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57532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2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青岛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单元说明: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逻辑构建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本单元包括五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弹簧的学问,有趣的磁铁,主要研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单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使学生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次为出发点和生长基,衍生出探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课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所以又衍生出跷跷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著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的规律性变化.教具学具: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的接触面书皮与桌面的对比,酒盒或三合板正反两面;跷跷板:简单机械盒杠杆尺;有趣的磁铁:磁铁性质实验盒,磁性玩具如磁力棋.1, 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编写思路: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认识推力和拉力玩小车,探究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做推和拉的游戏课堂评价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方法一:(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方法二:让桌面某一静止的物体(木块,铅笔盒,小车等)运动,从桌面A地沿直线或曲线到B地.A B A B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物体)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着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的意识并使其对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探究程序建立初步的认识.)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 实验记录 小车受到的拉力 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 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游戏规则 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发现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认为那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那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 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 还是推力和拉力吗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课后札记2、玩滑梯的启示教学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有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重点、难点: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活动准备: 木块、直尺、木板等活动过程: 导入:谈话: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怎么样?请展示一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玩滑梯里面的科学。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存在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摩擦力的活动和游戏,如:用手造作面上摩 擦、拉动蹲在木块上的同学、在桌面上推拉文具盒等,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等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描述什么是摩擦力,明确“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活动二: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参照书上的图片,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进一步理解这些 “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 活动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怎样使木块滑的快?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 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都有哪些。 拓展活动: 谈话: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到摩擦力?课后我们同学去观察、寻找,然后用你了解的知识改善生活。 课后札记:3、跷跷板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重点、难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 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课后札记: 4弹簧中的学问 教科书说明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编写思路:用弹簧做游戏,了解,发现弹簧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弹力了解生活中的弹力设计弹力玩具,进一步认识弹力和弹簧课堂评价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活动过程: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3,活动小结及交流.(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 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 学生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 自由活动1,设计弹力玩具.(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 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2,自我评价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装置.板书设计:弹簧 产生力课后札记:5、有趣的磁铁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性质。教学重点、难点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 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录像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 2、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3、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 探究活动 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 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1) 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2)交流总结 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 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 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 “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 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磁铁还有更多的运用,课下要多搜集资料,了解更到关于磁铁的应用 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一定有很多收获,把你的感受及在评价表上。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与磁铁有关的问题,同学们准备制作磁铁玩具的材料,比一比,谁的磁铁玩具制作的好!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磁铁有关的游戏,探究除了磁铁许多性质,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磁铁?老师这里有一根缝衣针和一个磁铁,谁能它做成小磁铁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磁铁: (1) 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 (2) 交流、展示。 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指南针 (2)制作小帆船 (3) 制作会飞的小熊猫 (4) 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 自由活动: 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具 课堂评价: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吸引铁等物体 磁铁 有两个磁极 异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课后札记: 6 指南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指南针,知道指南针的原理;了解指南针的用法及用途。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3、教养目标: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借此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和难点:(1) 重点:知道指南针的原理和用法及初步学会制作指南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难点:了解指南针的用法及制作。 三、教学准备:1、分组观察材料:指南针2、分组制作材料:磁铁,钢针、水槽、水、泡沫塑料片,分别写由东、南、西、北的纸片,胶水。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磁铁有哪些性质?2、出示指南针。3、谈话:(1) 这是什么?(2) 关于指南针你有什么问题?4、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指南针的知识。(二)学习新课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1) 指导学生观察指南针思考:指南针的构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2) 提问: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你认为与指南针的哪部分有关系?你见过别的样子的指南针吗?(3) 讲解: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此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由这个小小的磁针。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磁针中间的下面有一个小穴,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刻度盘上标由东、西、南、倍,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的更精确的方向。2、了解指南针的历史(1)谈话:你知道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吗?(2) 讲述:指南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它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3)电脑显示:司南与罗盘。(4)讲述:古代,我国人民发现有一种石头能吸铁,就把它叫做磁石或铁师。后来,又发现磁石能指南,就把磁石磨成一个勺,把勺放在一个光滑的标有方向的铜盘上。这个磁石磨成的勺在铜盘上会旋转,停下来后,勺柄正好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仪器,人们把它叫做“司南”。到了宋代,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指南仪器进行了改进。制作出各种式样的指南针。几百年前,指南针传到欧洲。从此,世界各国才逐渐有了指南针。3、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说法(1)提问:你知道指南针有什么用途吗?干什么事的时候必须用到指南针?(2)学生讨论(3)学生回答(4)提问:你知道怎样使用指南针吗?(5)讲解、演示指南针的用法。(6)练习用指南针判断方向。4、制作简易指南针(1)提问:你们想做一个指南针吗?(2)讲解、演示制作方法A 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钢针摩擦几十次。B 想办法使小钢针自由旋转起来(水浮法)C 把分别写有东、南、西、北方向的纸片贴在水槽相应的方位上。(3)学生分组制作(4)汇报制作结果,各组相互检查制作的指南针的效果。5、巩固练习用自制的指南针测定:学校、公园在你家的哪个方向?6、拓展:还有别的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吗? 六、板书设计 指南针1、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2、指南针的历史中国四大发明之一3、指南针的用途和用法4、制作简易指南针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三年级科学教案 2009-04-06 07:23:22 阅读8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四课。二、教材分析:本次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三、教学目的: 本单元强调亲历,即让孩子们亲自观察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大自然现象,探究所需要的材料也很简单,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充分的探究空间,他们就可以做得很棒。太阳运行,万影移动,这壮观的自然现象一定会比钟表的滴答声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光阴的脚步;当他们通过一整天的观测记录,发现太阳运行和影子的规律,当他们亲手制作的太阳钟指示出了准确的时刻,他们的内心将会感到多么喜悦与自豪!他们的心中充满着怎样的神圣情感?孩子们探究宇宙的热情将由此点燃而这正是本单元最重要的目标。 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们亲自观察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亲手制作太阳钟。五、教学时间:5课时7、认识太阳 一、 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三、教学准备课前查阅资料、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 教学准备由于本课重在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资料的过程,课前教师充分发动学生,将有关书籍、录像带到课堂中来,建成资源库。教师为学生准备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丰富学生的事业,拓展学生的知识。(二)具体教学过程活动一: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了解多少?师:同学们,关于太阳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个别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关于太阳的知识)师:同学们对太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系统。我们小组之中交流一下,将你们组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集中起来,选取一位代表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巡视,帮助学生总结)(在这项活动中,应注重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做好纪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实现成果共享)活动二:我还想知道(教师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太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师:关于太阳,你们还想了解什么?板书:认识太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板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课可共同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师:研究的题目确定了,你们想怎样去寻找答案?小组讨论一下。(小组成员根据所选定的题目,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如何探究该问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师:问题确定了,研究方案也有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吧!(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师:每个小组可派一名代表用你喜欢的方式,汇报你们组的研究成果。(各小组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纪录;要求学生对研究成果,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如诗歌、漫画等进行总结,获得新认识)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对太阳有了那些新的认识?(学生再次展开汇报活动)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都是用那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对所选取的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汇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对搜集的方法、途径进行总结,渗透可以多途径、多方法搜集信息资料的理念)活动三:自由活动师:如何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呢?以“动手做一做”为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现成果的方式,可以做剪贴报、手抄报,举办图片展览,也可以进行其他学生喜欢的活动。活动四:拓展活动我们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通话。 8、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2、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2、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2学生猜谜。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二、画影子(一)画自己的影子。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4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过程:1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2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3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4记住自己站的姿势。5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6画好之后,领取新任务。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1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2观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3比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4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过程:1分发学生材料。2学生制作简易日影仪。3操作记录杆影。(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三、猜想影子的变化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1教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2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3交流讨论:(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1猜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2讨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3观测记录: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1整理日影仪上的数据(1)量出杆影的长度(2)交流发现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2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3讨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八、 总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9、用太阳计时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二、教学重难点知道日晷计时的道理,能制作简易的日晷模型。三、教学准备手电筒、纸板、剪刀、牙签、图片、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太阳钟a.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c.学生回答d.教师小结2.探究日晷原理a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b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c探究原理(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8)学生讨论(9)学生汇报3.认识手掌日晷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7学生回答。8教师小结。(三)认识古代计时器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小组请代表汇报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 10、制作计时工具一、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二、教学重难点愿意合作与交流,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需要材料:胶带、剪刀、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方法一:谈话: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间,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能不能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方法二:教师展示精美的沙漏或水钟等计时工具,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以此引入制作活动之中。二、设计制作方案1小组讨论,设想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2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3学生设想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4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5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三、开展制作活动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2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播。3做游戏,也可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4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控制流量),使作品更美观等。四、展示与交流1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2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要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3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方法。五、拓展延伸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 10、制作计时工具一、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二、教学重难点愿意合作与交流,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需要材料:胶带、剪刀、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方法一:谈话: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间,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能不能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方法二:教师展示精美的沙漏或水钟等计时工具,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以此引入制作活动之中。二、设计制作方案1小组讨论,设想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2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3学生设想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4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5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三、开展制作活动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2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播。3做游戏,也可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4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控制流量),使作品更美观等。四、展示与交流1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2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要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3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方法。五、拓展延伸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 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一、单元分析:电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能量来源.学生在生活中虽经常使用,但电对学生来说却存在着许多的神奇和奥秘,因此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设计了电的本领这一单元。二、单元目标: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三、单元内容:本单元由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安全用电四课,前两节是基础,后两节是应用和深入,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学生掌握与电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资料的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五、教学时间:5课时11、灯泡亮了一、教学目标:1尝试用1节电池、一根电线点亮一个小灯泡。2学画1节电池、一根电线、一个小灯泡组装的电路,并用彩笔指示电流动的路径和方向。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二、重点难点:1、实际操作,让小灯泡亮起来。2、画简单电路图和电流路径,正确认识电路。三、教学准备:干电池、小灯泡、电线(学生可自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熟悉电灯通电后灯泡会发光,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同学们准备好用具了吗?2检查学生器具准备情况(二)学习活动1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师提示:用1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根电线组装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学生组内尝试:连接起来点亮小灯泡。展示:我的小灯泡亮啦。2指导画简单电路图,标出电流动路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学生学画(略)(见板书)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池、小灯泡、电线。师提示:电通过灯丝,形成环路、小灯泡就会亮,除上述方法还可以怎样连接,阅读教材5页四个图示,尝试连接一下。 展示:小灯泡亮了。 讨论:图三、四小灯泡为什么不亮。总结:电流通过灯丝,形成环路小灯泡亮,短路或断路小灯泡都不会亮。板书设计:11、灯泡亮了电从电池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灯丝,再从小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螺纹处)流出,经电线与电池负极相连,形成环路,小灯泡发光。短路或断路,小灯泡都不会亮。12、让更多的灯光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学会使用灯座和电池盒。3、尝试用各种方法接亮更多的小灯泡,并能简单的画下电路图。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材料的分步控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各种方法接亮多个小灯泡。三、课前准备:(5组) 电池(每组1个),电线(每组4根),灯座(每组1个),电池夹(每组1个),每组记录纸一张。四、教学过程: 上课前在桌上放一个电池,一个电池夹,一个小灯泡。1、师:我给大家在桌上放了一些东西,认识这个吗?(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