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害识别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53204408 上传时间:2024-12-0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病害识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大豆病害识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大豆病害识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大豆病害防治技术,.,大豆病毒病,大豆病毒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导致形成种皮斑驳,呈褐斑粒,引起减产,质量下降,含油量降低,。,.,诊断要点,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皱缩,,病种子产生云纹状或放射的斑驳。,.,.,.,病原,大豆花叶病毒简称SMV。,病毒粒体线状,在寄主体外稳定性较差,钝化温度5565,,体外保毒期14天,,稀释限点10,2,10,3,。,.,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在全世界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危害不重。但在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也有造成减产或严重减产的,病害发生不仅影响产量,,还因籽粒带病斑影响品质、,使病粒发芽率降低、,脂肪含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诊断要点:,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病斑,,潮湿时在叶背面病斑的中央密生灰色霉层。,.,.,.,病原,为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Har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尾孢属。,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寄主气孔伸出,不分枝,有膝状屈曲,淡褐色,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或圆柱形,无色透明,顶端尖细,基部钝圆,有19个横隔。分生孢子萌发时从两端细胞长出芽管,有时也可从中部细胞长出。,.,大豆灰斑菌形态图,.,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在冷凉多雨的大豆栽培区尤其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和豆粒,,造成植株早期,落叶、种子百粒重降低,脂肪含量和发芽率降低,,东北地区个别年份早熟品种发病率可达30%以上。,.,诊断要点:,出现褪绿斑块,潮湿时叶片背面褪绿部分产生较厚的灰白色霉层。,.,.,.,.,.,.,病原,大豆霜霉病的病原为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Naum)syd,,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霜霉属。,孢囊梗为二叉状分枝,分枝末端尖锐,向内弯曲略呈钳形,无色。,顶生单个倒卵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囊,单胞,无色,多数有乳状突起。,卵孢子近球形,淡褐色或黄褐色,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突起物,.,大豆霜霉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是我国目前大豆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尤其在,吉林、黑龙江,等省的西部干旱地带发生普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各农场,发生面积达45%,有的地方因大面积严重发生而造成毁种。,.,诊断要点,病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至黄白色的球状物。,.,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病原,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che,属线型动物门,异皮科,异皮线虫属(又称胞囊线虫属)。,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活史包括,卵期、幼虫期、成虫期,三个阶段。,.,形态特征,卵,初向侧微弯呈蚕茧状,在雌虫体内形成,贮存于胞囊中。,幼虫,分4龄,脱皮3次后变为成虫。,1龄幼虫,在卵内发育;,2龄幼虫,破壳而出,雌雄线虫均为线状;,3龄幼虫,雌雄可辨,雌虫腹部膨大成囊状,雄虫仍为线状;,4龄幼虫,形态与成虫相似。雄成虫线状,雌成虫梨形。,.,.,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995,年被列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1996,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下发关于加强对大豆疫病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1997,年由呼伦贝尔市植保站牵头,成立,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组,联合攻关。,.,症状,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凋萎叶片悬挂在植株上。,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病原,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sp.glycinea Kuan&Erwin,称大雄疫霉大豆专化型,,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壁厚,单生卵孢子发芽长出芽管,形成菌丝或孢囊。孢囊无乳状突起,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生出芽管。,该菌已划分出,24,个生理小种。,.,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黑龙江、内蒙古为害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大豆菌核病,.,.,.,.,.,.,诊断要点,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故又叫死秧子病、白绢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