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哲学结课论文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461380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亡哲学结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死亡哲学结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死亡哲学结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 死亡哲学 主讲教师: 杨足仪 学号 20132110 姓名 : 吴春云 人与死亡摘 要:每个人的人生总是有几许无奈。所谓生死有命,逝去的将永远逝去,活着的生活还要继续,好好地活着无疑是对逝去的人最大的安慰!丧失亲人的我们该如何走出死亡笼罩的阴影?在与疾病做着顽强斗争的我们该如何笑傲人生?面对大自然的无情肆掠的我们又该如何淡定一切?日渐老去的我们将如何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站?当曲终人散、人生的大幕徐徐落下时,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来跳完人生“最后的舞蹈”?关键词:哲学 死亡从物理角度来说,人是一种可以思考可以相互交流有理性有规划的个体,而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是具有某种灵魂的个体。灵魂是非物质的人的主观存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于死亡这个词的讨论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不断有各种各样的观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见解。关于人死后又是怎样的呢?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参差不穷。圣经旧约中认为人分为肉体与灵魂两部分,灵魂存在于非物质的主观臆想之中,上帝有权利审判那些肉体虽已死去但灵魂仍然存在的人们。生前做好事的人将回归天堂,而做坏事的人将遭受上帝的责罚而进入地狱,遭受严刑拷打,有的甚至要遭受永恒的折磨。我认为,死亡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我赞同德斯佩尔德的说法,人死后有灵魂不死这一说法,可能这种观点稍显绝对,但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微妙话题的今天,何不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憧憬。理想状态下的观点丰富了客观的物质世界。相比于那些关于轮回转世的言论,我更倾向于人的生命虽然只有一次,但死亡并非对生命的永久性终结。德斯佩尔德在最后的舞蹈.关于死亡这本书中,提及灵魂不朽论,关于不朽和“死后的生活”面对死牵动着我们的思绪,当宗教回答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时候,寻找“某种死后前景”的科学证据的努力便接踵而来,寻找有关死后存在什么的满意答案,可以从人们对临死体验的广泛兴趣中得到说明。这本书更让我们学会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理解死亡。对于“我死后会发生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反映着一个有关人生经历和现实本质的价值和信念。安德鲁.格里利说:“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两种的疾病:一是成为死之来源的生;一是宣称可能死亡不是终点的希望。那么理想的信念其实我们珍惜现在,不必过于焦虑死亡,人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己的精彩,无论是否存在轮回转世这一说法。“只有接受死亡,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 肯.威尔伯 无须恐惧,但是恐惧死亡又是一种本能。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她的论死亡和濒临死亡一书中写道:“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死亡仍然是可怕的,令人畏惧的。即使我们以为在很多层面上已经征服了死亡恐惧,但他依然普遍存在。”这位作者并不是直接阐述人是如何死亡的,而是着重在于对那些病人或者濒危病人在医院里或者是他们自身的感受和他们面对死亡的反应和态度。通过这些感受、反应和态度,她分析了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大多数普遍的状态。并就她与她的团队从病人那里了解的来的绝症期间病人的应付机制做了一个总结。这不禁使我回忆起自己对于死亡的遐想。小时候天真地认为死亡就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那时谈论死亡并没有任何的不安,毕竟童年的记忆是天真美好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自己的亲人逐渐离去,也就是死亡。心中不禁有些害怕,死亡为亲人带来痛苦,结束了一生。每个人最终将成为一抔黄土(当然要经历肉体的的腐烂以及骨骼的微生物分解)。每当思维触及这些片段,都会感到一阵恐惧。科学分析得出,大多数人对死亡具有恐惧心理,临终前会经历一段痛苦的的挣扎(当然这也包括由疾病以及意外导致的死亡)。书中说道,人,要经历书中阐述的五个阶段(否认与隔绝、愤怒、交涉、抑郁和接受),哲学上称之为应付机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的一段话是“如果科学和技术的用途不是错误的导向增加破坏性、使生命苟延残喘而不是使之更富人性,如果与科技相伴随的是为个体的人际交往释放更多的空间,那么我们真可以说这个社会是了不起的”作者在这里谈到很多她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度思考。医学的发展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机械的延续人类的生命而让其没有价值没有尊严没有意义的苟延残喘。也就是说,人类为了能够延长自己一秒钟的生命而寻求医学救治,也不惜让自己痛苦不堪。这样是否能得到快乐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类没有必要为了维持瞬间的存活而生不如死,不是吗?死亡给予我们致命的痛苦,那死亡又何尝不是一场华丽的解脱呢?与其挣扎地死去,不如维持大无畏的洒脱。落花尚且具有旷达的觉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人类不应该也具有这种精神吗?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无惧于死亡,那么他一定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然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大多数人做不到对死亡如此洒脱。特别是人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更是有一种油然自生的害怕。在古代便有秦始皇炼丹的史实,秦始皇老年害怕死去,听信了“方士”徐福的谗言,徐福声称世界上有长生不死的神药,此人是一江湖术士,他最后并没有提炼出长生不老药,只是利用了秦始皇心中不死的欲望想谋取金银财宝。这件事告诉我们,虽然秦始皇是一代伟人,但是他还是害怕死亡,无法抵挡死亡的威慑力。可见,恐惧死亡是一种本能,我们不可避免地害怕死去,害怕离开生存已久的世界,我们更害怕经历死前那狰狞的一刻。相信每个有触及这个念头的人都会产生恐惧。因此,恐惧既然是一种本能,我们只能通过后天的认知慢慢减轻这种恐惧,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预示着人类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刻,不应该杞人忧天,惶惶度日。死亡既是一种解脱又是一种人生考验。人在忙碌的打拼中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这是死亡或许是一种自我解脱,结束劳累,倘若你没有但是大部分人在一时的痴迷中会恍过神来,他们只是在做梦,死亡的梦而已,但真有一部分人,却真的,成了死亡的梦游者,在不知觉中,做了傻事.所以,对于大部分来说,死亡是心灵的麻醉,让心灵暂时从纷扰的尘世挣脱出来的处所,等时效过了,也便不会想着死亡,而是把他埋在心底,然后以全新的方式面对生活.于是,人们有了一次新的阅历,新的感悟,新的思考,哪怕这只是一瞬间。所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死亡又是一种人生的考验。因此,为了不辜负短暂的一生,请在死亡到来之前珍惜每分每秒。参考文献:1 论死亡和濒临死亡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2 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 ,G. 德沃金等,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年出版3 最后的舞蹈.关于死亡(美)德斯佩尔德,(美)斯特里克兰 著,夏侯炳,陈瑾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