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 6167字 投稿:段苇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75039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 6167字 投稿:段苇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 6167字 投稿:段苇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 6167字 投稿:段苇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 6167字 投稿:段苇苈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2007)04-0014-03理论界通常使用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以下简称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人均资本量差异较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而用新贸易理论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然而笔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宜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笔者将在指出比较优势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对贸易商品重新分类,并借助新的分类标准,从综合技术实力差异的角度重新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一、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上的缺陷所谓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是指由赫克歇尔俄林创立,又经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的要素禀赋贸易理论。该理论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为例,在两国技术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从资本和劳动比例差异的角度解释分工和贸易利益的来源。由于资本和劳动比例的差异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因此,该理论成为了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的经典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展现的是一种平等互利的贸易关系,从中看不出任何先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迹象。然而,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的贸易关系的分析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它在解释现实中两类国家的分工和贸易关系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此外,比较优势理论本身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它是一个逻辑外表精致,实则逻辑错误的理论。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1.技术条件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从技术实力和生产条件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涉及的两个国家技术相同,均有能力生产两种商品(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差异仅在于各自国内相对成本和相对价格的不同。但在现实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差距。发达国家有技术实力生产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但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能力生产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2.交换条件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与第一点相关的是,从相互需求关系和贸易条件上看,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在两国均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各自国内都有一个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而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例将总是处于两国国内的价格比例之间,这意味着贸易利益的分配在原则上是对等的。从贸易条件的变化上看,一旦贸易条件变得对其中任何一国不利时,即达到本国国内的价格比例时,该国将停止交换,改为自己生产。因此,凡是交换必定对双方有利。两国之间如此,多国之间也是如此。然而实际情况是,仅发达国家一方具有生产进口商品的能力,发展中国家却无生产进口商品的能力,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是在贸易条件优于国内交换条件的情况下进出口,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在贸易条件恶劣(低于比较优势理论中的两国之间交换的最低限)的情况下从事着进出口。二、贸易商品的重新分类和贸易关系的重新解释国际分工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纵向代表着技术等级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横向则代表着技术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工中,贸易双方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市场地位、相互的供求关系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情况等均有所不同,前一种分工具有经济不平等和依附性的特征,后一种分工则体现着平等互利的关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属于第一种类型,而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则属于后一种类型。见图1:图1 国际分工类型图1中,纵轴表示不同技术水平和技术等级的产业类别,也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发展水平,例如a点表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产业,b点表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产业,两类国家间的分工在纵轴上体现,这种分工和贸易由技术实力的差异引起。横轴表示相同技术条件下的产业分类,也表示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和分工状况,例如a点与c点之间的分工和贸易,这是两个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的关系,这种分工和贸易关系可以用规模经济、商品的差异性等来解释。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来分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这种分工理论描述的是横向分工的关系,它并不适宜解释技术实力和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之间纵向的分工和贸易关系。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加工制造业商品被区分为技术特征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人力资源密集型商品以及技术密集型商品等。这种技术特性单一的分类便于理论逻辑的推演,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笔者将首先对国际贸易商品中的加工制造业商品重新进行符合实际的分类,并借助新的分类标准,从综合技术实力差异的角度重新解释两类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贸易商品分类依据的标准是:设计和制造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难易程度。依据这一标准,可以将国际贸易商品区分为技术复杂的高端商品(x)和技术相对简单的低端商品(y)。这种区分包括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即技术复杂的高端生产环节和技术简单的低端生产环节等。商品的高端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创新商品是高端商品,但随着技术的扩散、普及以及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创新商品在世界范围被普遍地模仿生产后,便由高端商品降为低端商品。从经济因素上看,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为技术进步。随着技术能力的上升,它能够生产的商品的种类和范围也会在技术性能和质量两个方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级向高等级扩展和增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因技术水平不同,所能生产的商品的种类和质量等级不同。见图2:图2 商品等级与价格的关系图2中的F线表示商品等级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曲线斜率递增的含义是,商品等级越高,需求意愿越强烈,但商品等级越高,有能力生产的国家和厂商的数目越少,因此,商品的价格会随着商品的等级的上升而以更大的比例上升。F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代表收入。图2中,oc为A国(发达国家)在技术能力上所能达到的商品生产的范围。考虑到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结构变化和需求等级上升的情况,ac为A国实际生产的商品系列,acca代表其所获得的收入。ob为B国(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能力上所能生产以及实际生产的商品系列,obbo为其收入。bc段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尚不能够达到的区域,必须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上,一个国家的主导产业和贸易结构无法由政策人为选择,也不由比较成本差异决定,而是由它的综合技术实力决定的。从成本和价格的关系上看,价格是成本的决定性因素,价格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厂商能够承担的成本水平。高工资成本是商品高价格的结果,低工资成本和低收入则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低廉的结果。从商品的等级序列上看,等级越高的商品,价格、增加价值以及要素收入也越高,高价格又使厂商能够承担起高投入和高成本,并使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任何国家都期望生产尽可能高端的商品。但是,生产的选择要受到自身综合技术实力的限制,这是每个国家在分工选择上硬的约束条件。因此,在商品等级系列和价格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每个国家在商品系列中所能选择的区段、主导产业和出口构成便由其技术实力决定。技术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能够生产所有等级的商品,但它会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以有利可图的高端商品作为主导产业向全球市场供货。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只能去生产发达国家因价格低而完全不生产,或不愿充分生产的低端商品,并通过出口低端商品来换取自己所需的高端商品。三、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先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在由各国技术实力决定的分工和贸易关系中,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商品需求的强度要大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需求的强度,致使贸易利益的分配总是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见图3:图3 高端商品与低端商品交换比例图3中,x表示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即高端商品;y表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即低端商品;射线k为比较优势理论所描述的发达国家内部的交换比例线;k为比较优势理论所描述的、在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同的技术能力生产来自发达国家商品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交换比例线;国际交换比例线位于k和k线之间,这是一个对双方均等有利的交换条件。但实际情况是,发展中国家没有技术能力生产x商品,因此其国内的交换比例线不是k,而是y轴,而国际间的交换比例位于由k线和y轴所构成的区域内。这表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贸易条件的最低限要比比较优势理论所描述的低得多。在由k线和y轴所构成的交换比例范围内,以下的原因使实际的交换比例线向y轴大幅度地靠近,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1.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涵是,在全球人口的需求偏好趋于相同的基础上,将商品价格由国内供求关系决定扩展至由全球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从加工制造业方面看,全球市场一体化实际上主要是生产高端商品的发达国家获得全球市场。因为低端商品许多国家都能生产,原本属于自给自足,并不存在全球性的市场。高端商品则不同,它具有全球性的市场需求,但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所以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只是为发达国家的高端商品带来全球性的市场。在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和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数量和人口规模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的一体化极大地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需求关系,使发达国家从规模经济和相对价格的上升两个方面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具体见以下分析:假设有A、B两个综合技术实力不同的国家。A是发达国家,生产x和y两种商品,并向B国出口x商品。B是发展中国家,仅能够生产y商品,并向A国出口y商品。一旦两国相互贸易,相互间便会形成开放程度不同的市场。由于B国不能生产来自A国的高端商品,特别是对本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技术和高性能的资本物品,因此它没有任何必要采取限制和保护性的措施。但A国必须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措施以保护本国的y商品市场,一是因为它自己有低技术工人等低端要素就业的压力(WTO条款允许这种情况的保护),二则因为自己生产一定规模的y商品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在这样的贸易关系中,A国处在x商品的垄断地位,并获得B国全部x商品的市场,B国的y商品则处在与A国相竞争的地位,它必须以低于A国国内的价格方能进入A国的市场。其结果是B国以低价格为代价获得了A国的部分y商品市场,份额的大小取决于A国对y商品市场保护的程度。然而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和人口规模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由于技术垄断以及规模经济的原因,同一种高端商品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甚至一个发达国家生产,而技术简单、资本规模小的y类商品则由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竞争生产。若将A、B两类国家折算成同样的人口规模,然后进行比较。则B类国家的数量比A类国家的数量高得多。假设两者的比例为31,即发展中国家有共3个,由于发达的A国也生产y商品,则生产y商品的国家共有4个,生产x商品的发达国家则只有1个。全球市场一体化和与此一致的全球人口的需求偏好趋同的结果是:A国以垄断者的身份获得了3个国家的全部x市场,这3个国家则只能竞争到A国的一部分y市场。在这个例子中,A国获得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扩大所引致的规模经济,这使高端商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二是需求不对称扩大所引起的高端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两者合而为一则是发达国家获得的高增加价值,而这可以分解为高税收、高工资福利、其他要素的高收入以及高的研发投入等。2.发展中国家在低效率、高消耗状况下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追求,以及在物质层面对发达国家盲目的赶超。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的物质贫乏以及较低的认知能力,使得它们格外关注生产的物质要素以及生活的物质内涵。这种情况在观念层面和政策层面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思想上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对物质决定精神信条的崇拜。在政策和实践上则是长期极高的物质资本投资率以及很低的教育投资率。盲目追赶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对发达国家高端资本品需求的规模和强度,并且需求的规模和强度又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而上升。3.发展中国家内部巨大的贫富差距。巨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降低了对国内消费品的需求水平,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较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对发达国家高端消费品的需求规模。近几年来,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一些高端消费品和奢侈品最大的市场之一,这和我国在收入分配上巨大的差距是分不开的。4.发展中国家一致行动的能力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根本不可能采取一致的行动。发达国家则不同,高端商品的生产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这使得它们在贸易条件的谈判中较容易采取一致的行动来获取有利的贸易条件。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高端商品相对价格大幅度上升的状况,既会强化发达国家优势的地位,又会强化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地位,使发展中国家的赶超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所谓先发优势惯性是指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经济实力处于有利的国际市场地位,并因此获得高价格和高收入,而高价格和高收入又使其能够承担高投入和高端要素的成本,并因此进一步巩固它们的优势和先进的地位。后发劣势惯性则是指一种相反的循环状况: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和经济实力低下而处于不利的国际市场地位,这使它们只能得到低价格和低收入,低价格和低收入又使它们没有能力承担高投入和高成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培育和扩大高端要素的规模,因此进一步处于不利的状况。因此,先进和落后的状况都会通过国际贸易关系得以强化。当然,这种机制是从经济系统中的多个方面以及政治和精神层面上广泛地发生作用,国际贸易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作者介绍:李卫华,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广州 510320李卫华(1955),男,河南南阳人,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2007)04-0014-03理论界通常使用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以下简称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人均资本量差异较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而用新贸易理论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分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和阶级存在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的自由贸易只能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交换的实质,甚至错误地高估本国工业的发展水平,错误地坚持和实践发达国家倡导的所谓自由贸易,势必会给国民经济的一、南北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广泛多样国际贸易摩擦中的“南北不对称”现象表现在贸易摩擦的产生、谈判以及解决的自始至终,我们无处不看到发达国家是绝大部分贸易摩擦的挑起国,同时又在谈判阶段表现得咄咄逼人,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就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一一、我国顺差主要来源分析我国顺差来源体现为四个集中:一是集中于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例如,2006年我国纺织类、办公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三大类产品的顺差分别为1124亿、938亿和1542亿美元,三者之和是总顺差的2倍,而逆差产品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