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3071677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 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专题 7, 专题备考引擎,【考情报告】,专题 7, 专题备考引擎,【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的制定要与高考形式相结合。纵观近年考题可以发现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地表形态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及发展的影响,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查地震、矿产开发、构造地貌、瀑布形成,以示意图、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板块运动、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等。这些特点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将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在复习时需要注意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主导因素、在地带性规律基础上结合具体区域理解非地带性分布等,同时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如运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原理解释地形、地貌的变化原因和趋势等。,专题 7, 专题备考引擎,【考向预测】,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特征的不同即是其差异性表现。结合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预计2011年高考以下几点将成为考查重点:第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以读图题的形式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三,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专题 7, 专题网络构建,专题网络构建,【答案】 组成要素差异性地带性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重点要点探究,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特别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例1,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征,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答案】(1)B(2)A,【解析】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点评】 整体性是地理环境两大特征之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重要体现,把握这一特征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点:第一,可以从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五大要素中选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而把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第二,准确把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明确各要素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及意义、功能和影响,熟练分析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布的判定,判定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关键要把握两点:,第一,明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区别,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主要比较自然带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延伸方向等,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第二,掌握判定地带性规律的方法,判定地带性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而言,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例2,读图74,回答(1)(2)题。,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答案】(1)D(2)B,【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Oa主要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点评】 地理环境的地带性规律是地理差异的具体表现,主要表现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决定其分异的要素分别是热量条件和水分因素。掌握该规律要在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本题组中第(1)题,准确阅读图示材料并调运所学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当然做题过程中审题一直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第(2)题就必须看准“土地退化的”、“面积最大的”限制条件,不然很可能误答题目。,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雪线分布及变化规律,雪线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主要受影响雪线因素的制约,从本质上讲雪线是由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决定的。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说明:第一,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第二,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第三,降水: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第四,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第五,人类活动:随着全球变暖,雪线升高。,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例3 2010福建卷,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题。,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 D坡向,【答案】(1)D(2)B,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解析】 第(1)题,本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同样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示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第(2)题,首先将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锁定为两个,一是气温,二是降水,然后依据雪线变化趋势推测主要因素是降水(其变化趋势一致)。,专题 7, 重点要点探究,【点评】 获取信息与调运知识都是新课标基本能力要求,是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解答高考试题的必备条件。例如解答本题组一是要从题目所给的两图示中提取雪线高度在经向和纬向上的变化信息,进而结合题目选择项得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的结论;二是能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并能结合第(1)题结论得出影响雪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专题 1, 要点热点探究,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变式题,教师备用题,专题 7, 教师备用题,【备选理由】该备用题提供了两组高考题,第一题组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题的最大优势是以区域地理相结合,以区域生产条件改造为背景进行考查,例如只有在熟练掌握整体性表现的基础上才能为解答第一题提供理论基础,把该理论与苏北滩涂改造相结合才能得出本题组的结论。,第二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利用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一致性特点并理解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是解答该题组的前提。,专题 7, 教师备用题,2010全国卷I,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专题 7, 教师备用题,【解析】 1.C2.D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专题 7, 教师备用题,2010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34题。,专题 7, 教师备用题,3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4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专题 7, 教师备用题,【解析】 3.AC4.AD第3题,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低。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第4题,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