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5页)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5924829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 1页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 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然后教师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做个简单介绍。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 米。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看课本第 67 页活动 2 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读图 8.3 看课本第 67 页活动第 1 题,小组讨论, 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板书: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本插图 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教师把三种地貌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结合课件水土流失资料, 读图 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和植被等。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降雨。降水变率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 7、 8 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溶于水。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加深认识,让学生阅读图 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越差。第 2页2.人为因素让学生阅读图 8.7 的对话,结合资料,小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 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 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356 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 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 并根据图上信息, 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 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最后归纳出: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切集中, 地表坡度较大, 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而地形一般为山区。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成因有多种假说,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黄土高原因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课堂练习练习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黄土高原、地表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讲授新课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这样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让学生结合图 8.5“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 水土流失严重了, 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使耕地减少,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3)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 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第 3页础上作简要总结。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1 页活动 1。首先,让学生阅读图 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延安降水量大约在 600 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之后,让学生综合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和“延安 19912019 年年降水量变化图” ,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最后,让学生读“延安 19511991 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 ,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旱年为 59.5%,涝年为 23.9%)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 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 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 72 页活动 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总结。 帮助学生画出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读 71 页阅读材料 “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生态建设)板书:四、生态建设首先,让学生读图 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 ,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神态农业。(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通过上述措施: 一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是增加当地人民收入, 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过渡:同学们,既然要进行建设,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第 4页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 73 页活动 1 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对于黄土高原来说, 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 也不能只求保持水土, 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一个度。 )请同学们看书 74 页完成活动 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要解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一方面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 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练习练习册板书设计 8. 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因素(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三、脆弱的生态环境四、生态建设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教学反思我校处于黄土高原地区, 气候干旱降水集中, 没水土流失明显,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直观感受水土流失的危害。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