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1,简介,1、来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2、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内酯结构的十四元或十六元大环。通过内酯环上的羟基和去氧氨基糖或6-去氧糖缩合成碱性甙,2,简介,3、产品质量,在微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结构相近、性质相仿的多种成分。当菌种或生产工艺不同时,常使各成分的比例有明显不同,影响产品质量。,4、稳定性,A、对酸、碱不稳定 B、体内易被酶分解 C、丧失或降低抗菌活性。,3,简介,5、结构改造,羟基酰化后,性质可显著改变 如:增加对酸的稳定性,增高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或降低毒性如乙酰螺旋霉素、双乙酰麦迪霉素等,6、,作用机理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简介,7、,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相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支原体等有较,强的作用,8、,不良反应,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但同类药物可产生耐药性;毒性较低,无严重不良反应,5,红霉素,1、来源 红色链丝菌,2、组分 指Erythromycin A,组分B和C被视为杂质。,3,、,结构特点 红霉内酯与去氧氨基糖和红霉糖缩合而成的碱性甙,4、稳定性 红霉内酯环具有水解性,6,红霉素,5、,抗菌谱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亦有效,6、,临床应用 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环菌引起的感染的首选药物,7,、,结构改造,成盐-乳酸醛糖,酯类前药,7,第六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8,氯霉素,1、发现:1947年由委内瑞拉链霉菌得到;用化学方法合成,并应用于临床,2、结构,9,氯霉素,3、结构特点:,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与,二氯乙酰胺基,4、立体结构:两个手性碳原子,4个旋光异构体 合霉素为外消旋体,10,氯霉素,5、,抗菌谱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均有效,6、,临床应用,1)、治疗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2)、对百日咳、砂眼、细菌性痢疾及尿道感染等也有疗效,11,氯霉素,7、作用机制,作用于细胞核糖体50 S亚基,阻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12,氯霉素的理化性质,1、稳定性:性质稳定,能耐热,2、水解性 :在(pH 9以上)或强酸性(pH2以下),都可水解,3、与过碘酸作用,2,4-二硝基苯肼,苯腙,13,氯霉素的理化性质,4、硝基经氯化钙和锌粉还原,紫红色络合物,14,氯霉素的前药,甲砜基,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