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455353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它在不断地变化着。大气圈【要点梳理】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特性:纵波: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地球内部有圈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中最外的圈层,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固体外壳。地壳总厚度在5至70公里之间,大陆地区壳厚,如青藏高原地区厚度达70公里,大洋地区地壳薄,如大西洋地壳有的地方仅厚5公里。海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仅占地球半径的二百分之一。地壳的上部主要由密度小、比重较轻的花岗岩组成,主要成分是硅、铅元素,称为“硅铅层”。地壳的下部是由密度较大、比重较重的玄武岩组成,主要成分是镁、铁、硅元素,称为“硅镁层”。地幔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地幔约到1000公里深处,一般认为,这里的物质处于局部的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上分布广泛的玄武岩就是这一层喷发出来的。地核地球内部结构的中心圈层,可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有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不断循环运动着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3.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组成的界面其具有三个特点: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它在不断地变化着。【典例剖析】例1: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波速都明显下降 B波速都明显增加C纵波完全消失、横波波速突然下降 D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解析:纵波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核位于的外核部分呈液态,故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答案: D例2:例题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后回答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 表示 波,B表示 波;判断的依据是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各部分,D表示 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下E代表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 B波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为 态,以下G的物质接近 态,F面是 面。(4)C层平均厚度为 千米,主要由 组成;G层叫 ,H层叫 。H层物质呈现 态,其判断依据是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解析:本题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特点,分析地球内部构造圈层、界限和性状的能力。解题时应着重读图。图的左部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变化情况。左图左侧标记为地球表面到地心的深度,上方横坐标的标注数字为地震波传播速度,图内两条地震波变化曲线。根据两条线所示不同传播速度,可以说明A线为横波(传播速度慢),B线为纵波(传播速度快较)。又可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情况,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性状的变化。图的右部,是地球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它是根据左部图做出判读的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突变,可以确定不连续面D为莫霍面(地下33千米处),另一个不连续面(地下2900千米处)F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其他内部圈层据这两个面,便可做出一一判断。读图判断过程,要联想所学过的课本知识,防止读图错误和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错误,出现在解题的结果中。地球内部构造情况可以用以下口诀来掌握:“ 地球内部结构情,无法直接观察清,借助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分三层。表面薄层称地壳,平均厚度十七,硬度相对比较大,主要物质岩石成。莫霍面下中间层,人们称其为地幔,平均厚度两千八,铁镁为主硅酸盐。古登堡界面以下,地球中心是地核,温压密度都很大,铁镍物质来组成。”答案:(1)横 纵 根据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面 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加快出现的不连续现象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慢 固 液 古登堡 (4)17 各种岩石 外核 内核 固 地震波传播速度加快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波传播速度慢于S波 B.P波和S波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C.P波和S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明显变慢D.P波只能通过固体,而S波则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2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是指 ( ) A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B地球内部岩层出现断裂的地方 C地下2900千米处出现的岩层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 D地球内部组成物质不连续的地方3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正确的叙述是 ( ) A古登堡界面以上是地壳,莫霍界面以下是地核 B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幔,莫霍界面以下是地核 C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 D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4地壳是 ( ) 地球表面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圈层 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固体表面 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由岩石、生物和水组成的地球表层 A B C D5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内部与地球外部,都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厚度相似的圆圈B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地球内部圈层都在地表海平面以下D各圈层之间有较明显的分界面6地球的大气圈 ( ) 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 与其它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A B C D7关于水圈的正确叙述是 ( )是由液态水组成的不规则的圈层由地球表层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内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水圈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壳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A B C D2006年9月3号,欧洲宇航局发射的“智能一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标志着人类开始了新一轮探月高潮。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月球基地的一部分,读图完成89题。8.设想在月球基地的外面罩上一个密闭的“罩子”,推测这样做对保护月球基地的作用主要包括 避免宇宙射线的伤害 防止陨石撞击月球基地 保持月球基地相对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仅仅是为了美观 ( )A. B. C. D.9.假如人类移居到月球生活,下列经历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踩着疏松的月壤欣赏奇特的环形山景观。B.穿着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宇航服,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勘测。C.人们可以蹦得很高,还可以边蹦边看远处蔚蓝色的地球升起和降落D.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利用核能发电照明10.月球上没有发现生命的存在,推测原因可能是 ( )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存在 月球上没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月球没有固体外壳,生命无法存在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缺少维持生命的能量条件A. B. C. D.11.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波速都明显下降 B.波速都明显增加C.纵波完全消失、横波波速突然下降 D.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1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B.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莫霍界面以下是地核C.古登堡界面以上是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幔D.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知,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13.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D.生物圈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全部二、综合题14.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完成下列填空。(1)上图中字母A所在处的曲线表示 波。字母B所在处的曲线表示 界面,它是 和 分界面。(2) 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3)在右图中注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4)岩石圈是由 和 组成的。(5)软流层位于 的上部,一般认为这里是 的主要发源地。15.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图中,A 代表 圈,它是由 和 组成的复杂系统。(2)图中B代表生物圈,它是 圈、 圈和 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3)图中C代表水圈,它包括 水、 水、 水和 水等。16.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回答问题: 位置深度(Km)纵波速度(Km/s)横波速度(Km/s)地面5.53.2206.43.733以上7.64.233以下8.14.6807.84.54138.975.090011.36.398411.426.32900以上13.647.32900以下8.1-498010.4-512011.2-52009.6-637111.3-(1)由地面到地下33千米以上处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变化特点: 。(2)由地下33千米以下到2900千米以上处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变化特点: 。(3)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变化特点: 。(4)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数据,绘制地球内部纵波、横波传播速度变化曲线图。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