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1,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第四节 大气扩散模式,第五节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第六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七节 大气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2,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为决策者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3,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础,环评工作者接受评价,任务之后,首先要进行评价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确定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名称及其排放量;其次要深入项目拟建地现场踏勘,掌握其地形、地貌特征,重点是要调查摸清其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区域环境功能是乡村还是城区,?,是工业区、商业区还是文化区,?,是否包含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环境保护敏感区,?,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执行标准与评价等级。,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础,4,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调查范围,2,调查对象,3,调查方法,4,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流程、排放量、排放方式等,对于毒性较大物质还应估算其非 正常排放量或事故排放量。,5,大气污染源评价,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评价目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定量掌握现状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对新增污染物的接受能力,为大气环境质量预测评价提供背景。,2,监测因子和范围,监测因子根据国家规定的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的常规污染物、当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综合确定。,监测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6,3,监测点位布设,一般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 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对于三级项目,若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点,可直接利用常规监 测资料,否则可布设13个监测点。当污染源较集中,而主导风向较明显时,主导风向下风 向应多布置测点,上风向作为清洁对照区,应少布置测点。工业集中区、交通繁忙区、人口 集中区、现状污染较重区,布置的测点不宜太少,郊区和人口密度较小区,以及现状污染较 轻地区,可适当少布点。,3监测点位布设,7,4,监测时间和采样分析方法,监测时间及频率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等级及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综合确,定。一般一级评价应在冬、夏两季各进行一期监测;二级评价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应作一期监测。由于气候存在着,7,天左右,的短周期变率,因此每期监测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监测频率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4监测时间和采样分析方法,8,5,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之前应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少数极大、极小值要作科学认真的分析,剔 除异常值,保留真实值,,按照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的指标要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般须统计,1,h,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年日平均浓度及其相应的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等,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评价,对象的需要,可增加季日平均浓度及超标率的统计分析。,5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9,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采用指数法,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设某污染物实测浓度为,C,i(mg/m,3,),,其评价标准为,C,oi(mg/m,3,),,,则单项指数,I,i,为:,I,i=,C,i,C,oi,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综合指数是以诸评价因子的单指数为基础,通过各种数学关系式综合运算而得,一般采 用单项指数的求和、平均等。综合指数虽然定量地评价了某一环境要素,但如果有几种污染 物浓度很低,就可能把某个污染物浓度很高的情况掩盖,事实上任何一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时 都可能引起较大的危害,显然,用综合指数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因此实际工作中较少使用。,综合指数是以诸评价因子的单指数为基础,通过,11,第三节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一、资料来源,二、资料统计,1,气候背景分析资料统计,2,临时气象站及流场观测点资料统计,3,低空风场资料统计,4,低空温度场资料统计,5,大气稳定度统计,6,混合层高度的统计,7,联合风频的统计,第三节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一、资料来源,12,三、污染气象条件分析,根据主要气候要素资料统计结果,概要说明评价区气候背景特征,并作单要素评述;,根据临 时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评价区局地气候特征,分析评价区与相关气象台站所在城区气候异 同;,根据流场观测资料,结合其它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区局地流场特征;,利用可代表评价区 气象条件的气象台站最近15年气象资料,分析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分析混合层高度变化 特征,给出季、年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表,分析联合风频特征。,三、污染气象条件分析,13,第四节 大气扩散模式,高架点源扩散模式,面源扩散模式,线源扩散模式,日平均浓度计算模式,年日平均浓度模式,第四节 大气扩散模式 高架点源扩散模式,14,第五节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大气湍流扩散是小尺度范围的空气运动,随着局地条件的不同湍流扩散特性相差很大,而大,气扩散参数又是大气扩散模式诸参数中灵敏度最高的参数之一,因此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成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关键的工作。扩散参数的测定可采用平稳球标记粒子法、照相,法、示踪剂扩散试验法、定点风脉动资料计算法、三轴风向风速仪测量法、超声风速仪测量,法、热线风速计测量法及激光雷达测烟法等。,第五节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 大气湍流扩散,15,第六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操作过程包括:,(1),选择适合项目工程特征及项目所在地地形、气象特征的扩散模式。,(2),确定预测因子。,(3),确定预测范围。,(4),确定源参数和模式参数。,(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6),模式验证。,(7),预测结果整理。,第六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6,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要点,根据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指数法定量评述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贡献及项目建成后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明确项目建成后对区域大气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范围、程度;,根据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或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分配的总量指标,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污染削减方案;,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提出清洁生产工艺备选方案;,根据有关原则和方法,论证排气筒设计高度的合理性;,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前提,作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对厂址选择、建设规模、总图布置等作合理性分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7,第七节 大气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一、大气环境规划,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指导,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为依据,以当地经济、环境现状为基础,以环境目标切实可行为目的,污染防治、控制措施要有可操作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第七节 大气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一、大气环境规划,18,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步骤,(1),现状调查与评价,(2),环境功能分区,(3),确定规划时段,(4),环境预测,(5),提出环境目标,(6),提出污染防治措施,(7),综合平衡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提出最佳大气环境规划方案,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步骤,19,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颗粒污染物(尘污染)防治措施,机械法、湿法、,过滤法、静电法,2 气态污染物防治措施,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生物净化法,膜分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0,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改善能源结构。,(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发展热电联供,实行集中供热。,(5),清洁生产。,(6),加强绿化,增强植物净化功能,(7),行政监督、依法监管,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21,思考题,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基础是什么?如何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工作?,2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有几种?如何进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思考题,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