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538173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师学院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技师学院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技师学院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4年5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 技师学院 (公章)所属省份: 安徽省 主管部门: (公章)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制2014年4月填 写 要 求一、要按照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二、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五、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目录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1表1-2项目背景3表1-3工作基础4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6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7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表3-1-1 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8表3-1-2 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10表3-2-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14表3-2-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16表3-3-1 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20表3-3-2 汽车维修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22表3-4-1 焊接加工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26表3-4-2 焊接加工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28四、主要保障措施表4-1保障机制32表4-2投入预算汇总35五、审核结果表5 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36附件:1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372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44注:页码可根据实施方案填写的实际页数编排。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项目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编)联系人信 息姓 名部门及职务办公室电话传真手机E-mail办学特色概述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注重质量,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狠抓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丰富办学层次,完善办学内容,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针对性、市场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一、区位特色学院地处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区域,四周聚有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合肥锻压、美菱电器等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企业群。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已与多家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学生实习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学院承担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与考评任务,协助企业开展技能比武活动,同时为企业培训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周边众多企业的支持和信任,校企合作关系日趋密切。二、教育培训特色1.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力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高技能人才教学训练体系。推行项目教学法,实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推选职教能力强、市场经验丰富、具有探索精神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工学一体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特点,开发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编写任务书或工作页,增强教学针对性。学院已将 “数控加工(数车)”、“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和“汽车维修”三个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2.构建“两个体系”,打造“工学结合平台”(1)构建“两个体系” 一是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订单联合培养、能力递进培养、实际工作过程培养、企业全过程参与培养;二是构建“四段式”教学体系公共课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平台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理实一体化教学)岗位学习与实岗训练(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预就业)。(2)打造“工学结合平台”学院以“送学进企设课堂“、“引企入校建车间”等方式,打造与教育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校内外工学结合平台,不断创设实践教学环境与载体。“送学进企设课堂“案例:设立“日立焊工班”为日立建机有限公司培养大型结构件焊接、装配与调试、自动控制技能型人才;合办“美菱班”为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培养产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员、班组长,近年来,我院主干专业均与合肥市著名的对口企业进行全面合作,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培养过程,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双向介入、合作互动,很好地化解了学校培养学生操作和维修大型、昂贵设备及生产线所遇到的困难,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开辟了便捷的路径。“引企入校建车间”案例:学院与合肥宝利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校内生产车间学院提供厂房等基础设施,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提供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实习管理;企业投资生产设备,保证足够的生产订单并委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负责生产管理。此举有效地提升了技能型人才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3.重点建设主干专业学院根据属地产业特点,重点建设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焊接加工等主干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已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机电技术应用和焊接加工专业已建成合肥市示范专业。近年来,学院的教育培训因规模大(每年各类培训、鉴定超过3000人次)、效果好(企业认可、学员信任),显现出品牌效应。4.提高社会贡献力近年来,学院开展的培训规模大、类型多、范围广。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培训对象有企业在岗职工、社会求职者、在校大学生、现役及退伍军人,还为合作企业承担员工能力测评与晋升考核,每年各类培训超过3000人次,社会效益显著。三、管理特色1、强化“四员化”理论,营建“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教职工角色是:教学员、服务员、监督员、宣传员,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职工的综合潜能。对学生的服务模式是:班主任(思想工作)、科任教师、宿舍管理老师。在管理中形成切实有效的教育合力。2.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业并举“事业发展平台”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校办产业。学院事业发展保持了齐头并进,做优做强的良好势头。3.建立“三个评价”机制以贡献为导向的部门评价机制(部门工作评价办法、工学结合工作目标责任书、职业培训工作目标责任书、经济目标责任书),以效果为依据的教师评价机制(教学改革研讨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评选与使用),以德育为先导、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学员)评价机制(建有自我鉴定、小组评定、师生互评的综合评价体系)。“三个评价”机制以其科学的导向性、有效的激励性,激发了管理活力,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事业内涵发展。鲜明的办学特色,成就了学院在合肥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美誉度:学院现开设的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焊接加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均已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和合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先后摘得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焊工、数控车工等多项第一名和一等奖,多次代表省队参加国赛并取得优秀成绩,为安徽省争得了荣誉。近五年来,学院服务社会的贡献力明显提升,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中,多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深受企业青睐。表1-2项目背景说明 简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安徽省及合肥市近年来加速崛起,发展势头引人注目。合肥市作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中心地带,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的“排头兵”,也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合肥抢抓机遇,实现超常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京东方、江淮汽车、安徽合力、美菱电器、安凯汽车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日立建机、德国马牌轮胎、佳通轮胎、联合利华、海尔集团、格力空调、美的集团等多家大型外来投资企业。合肥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安徽之首,主要经济指标及人均值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前列,即将迈入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十强。“十二五”期间,合肥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坚持“工业立市”主导战略,着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培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发展繁荣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重点打造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家用电器3个两千亿元级产业,汽车及零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元级产业,培养发展23家产值超500亿元、30家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加快形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至2015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当前,作为中部崛起的明星城市,合肥正处在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格外强劲,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据统计,到2015年,合肥市对技能人才需求量为10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3.5万人,特别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汽车制造及修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需求达2万人。因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导致“技工荒”,已成为增强合肥市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合肥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与合肥的经济快速增长情况极不相称,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适应合肥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渴求技能人才,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形成合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高地”。技师学院多年来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发挥既有优势,争取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通过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探索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规律,深化培训基地与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密切合作。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方面积累高技能人才培训经验,为推动当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并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表1-3工作基础说明 按照本通知“申报条件”要求,分专业(拟申报的专业)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的条件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学院现占地面积约150亩,建筑面积44810平方米;综合实训大楼建筑面积14235平方米,设有车工实习车间、钳工实习车间、汽车修理实习车间、维修电工实习车间、焊接加工实习车间、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实习基地,实验实训设备总数已达1379台(套),总价值达2032万元。能提供的实习工位达1964个,全面满足各专业学生实验实训需要。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技师学院管理模式,建立了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努力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学院设立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实训中心、招生办、就业处、培训中心、督查室等职能部门。院属各部门都建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已汇编成册,各部门均按制度办事,照规章执行,由院领导和院内督查室按制度督查考核执行情况。学院严格依法办学,按制度管人管事,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在人事管理上,学院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实行全员聘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兑现,激发了办学活力和教师积极性。在学生管理上,学生处配合学生会和共青团组织,建立由班级学生骨干组成的学生自治组织,发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既锻练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又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56人,在校学生3066人,师生比1:19.6,其中专职教师120人,兼职教师36人,实训指导教师总数 50 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24人,占实训教师总数的48%。学院通过制度激励青年教师假期到高校进修深造或下工厂实践锻炼,并以“老带新”、“师带徒”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逐步形成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持久的校企合作培训。学院制定了校企联合办学实施办法和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办法,确立了校企合作培训人才机制。学院已和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专用车有限公司、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等3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与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合肥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济钢日力重工有限公司、安徽江淮福臻车体装备有限公司、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等5家签订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同相关企业合作制定数控加工、机电技术应用、汽车修理和焊接加工等专业培训方案,长期聘请日立建机(合肥)公司等企业高工、技师及技术人员兼任学院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综合优势,受到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的好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学院先后三次成功协办“中国合肥技工节”, 2011年-2013年在国家、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竞赛个人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获得省级竞赛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市级竞赛个人一等奖14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9名,比赛成绩在省、市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一、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专业1、实训条件:现有一个实训车间,一个实训工厂,普通车床33台、数控车床10 台、数控铣床1台、立式加工中心2台、铣床10台、线切割机床2台、CAXA数控车60节点,CAXA制造工程师60节点。数控仿真加工软件60节点。2、师资队伍:该专业有教师30人(其中兼职教师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高级技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高级考评员3人,省专家人才库1人,全省优秀教师1人。3、校企合作经历:有8年的校企合作经历,现与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合肥济钢日力重工有限公司等建有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4、培训能力:2013年完成培训637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169人。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1、实训条件:维修电工实习车间现有电工实训成套设备282台套(其中含电力拖动实训装置35台套、电工与电子实训装置36台套、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10台套、高级电工技师技能实训考核装置4台套、PLC控制气动与液压实训装置8台套、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16台套、机床检修实训与智能考核装置24台套、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验仪10台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35台套、变频器8台套、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70台套等)。2、师资队伍:该专业有教师42人(其中兼职教师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高级技师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高级考评员4人。3、校企合作经历:有15年的校企合作经历,现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建有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4、培训能力:2013年完成培训1089人次,高级工以上272人。三、汽车维修专业1、实训条件:汽车维修实训车间建有发动机实训室、电控系统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整车实训室、4轮定位、校正实训室。各种实训实验设备151台套,汽车仿真教学软件80节点。2、师资队伍:该专业有教师35人(其中兼职教师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高级技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高级考评员4人,省专家人才库1人。3、校企合作经历:有6年的校企合作经历,与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江淮专用车有限公司等建有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4、培训能力:2013年完成培训850人次,高级工以上202人。四、焊接加工专业1、实训条件:焊接加工专业建有手工电弧焊实训室,气体保护焊实训室、氩弧焊实训室、气割气焊实训室。各种焊接设备39台套。2、师资队伍:该专业有教师28人(其中兼职教师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高级技师4人);省高级考评员4人。3、校企合作经历:有12年的校企合作经历,与二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等建有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4、培训能力:2013年完成培训729人次,高级工以上183人。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说明指导思想:简述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训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等。基本思路:简述开展培训基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原则。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和安徽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紧紧围绕合肥市工业强市战略,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能力核心、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学院培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密切校企合作,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重视规模,突出质量,大幅提升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区域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调研市场,科学分析论证,把握企业需求,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内容创新,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建设方案,鼓励全员参与,确定职责范围,关注重点环节,加强检查监督,推进建设进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确保在两年内完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深入开展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与培养的合作,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方面着重建设精品专业和市场急需专业,构建完备的培训体系,形成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选出基础条件好的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焊接加工四个专业作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重点建设项目。依靠国家、地方政府和自筹等途径筹集资金,力争通过两年期的建设,提高教学与培训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和活力,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院品牌形象,引领周边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提高。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说明简述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按照本通知“总体工作目标”和“项目产出”来制定。阶段目标按年度来实施,体现可量化、可监测。总体目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人才的需求,建立以校本基地为基础,合作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实现校企融通合一,实施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构建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提升校企合作培训能力,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形成校企合作、规模培养、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两年内增加投资700万元,用于新添置先进设备和培训软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师资业务能力,使之满足年培训高技能人才1500人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建名师工作室6个,通过外培、引进,新增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10人,完善培训体系和制度建设,形成有特色、可借鉴、能推广的总结报告。通过两年建设,进一步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办学效益、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示范。阶段目标2014.102015.10:各专业进行调研,创新培训模式,初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培训专业教师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运行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培训规模:高级工1200人,技师100人;高级技师10人条件改善: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数控加工先进技术设备、部分电工电子自动化先进技术设备、汽车维修、数控加工软件和部分一体化教师的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引进培养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56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5人,安排20%的专业教师赴企业或高校进行实践锻炼及进修提升,建设3个名师工作室,提升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能力。校企合作:深度合作培养企业,新增3家,达到15家。初步形成培训体系(包括各专业培养实施方案)和三门一体化培训课程建设方案及部分典型工作任务书,完成制度建设2015.102016.10:进一步改善培训条件,继续实施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完善核心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设名师队伍培训规模:高级工1400人,技师120人,高级技师15人条件改善:投资300万元,用于完善电工电子自动化先进设备、汽车维修、数控加工软件,开发培训教材、教学软件、一体化教师的能力提升和经验提练。师资队伍:引进培养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78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6人。另行安排不少于30%的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岗学习锻炼,新建3个名师工作室。校企合作:深度合作培养企业,新增合作企业5家,总数达到18家,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提炼有推广价值的基地建设经验。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表3-1-1 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 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说明项目组构成:主要指建设本专业(职业)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按照本通知“项目产出”来制定,要用数据来设计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预算安排:围绕本专业(职业)建设内容需要,按照500万元资金额度,划分预算资金。项目组构成项目负责人: 技师学院 高级工程师项目组主要成员: 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锻压机床厂 高级工程师 技师学院 高级讲师、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建设目标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依托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长期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根据专业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过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计划经过两年的校企紧密合作,共同修订出一套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完成两门核心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及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建设两门网络课程及在线考试平台,建设1门精品课程。3、教材开发: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方案及校企合作要求,开发适用性教材数字化工厂管理,数控机床远程控制2本。4、师资建设:以能胜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目标,通过“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企业专家进校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建设成一支适应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人,一体化教师5人。从企业、行业协会遴选5名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选派6名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高校进修或企业实践锻炼;使“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占到实训教师总数的50%以上。5、培训装备:以工学结合,服务社会为宗旨。计划用二年时间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分期投入320万元增添装备,包括新购置数控铣床8台,数控车床8台,以及先进数控加工软件。同时与相应的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个。6、能力评价: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把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综合技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方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满足本地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学、培训、鉴定需求,搭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专业辐射能力。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培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诸多方面起到高端引领和示范作用,突出和加强专业对行业的服务能力,使基地数控加工专业的年培训能力达到800人以上,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的不少于400人,成为在本省可示范、达到一流培训水平、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三、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基地通过两年建设,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系统规范地总结本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提炼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经验和做法并形成报告。预算安排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单位:万元)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中央财政补助 205万元学校配套 90万元合 计 295万元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中央财政补助 9万元学校配套 6万元合 计 15万元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央财政补助 6万元学校配套 4万元合 计 10万元表3-1-2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 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说明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建设内容一 201410-201510 验收要点 201510-201610验收要点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制定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工作方案1份。会同企业共同拟定专业教学计划1份。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实施过程记录。订单式培训协议5份。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邀请专家开展研讨的材料,有专业建设研讨会议记录,成员名册。完善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建设方案。有讨论记录,有研讨结果。人才培训模式运行管理规范及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完成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成效及特色报告1份。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细则。有专业建设研讨会议记录及运行状况记录。2、课程设置本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报告1份。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论证报告1份。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记录。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设置初步方案。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完成两门核心课程数控车编程与操作、CAD/CAM软件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完成两门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建设两门网络课程数控车编程与操作、CAD/CAM软件应用及在线考试平台,其中建成1门精品课程。3、教材开发完成数字化工厂管理,数控机床远程控制一体化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草案。完善并审定数字化工厂管理,数控机床远程控制校本教材2本。建立职业技能训练习题库。4、师资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指标体系,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制定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方案,选派6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校企合作,建设一支专门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学校在企业开展的培训任务,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互聘、互兼。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及专业标准。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直接参与机械加工和设备维修实践活动。形成实践报告5份。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人,一体化教师5人。5、培训装备制定数控加工实训室新添设备和辅助设施的购置计划。新增数控铣床8台,数控车床8台,配套数字化工厂管理软件制定实训室机床安装改造、软件安装方案。完成实训室机床设备、软件的升级改造,有记录。新建数字化管理工厂工学一体化实训室1个。6、能力评价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各级技能竞赛获奖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5%以上。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资料。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数控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理论考试与技能鉴定试题库。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各级技能竞赛获奖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7%以上。建设数控加工专业理论考试在线考试平台。充实理论考试与技能鉴定试题库。按照评价体系考核、验收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有考核方案、有实施过程、有总结资料。建设内容二 201410-201510 验收要点 201510-201610验收要点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制定企业参与教学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签订实训基地协议相关材料。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工学结合管理考核方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座谈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形成评价报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协议3份。有成果资料。人才培训过程资料及总结报告1份。2、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聘请相关企业专家5名兼职教师,参与学生培训、教师培训、培训方案制定、考核方案制定。派遣6名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6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实施校企岗位互换、兼职锻炼培训模式。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学员、教师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共同开展培训工作的佐证材料。暑期部分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完成企业实践调研报告,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脱产赴企业挂职的活动记录。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设备及基地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设备购买、实训室建设、改造方案制定等。新开1个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实训室共建方案,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新开2个校外实训基地。4、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开办合力班、江淮班等定向委培班5个。引入企业文化,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岗中技能提升培训。共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与相关企业共同实施长期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利用校企资源,为当地的机械制造类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不少于每年800人次,其中高级技工以上培训量不少于400人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确保就业质量。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制度。建设内容三 201410-201510 验收要点 201510-201610验收要点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制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方案1份.成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确保项目实施。执行方案,取得成效。有修改完善方案的记录材料。2、提交本组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阐述项目执行成效。月度报告、季度汇报项目实施工作进展情况。有记录。年度工作总结。每年1份。3、审计、评估和验收项目工作跟踪了解项目工作进展。有记录.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4、提炼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成果和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报告1份.论证总结报告,召开成果发布会1次。表3-2-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说明同上项目组构 成项目负责人: 技师学院 高级讲师项目组成员: 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锻压机床厂 高级工程师 技师学院 副研究员 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建设目标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依托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长期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根据专业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过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计划经过两年的校企紧密合作,共同修订出一套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完成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两门核心课程。建设1门精品课程。3、教材开发: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方案及校企合作要求,开发适用性教材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实训指导配套教辅2本。4、师资建设:以能胜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目标,通过“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企业专家进校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建设成一支适应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人,一体化教师8人。从企业、行业协会遴选4名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选派5名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高校进修或企业实践锻炼;使“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占到实训教师总数的50%以上。5、培训装备:以工学结合,服务社会为宗旨。计划用二年时间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分期投入130万元增添装备,包括新购置液压传动与气动、光机电一体化等设备。6、能力评价: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把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综合技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方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满足本地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学、培训、鉴定需求,搭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专业辐射能力。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培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诸多方面起到高端引领和示范作用,突出和加强专业对行业的服务能力,使基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年培训能力达到1200人以上,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的不少于500人,成为在本省可示范、达到一流培训水平、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三、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基地通过两年建设,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系统规范地总结本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提炼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经验和做法并形成报告。预算安排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单位:万元)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中央补助资金:80 万元学校配套资金:25万元合 计:105万元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中央补助资金:9万元学校配套资金:6万元合 计:15万元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中央补助资金:5万元学校配套资金:5万元合 计:10万元表3-2-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说明同上建设内容一201410-201510 验收要点201510-201610验收要点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和学院骨干教师组成,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册及会议记录。(2)本地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调研报告1份。(3)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论证报告1份。(4)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初步方案1份。(5)校企合作协议2份(1)完善本专业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有讨论记录、研讨报告1份。(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3)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的跟踪及培训效果的评价报告1份。(4)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总结报告1份。(5)校企合作协议5份。2、课程设置开展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构成分析,形成调研、分析报告1份。确定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两门核心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推行一体化教学,实践课时占总课时量的60%。建设1门精品课程。制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建设方案,1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行动导向、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建设核心课程,2门。实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建设方案,开展专业认知、通用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等教育。建成德育教育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运行情况跟踪记录和评估报告。实施优化后的课程设置的方案。电气安装与维修>精品课建没资料.1套。3、教材开发完成校本教材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编写草案。开发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实训指导配套教辅(课件、职业技能训练习题库、教学资源库)。完善并审定校本教材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建立职业技能训练习题库,指导学生加强职业技能训练,通过技能鉴定考试。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实训结合为一体。4、师资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把教师师德建设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指标,通过表彰优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指标1套。制定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方案,1份。选派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支专门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学校在企业开展的培训任务,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互聘、互兼。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1套。合作开发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体系,1套。合作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训项目,2个。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设备维修实践活动。提高设备操作及维护检修等生产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形成实践报告5份。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人,一体化教师8人。5、培训装备制定液压传动与气动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设备和辅助设施的购置计划。制定液压传动与气动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安装改造方案。完成设备和辅材的购置。 有招标合同,设备交付验收单。完实施液压传动与气动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的改造方案。有记录。6、能力评价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各级技能竞赛资料及获奖证书复印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5%以上。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2套。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中取得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8%以上。按照评价体系考核、验收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总结报告1份。建设内容二 201410-201510 验收要点 201510-201610验收要点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有会议记录.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制定企业参与教学制度。邀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考核方案。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共同评价人才培训方案实施效果,形成评价报告,1份。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专家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工作。有记录。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项目成果资料。有合作协议,合同,合作金额达50万以上。与区域内各大公司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基地,增加合作企业3个。人才培训过程资料及总结报告1份。2.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召开专业建设会议,确定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大纲,评价和总结教学效果。有会议记录及相关资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份.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论证培训方案并有论证报告1份。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有记录。3.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开设讲座。2次,有资料.派遣3名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3名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聘请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开设讲座。2次。有资料。派遣5名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5名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有记录。4.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设备及基地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设备购买、实训室建设、改造方案制定等。有记录。新开1个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实训室共建方案,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新开2个校外实训基地。5.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开办联宝班,引入企业文化,联合制定教学计划,1份。共同实施教学计划。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岗中技能提升培训。2期。共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1期。实施联宝班教育教学工作。有记录。依托现有实训设备与师资资源为合肥地区各大企业进行员工岗位培训。每年培训1200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500人次。对职工培训基地培训情况进行跟踪、总结,形成总结报告1份。向企业反馈有关信息。建设内容三 201410-201510 验收要点 201510-201610验收要点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1.制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方案,1份.成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执行建设方案,取得成效。有完善方案的记录材料2.提交本组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阐述项目执行成效月度报告、季度汇报项目实施工作进展情况。有资料.年度工作总结,每年1份.3.审计、评估和验收项目工作跟踪了解项目工作进展。有记录.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有资料.4.提炼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报告1份.论证总结报告,召开成果发布会1次。表3-3-1 汽车维修 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说明同上项目组构 成项目负责人:技师学院 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 高级技师,合肥锻压集团公司技术专家  汽车工程、高级技师,江淮汽车公司技术专家  汽车工程、高级技师,江淮汽车公司技术专家        技师学院、汽车专业理论课教师        技师学院、汽车专业理论课教师 技师学院 技师 实习指导教师 技师学院 技师、实习指导教师建设目标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依托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肥地区各大4S店等企业开展深度、长期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根据专业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过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计划经过两年的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出一套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完成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理实一体教材一门。3、教材开发: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方案及校企合作要求,开发适用性教材汽车电气设备,发动机构造与维修2本。4、师资建设:以能胜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目标,通过“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企业专家进校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建设成一支适应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人,一体化教师8人。从企业、行业协会遴选4名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选派5名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高校进修或企业实践锻炼;使“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占到实训教师总数的50%以上。5、培训装备:以工学结合,服务社会为宗旨。计划用二年时间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分期投入140万元增添装备,包括新购置汽车维修,故障检测设备,新建二个实训室。6、能力评价: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把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综合技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方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满足本地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学、培训、鉴定需求,搭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专业辐射能力。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立足合肥,面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