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评估概述

上传人:嘀****l 文档编号:252999673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X 页数:115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评估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评估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评估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梁克顺,Tel: 1309234020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评估,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评估,讲评人情况介绍,梁克顺,高级工程 师,一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环境评价工程师,危化企业标准化考评员,工贸企业标准化考评员,江苏省咨询协会化工专家,江苏省安监局化工安全专家,江苏省安监局隐患排查专家,江苏省环保厅技术评审专家,内 容 提 要,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五,风险评价,四,风险评价方法,六,风险控制,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1,、风险管理的目的,风险管理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 ,可以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控制重大风险,是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标准化运行的关键。,有危害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我们应该:,熟悉潜在的,危害因素,知道如何,防止,其发生,明确发生后如何,应付,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2,、风险管理的程序,内 容 提 要,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五,风险评价,四,风险评价方法,六,风险控制,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危险有害因素概念,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3,、危险有害因素分类,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5,、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危险有害因素概念:,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事故的本质原因:,危险物质或危险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危险物质与,能量,失控,第一类危险源,(事故前提),第二类危险源,(事故条件),根源,状态,危,害,因,素,存在有害,物质与能量,事故与危害因素的关系,危害根源的两种类型,危险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有害粉尘、窒息性、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有害能量,:,动能、热能、势能、电能、声能、光能、辐射、冲击波等。,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87,卫防字第,8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二十类,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二十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二十类,(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二十类,(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二十类,(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2)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2)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分为四大类又细分,192小类,危害,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危险,物质,危险,能量,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生理,心里,行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室内,室外,地下,水下,其它,6,类,6,类,3,类,15,类,10,类,5,类,15,类,十五,种,9,类,3,类,18,类,A、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危害因素,A、人的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B,、物的因素:,B、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15,种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等,化学性危害因素,10,类,B,、物的因素,(,2,)化学性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危害,5,类,B,、物的因素,(,3,)生物性危害因素,C,、环境因素,室内地面滑、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不平、梯架缺陷、地面墙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空气不良、温湿度压力不适、排给水不良、涌水等,15,种,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C,、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恶劣气候,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场地狭窄,杂乱,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梯架缺陷,地面开口,建筑物缺陷,门围栏缺陷,场地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安全出口缺陷,光照不良,空气不良,温湿度气压不适,场地涌水,C,、环境因素,(,1,)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正面侧面缺陷、地面缺陷、作业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供氧不足、供氧不当、地下环境不良,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其他未包括的作业环境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C,、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规章制度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其他管理因素缺陷,D,、管理因素,(,3),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87卫防字第82号,有害因素分为,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4),、 按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GB13690 -2009),危险有害因素分为,3,类,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5)化工行业,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1、,火灾、爆炸,2、,中毒、窒息,3、,灼烫,4、,容器爆炸,其他危险:,5、,高处坠落,6,、,物体打击,7,、,机械伤害,8,、触电,9,、起重伤害,10,、车辆伤害,11,、锅炉爆炸等,预测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4.,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4.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4.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1,、厂址及环境条件。,2,、厂区平面布置。,3,、建(构)筑物。,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 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全部作业活动,全部设备、设施、材料,全部作业条件、环境(常规、非常规),全部人员(包括相关人员),全部场所,(办公、作业、生活),4.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全面有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辨识的指,导原则,5.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5.1,工艺设备、装置、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5.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3,特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5,辐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6,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7,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这包括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2),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3),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4),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6,)根据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否采取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窒息、防辐射等措施。,5.1工艺设备、装置、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5.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气火花引燃源;,5.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紧急停车装置(,ESD),、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5.3特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l,)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用。,这些基本要求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l,)起重机械,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翻倒或坠落: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等。,(3),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4),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5),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2),厂内机动车辆,厂内机动车辆性能良好、无缺陷,载质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的动力类型,应与作业区域的性质相适应。,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不宜使用动力为内燃发动机的车辆。,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载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在不合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2),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3),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发生碰撞。,(4),楼板缺陷:,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在使用车辆时,应查明楼板的承重能力(地面层除外)。,(5),载物失落:,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的现象。,(,3,)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3,类(种),:,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失控,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等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5.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有害物质,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辐射,5.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危险、有害物质,生产中的物料、产品、中间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有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有害特性是进行危害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如煤气的危险性识别等。详见,(,2,)温度、湿度危险、危害的识别方法,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面绝热层的有无,表面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了解是否采取了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用了空调措施;,了解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措施。,5.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5,辐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加工、测量与控制等领域,接触和使用各种辐射能的场合越来越多,存在着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主要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如,粒子、,粒子、,粒子和中子),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射频电磁波、微波等),电离辐射伤害则由,、,、,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射频辐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射频致热效应,非致热效应。,5.6,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应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为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厂内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生产装置、作业环境等几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等方面分析、识别。,(,2,)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化学品仓库、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等)、道路、贮运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3,)厂内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4,)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5.6,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5,)工艺过程,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按班组(或岗位)逐步辨识和分析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是否采取了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例如是否设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当无法消除、降低危险的情况下,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如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如锅炉极低水位时是否有停炉连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连锁保护等。,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如在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物质区等。,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如根据化工作业安全、焊接与切割安全技术规程、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等规定对相应的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5.7,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重大危险源辨识应从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危险物质出发进行分析。,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来确定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例如在欧盟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危险、有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6.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2,个类型,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基础设施,作业环境,生产工艺,物料性质,设施设备,人员活动,管理制度,能量,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环境不良,4,个 状态,9,个方面,分类,具体方面,举例和解释,2,个,类型,能量,如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辐射能、声能、生物能等,危险物质,如氧气、乙炔、汽油、油漆等大量有毒有害的气、液、固态等化学物质,4,个,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如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保护装置、控制系统失灵,通风装置故障,围栏缺损、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设计不合理,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戴劳保防护、未设警示标志等,管理缺陷,计划、制度、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环境不良,室内外作业环境不良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地理,位置,活动场所的地质地貌、自然灾害、居民分布、周围环境、自然气象、风俗民情、水文水质、资源交通、抢险救治等,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品设施布置、作业流程布置、施工机具、吊车站位布置、临时建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运输线路及库房等,基础,设施,建(构)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应急、消防、急救、逃生、劳保、警示、防护、监视、报警设备设施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作业,环境,毒物、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通风不良、照明不良、空间狭窄、地面湿滑、烟雾弥漫、色彩等,以及野外的大风、大雾、雷电、雨雪等不良天气,生产,工艺,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料,性质,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安全说明书和急救与防护措施,设施,设备,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管件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位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手持电动工具等,人员,活动,各项有计划的正常工作,临时性的活动,如开、停工、搬迁、维护检修、应急等;临时访问者、供方、运输方、合同方、承包方等其他所有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如审批制度、作业票制度、出入厂制度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如工时制度、休假制度、女员工劳动保护、劳动用品制度等;各类体系文件、操作规程、应急计划等,7.,危害辨识的思路,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以,能,为本,人机料环管,20,类事故,逐 一 识 别,设备,人员,环境,危险物质,(能量),危害因素辨识,管理,8.,危害辨识谁来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安全人员,危害因素辨识需要各类人员共同参与,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9.,危害因素辨识更新,为保持危害因素清单的有效性,每年组织,1,次全面的危害因素辨识活动。,生产规模、设备的变化,生产方式、工艺的变化,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危险肇事故发生后,重新进行危害识别,内 容 提 要,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五,风险评价,四,风险评价方法,六,风险控制,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通过评估,可以实现:,1.,风险评估的目的,风险的分级管理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确定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2.,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某种危险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度,的组合,风险度,=,可能性,X,严重度,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运用定性或定量、半定量方法评估其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什么是风险评价?,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4.,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可允许风险,应是以安全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为最低要求。,不可容许区,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合理实际尽可能低,可容许线,可忽略线,ALARP,区,可忽略区,ALARP,原则 也叫”二拉平原则”,风险,投入,风险控制与投入关系图,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5.,风险评价范围,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直接与间接危险;,内 容 提 要,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五,风险评价,四,风险评价方法,六,风险控制,4,.1,风险评价准则4,.2风险评价方法适用范围4.3风险评价清单,四、风险评价方法,4,.1,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制定的风险评价准则包括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 在制定评价准则时,应依据:,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相关方及合同的规定;,在确定评价准则前应获取以上内容,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四、风险评价方法,4,.1,风险评价准则,JHA、SCL法,四、风险评价方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等级,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估计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50,部分装置( ,2,套)或设备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律法规,丧失劳动,25,2,套装置、设备停工,公司内严重污染,行业内、集团公司内,3,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省内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10,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装置范围污染,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无形象损失,风险度,R,(风险评估表),严重度,可能性,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8,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容忍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4,.1,风险评价准则,LEC法风险度(D),=,可能性(,L),暴露频率(,E),后果严重性(,C),四、风险评价方法,四、风险评价方法,分数值,标准,10,完全可以预料,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险源事件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6,相当可能,危险源事件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险源事件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可能,但不经常,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源事件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危险源事件一旦发生较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比较有效地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险源事件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还未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0.1,实际不可能,危险与有害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四、风险评价方法,分数值,频,率,累计暴露时间,t,备注,10,连续暴露,t,5,小时,一个工作日内,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2,小时,t,5,小时,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小时,t,2,小时,2,每月一次,0.5,小时,t,1,小时,1,每年几次暴露,10,分钟,t,0.5,小时,0.5,非常罕见地暴露,t,10,分钟,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别准则,注,:,危险性检修作业按“累计暴露时间,t”,标准选取对应的分数值,其它按“频率”标准选取对应的分数值。,四、风险评价方法,事件后果(,C,)判别准则,分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毁坏,环境破坏,形象受损程度,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大灾难,许多人死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大面积环境破坏,重大国际或国内影响,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灾难,数人死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企业及周边环境破坏,同行业影响,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25,万元及以上,,50,万元以下,企业范围内环境破坏,区域影响,7,不符合上级的方针、制度,严重,重伤、严重职业病,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上,,25,万元以下,车间范围内受影响,本企业,3,不符合企业规章制度,重大,轻(微)伤,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及以上,,10,万元以下,设备、设施周围受影响,本车间、部门,1,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引人注目,一般无损伤,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基本无影响,本岗位或作业点,四、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值(,D,)及风险等级的确定,(,D,)分数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可接受风险,5,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不可接受风险,4,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重大风险,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中等风险,2,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一般风险,1,4,.2 风险评价方法适应范围,四、风险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设计,试生产,工程实施,正常运转,事故调查,拆除报废,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预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数分析,事故数分析,注:,“”表示适用,“”表示不建议采用。,4,.3 风险评价清单,四、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活动清单(,见附件,),设备,设施清单(,见附件,),4.3.1,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流程的阶段进行划分;,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按装置进行划分;,按作业任务进行划分;,按照生产或服务的阶段进行划分;,按照部门进行划分;,上述方法的结合;,管理活动:岗位职责,生产车间:按照工艺单元,(,正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检修状态下的停车、交出条件确认及开车),检修单位:检修任务或活动,4.3.1,划分作业活动,需识别的活动或作业举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毒物泄露的活动;,进入受限空间、动火、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活动;,正常情况操作;,异常情况作业;,现场检查监督;,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活动:与现场相关的活动;,物料搬运及工具使用;,机械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等;,运输过程;,承包商现场作业活动等;,4.3.1,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地点,(,岗位,),作 业 活 动 名称,备注,填表说明:,车间的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及管理活动,操作最好以生产装置的单元进行划分,管理活动以车间的管理岗位进行划分。,日常的操作: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和作业现场清理;,异常情况处理:停电、水、气的处理;设备故障时的防空或不停产情况下某一单元的打循环等;,开停车:停车及交出检修前的确认;开车;,管理活动:以工艺、设备、安全、材料等岗位为主,列出相关的管理活动;,4.3.1,划分作业活动,设备设施清单,序号,设备名称,编号,类别,投用日期,使用单位,备注,填表说明:,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4.3.2,设备设施清单,内 容 提 要,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五,风险评价,四,风险评价方法,六,风险控制,5,.1成立风险评价组,五、风险评价,成立风险评价组织,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组织成立风险评价组织(厂级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以书面文件形式正式发布,传达至每位员工。并鼓励所有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从而形成全员参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机制;,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整个企业风险评价工作,组织编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提供进行风险评价所需要的资源、并监督整改措施的实施和效果的再评价,组织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形成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清单,制定隐患治理方案,组织将评价的结果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宣贯及风险信息的及时更新;,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相关部门(车间)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参与风险评价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2,、具有风险管理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4,、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5,、经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5,.2收集资料,五、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分析前,评价组织应该首先收集或获取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行业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技术要求。以便于编制评价准则和进行风险分析 。,5,.3编制风险评价指导书,在进行风险分析前,评价组织应该首先收集或获取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行业的安全生产文件和技术要求。以便于编制评价准则和进行风险分析 。在风险评价组织完成了对人员的关于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选定了评价方法、制定了评价准则、明确了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后就要编制风险分析的作业指导书。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中要明确评价的目的、范围,评价小组成员职责的划分、风险信息更新的时机、评价的准则、使用的评价方法、评价使用的表格、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求、评审批准程序、风险信息培训的要求等,要能指导整个风险评价工作的进行。,5.4,确定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故障树分析 (,FTA),事件树分析 (,ETA),5.5,风险评价步骤,风险评价步骤:,企业应先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对其所识别的对象进行风险评价,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其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程度风险。(对于不可接受风险,企业可依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其分为极大风险、重要风险、中等风险等,分别规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采取措施后,还应对其再进行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价,直至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并保存评价的记录。记录评价出的重大风险,采取控制措施。最后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5.6,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即风险度,R,值的大小,按照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重大风险,并对重大风险进行记录,以确定对重大风险所采取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并进行控制治理。,对判定为重大风险的,应进行记录,并跟踪实施效果,定期进行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进行更新。,5.6,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序号,危害,潜在事件及后果,风险等级,部门、装置、工艺设施,改进措施,操作、技术人力资源需求限制,评估负责人,参考序号,保存部门: 保存期限:,5.7,编制风险评价报告,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风险评价目的、范围;,生产工艺或施工方法简单叙述;,危险有害分析;,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进行评价的记录、重大风险清单;,风险控制措施;,措施整改情况;,评价结论。,5.8,风险评价案例,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内 容 提 要,一,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五,风险评价,四,风险评价方法,六,风险控制,六 风险控制,不可接受的风险,尽可能降低的风险,可容许的风险,风险性,风险水平示意,6.1,风险控制措施分类,根除危害的措施,根除或减少后果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预防或应急措施,停止使用有害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消除),改用危害性低的物质(替代),变更工艺减小危害性,隔离人员或危害,局限控制(如分散危险),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6.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消除危险,降低危险,个体防护,控制原则,措施优先顺序,个体防护,6.3,风险控制,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专人负责逐项进行落实,并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6.4,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6.5,选用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安全色,安全标志,局部通风排毒,低毒代替高毒,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防毒面具,连锁装置,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无害化,工艺,技术,无害代替有害,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消除,6.6,作业风险控制,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进行基建,变更等活动前,均应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谢谢大家!,演讲完毕,谢谢观看!,内容总结,梁克顺。有危害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全部人员(包括相关人员)。(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1)翻倒或坠落: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如锅炉极低水位时是否有停炉连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连锁保护等。重大危险源辨识应从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危险物质出发进行分析。4.1 风险评价准则JHA、SCL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