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情趣至胜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6641528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互动情趣至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生互动情趣至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生互动情趣至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生互动 情趣至胜运用新课程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周美金众所周知,当前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支撑。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能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意识,启迪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师生互动,情趣至胜,这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新理念,也是目前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一、参与是教学的根本什么是“教学”?从说纷云。有人认为教学是学习,也有人认为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不管教学的定义是什么,最起码它是人的一种活动,学习是活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是活动。既然它是一种活动,那必须有参与。因此,参与是教学的根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从学生而来,取之于学生;(二)到学生中去,教之于学生;(三)为学生而教,为学生而思。正如一位名人说过的那样:如果把它告诉我,我就会知道;如果把它教给我,我就会明白;如果使我参与进去,我就会记住。这几个原则虽然简单,可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奉献精神,因为它要求教师付出大量无报酬的劳动。“从学中来”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爱好,家庭影响等,尤其是对学习后进生和高才生的了解更为重要,他们将影响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了解得越透越便于把有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为学生着想”,这项活动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思想素养,它将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二、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也不是学生的单独活动,而是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创设师生之间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理应具有情感。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情感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核心内容。而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1、给予学生真诚的爱。炽热的爱能点燃学生心灵之火,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进步,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才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2、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教师既要当好学生的教育者,又要当好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让学生愿意把心理话说给你听。这种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使学生倍感亲切。课堂上,同时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达到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事实上,教学既然是人的共同活动,就必须富有情感的色彩。课堂中的情感交流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互动行为远比纯粹的认知行为要多得多。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师生情感的价值。我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总是努力使自己各方面做得更好。我给予学生深厚的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和深厚的感情。我从不轻易地批评学生,从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出现错误时,我总是以鼓励为主,然后善意的指出某些语言上的错误。学生生病了,我能亲自带他去医务室,付钱帮他买药、倒开水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深受鼓舞。(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师生互动是相互影响的,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二者并无矛盾。学习应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任何人无法替代或强制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这在教学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的主导性在于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它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主导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语言的、行动的、以至情感的方式全都包括在内。学生在主导的作用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提高智、能水平的同时,还直接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变化。主动权是指学生在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上有走自己的路的充分活动余地。教师代学生做着许许多多学生应做、愿做、能做的事,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外语教学中,有很多老师这样做:上新课之前先教单词,再板书(把书上有的均移到黑板上),然后反复领读,讲词义、举用法、造例句等;学生呢,死做笔记,一节课下来,笔记几面,累得直叹气,而脑海中一片空白我觉得,如果先教单词应以练代讲,练的方式多样,如猜谜、比赛、游戏、歌曲等,在师生互动中去记,去领会,比起单词枯燥的反复领读,学生被动的集体跟读、机械的去抄笔记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而且,有很多工作不需要(如板书单词),有的学生可自己动手,不需要老师代替,从而失去许多育人的良机。学生一本词典在手,上述工作尽可在课前、课上自做,也可相互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然在学生中出现群众性的创造学法的风气:自行设计、自行试验,自得成功之乐,也就是,学有所获。因而,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有效的促进了课堂互动的行为,间接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三)注重课堂教学反馈的调控,重视个别差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需要教师善于通过对学生的“察颜观色”来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中学生的喜、怒、衰、乐大都能从面部表情和身体的一些细微动作反映出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临督之下,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某种影响。例如,眼神的熟练应用,是通常的信息沟通方式。教师柔和的目光,慈祥的面孔,使学生能心情舒畅地专心听讲,积极大胆地思考问题;反之,如果学生看到的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他们上课的情绪就会低下,从而压抑自己的思维,课堂上默不作声,死气沉沉,更不说互动了,因而最终导致兴趣全无。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表情变化这一面“镜子”,及时对教学加以调控,协调师生互动。另外,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克服消极因素。例如,我所教的二(7)班,有个同学因成绩一般,上课一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有些同学还取笑他,因而一直很自卑。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与他谈心,开导他。他对我说,有的问题能回答偏偏没有点到他,而不能回答的偏偏点到他。于是,我除了鼓励他之外,还教给了他一个方法。我叫他会回答的举右手,不会回答的举左手。果然,他举右手时我就点他回答,举左手时我就不点他回答。一学期以来,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自信心大增,学习劲头十足,成绩从而进步很大,对别的同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样重视个别差异,分层安排,及时调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勇敢地参加课堂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更加完善。(四)活化情趣,丰富教学手段。著名特级教师于绮说:“教师要善于寻找课堂中的源头活水”,只有抓住了活水的源头,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这个迅息膨胀异常迅速的社会,文盲不再是那些没有读过书的,而包括那些不会读书和操作电脑的人。对于学生而言,在创造思维能力方面还远远不足。因此,如何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为此,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讲授初三阅读课文“Shopping Online”时,我借助电脑设制了该课的课件,课件中除了教学目的,重难点之外,还插入了与课文相关情节的图片,背景资料,并穿插了一些网上购物的常识及谨防上当受骗的例子。这种声相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拓宽知识面,而且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涌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初一时,对于一些难的句型、语法,我总是把它编成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或顺口溜来教,这样学生马上就可以掌握,而且气氛非常活跃。例如在讲国人与复数时,我是这样教的:中日友谊形不变(a Chinese, two Chinese;a Japanese, two Japanese),英法联盟ae变(an Englishman, two Englishmen;a Frenchman, two Frenchmen),其他之后“s”添(a German, two Germans;an American, two Americans)。诸如此类,学生学得快,掌握牢固,并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活化情趣,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是师生互动的活水源头。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不断达到教学相长,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贯彻实施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总之,要打破课堂教学中死气沉沉的局面,真正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换,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必须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把感受、体验的过程让给学生,把爱奉献给学生;必须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遵从教育学,顺应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潮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情趣至胜,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