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豆发勇,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比例,教学,内容,比例基本性质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练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则a( )b,a,= b,(a 、b0),1,3,1,2,以旧知识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也是为学习新知后准备的一个练习,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自学掌握,因为这个知识并不难,学生能学懂,接着就出题进行反馈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二、自主学习,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猜数 猜想 验证 归纳 完善,让学生说出不完整的比例,反过来,我又说出不完整的比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算算两个外项的积是不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63 和 85, 0.22.5和450,这是一个基本练习,目的是,加深对比例基本性质的认识。,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1)6 :3,=( ),: 5,(2)0.2 :2.5=4 :( ),(3) :( ),=,:,(4) =,( ),8,既是对比例基本性质的巩固,也是为学习解比例打下基础。,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则a( )b,a, b,(a 、b0),1,3,1,2,这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的练习,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样性。,将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你能写出几个比例?,340=815,把3和40当做外项,3:,8=15,:40,3:,15=8,:40,40:,8=15,:3,40:,15=8,:3,把3和40当做内项,8:,3=40,:15,8:,40=3,:15,15:,3=40,:8,15:,40=3,:8,这是比例基本性质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体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