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内部控制概述,(二)内部环境,(三)风险评估,(四)控制活动,(五)信息与沟通,(六)内部监督,(七)典型案例分析,一、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内部控制概述,(二)内部控制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3、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一、内部控制概述,4、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5、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6、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一、内部控制概述,(三)内部控制要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内部控制的内容划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五个要素。其中,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对象,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实施的条件,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保证。,二、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一)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一种关于公司所有者如何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体系。,二、内部环境,1、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二、内部环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2、公司各方在内部控制上的职责分工,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二、内部环境,3、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和要求,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应由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人员担任。,二、内部环境,(二)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为了便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力和责任落实的各责任单位。,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应当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机构,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和提高管理效能,避免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防止不相容职务的兼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二、内部环境,企业的权责分配应当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分配决策、执行、记录、监督权责和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企业应当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二、内部环境,(三)内部审计机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原则上应当直接隶属于总经理领导,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不得置于财会机构的领导之下或者与财会机构合署办公。,内部审计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授权开展审计监督、评价及咨询工作,其工作范围不应受到制度规定之外的人为限制。,二、内部环境,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四)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二、内部环境,(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4)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5)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二、内部环境,(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主要包括企业的整体价值观,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经营风格与职业操守,员工的行为守则等。,企业应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三、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的存在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规模、方式与方法。内部控制必须以风险为导向。,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据以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环节。,(一)目标设定,没有要达到的目标就没有风险可言,人们要达到的,三、风险评估,目标越大,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的过程。企业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三、风险评估,应当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应当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三、风险评估,法律因素;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三)风险分析,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三、风险评估,(四)风险应对,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三、风险评估,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外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通过教育提高人员素质,采用更安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进行分散投资、套期保值、复制备份等,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如将风险损失摊入营业成本,建立风险基金等。,三、风险评估,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四、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的要求设计和实施的,以合理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的各种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它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有条,四、控制活动,件的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通过权限设定等方式自动实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不相容职务是指由一个人兼任后会增加舞弊或隐盖舞弊可能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务。,一般说来,任何经济业务的处理都可以分为四种职务:授权、执行、记录、核查。这四种职务除了授权与核查可以兼任之外,其他任何职务之间都是不相容的,都应当由相互独立的人员分工负责。,职务分工控制还要求建立关键工作岗位的定期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以确保有关分工岗位的始终相互独立。,四、控制活动,(二)授权审批控制,它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的行使。,四、控制活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三)会计系统控制,它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四、控制活动,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四)财产保护控制,它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限制接触、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四、控制活动,(五)预算控制,它要求企业民主而科学地编制预算,权威地审批预算及其决算,严格地执行预算,客观地考核和分析预算执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