2、 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心理教育的辅导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不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不论校内还是校外,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是各科教师共同的责任,应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去,各科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离不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心态、人际关系的健全及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课堂上重视德育教育,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任何教师特别需要克服重学科知识传授,忽视思想作风教育管理,以及只重简单说教大道理,少与学生深入沟通等倾向,要切实提高心理教育的辅导能力。3、 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心理激励。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学校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学校应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把心理健康锻炼与“艺术节”、“校运会”、“团队活动”、“行为规范评比”、“创三优班先进集体”等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合作精神,社交能力,发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激励包括内置激励和外附激励两大类,都是学生向上的动力所在,也是改进人格,增强内控的有效途径。班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内置激励,例如:运用旁征博引激励法,借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造就的一大批“名人”,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史,留下的许许多多“伟大”的足迹等例子对学生进行激励,这些“名人”和“伟人”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班主任应该创造性地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内置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感化也是内置激励的另一种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才能的机会,可以唤起学生的心灵。对优秀学生,从高从严要求,“响鼓重敲”,避免不良心理品质的产生,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启发觉悟,拨动心弦,立足于感染和感化,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让他们在耐心的“感化”中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对后进生尤为有效。外附激励是来自组织力量的驱使,形成的精神激励,它可以通过良好校风催人奋进,承传传统,激发热情。还可以通过制定公约,组织评比、奖惩兑现等来促进,其最终目的也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总之,没有行之有效的心理激励,学生心理投入必然逐步减弱,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必然受到阻碍。4、 抓好心理教育的试点,突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为重点。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心态是社会人的一个缩影,新问题多多。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需要探索和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内容和模式,先选择一些班作为试点,然后全校推行是完全有必要的。如网络“困惑”问题,就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既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又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网上的不良文化、黄色网页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已经不能自拔,无法戒除“网瘾”,作为学校对学生的上网教育既不能完全“放开”,也不能完全“堵塞”。怎样才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显然值得探索研究,学生心理教育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青春期心理困惑问题,升学压力增加产生的焦虑过度问题,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情感与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问题,网络与交友偏颇问题,后进学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等等,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班、不同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作专题教育和个别疏导。其中帮助后进生消除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障碍,难度最大。重拾后进生的自信心,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加以引导;从热心的帮助为起点,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表示理解作为基础,让其乐意进行反思不足,心灵的门户才易打开。无论品行上的差生还是学习上的差生,教师真诚的期待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期待越真诚,举动越自然,学生心灵深处微妙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将会出现得越早。对待学习上的差生,帮助他们树立操作性目标比结果性目标更重要,所以对学习差生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是必要的。一个永远得不到成功体现的人肯定迟早会自暴自弃。学生体现的成功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强。5、 教师、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增强心理教育实效。教师爱学生是本份,家长爱子女更是本能天性,但爱的真缔在哪里?“理智的爱”是教师智慧与情感的体现,也是家长理智与情感的结合、知识与经验的结晶。爱与严的统一,期望与善于把期望变成现实的统一,是对当前育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形成共识,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长所必须的稳定持久的良好心境,加快心理成长成熟的步伐,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必然经历内在和外在交替的过程,更必须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是心理辅导最有用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