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比例尺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填空(课件出示)1千米=( )米 1米=( )厘米千米( )厘米4千米=( )厘米 5千米()厘米 200千米()厘米1000厘米=( )米 3000000厘米( )千米 60000000厘米=( )千米2、用格尺在练习本上划线段1厘米 10厘米 1米(有学生会发出质疑) 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学生交流汇报后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二、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教师:请同学们再在自己纸上画出长4厘米,宽3厘米的教室地面来。 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大家画的图是长4厘米,宽3厘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老师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教室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2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200厘米。 学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得真不错,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者: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3、出示各种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各种比例尺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老师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教室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2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200厘米。 学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得真不错,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者: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3、出示各种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各种比例尺说说他们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或( )千米。(2)再次课件出示这些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学生:比例尺是一个比;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相同;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你们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吗?(打开书先帮笑笑解决一下问题)教师:图中比例尺1:100还表示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学生交流(略) 四、研究性作业 1、课件展示练习应用1)在这副图中,量得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是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你能计算出这副图的比例尺吗?(2)选择、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 (3)判断、(1)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 A 1900000 B 190000 C 1900(2)1240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是( )千米。A 24 B 240 C 2400应用2)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吗?五、总结深化、活化知识 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