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总温习,第二章 声现象,第二章 总温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注:不要认为振动停止,声音就会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向四周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月球到地面的距离。,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是,340 m/s,。,第二章 总温习,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声音的音调高,响度也不一定大。响度和音调没有必然的联系。,5,日常用语中,“,高,”“,低,”不一定是指音调,如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响度。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第二章 总温习,6.,利用,回声测距,时,声音通过的距离是发声体到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7,要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理解,噪声,。不要误认为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就一定是乐音。噪声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能成为乐音,但乐音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噪声。,第二章 总温习,8,声能够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诊断病情等。,9,声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仪表、超声波碎除结石、超声波除尘等。,10.,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第二章 总温习,1,如图,2-1,所示,用相同的瓶子装上体积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低顺序为,;敲击瓶子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低顺序为,。,2.,“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丙乙甲丁,传播,丁甲乙丙,产生,第二章 总温习,3,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4,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产生的,通过,传到妈妈的耳朵里。妈妈正在使用的超声加湿器是利用声音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响度,音色,音调,能量,振动,空气,第二章 总温习,5,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然后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同时,看到米粒在,这说明桌子在,。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换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小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6,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后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声速是,1 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这是因为,。,声音是否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敲击声,跳动,振动,3 000,第二章 总温习,7,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8,如图,2-2,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A,”“,B,”或“,C,”,),的齿轮。,音色,频率,C,振动,第二章 总温习,9,如图,2-3,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10,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C,C,第二章 总温习,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如图,2-4,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D,A,第二章 总温习,13.,现在许多大城市的路口都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出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这里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色,B,振幅,C,音调,D,响度,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C,D,第二章 总温习,15.,下列有关图,2-5,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实验探究的是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C.,丙实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第二章 总温习,16,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2-6,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第二章 总温习,17.,阅读下表的数据后回答问题。,(1),空气中的声速是,m/s(15,),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40,第二章 总温习,(2),在一根很长的装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由,传过来的。,(3),向海底发出声音,经过,0,.,4 s,后接收到回声,预计此处海的深度为,m,。,(4),由上表可以得出:一般情况下,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速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铁,306.2,气体、液体、固体,三,第二章 总温习,18,某个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离她多远?,1 700 m,第二章 总温习,19,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850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