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193315 上传时间:2021-09-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所在院校:安徽财经大学二七 年 十一 月 七 日论文题目: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写作提纲:一、民营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水平低下,民营企业主的文化层次较低(二)人才机制不灵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三)企业生命周期过短(四)产品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五) 企业缺乏品牌、文化意识薄弱(六)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七)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二、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一)健全法律制度,制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门槛。(三)争创优质品牌,打造企业文化(四)加强正确引导提高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五)依托高校,科技创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六)发挥政府第一推动力作用,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已日益成为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它为我国市场化改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但随着私营经济本身的变化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环境、体制、融资和人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 民营企业 科技 品牌 研究对策改革开放30以年来,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多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一、民营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水平低下,民营企业主的文化层次较低 在企业家素质的状况上,一项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反映,各经济类型企业的经营者中研究生学历比重是:国有7.1%,集体3.6%,私营4.7%,股份制9.2%,外商11.6%;大学学历的比重是:国有45.2%,集体18.6%,私营9.9%,股份制34.8%,外商40.1%;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比重是:国有7.4%,集体25.7%,私营34.1%,股份制13.8%,外商13.4%。这反应出我国私营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素质结构水平较低,尚需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上述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管理因素可以看出,问题的出现均与民营企业主文化层次低,自身素质不高有关。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方式来源于自身的经验和家族力量,法制观念有所欠缺,眼光不够长远,“赢利压倒一切”的思想实际上忽略了战略思考,致使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走出小生产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将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二)人才机制不灵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民营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少,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技术人员也大多是以退休或下岗人员为主。专业技能和科技知识的不足,影响了民营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综合应变能力和竞争力,错过了许多商机。由于对项目、产品缺乏科学的论证,往往也造成了经营者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一定程度上讲,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三)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学步期。“学步期企业的特点就是盲目自大,不加控制的高速增长,决策集中化,缺乏制度、预算、政策和合理的结构,这些情况很容易爆发危机。”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克服“创业者陷阱”,很容易走向衰落。据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四)产品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 目前各行业都存在着一个增加产品品种、加大产品开发引进力度,提高产品高科技技术含量的问题,由于受人才、技术力量及资金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即使市场销售形势好,企业扩大再生产,也只是外延上的扩大,增添机器、人员而已,品种变化不大。而对于内涵上的扩大,无论是增加新产品品种及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都很少考虑。企业生产的短、平、快的产品少,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差。传统项目产品和资源优势没有形成规模,市场上竞争无力,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五) 企业缺乏品牌、文化意识薄弱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自己的品牌,缺乏在世界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上打得响的拳头产品。就鞋业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莆田曾有“鞋城”之誉,制鞋业曾是这里的骄傲。但前些年,由于鞋革档次较低、产品名牌欠缺、发展速度不快以及出口市场过分集中等,莆田的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被晋江等地取代,不少制鞋企业变成了贴牌生产的加工厂,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别人的“腰包”。不仅仅是众多企业对“树品牌”持观望乃至否定态度,就连一些政府部门也落入此误区,他们认为在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上投资金收效甚微,企业品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企业上了规模,才有能力塑造品牌,打造文化。殊不知,品牌与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可以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现在文化竞争力上。(六)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民营企业呈现三多二少一小三多二少一小。三多:一是服务行业多(商业、餐饮业、美容美发业、维修业、运输业)约占79%。二是加工制造业多(服装、食品、粮食、家俱、印刷、铸锻、建材)约占16%。三是劳动密集型、体力劳动为主的企业多,约占整个民营企业的95%以上。二少:一是农林牧渔业企业少。二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制造业少。一小:即企业规模太小,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注册资金都在10万元左右。由于企业规模小,资信程度低,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就差。如从天津市民营企业集团行业分布的情况看,虽然68户民营企业集团分布在21个行业大类中,但比较集中的行业门类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其中集团数量分别为37户、18户和9户,共占到民营企业集团总数的94.1%;拥有资产分别为247.9亿元、227.3亿元和107.5亿元,共占全部民营企业集团拥有资产的95.1%;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5.1亿元、70.3亿元和98.3亿元,共占全部民营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的95.4%;实现利润分别为21.4亿元、5.7亿元和1.3亿元,共占全部民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的99.8%。(七)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困难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据国家金融统计报表反映,我国对小规模民营企业贷款的比重还不足贷款总数的1%。这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间接融资渠道受阻,我国的银行普遍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惜贷”的问题。在银行方面看来,民营企业贷款数额小,相对成本较高,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不确定因素,银行风险很大。而且万一发生坏帐,银行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国有银行目前难以摆脱自身局限,所以为民营企业融资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民营银行和相应的各种类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其二,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由于目前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面广量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十分狭小,且市场进入门槛过高。上市门槛的限制,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拒之于门外,客观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那些原本经营绩效好且有发展前景的高成长性企业,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二、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认为可以尝试采取如下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二)健全法律制度,制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门槛。提高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正确认识发展中的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包括个体户),不要对企业发展阶段估价过高,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扶持民营小企业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严格执法。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三)争创优质品牌,打造企业文化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企业文化。企业是主体,企业是受益者,因此企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况且,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商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战略。为提高我市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品牌工作,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和必由之路。尽管,莆田的众多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但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升自身质量,重视商标注册,这样既可以防止侵犯企业在销售国的合法权益,也就争得了市场,毕竟成功的企业最终要走出国门。然而,对于今天的民营企业来讲,许多老板甚至不知企业文化为何物。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又超脱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朔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就等于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已经是当今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不能不面对的和逾越的重大课题。创业者必须意识到企业是用来赚钱的,但是除了赚钱以外,它更是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服务中创办者的人生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这种服务于社会,然后得到社会的回报与尊重的人生价值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后,企业自然就会摒弃短浅的“掘一桶金”就走的思想,就会敢于和新起来的竞争者从各方面比高低,促使企业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不同时期的发展部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四)加强正确引导提高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发展攻略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掌握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引进,立足做精做专,克服短期经营行为,创造整体优势,使小企业整体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使自身逐步发展状大。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五)依托高校,科技创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民营企业较少有传统体制的局限和历史包袱的束缚,具有机制灵活、富有创新的天性。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是民营企业克服弱势,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创新停止了,企业的生命就将结束。只有创新,走出模仿的圈子才能挖掘产品独特的风格,发挥企业的优势,创建自己的名牌产品。(六)发挥政府第一推动力作用,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参考文献1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2孙早, 鲁政委.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经济研究, 2003,(4)3徐戴国晨, 吴诗芬.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家族问题南方经济, 2001,(11)4善长. 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经济研究参考,2004, 5叶国灿. 论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其延长经济问题 ,2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