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实验四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态学实验部分,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2.种群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种群内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分布情况:增长型种群(increasing population)年龄结构成典型金字塔型,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老龄个体小,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稳定型种群(stable population)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下降(衰退)种群(declining population)倒金字塔型。种群中幼体减少,老体比例增大,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特别是优势种)年龄结构,直接关系着其本身及其所在群落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及其所在群落的动态趋势的主要指标。测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便可分析它的自然动态,推知它及其所在群落的历史,预测它们的未来。,3.性比(sex ratio)性比是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受精卵的/大致是50:50,这叫第一性比。由于种种原因,/比继续变化,到个体成熟时为正的/比例叫第二性比。最后还有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叫第三性比。性比对种群配偶关系及繁殖潜力有很大的影响。,4.生命表(life table)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类型:图解生命表(diagrammatic life table)以图解来表示生物一个世代的历程。常规生命表(conventional life table)动态生命表(dynamic life table)真实记录生物个体存活情况。静态生命表(static life table)记录某一特定时间获得的各龄级个体数情 况而编制成的。作用:综合记录了生物体生命过程的重要数据;系统表示出种群完整生命过程;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必不可少的方法。,每一个生物个体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生存,不同种类的生物个体所需要的空间大小和性质存在着差别。,生物种群由若干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的特征之一。,种群内分布型与物种的地理分布,前者是指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位置,而后者是指该物种的种群的地理分布。,一个物种可能具有若干种群,这些种群之间的空间位置可能是连续(continuous distribution)、间断(disjunct distribution)或地方性(endemic distribution),各个种群的区域性分布的总和构成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区。,测定种群内分布型的意义,是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能反映种内、种间关系,体现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其动态过程可用以解释种群的行为、扩散、迁移等方面,同时也是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反映,为该种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例如,如果种群的内分布型为成群分布,那么测定种群密度时就应采用更大的样方面积。,种群内分布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随机分布(random),均匀分布(uniform),集群分布(clumped),随机分布,某一个体的分布不受其它个体分布的影响,每个个体在种群分布空间内各个位置出现的机会相等。,只有在资源分配均匀,且种群内部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吸引或排斥时才能出现。,自然界中较少见,均匀分布,个体之间彼此保持一致的距离,这种分布格局通常是在资源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内竞争所引起的。,例如森林中的树木由于竞争树冠空间或根部空间可能导致均匀分布。,自然界中也比较少见,集群分布,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同时也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类型,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镶嵌,某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方法很多,本次实验使用分布系数法(扩散系数法),也称为方差/平均数比率法。,该方法利用泊松分布具有方差与均值相等的性质,来统计和检验野外调查数据。,方差/平均数比率法,1.用样方法对生物种群进行调查,将数据填入调查表,2.利用表中数据计算,S,2,/,x,值,即分布系数,C,x,,若该值大于1,表示种群为集群分布,等于1表示种群为随机分布,小于1表示种群为均匀分布,3.用t检验,检验,S,2,/,x,对1.0的偏离显著性程度,如果不显著,仍认为是随机分布,种群内分布型分析表,利用表中数据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t,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