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本的对话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29487176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文本的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与文本的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与文本的对话 摘要:本文将简要论述新历史主义批评文学理论的历史观与文本观,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通过对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的批判性探讨,对其价值与局限性进行简要论述。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批评历史观文本观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盛于英美的一种注重研究与考察文本历史因素的批评理论流派,它不仅对旧历史主义的历史观进行了革新,还提出了新的历史观,而且对之前盛行的主导新批评文学研究的批评方法进行了反驳。新批评文学研究和批评方法将文学文本同社会历史甚至作者与读者间离,过分地强调文学文本本身。而新历史主义批评那么强调,文学研究和批评中对文本的解读不能脱离文化、历史等相关因素。一、历史观之“变新批评理论将历史视为文学发生的背景,而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学文本自身,并非的、明确的历史;新历史主义批评,那么对旧有的,将历史作为的、机械的反应的历史观进行了反驳,建构了新的历史观。历史不是客观的、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它由于历史撰写者的主观参与而不再完全客观,而是带有人的主观因素。“在正式做出努力去解释或阐释研究对象之前,历史学家先用一种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他们正是以这一语言使研究对象遭受某种变形,历史主义者也把这种变形施加于他们的材料。【1】这说明,新历史主义批评不再将历史视为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客观表达,而将其视为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主观描述,是渗入了人的思考与判断的“话语。他们借用评论家对魏玛共和国历史的一段引文,证实了将历史定义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具有其他复杂含义的历史表达,这取决于历史表达者本人的观念。其说明了客观历史事件本身是不具备任何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却是由历史学家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身份立场表达的美学效果。这种新的历史观深刻影响了文学研究与批评中的历史观,将历史作为一种“话语加以研究,更新了文学研究中的历史观念。二、文本观之“新新历史主义者关注文学文本和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认为,文本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还会产生历史与文化,这就形成了对新批评的文本观的反驳。新批评将文学文本视为客观存在的艺术品,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客观独立,不仅与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无关,而且尽量防止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感受阻碍对文本意义的客观解读。這就决定了新历史主义试图探讨的是,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和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2】这就证实了文学文本不仅受到社会习俗、制度和实践等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语境并依托其生长,而且还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文化历史的形成。这就否认了新批评将文学文本视为完全孤立的客观存在的观点,将其视为社会性的文本。文学文本是在各种社会要素的交流中形成的,同时又相互交织,形成了新的社会文化。三、批评方法的“对话性质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产生受到了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是建立在对新批评理论的反驳的根底上形成的文学研究方法。其建构的独特历史观与文本观决定了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批评方法,具有跨学科、对话的性质,它不局限于文学文本自身,更包含文学文本相关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与文化语境。同时,葛林伯雷也指出:“新历史主义的文化研究与建立在笃信符号和阐释过程的透明性的根底之上的传统历史主义,其区别标志之一是前者在方法论上的自觉意识。【3】这种“自觉意识正是新历史批评所提倡的,是构建自身美学原那么的基石所在。新历史批评自觉地将文本作为作家与社会机制和实践“谈判的产物,“谈判必然涉及不止一方的多方,因而,文学文本的解读由于角度的不同而具有了开放性与对话性,从静态走向了动态。这种批评方法相较于新批评单一、局限的阐释更加开放、全面,为文学研究和批评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例如鲁迅的许多作品内部就存在多层复杂的含义,其?在酒楼上?的“我、吕纬甫和潜在的作者之间形成的复杂对话就具有自我辩难的性质,形成“万花筒式的多元解读。新历史主义批评对新批评理论进行反驳的过程中,对新批评的局限性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使文学研究和批评的视野更加开阔,对文本意义的阐释更加全面。然而,跨学科、对话性的文学批评方法可能会导致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产生过度解读的问题,很难从小的切入点对文本本身进行专注的分析。参考文献:【1】美海登怀特.历史主义、历史与修辞想象A.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81.【2】美斯蒂芬葛林伯雷.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前言A.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05.【3】美斯蒂芬葛林伯雷.通向一种文化诗学A.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