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气科学专业 1 目 录 海洋学 I .1 流体力学 .7 流体力学实验 .12 海洋调查实习 .16 理论力学 .22 计算方法 .25 大气物理学 .29 大气探测 .35 天气学原理 .40 动力气象学 .43 气象统计 .46 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9 大气科学导论 .52 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 .54 大气环流引论 .56 非线性大气动力学 .58 气候学基础 .61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63 海洋气象学 .65 物理海洋学 .67 卫星海洋学 .73 海洋环流 .75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77 气象资料分析 .79 天气学分析 .81 天气预报实习 .84 1 海洋学I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070702101287 课程英文名称:Oceanography 课程总学时:68 总学分: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 授课对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 使用教材:海洋科学导论 编者: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1 年 7 月 3 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 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 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海洋 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过程、 概念、理论以及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目的使学生较全面认识 海洋。 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 象和过程。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学生讲坛等形式。 考试形式: 闭卷与开卷及平时练习相结合。各部分比例:闭卷 50%、开卷 20%、平时思考题 10%、 平时练习 20%。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 授、讨论、多媒体教 学等)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海洋学研究内容 一、海洋研究内容 二、海洋的特性 第二节 海洋学研究意义 一、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 切 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第三节 海洋学研究方法 一、直接观测 二、实验和数值模拟 三、理论研究 第四节 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了解海洋科学的研究内 容、研究方法、本学科研究 发展历史过程,激发学生探 索海洋、研究海洋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多媒体教学。 采用彩色图片、历史 人物等学生熟知的历 史事件及比较感兴趣 的现象,引入海洋科 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意义。 2 2 一、早期研究(19 世纪前) 二、海洋科学研究开始 三、全面认识和近期高速发展 四、国际研究计划、研究前景规 划 五、中国海洋科学发展 第二章 地球概观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一、宇宙中的地球 二、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概观 一、地球结构 二、海陆分布特点 第三节 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说 二、海底扩张说 三、板块构造说 第四节 海水来源 一、水的来源 二、盐分的来源 第五节 海洋的划分 一、海和洋的定义及水文特征 二、洋的划分和海的分类 第六节 海面地形 第七节 海底地形 一、大陆边缘 二、洋中脊 三、洋盆 第八节 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 一、太平洋 二、大西洋 三、印度洋 四、北冰洋 五、南大洋 六、中国海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准确的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 特殊地位及其运动状态。清 楚地球的形状和它的内、外 圈层结构。熟悉海面、海底 的地貌形态和海洋形态特征。 了解地球构造学说。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地 位、构造学说、海洋的特征、 海底形态特征。 多媒体教学。 4 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海水的组成 一、海水的组成 二、海水组成恒定性原理 第二节 海水的物理性质 一、淡水 二、海水热力学性质 三、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 第三节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概念 一、温度 二、盐度 三、密度 四、海水状态方程 第四节 海冰 一、海冰的形成 二、海冰分类 了解海水的组成,熟知 海水的一些热力学性质及海 水的温、盐、密度的概念。 了解海水状态方程的含义, 认识海冰与气候系统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为进一步 学习其他海洋知识做准备。 重点:海水的热容、蒸 发潜热、位温概念和特性, 海冰与海洋状况关系。 难点:海水的盐度、密 度、海水状态方程概念 多媒体教学。 4 3 三、海冰的时空分布 四、海冰的物理性质 五、海冰与海况 六、海冰与气候 七、海冰的危害 第四章 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 第一节 海洋中的热收支 (一)海面热收支 一、太阳辐射 Qs 二、海面有效回辐射 Qb 三、蒸发潜热 Qe 四、感热交换 Qh 五、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 纬度变化 (二)海洋内部热交换 一、铅直方向上的热输运 Qz 二、水平方向热输送 QA 三、海洋中全热量平衡 第二节 海洋中的水平衡 一、影响因子 二、水平衡方程 三、水平衡对盐度的影响 充分认识太阳辐射对海 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地球 系统的角度掌握海洋热收支 和水平衡,了解具体过程.为 以后海洋科学的学习中,做 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以宏观带动微观,提高学习 的效率打好基础。 重点:影响海面熱收支 的因素;海洋表面辐射平衡 热盈余的物理意义;影响或 控制海面蒸发的条件和因素. 难点:海面蒸发的条件 和影响因素. 以课堂讲授为主,利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并注意结合实际生活 中的例子进行讲授,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 性和呼应,提炼知识 的主线,给学生一个 比较清晰的图像,使 所学的知识扎实、牢 固。 4 第五章 大洋及中国海的温度、盐度、 密度的分布及变化 第一节 大洋温度的分布及变化 一、水平分布 二、垂直分布 三、水温的变化 第二节 大洋盐度的分布及变化 一、水平分布 二、垂直分布 三、盐度的变化 第三节 大洋密度的分布及变化 一、水平分布 二、垂直分布 三、密度的变化 第四节 中国海温盐分布及变化 第五节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观测 从整体上对世界大洋和 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的分布和变化有一个总体的 认识,掌握造成这些物理量 分布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目 前已有的温、盐、密度的观 测手段和方法。 重点或难点:海水的层 化现象和层结稳定性;温、 盐、密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 素;海洋温跃层概念 以课堂讲授为主,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尽量展示一些图表, 同时结合实际例子, 给学生一些生动直观 的图像。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和见解,展开 课堂讨论,增加教学 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6 第六章 大气环流 第一节 大气垂直结构与气象要素 一、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 二、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 三、气象要素:温、压、湿、风 第二节 大气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 二、季风环流 第三节 主要天气系统 一、低纬度系统 二、中高纬度系统 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四、区域性天气系统 第四节 中国海的气候特征 大气是海洋的上界面, 与海洋间时刻进行着能量、 物质及动量的传递和交换, 对海水的运动和状态影响显 著。如大气环流运动,直接 影响海洋上层环流的结构及 变化。阐述海面上的各种典 型天气系统运动特征。为今 后研究和认识其引起的海洋 现象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或难点:地球上气压带 和风带及季风环流的特征和 采用图示的方法,对 其生成过程、结构等 简单分解,便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另外通 过一些实测的热带气 旋的卫星资料图片及 气旋爆发时海洋状态 的照片,以及对当地 有影响的风暴过程的 实例,介绍热带气旋 规模和危害。 4 4 一、 天气特征 二、 气候分布 三、 寒潮 四、 台风、南风、北风 分布,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既是本节的重点亦是难点。 制图练习 通过绘制各种水文要素 分布图,了解和掌握对观测 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进 而研究、认识海洋,培养实 际工作技能和良好的从事科 学研究工作的态度。 课堂讲授、指导,课 下完成。作业讲评。 6 第七章 海洋环流与水团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及分类 二、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 第二节 海流成因 一、风生:风海流 二、密度差异引起 第三节 地转流 一、地转流定义 二、地转流特点 第四节 风海流 一、无限深海风海流 二、浅海风海流 三、风海流体积输运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 第五节 惯性流 一、定义 二、水质点运动轨迹 第六节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 (一)大洋环流的成因 一、风生大洋环流 二、热盐环流 (二)海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 一、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 二、气旋式环流 (三)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 一、赤道流系 二、西边界流 三、西风漂流 四、东边界流 East 五、亚北极海流 North 六、极地环流 七、副热带辐聚区 八、世界大洋上层铅直向环流 (四)大洋水团及表层以下环流 一、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 二、水团的定义和分析方法 三、大洋水团 第七节 中国海环流 一、东中国海环流 二、黑潮分支与主要作用 第八节 海流的观测、研究及应用 掌握海流、环流及水团 的相关概念、形成原因,掌 握地转流、风海流的概念及 其特征,水体输运的主要特 征;上升流和下降流的概念 及其流区主要特征。掌握全 球海洋环流结构和水团结构。 熟悉西向强化现象,了解其 出现西向强化现象的主要原 因。了解各流系的主要特征、 大洋各水团的来源及主要特 点。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 了解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系 统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海洋环流空间分布状 态,大洋水团结构 2、准地转、准静力、准 定常三个概念。 难点:地转平衡 图文并茂讲解。 采用形象的模型、图 示等手段,形象生动 描述流动的特征;采 用动画、录像等多媒 体资料展示运动形态 特征。 通过实测资料、文献 资料、卫星资料反演 结果、数值计算结果 和数据同化等分析结 果,了解全球环流、 水团的结构、特征及 变化。 通过学生对浮冰、冰 山的移动,轮船和木 板的漂流等的讨论, 深入体会风海流的流 动和水体输运特征 12 5 一、观测手段 二、研究方法 三、应用 第八章 海洋中的波动 第一节 概述 一、波浪要素 二、波浪类型 第二节 小振幅重力波 一、 波形传播与水质点的运动 二、 波动能量 三、 波动叠加 第三节 有限振幅波 第四节 风浪和涌浪 一、风浪和涌浪 二、浅海和近岸海浪 第五节 海洋内波 一、 界面内波 二、 密度连续变化海洋中的内波 第六节 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 一、开尔文波 二、罗斯贝波 第七节 海浪的观测、研究及应用 了解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是海水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 从海面到海底处处都可能出 现波动。 从简单波动的讨论入手, 以小振幅波为重点,讨论波 动特征及叠加效果。熟悉内 波的特性、了解长周期波 (凯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 特性。掌握风浪、涌浪概念、 传播特性;传到浅海和近海 情况。 采用图文、动画等手 段讲解风浪成长过程 及其传播特性,结合 实际常见的海洋现象 对比讲解,提高认识 深度。间接引进海洋 科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和研究方法,形成良 好的思维习惯。结合 海洋工程上的应用, 提高学习的兴趣,扩 大授课效果。 结合俗语“风大浪高、 无风不起浪、无风三 尺浪”了解风浪、涌 浪的特性 8 第九章 潮汐及风暴潮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研究意义 三、基本要素 四、潮汐分类 第二节 与潮汐现象有关的天文知识 一、天球 二、时间单位 第三节 引潮力 一、万有引力 二、惯性离心力 三、引潮力 四、引潮力讨论 第四节 潮汐理论 一、平衡潮理论 二、潮汐动力理论 第五节 中国海潮汐 第六节 风暴潮 一、定义 二、分类 三、风暴潮预报 第七节 潮汐的观测、预报方法及应 用 建立潮汐是海水基本运 动形式之一的概念,了解潮汐 的一些基本要素;掌握用来解 释潮汐现象的平衡潮理论和潮 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能够 运用潮汐理论定性解释一些常 见的潮汐现象,认识潮汐运动 的一些基本规律。 掌握风暴潮的概念和特 性,了解潮汐和风暴潮的预报 方法;掌握从潮位曲线中分离 风暴潮和潮汐的方法;了解潮 汐的观测手段。 重点或难点:引潮力的 概念,平衡潮理论的基本思想 及分潮的概念。 采用图示、动画等方 法,描述平衡潮理论、 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 思想,了解潮汐类型、 潮汐不等现象。 启发学生用浅显的语 言描述潮汐现象。 8 第十章 海水的混合和海洋细结构 第一节 海水混合 一、混合概念、形式 二、混合效应及影响因素 三、混合增密效应 四、水团之间混合 了解海水混合的主要形 式及不同海域混合的主要过 程;熟悉混合增密效应;细 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内波与 细结构的关系。 重点或难点:海水混合形式 课堂讲授为主。辅助 于图片讲解 2 6 第二节 海洋热盐细结构 和主要混合过程;混合效应; 双扩散对流概念和过程 第十一章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 气候系统 一、气候系统 二、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 第二节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一、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 征 二、ENSO 了解海洋在气候系统中 的地位及其海洋与大气相互 作用的基本特征。了解全球 性的海气相互作用事例 ENSO。 重点或难点:海气相互作 用的基本特征、气候系统的 概念 课堂讲授为主。辅助 于图片讲解。 4 第十二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 第一节 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 一、研究意义 二、声波知识 三、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四、海洋声学特性 五、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 六、海洋噪声 第二节 海洋中的光现象 一、研究意义 二、海水的光学特性 三、透明度和水色 四、光与海洋生物 了解海洋研究中声、光 的作用和地位,掌握海水中 声波传播的规律及主要影响 因素,掌握一些主要的海洋 声学现象。了解一些主要的 海洋光学现象、基本的海洋 光学性质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重点或难点:海水中声 波的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 海水中光的传播特性,水色、 海色和透明度的概念。 结合潜艇、深潜器、 遥感技术等在海洋中 的应用,了解海洋中 声传播及光现象的特 征。 课堂讲授为主。辅助 于图片讲解。 4 合计 68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海洋学 ,杨殿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海洋科学概论 ,陈宗庸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各种外文版教材,如: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Paul R. Pinet Invitation to Oceanography JONES AND BARTLETT PUBISHERS 2000 Paul R. Pinet Invitation to Oceanography JONES AND BARTLETT PUBISHERS 1998 Paul R. Pinet Oceanograph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lanet Oceanu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Richard A. Davis Oceanography Wm. C. Publishers 1991 Open University Ocean circultaion Jointly pubilished by the Open University, Walton Hall, etc. 2001 7 8 流体力学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070702101203 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85 总学分: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 推荐使用教材:流体动力学 编者:李心铭 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1997 年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系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 本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 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 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 时分 配 第一章 流体运动学 讲课 16 11 连续介质假定; 讲课 12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讲课 13 实质微商和流体质点加速度 讲课 131 直角坐标下流体质点加速度 讲课 132 球,柱坐标下流体质点加速度 讲课 14 流线和轨迹 讲课 141 流线 讲课 142 轨迹 讲课 15 连续方程 讲课 151 Euler 观点 讲课 152 Lagrange 观点 讲课 15. 3 球,柱坐标下连续方程 讲课 16 变形运动学 讲课 161 Helmholtz 速度分解定理 讲课 162 流体微团自转角速度 讲课 163 变形速度 讲课 164 变形二次曲面 讲课 9 17 有旋运动 讲课 171 涡度 讲课 172 涡线,涡管,涡面 讲课 173 Helmholtz 运动学涡旋定理 讲课 174 环流和涡度 讲课 175 球,柱坐标下涡度 讲课 18 无旋运动 讲课 181 速度势 讲课 182 单连通区和多连通区 讲课 183 单值速度势和多值速度势 讲课 184 不可压流体的无旋运动 讲课 第二章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讲课 20 21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讲课 211 体积力 讲课 212 表面力 讲课 22 应力 讲课 221 应力分析 讲课 222 主应力和主方向 讲课 223 应力张量概念 讲课 224 静止流体中的应力张量 讲课 23 本构关系 讲课 231 运动流体中的压强 讲课 232 主应力和主变形的关系 讲课 233 应力和变形的关系 讲课 24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讲课 241 以应力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讲课 242 Navier-Stokes 方程 讲课 243 能量耗散 讲课 25 速度和应力的边界条件 讲课 251 运动学边界条件 讲课 252 物理边界条件 讲课 26 环流变化定理 讲课 261 环流定理 讲课 262 压强梯度力对环流的影响 讲课 263 粘性力对环流的影响 讲课 10 264 Kelvin 环流定理和 Helmholtz 涡旋第二定理 讲课 27 涡度方程 讲课 第三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 讲课 18 31 理想流体和 Euler 方程 讲课 311 理想流体中的应力 讲课 312 理想流体运动方程 讲课 313 Euler 方程另一种形式 讲课 32 系统和控制体积 Renolds 输运定 理 讲课 33 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律 讲课 331 质量守恒 讲课 332 能量守恒律 讲课 34 动量和动量矩定理 讲课 341 动量定理 讲课 342 动量矩定理 讲课 35 定常正压运动中的 Bernoulli 方 程 讲课 36 无旋运动中的 Bernoulli 方程 (Lagrange 积分) 讲课 37 流体的力学平衡 讲课 371 平衡方程 讲课 372 流体平衡状态实例 讲课 第四章 不可压理想流体无旋运动 讲课 14 41 流函数 讲课 411 Lagrange 流函数 讲课 412 Stokes 流函数 讲课 413 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的 流函数 讲课 42 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的 复位势 讲课 43 基本流动 讲课 44 绕圆柱的无环流和有环流流动 讲课 441 绕圆柱的无环流流动 讲课 11 442 绕圆柱的有环流流动 讲课 45 象的方法 讲课 451 平面边界 讲课 452 圆柱边界 讲课 46 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动 力学 讲课 461 Blasius 定理 讲课 462 Joukowski 定理 讲课 463 合力矩公式 讲课 47 涡的感生运动 讲课 第五章 均匀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 讲课 12 51 平面 Couette 流和平面 Poiseuilli 流 讲课 52 不可压粘性流体在无限长柱形管 道内的定常流动 讲课 53 同心旋转圆柱间的定常运动 讲课 54 球在粘性流体中的运动问题(小 Renolds 数) 讲课 55 涡旋的扩散规律 讲课 56 动力相似定律 讲课 561 流动相似定义 讲课 562 流动相似的条件 讲课 563 Renolds 数的意义 讲课 57 量纲分析 讲课 571 量纲分析基本思想 讲课 572 实例 讲课 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讲课 6 61 Prandtl 边界层微分方程 讲课 611 边界层理论基本思想 讲课 612 Prandtl 边界层微分方程 讲课 62 边界层微分方程的积分 讲课 621 哥路别夫方法 讲课 622 卡门和列宾森积分方程 讲课 623 附加边界条件 讲课 63 积分方程的应用 讲课 12 631 平板绕流 讲课 632 曲线边界 讲课 第七章 湍流 讲课 4 71 湍流平均运动方程 讲课 711 平均运动和脉动运动 讲课 712 平均运动方程 讲课 72 混合长理论 讲课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吴望一,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年。 13 流体力学实验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070702102205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Fluid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 51 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4 学分:1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 编者:流体力学实验室 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流体力学实验能力,掌握静态流动参数测试方法,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观测方 法、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 基本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读取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掌握流体力学理论实验技能。 考试形式: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 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时分配 第一讲:流动显示 介绍染色法、电化学法、氢泡 法、空气泡和烟线法等常用的 流动显示方法的工作原理,以 及流动显示方法在教学、科研 和工程上的应用。 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流动显示方 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流动显示 方法在教学、科研和工程上的 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讲授 1 实验 1:流动显示实验(演示 实验) 用空气泡法和烟线法演示管道 流动和绕流平板、圆柱、机翼 等物体的流态;通过对大量的 流动现象的观察和比较,对流 体力学某些基本概念(理想流 体和粘性流体,层流和湍流, 附面层,流动分离,流线体和 钝体等)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观察(基础性) 2 第二讲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范 围和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性 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应 用范围和研究方法;加深对流 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流 体性质与分类,流动分类与描 传统讲授 2 14 质与分类,流动分类与描述 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连续性 方程,伯努利方程 述;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讲:压力、速度和流量的 测量 压力的测量:静压和总压的测 量; 液体式压力计(微压计, 多管压力计, 式压力计) 和压力传感器 速度的测量:风速管,热线风 速仪 流量的测量:秤量法和容积法, 各类流量计, 文丘利流量计的 标定 掌握压力、速度、流量的测量 方法 传统讲授 2 第四讲 量纲分析方法与 定 理 物理方程量纲一致性原则;瑞 利法; 定理 掌握量纲分析方法与 定理传统讲授 2 第五讲 管道流动 实际流体总流的动量方程以及 动量方程的验证 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以及 能量方程的验证 掌握流体总流的动量方程和实 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 传统讲授 1 实验 2:动量定律实验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的动 量方程;通过对动量与流速、 流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因 素间相关性的分析研讨,进一 步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动量守恒 定理;了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 验仪原理、构造,进一步启发 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实验操作(基础性) 2 实验 3:伯努力方程实验 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 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实验操作(基础性) 3 实验 4:能量转化实验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动 实验操作(基础性) 3 15 水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 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 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第六讲:流动阻力分类:沿程 阻力和局部阻力 了解流动阻力的分类,掌握沿 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特点 传统讲授 2 实验 5:沿程阻力系数测量实 验 掌握测定管流沿程水头损失系 数的方法,分析圆管层流和紊 流的沿程损失与平均流速定量 关系,测定不同直径、不同当 量粗糙度实验管道的沿程阻力 系数。 实验操作(基础性) 2 实验 6:局部阻力系数测量实 验 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 数的方法,实测各种局部水头 损失系数值,并与理论公式或 经验公式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操作(基础性) 2 第七讲:圆管流动状态:层流、 湍流和雷诺判据 了解圆管流动状态,掌握上下 临界雷诺数的判定 传统讲授 1 实验 7:雷诺实验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 换特征;测定临界雷诺数,掌 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学习古 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 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 其实用意义。 实验操作(基础性) 2 第八讲 边界层及绕流 理想流体绕流圆柱,粘性流体 绕流圆柱 物体表面压力分布的测量意义、 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了解边界层的存在以及边界层 厚度的测量方法。 传统讲授 1 实验 8:圆柱绕流表面压力分 布实验 用多管压力计测量绕流圆柱体 表面压强分布,绘制压力分布 图,并计算阻力系数 实验操作(综合性) 2 实验 9: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 测量 学习测量固体边界层的方法; 通过实测结果,验证边界层的 存在,并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 实验操作(综合性) 2 第九讲:水电比拟 了解水电比拟的原理和方法 传统讲授 1 16 电场和流场基本方程的相似性 和模拟条件 实验 10:水电比拟实验 掌握应用水电比拟的原理和方 法;应用水电比拟测定流场的 等势线或流线,并绘出等势线 实验操作(基础性) 2 第十讲:流体力学实验测量仪 器简介 风洞、热线热膜风速仪、水槽 等 了解并学会使用部分流体力学 实验仪器 传统讲授 2 实验 11:气动力学综合实验 利用风机和热线热膜风速仪, 测量风速等资料 实验操作 4 第十一讲:水跃 水跃的概念;水跃的基本方程; 水跃的形式 掌握水跃的概念、基本方程及 水跃的形式 传统讲授 2 实验 12:水跃综合实验 检验平坡矩形明槽自由水跃共 轭水深理论关系的合理性,并 测定跃长、检验跃长经验公式。 实验操作(研发性) 4 选做实验(题目可自选也可选 自题目库) 利用所学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动手设计实验,提高实际动手 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性研究 实验操作(研发性) 4 合计 51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 基础流体力学实验 杨立清等 北京大学 2000、4 2、 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指导王凤聪等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9 3、 流体力学实验 CAI 毛根海等 浙江大学 17 海洋调查实习 开课院系:船舶中心 课程名称:海洋调查实习 课程编号:070702103207 英文名称:Marine Investigation 推荐使用教材:东方红 2 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 编者:东方红 2 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1 第一版 课程总学时:2 周 总学分:2 含实验或上机或听力学时: 学分: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是否双语教学): 海洋调查实习是中国海洋大学涉海专业必修课程。配合海洋学理论教学,基于 海洋调查基本理论,系统介绍海洋调查手段和方法,海洋调查资料由人工处理转向自动化处 理。对当今海洋调查的最新进展也给予介绍。 海洋调查实习的实践性很强。在基本的理论授课前提下,主要注重海上实践的内容, 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现场资料获取及资料分析能力。使用中文单语教学,不使用双 语教学。 科目 章 节 授课内容 授课模式 学 时 海洋调查总则 海洋调查 总则 主要讲授海洋调查规范要求的一般规定,包括执行标准、 术语、基本程序、质量控制等 海洋调查导航定位的一般规定 海洋调查方式的一般规定 海洋调查仪器的一般要求 海洋调查人员的一般要求 海洋调查资料及样品的一般规定,包括记录格式、保存、 验收 讲授 2 2 通 则 水文观测的一般规定 讲授 1 1 海洋水文要素观测 第一章 水深测量: 水深测量的一般要求,介绍钢丝绳测深方法、回升测深 原理与方法 讲授 1 实习 1 2 18 第二章 海流观测的原理和方法。 着重讲授 SLC9-2 直读海流计的测流原理、结构及使用 方法。简介其它测流仪器 讲授 2 实习 2 4 第三章 透明度、水色观测的原理和方法 讲授 1 实习 1 2 第四章 海水温度观测原理和方法。著重介绍颠倒温度表的测温 原理、结构、观测方法及资料现场订正。简介电测温度 计和 XBT 测温 讲授 2 实习 4 6 第五章 海面观测:海浪、海况、海发光观测方法 讲授 1 实习 1 2 第六章 资料的一般处理:垂直分布、断面分布、平面分布 讲授 1 实习 2 3 通 则 海面气象观测的一般要求,包括观测目的、项目、时间、次数、次序等的一般规定 讲授 1 1 第一章 云的观测:简要讲授云的分类与区别、演变与天气、云的编码。结合中国云图实际观测 讲授 2 实习 2 4 第二章 天气现象观测:简要介绍分类,常见天气现象的产生条件与区别,观测方法 讲授 1 实习 1 2 第三章 能见度观测:白天、夜间能见度概念、观测判断方法 讲授 1 实习 1 2 海面气象要素观测 第四章 温度、湿度测量: 玻璃液体温度表、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方法、 滞后效应、误差。简介光、电测温仪 通风干湿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观测方法 湿度查算方法 简介其它测湿仪器的测湿原理 讲授 2 实习 2 4 19 第五章 气压观测: 气压的定义结合天气图简介天气预报的方法 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表测压原理、资料的处理与订正 (重点) 其它气压观测仪器简介 讲授 1 实习 2 3 第七章 海面风的测量: 风的特征。轻便三杯风速表测量原理、构造、观测方法 走航测风及资料订正 简介其它测风仪器 讲授 1 实习 2 3 第八章 高空风观测: 简介高空风的探测方法(气球、经纬仪、测风雷达) 简介高空温、压、湿的测量原理和方法,资料的处理, 测量误差 讲授 1 1 第九章 现代遥感探测的简介: 主动式和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仪器的原理及信号的识别 自动气象站 讲授 1 1 第一章 盐度的测量: 盐度的定义: a.原始定义;b.新定义;c.实用定义 测量方法: a.分析化学(氯度法) ; b.物理化学(电导、比重、折射率法) ; 介绍 SYC2-2 型电导盐度计和 SYA2-2 型实验室用盐度计 的测量原理、操作方法及测定结果的处理 讲授 2 实习 2 4 第二章 溶解氧的测量: 溶解氧的定义、测量方法; 介绍溶解氧传统分析化学测量方法,展示现代化精密溶 解氧分析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讲授 2 实习 2 4 第三章 pH 的测定: 1. pH 测量的方法原理 2. 介绍标准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3. 介绍酸度计的使用原理、测定步骤及结果处理 讲授 2 实习 2 4 海洋化学要素观测 第四章 总碱度的测定: 1. 总碱度测量的方法原理 2. pH 法测量总碱度的试剂配制 3. 测定方法和结果处理 讲授 1 实习 1 2 20 第五章 现代化海洋化学测量仪器简介 讲授 1 1 第一章 海洋生物分布概况,海洋生物调查的目的、任务、项目、时间、次数、次序等的一般规定 讲授 2 2 第二章 介绍海洋浮游生物的形态、繁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的常见种类,配合实物讲解调查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浮 游生物拖网和球盖式采水器 讲授 4 实习 4 8 第三章 实践讲解底栖生物的分布和常见种类。调查的工具设备,如曙光采泥器 讲授 2实习 4 6 海洋生物要素观测 第四章 现代海洋生物调查仪器的发展 讲授 2 通 则 海洋地质调查一般要求,包括观测目的、项目等的一般规定 讲授 1 1 第一章 海底柱状取样:讲授柱状取样的一般方法 1、 重力柱状取样器的构造、原理及取样方法 2、 重力活塞柱状取样的构造、原理及取样方法 3、 震动活塞柱状取样的构造、原理及取样方法 4、 样品的现场描述及保存方法 讲授 2 实习 2 4 第二章 海底表层取样: 1、 讲授曙光采泥器的构造、原理及取样方法 2、 样品的现场描述及保存方法 讲授 2 实习 2 4 海洋地质 第三章 悬浮体取样:介绍悬浮体取样的方法及现场滤定方法 讲授 1 实习 2 3 第一章 当前海洋调查手段和方法的最新进展 讲授 1 1 现代调查仪器设备及调查方法 第二章 温、盐、深探测系统: 1、 介绍温、盐、深探测系统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国 际、国内) 2、 讲解 Seabird 911 plus CTD 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 测量方法 3、 简介 FICTD、S4 等其它温、盐、深探测系统 4、 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5、 现场操作演示 讲授 2 操作演示 2 4 21 第三章 海流测量: 1、 讲授声学多普勒效应,声学基本知识,声学测流的 基本理论 2、 讲解 RDI OS-75 船载 ADCP 的系统组成、测量方法、 获取数据的基本情况 3、 简介其它声学测流仪器,比如:安德拉海流计、ADP 等 4、 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5、 现场操作演示 讲授 2 操作演示 2 4 第四章 多波束测量: 1、 多波束测量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2、 介绍 Seabeam 1050 中水多波束的系统组成、测量方 法、获取数据情况 3、 简介其它多波束系统 4、 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5、 现场操作演示 讲授 2 操作演示 2 4 第五章 浅地层测量: 1、 讲授浅底层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 2、 介绍 CAP6600 浅地层剖面仪的系统组成、测量方法、 获取资料情况 3、 简介其它浅地层剖面仪 4、 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现场操作演示 讲授 2 操作演示 2 4 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第一章 一般规定: 1、 海洋资料的形式和通用文件结构 2、 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3、 海洋调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 海洋调查的管理和归档 讲授 1 1 22 第二章 海洋水文、气象、化学资料: 1、 海洋水文调查资料综合报表 2、 海洋气象调查资料综合报表 3、 海洋化学调查资料综合报表 4、 海洋水文、气象、化学资料处理的有关公式、方法 和图件 讲授 1 1 第三章 海洋生物资料 讲授 1 1 第四章 海洋地质资料 讲授 1 1 考 核 考 核 编写实习报告: 以现场指导为主,利用获取的资料或历史资料,撰写实 验报告,培养学生对获取资料的应用及理论与实践结合 的能力,发现或认知海洋的能力。 现场指导 4 4 合计 111 注: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 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海洋局,1975 年和 1991 年 2 海滨观测规范 ,国家海洋局,科学出版社,1987 年 3 海洋调查方法侍茂崇等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年 4 中国云图 ,气象出版社,1984 年 5 大气物理学 ,王衍明,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 年 6 大气物理学 ,曹文俊,气象出版社,1993 年 7 大气探测原理 ,赵柏林等,气象出版社,1987 年 8 海洋调查仪器使用手册 ,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编,海洋出版社, 2001 年 9 海洋科学导论 ,冯士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0 A SHORT HISTORY OF CHEMISTRY ,James Riddick Partington,1957 年 11 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2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祥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 年 13 中国北部海洋无脊椎动物杨德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4Seabird 911 plus CTD 技术手册 说明书 15RDI 公司(美) ,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工作原理 16 多波束勘测原理技术与方法 李家彪等 海洋出版社 1999 年 17多波束操作手册 18CAP6600 浅地层剖面仪操作手册 23 理论力学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系 课程编号:070702101313 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 推荐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教程 编者:周衍柏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1986 第二版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学会应用高等数学方法来处理物理问题; 掌握有限自由度力学体系(如质点和刚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 为以后学习无限自由度的力学体系问题(如流体力学等)打下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 具有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合理的理论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恰当确定研究对象,坐标系, 给出受力图,并正确运用给定条件分析受力平衡问题。 能运用合适方法描述质点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熟练计算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能对一般形 式的运动进行分析。 掌握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会正确运用合成法求解复合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 度问题,及平面运动中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正确、清晰地理解物体的力矩、动量、动量矩、动能、势能、冲量、功等物理概念,并能够 给出求解计算。 理解和掌握各动力学基本定理和守恒定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动力学基本 原理求解实际中的简单理论力学问题。 了解分析力学思想,理解虚位移和广义物理量等概念,了解变分与微分的区别,了解力学变 分原理。 掌握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正则方程和哈密顿原理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考试形式: 课后作业和随堂测验占 30,期末闭卷考试占 70。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 学时 第一章:质点力学 1.1 运动的描述 1.2 质点运动定律及运动微分方程 理解质点模型的概念;掌握质点运 动的描述方法和各运动参量的获取; 熟悉且能够正确运用质点动力学基 传统讲授 结合多媒 体教学 14 24 1.3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及基本守恒律 1.4 有心力 小结及习题辅导 本定理及守恒定律;掌握有心力情 况下问题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第二章:质点组力学 2.1 质点组的概念和特性 2.2 质点组动力学的基本定理及基本守恒定律 2.3 两体问题 2.4 变质量物体的运动 2.5 碰撞问题 小结及习题辅导 熟悉质点组运动遵循的各种定理定 律,并能够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典型问题:两体问题、碰撞 问题和变质量物体运动问题等。 传统讲授 结合多媒 体教学 10 第三章:刚体力学 3.1 刚体概念、刚体运动形式及分类 3.2 刚体静力学 3.3 转动中的角量及其与线量的关系 3.4 刚体运动学 3.5 刚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3.6 刚体动力学 3.7 欧勒角及刚体运动的欧勒描述 小结及习题辅导 理解刚体模型的概念;掌握刚体运 动的种类、特点和描述方法,熟悉 刚体上某点的运动参量与刚体运动 参量的关系并能够互求;能够确定 典型刚体的一些特征量,如转动惯 量、动量矩、动能等;熟练运用刚 体动力学方程处理问题,尤其是平 面平行运动和定轴转动。 传统讲授 结合多媒 体教学 14 随堂测验 考察前三章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第四章:转动参照系 4.1 平面转动参照系;空间转动参照系 4.2 非惯性系动力学 4.3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影响 小结及习题辅导 理解参照系的概念;熟悉各种参照 系并掌握同一运动在不同参照系下 的不同描述和相互转换;正确理解 和考虑地转效应。 传统讲授 结合多媒 体教学 10 第五章:分析力学 5.1 约束与广义坐标 5.2 变分 5.3 虚功原理 5.4 拉格朗日方程 5.5 哈密顿正则方程 5.6 哈密顿原理 小结及习题辅导 了解分析力学的思想;了解变分与 微分区别;熟悉虚位移、虚功、广 义物理量等基本概念;能够用虚功 原理、拉格朗日方法、哈密顿原理 理解和解决问题。 传统讲授 结合多媒 体教学 18 合计 68 25 学习参考书: 1、 理论力学 (第 3 版) ,马尔契夫著,李俊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 月第 1 版。 2、 理论力学教程习题解 ,谢宝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一版。 3、 理论力学教程学习辅导书 ,张宏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一版。 4、 理论力学 (上下) ,蔡泰信、和兴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一版。 5、 理论力学学习辅导 , 程靳、程燕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一版。 26 计算方法 开课院系:数学系 课程编号:070702101289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Methods 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 推荐使用教材:计算方法引论编者:徐萃薇,孙绳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1 年第 2 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这是为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设置的计算数学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对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计算机上对一些基本 的方法予以实现。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70%,平时考查 30%。 章 节 授课内容 授课模式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误差) 主要内容:机器浮点系统,舍入误差分析,数值 方法评判 原则. 传统讲授 4 第二章 插值法与数值微分 传统讲授 8 第一节 代数插值问题 主要内容:插值问题,经典代数插值问题的可解性, 余项估计. 第二节. . . 插值法 主要内容:Lagrange 插值法,差商,Newton 插值法. . . . 第三节. Vandemonde 方程组 主要内容:从线形空间角度看插值法,Vandemonde 方程组的求解. . 第四节 分段线性插值 主要内容:分段线性插值函数的构造,余项估计 第五节 分段三次 Hermite 插值 主要内容:两点三次 Hermite 插值多项式 分段三次 Hermite 插值函数 余项估计. 27 第六节 三次样条插值 主要内容: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构造及余项估计 各种插值法的比较 第三章 数据拟合法 4 第一节 最小二乘原理 第二节 多项式数据拟合 第四章 数值积分法 传统讲授 7 第一节 研究数值积分法的意义 主要内容:“积不出”的积分举例; 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定积 分的联系 第二节 一些经典求积公式 主要内容:Newton-Cotes 积分公式 积分公式的代数精确度 收敛性与稳定性 第三节 复化公式 主要内容:复化梯形公式、复化 Simpson 公式, 收敛性 余项估计 第四节 Romberg 外推技巧 主要内容:Romberg 外推技巧;再论两个复化积 分公式 第五节 Gauss 型求积公式 主要内容:建立 Gauss 型求积公式的基本思想, Gauss 型公式的收敛性及稳定性, Gauss 型公式的复化 Gauss 型积分公式举例 第五章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 传统讲授 4 第一节 矩阵的 LU 分解 主要内容:LU 分解,部分主元 LU 分解 LU 分解的实现 第二节 Cholesky 分解 主要内容:对称正定阵的 Cholesky 分解,LDL 分解T 第六章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传统讲授 6 28 第一节 范数理论 主要内容:向量范数,矩阵范数 第二节 单步迭代法 主要内容:用矩阵分裂构造单步迭代法,收敛性 定理,误差估计 第三节 三种迭代法 主要内容:Jacobi 迭代,GS 迭代,SOR 迭代 收敛理论 第七章 代数特征值问题 传统讲授 4 第一节 幂法原理 主要内容:幂法、反幂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QR 方法 主要内容:QR 迭代的一般理论; 上 Hessenberg 化技巧 位移技巧 第八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法 传统讲授 6 第一节 连续函数求根法 主要内容:二分法;一步迭代法通论 第二节 Newton 法 主要内容:Newton 法的构造,局部收敛性 收敛阶,割线法 第三节 方程组的 Newton 法 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传统讲授 8 第一节 初值问题的 Euler 格式 主要内容:差分法原理,Euler 格式的各种推导 方法 局部截断误差阶 第二节 RungeKutta 格式 主要内容:以二阶为例说明 Runge-Kutta 格式的 建立 四阶 Runge-Kutta 格式 第三节 Adams 四阶格式 主要内容:显式/隐式四阶 Adams 格式 预估校正技巧 第四节 两点边值问题的差分法 29 主要内容:直接差分法,打靶法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王能超.数值分析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编写工作小结: 1、实际讲授时可根据我校理工科不同专业具体情况适当增补取舍。 2、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数值方法进行数值实验,这有助于加深对计算方法和理论的理解。 3、目前的计算方法教材有老化现象。 30 大气物理学 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070703101291 课程英文名称:Atmospheric Physics 课程总学时: 68 总学分: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 推荐使用教材:大气物理学 编者:盛裴轩、毛节泰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3 年 5 月第一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主要讲述大气中有气象和气候意义的各种成分的性质、大气的垂直分层、各气象要素的 定义与计算;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太阳短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包括吸收和散射) 、地球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包括吸收和放射) ;大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各种热力过程和温、湿参量;大气层结稳定度;大气动力学、几种最简单的平衡运动;云物 理学等大气学科的基础知识。使气象和海洋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上述各方面基础知识,为进 一步学习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 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时分 配 第 一 章 大 气 概 论 第一节 地球大气 的起源 第二节 地球大气 的成分 第三节 大气的垂 直分层 第四节 大气气溶 胶粒子 原始大气 第二代大气 现代大气 85km 以下大气的主 要成分 几种气体的源和汇 对流层 平流层 中层 热层 气溶胶粒子的尺度 和空间分布 气溶胶粒子的源和 汇 气溶胶粒子的作用 气温 掌握大气的结构,主 要是垂直方向上,大 气的组成成分,描述 大气状态的参量,为 学好以后各章打好基 础。 多媒体教学 0.5 1 1 0.5 3 31 第五节 气象要素 第六节 干、湿空 气状态方程 第七节 热力学图 表上湿度量的查算 气压 风 湿度 饱和比湿和实际比 湿 相对湿度 饱和水汽压和实际 水汽压 虚温 1 1 (8) 第 二 章 大 气 辐 射 学 第一节 辐射概述 第二节 辐射的基 本定律 第三节 太阳辐射 第四节 大气与辐 射相互作 用规律 第五节 太阳辐射 在大气中 的传输 第六节 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 射 基本概念 辐射的度量 基尔霍夫定律 普朗克定律 斯蒂芬-波尔兹曼 定律 韦恩位移定律 太阳常数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气体吸收辐射的规 律 气体散射辐射的规 律 辐射传输基本方程 无云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吸收和散射 气溶胶对太阳辐射 的吸收和散射 云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散射 太阳短波辐射的传 输方程 太阳短波辐射的增 温率 涉及到能量学的范畴, 是研究气候系统变化 的一个重要方面。作 为地气系统的能量收 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大气中辐射能 (包括太阳辐射以及 地球和大气的辐射) 的传输,其作用,其 量级,气候平均状况。 多媒体教学 2 2 2 3 2 1 2 32 第七节 地球辐射 及其在大气中的传 输 第八节 辐射平衡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 地面对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