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356829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DOC 页数:306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6页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6页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 北 省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建 设 方 案建 设 单 位: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签名): 学院(盖章):_ 二00九年三月 目 录前 言1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2一、学院概况2二、优势与特色3三、建设需求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9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建设思路12三、建设目标13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及内容19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一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9项目二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69项目三 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17项目四 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51项目五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99 学院综合建设项目六 科技创业园建设249项目七 教学质量保障与教学管理体系建设255项目八 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建设259项目九 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图文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26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十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72第四部分 建设经费276一、建设经费预算276二、建设经费筹措渠道276三、建设经费进度安排276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277一、组织保障277二、政策保障277三、思想保障277四、制度保障278五、经费保障278第六部分 预期效果分析279一、提升综合办学实力279二、创新办学模式279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79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79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280六、扩大对外辐射影响280第七部分 主办单位审核意见281第八部分 附件282附件1: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科技创业园)项目立项的批复意见283附件2:十堰市人民政府支持我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经费承诺材料(摘自示范院校建设工程推荐书)285附件3: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摘要)(支持我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86- 2 -前 言为加快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鄂教高200634号)精神,依据湖北省和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建设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3.项目法人代表:魏文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院长)4.联系人:张德新(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电话:071981260585.地址: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邮编:4420006.网址及电子信箱网址:http/电子信箱:syzy8117588二、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3.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0623号);4.关于实施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鄂教高200634号);5.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湖北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81号);7.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8.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的前身是1976年开办的十堰市高等师范专科班(1981年改为十堰市教师进修学院)和1983年成立的十堰职业大学,1998年更名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3090万元。学院现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旅游与涉外事务系、艺术设计系、生化与环境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等8个教学系和公共课部及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等教学单位,开办了37个专业(见表11)。学院建有汽车维修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旅游与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企业经营与管理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下辖39个实验实训中心,其中汽车维修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艺术设计3个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训基地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院还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24个,主要顶岗实习基地78个,能较好地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595人;在岗教职工374人,其中专任教师213人,“双肩挑”教师5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6人,“双师型”教师91人,另有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103人。近几年来,教师教研、科研立项共157项,其中省市级27项,并有4项成果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专利,教师撰写专著(含教材)42部,发表论文765篇,其中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论文1篇,被SCI和EI收录论文各1篇。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连续五年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学生在省级以上各项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其中,2004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个,2007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个,2005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黄方群是节能型高频无极灯的发明者之一,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大展中获金、银、铜奖17个,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上,学生漆画、设计作品获银、铜奖3个,并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1年将在我国深圳市举办)2008年海报设计大赛中获得唯一金奖;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在2006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团体二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1个、优胜奖2个。2006年学院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辅导员肖雅琴被评为全省高校“十佳优秀辅导员标兵”;2007年学院被市政府命名为“十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文明单位”。二、优势与特色(一)建设环境良好学院自1998年独立设置为高职院校以来,一直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始终把自身发展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十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用的高技能人才,受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原副省长王少阶、副省长郭生练、省教育厅厅长路钢等上级领导都曾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更是多次深入学院现场办公,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把学院的发展列入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财政拨款逐年增加。目前,学院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和谐发展环境中,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二)办学定位准确近年来,学院经过多次开展高职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已形成了符合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即根据国家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结合湖北省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院成为本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基地、地方经济建设科技服务基地。发展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建设在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诚信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创业意识,并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专业建设定位:以制造类专业为主,以服务类专业为辅,多专业协调发展,重点建设汽车运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5个专业,带动各专业协调发展,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十堰、面向湖北、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领导班子进取意识强学院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平均年龄50岁,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人。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成为学院的领导核心,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班子成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时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了学院的发展思路,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向,制定了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激励和凝聚了人心;以灵活、开放的态度不断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共享平台,提升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为学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提炼出了“一本二为三结合”的办学理念。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办学以人才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指明了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明确了未来的建设目标,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成为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学院一贯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四)办学基础较好学院已有30多年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比较强劲的办学实力。1.师资结构日趋优化。为了形成“双师”素质优良和“双师”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制定了严格的专任教师“双师”达标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和技术攻关,并从企业引进、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院目前有“双师型”教师91人,常年稳定的兼职教师103人,重点专业已基本形成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2.实训条件不断改善。学院非常重视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近年来经过整合、重组和扩建,现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8个,实习实训中心39个,能较好地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其中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是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是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是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训基地是2008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院还建有124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比较健全。学院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并予以严格执行;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交流与反馈;聘请了4位资深专家组成院级督导组,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系、部负责人和聘任的督导员对本部门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学院实行的院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强化了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院、系开展了严格的期初、期中、期末阶段性教学检查,监控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每学期期末开展院级、系级和同行、学生参与的全员教学评价工作,并实施了网络评教制度;学院制定的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投诉制度已陆续出台,以保证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益。学院坚持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制订了专业办学水平评价方案、课程建设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导师制条例等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并依此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4.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学院坚持依法办学,以人才为根本,以改革为动力,理顺机制,明确职责,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和全员聘任制;精简机构,优化人员配置,讲求工作效率;政策引导,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建章立制,健全制度,管理文件比较完备。尤其是近两年来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运行有序。(五)专业特色基本形成学院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后,于2004年决定优先发展现代制造类、汽车技术类、旅游类、环境保护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及专业群,相继启动了学院第一、二批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工作,并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倾斜性扶持,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同时兼顾其它专业和专业群的协调、健康发展。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效。学院始终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根据“人才共享、资本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原则,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武当山旅游总公司等大型企业达成了合作共建协议;在大力开展 “工学结合”、“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探索并实施了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整体滚动递进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突出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相对较高,具备了一定就业竞争力,首次就业率一直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不少学生毕业即创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为学院赢得了声誉。2.“一体两翼”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体”指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两翼”指实践技能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两者的高度融合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按照这一设计思想,要求各专业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企(行)业人员一起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系统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和实践技能教育体系,使两者达到高度统一。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为一体,让学生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创业意识;实践技能教育体系的构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使实践技能教育更具开放性和职业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革考核方式,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把企(行)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大力推行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获证率。目前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艺术设计师培训考试中心、全国单片机设计师培训认证考试点、国家汽车与行业职业技能认证中心、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点、全国外贸跟单员培训认证考试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站,开展了61个工种的培训考证工作,近年来累计完成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3.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根据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江两山”的经济发展布局和十堰市政府制定的“一主四大”(以商用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水电产业、高起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产业发展格局,适时调整或增设新专业,将化工工艺专业改造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撤销了文化艺术、企业管理等专业。为了适应十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从业人员需求旺盛的特点,增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状况,增设了“数控技术”专业;根据十堰市汽车产业雄厚背景组建了汽车工程系,开设了“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根据十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各级政府正在加大对汉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的现实情况,新增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专业;根据地方汽配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增设了“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方向)”、“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等专业,使专业的覆盖面愈来愈广,与地方产业的结合度愈来愈紧密,布局结构愈来愈合理。4.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2005年6月,经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学院着力抓了以教学基本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工作,及时出台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方案等系列教学文件,加快了改革和探索特色发展之路的步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职高专教育重点专业,4个省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院级精品课程;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聘请了2名“楚天技能名师”。(六)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头等要务,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千方百计建立就业网络,搜集就业信息,搭建就业桥梁。近3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为92.29%,2006年为92.22%,2007年为93.04%。三、建设需求1.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东风汽车公司的“诞生地”,也是世界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之。目前已有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余家,年产各类汽车整车25万辆以上,汽车零部件60万辆(套),年产值450多亿元。十堰还是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配件集散中心,拥有服务和贸易企业4000余家,年销售额40亿元。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生产,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大到发动机、车身、车架、车桥等总成,小到螺丝钉的完整生产链,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十堰拥有大、中、小型模具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2007年产值6.8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亿元以上的速度递增。十堰模具企业聚集程度较高,汽车冲压模具已成为我国业界公认的四大聚集地之一。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优势较为明显,被湖北省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胜地武当山、丹江口库区水体风光、汽车工业城、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房县温泉及野人谷等优质旅游资源,而且毗邻神农架、襄樊、宜昌等旅游胜地。“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市政府的坚定目标,且从近年所采取的措施与效果来看,十堰的旅游业正在异军突起,前景十分光明。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中央政府和十堰市政府十分重视对汉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国务院已确定将十堰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予以建设,十堰市编制的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的246个环保项目已纳入国家规划优先建设项目之列,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2.54亿元,实施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高技能实用性人才。随着十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公共、商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追求亦愈来愈高。房地产行业、广告业、环境艺术业和旅游工艺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得艺术设计一线高技能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学院把汽车运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5个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予以建设,完全符合湖北省和十堰市战略发展规划和地方产业、行业的现实需求,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服务。2.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横下一条心,狠抓内涵建设质量,使学院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是学院争取到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不但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而且有利于推进学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引领和带动十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学院对鄂豫陕渝毗邻地区高职教育的示范辐射功能。因此,学院必须抢抓机遇,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自加压力,实现学院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以社会培训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表11 专业设置及建设状态一览表序 号专业名称建设状态1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是省级第二批教改试点专业、院级第一批重点专业;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构造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教学岗位是“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汽车电子技术4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省级第五批教改试点专业、院级第一批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院级第一批教改试点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院级第二批教改试点专业。6数控技术7机械制造及自动化8机械设计与制造9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第四批教改试点专业、院级第一批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实训基地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酒店管理专业是院级第一批教改试点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是院级第二批教改试点专业。10酒店管理11商务英语12旅游英语13文 秘14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第三批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第一批重点专业、院级第一批重点专业;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素描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室内空间设计教学岗位是“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15装饰艺术设计16环境艺术设计续表序 号专业名称建设状态17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省级第三批教改试点专业、院级第一批重点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18水环境监测与保护19应用化工技术20生物化工工艺21生物技术及应用22建筑工程技术23工程造价2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院级第二批教改试点专业。25应用电子技术26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27电子工艺与管理28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院级第二批教改试点专业;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29计算机网络技术30图形图像制作31计算机信息管理32会 计会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是院级第二批教改试点专业。33电子商务34资产评估与管理35市场营销36金融保险37物流管理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背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科技创业园建设,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整体滚动递进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改善实训条件,提升内涵建设质量。人才强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先导,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目标,完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体系和“双师”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青年教师、“校园技能名师”和“楚天技能名师”的培养与评聘工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十堰“一主四大”产业背景和“车城、名山、秀水”的区域优势,打造汽车品牌,做好山水文章,突出“围绕轮子转、促进武当游、拓宽扶贫路、保障清水流”的办学特色。围绕轮子转做强做优做大汽车类、模具设计与制造类专业,使之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品牌专业;多渠道吸纳资金,与合作企业共建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的校内科技创业园,办好专业兴产业,办好产业促发展。促进武当游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艺术设计人才,参与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的保护、发掘工作,促进武当山和神农架的旅游开发,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做出贡献。拓宽扶贫路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和免费培养力度,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集中连片的秦巴山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保障清水流加快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紧缺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为“一江清水流北京”做出贡献。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打造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5个品牌专业,把汽车运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4个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使之成为全省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标杆,把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强化“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过三年建设,使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基地、地方经济建设科技服务基地,成为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示范:1.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按照长效机制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思路,引入10家企业、6000万元资金建好校内科技创业园,创新校企全方位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全面推进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整体滚动递进式”、“两段四层”等体现工学结合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按照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实训生产化的思路,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在5个重点专业建成一批集专业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3.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示范。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生产实际和行业标准相融合的思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适应工学结合和就业岗位要求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一批校本特色实训教材。4.成为湖北省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示范。按照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完善社会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途径,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智力优势、技术优势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优势,主动承担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企业、行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二)具体目标1.加强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根据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江两山”经济发展布局和十堰市政府制定的“一主四大”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汽车运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5个专业,并以之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形成汽车产业、现代制造业、旅游、环保、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群,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依据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商用车生产基地和中国(十堰)汽配城的优势,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成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成为省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标杆,打造“湖北汽车”高职教育品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依据现代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十堰汽车整车生产与汽配件生产雄厚的制造业背景,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成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为省内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打造专业群优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依据旅游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一江两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景区导游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学校、企业、政府合作办学的专业及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依据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房地产业、传媒业的强大背景,建设艺术设计领域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及专业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依据环境监测与水污染治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省内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的品牌专业及专业群。2.完善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完善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在一个完整的培养周期内,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素质和能力形成为主线,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框架分为三个时段三个层次进行培养,按照由初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复合的能力形成过程,培养高技能人才。该模式已在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完善“整体滚动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探索并实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专业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视为三个关键元素,渗透到所有课程之中,打破了依赖某几门课程解决某一种能力的割裂现象,学生毕业时,三种关键能力得到整体循环提高,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所要求的综合职业素养。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淡季校内理论教学为主与旅游旺季企业实践教学为主相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职业素质养成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两段四层”人才培养模式。3.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构建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到2010年,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2门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8门课程,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50门课程,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开发校本特色实训教材30部,参编省级“十一五”规划教材40部。4.打造“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按照“高技能、高素质、数量足、结构优”的建设思路,采取四项措施,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是加强师资培养制度建设。落实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实施细则、制定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技能名师评选办法等制度。二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在重点专业试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即培养或引进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校外行业或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到2010年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带头人达到36人。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自行培养和社会引进,使5个重点专业的骨干教师各达到5名,相关专业群骨干教师各达到3名,全院骨干教师数量达到120名。四是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设期内,选派80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使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人数达到80%以上;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实践技能课程60%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形成专兼比例达到1:1以上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1个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个“楚天技能名师”和10个“校园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在重点专业中选派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培训。5.建成一批生产性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吸引10家企业、6000万元资金到学校科技创业园内,建设融生产、教学、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办好专业兴产业,办好产业促发展;将汽车维修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艺术设计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成装备水平高、功能齐全、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建设好现代制造技术、旅游与酒店管理2个重点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再立项建设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每个重点专业与深度合作的企业共建具有稳定长效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10个,使校外能够顶岗实习的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00个以上,以保证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6.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以学院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评价体系;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构建规范与创新、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教学监控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系统;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推行刚柔结合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深入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服务意识浓、工作效率高的管理团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7.完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举止文明、团结合作、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素质教育体系;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使学生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改革辅导员由学院教师担任的单一结构,聘请劳动模范、企业(行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德育辅导员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和社团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每年的校园文化主题月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双证书”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校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使毕业生职业资格获证率达到95%以上,就业率达到92%以上。8.形成共享教学资源库与图文信息资源服务平台(1)建成院系两级教学资料库。资料库包括国家(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仿真模拟实训录像、教学管理文件、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资料、典型案例、试题库及教学调研、检查、督导、评价的资料等。(2)建成共享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包括行政教学区域网络基础平台、学生宿舍网、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系统、共享教学资源发布平台等。(3)完善公共教学条件。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场所多媒体投影、多媒体视听语音系统、公共计算机房等。(4)初步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包括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全文数据库、书生数字图书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数据库、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视听室等。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完善学院社会服务体系的机制与制度建设,以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为重点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和平台,增强服务能力。主动为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500人次的培训任务;主动为企业承担生产项目开发、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每年完成的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主动为行业、企业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高培训,每年培训任务500人次;积极开展城市再就业培训,每年完成培训任务500人次;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职业资格(技能)考试鉴定站的作用,面向企业、行业广泛开展职业资格(技能)培训、考试和鉴定工作,每年完成6000人次,使培训的人次不少于当年的在校生人数;大力支持鄂豫陕渝秦巴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该地区职业院校进行师资、干部培训,交流管理经验。通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学院的辐射带动能力。在努力实现上述建设目标的同时,学院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内、国际合作办学领域,争取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等院校的合作,稳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互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交流生等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办学经验和优质的课程资源,培植本院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学院的影响力。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及内容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一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建设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二)项目组人员组 长:叶 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汽车运用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汽车维修技师)副组长:王 涛(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专家,全国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刘伟涛(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汽车维修技师)成 员:蔡 军(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公司制造部技术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束文轩(湖北三环集团十堰专用汽车厂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应清(上海大众十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 勇(十堰荣华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高级技师)柯 兵(十堰万洲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技师)宋爱平(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公司制造部技术专责,高级工程师)何西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汽车维修技师)于燕玲(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余元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电子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汽车维修技师)(三)服务面向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检测、维修、营销、服务、保险等汽车服务行业,兼顾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四)相关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二、项目背景(一)背景分析1.社会背景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净增160.27万辆);汽车销量为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净增157.60万辆),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在2007年销售的472.7万辆轿车中,私人购买的份额超过80%,成为轿车市场的主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可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这表明,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的“井喷”式发展行情,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据交通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4000余万辆,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000万辆以上。随着汽车产销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国家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指出,仅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教育部会同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于2004年联合启动了“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并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列入了此项工程之中。2.地方背景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世界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之一,是东风汽车公司的“诞生地”和商用车生产基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目前已有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余家,已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年产值450多亿元。汽车及零配件生产是十堰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汽车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十堰还是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配件集散中心,拥有服务和贸易企业4000余家,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其中,中国(十堰)汽配城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国”命名的汽配销售市场。在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中,市委、市政府把汽车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建设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汽车类专业群,不但可以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提供技术应用性人才保障,提高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水平,而且可以培育和发展汽车维修服务产业,也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职工进行大面积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同时还可以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术培训,提高扶贫开发的效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轿车加速进入家庭,汽车保有量将迅速增长,全国汽修行业每年需新增30多万从业人员。汽车产业作为湖北省支柱产业,年需求汽车检测、维修、营销等汽车技术服务人员在10000人以上。十堰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尤其旺盛,年需求在800人以上。中国现有汽车、摩托车维修厂约34万家(其中12级企业7万家),特约维修站不到1%,维修工约250万人。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维修设备及工具的新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且更加智能化,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已成为维修作业的关键环节,需要汽车维修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技能。而目前在汽车维修与服务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汽车维修及服务人员缺口较大;二是汽车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不适应汽车维修技术及维修设备的发展要求;三是汽车技术服务、营销、保险理赔等相关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维修业发展的瓶颈。国家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汽车维修业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有26.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仅占总维修人员的20%。一线工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8.5%,受过管理培训的只有9.3%,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受过汽车维修基础培训的为38.7%。汽车维修人员技能等级结构不合理,初、中、高的比例分别为43.1%、30.4%和26.6%,而发达国家分别为50%、15%和35%;具有汽车故障诊断能力的工人比例仅为20%,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为40%和80%。十堰市作为汽车生产基地,汽车生产厂家众多,年产销汽车整车20万辆以上,所需汽车检测、维修、营销和技术服务人员年均在500人以上。十堰市汽车服务企业约470多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4家,二类维修企业87家,其余全部为三类维修企业,从业者3800多人。一、二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由企业自身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仅少数人参加过职业教育机构组织的新技术和关键岗位技能的培训。经调查,各类汽车服务企业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汽车运用技术人才在300人以上。因此,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和十堰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势在必行。三、建设基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已开办14年,是学院依托十堰雄厚的汽车产业背景首批立项建设的院级重点专业,2005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3月,学院为加快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成立了汽车工程系,开设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已形成了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在校生1060人。2006年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中央财政3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支持。2007年建成了汽车构造省级精品课程,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文化等3门院级优质课程。这些建设成果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重点建设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由东风汽车公司、三环集团专用汽车厂、东风渝安汽车有限公司、十堰荣华汽车技术服务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十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十堰万洲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工作,全面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实践了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二)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1.教学模式改革。对传统专业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行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例如,对汽车专业传统开设的汽车构造理论教学和汽车构造实习两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横向打通,实施了融“教、学、做”合一的汽车拆装与调整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效果。2.课程改革。一是积极跟踪汽车新技术发展,满足学生就业岗位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如汽车化油器作为淘汰技术,在教学中进行了弱化处理;汽车电控技术日新月异,教学中则予以加强。二是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按“必须、够用”原则,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如对传统开设的制图、公差、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液压等课程,按汽车专业需要整合为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三是重视学生就业和创业,增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3.教学手段改革。首先,广泛采用了课件、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其次,制作了汽车构造、发动机电控技术等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第三,实行了汽车维修技术的模拟仿真教学。4.教学研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教研课题获得省级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形成了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