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概述文档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252914633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概述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孤独症概述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孤独症概述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孤独症第一章概述文档,一、孤独症,概况,-定义,广泛性发展障碍,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重障碍,包括语言发展、人际沟通、刻板行为、面部表情障碍、智力落后等,一、孤独症,概况,-定义,发展性障碍:,孤独症、Rett症、爱斯柏格症、精神分裂症、其它广泛性发展障碍,都具有多个领域的功能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非典型意义上的孤独症,一、孤独症概况-发展,1很早就已存在,但未被意识到是一种新的疾病,18世纪末,维克多,一、孤独症概况-发展,2拉开孤独症研究的序幕,并初步发展,Kanner,:,情感接触的自闭性障碍,,,1943,孤独症婴幼儿,(early infantile autism),Hans Asperger,:,“关于儿童的自闭性精神病质,(autistic psychopathy)”,1944,一、孤独症概况-发展,孤独症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环境论”阶段:,注重对孤独症所处环境的研究,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认知障碍论”阶段:,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包括其注意、记忆、语言问题等成为研究焦点。,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理论”阶段,:孤独症儿童对他人的情绪、期待和愿望等方面的认知,即他们的社会认知成为研究热点。,一、孤独症,概况,-归属,(1)精神障碍(或情绪障碍),Kanner认为:孤独症是一种幼儿期的精神分裂症;,爱斯伯格(HAsperger)认为:孤独症是变态的儿童精神病质。,残障教育方案(IDEA)第一次颁布时也是把孤独症定义为严重情绪障碍的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界1965年将孤独症列为情绪障碍,甚至以其取代孤独症的说法。,一、孤独症,概况,-发病率,Rutter(1965)2-5/10000;,Wing(1972)2-5/10000,石井等人(1990)13-16/10000,台湾:民国79年第二次全国特殊教育普查结果,发现350万名6-15岁学龄儿童中,孤独症的比率为6.5/1000。,根据典型意义的孤独症和一般意义的孤独症(包括典型的和非典型的)两种判断标准,推断出孤独症的流行率为5-10/10000,孤独症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男孩显著多余女孩,男女比例为2-7:1。,一、孤独症,概况,-现状,香港:2,0世纪70年代,香港社会普遍对孤独症已有所认识,弱智儿童学校也逐渐录取孤独症学生。教育署于1983年试行辅导教学先导计划,为就读于特殊学校的典型孤独症学生提供支援。,台湾:,1990“残障福利法”修正通过公布后,孤独症儿正式列入保护的对象。教育部也着手推动“发展与改进特殊教育五年计划”,并积极修订“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施行细则”,明确将孤独症儿纳入特殊教育的对象,有关师资培训计划也名列其中。,二,、孤独症特征,三大核心障碍:,(一)社会交往障碍,(二)语言交往障碍,(三)兴趣及行为异常,1不能进行社会交往;,2不能建立伙伴关系;,3依恋关系的缺乏和寻求帮助方面的特点;,4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困难。,一、孤独症特征,三大核心障碍:,(一)社会交往障碍,(二)语言交往障碍,1语言发展的迟滞;,2语言应用能力的障碍;,3语言的重复;,4语言的语调、音量等方面的异常。,一、孤独症特征,三大核心障碍:,(一)社会交往障碍,(二)语言交往障碍,(三)兴趣及行为异常,1兴趣的异常狭窄;,2对生活中同一性的执着;,2重复性肢体动作;,3异常的感觉及相关的行为特点。,一、孤独症特征,感知觉,语言,智力,情绪和行为,注意、记忆、思维,(一)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特征,2.听觉的感受性异常,1964年Rimland报道40%孤独症儿童有听觉过敏症状。,听觉的感受性异常,听觉的加工过程存在缺陷:听觉分辨能力,选择性,稳定性,调节能力等水平都较差,3.触觉过分敏感,拒绝人的触摸。常喜欢较重的触觉刺激或本体感觉刺激,如重压、肢体活动等。,4.本体觉、前庭觉(平衡觉),本体觉:指人对自己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的位置、姿势的感觉,本体感觉及触觉刺激比较容易被接收到,孤独症儿童通常也比较喜欢这种刺激。,前庭觉:大脑可能无法正确接收前庭刺激。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的儿童在接受旋转后,眼球震颤时间都很短或看不到。他们大多很喜欢旋转或摇荡,甚至于会旋转的东西也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似乎刺激永远都嫌不足。,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对于促进他们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5.味觉、嗅觉,味觉:味觉系统发展异常。一般都比较偏食,喜欢喝氮酸饮料,喜欢吃肉,绝大多数拒绝吃蔬菜。据观察,他们喝氮酸饮料是因为对后来因为打嗝出来的气体对鼻腔的刺激感兴趣。喜欢吃肉是因为肉汁的味道比较香浓。喜欢吃辣的食物,推测是因为“辣味”对口腔的刺激。,咀嚼功能普遍较差,其中部分儿童吃饭时不会咀嚼,而采用“吞”食的方法。正是咀嚼功能缺乏正确的运用,因此对不同食物的鲜、美味就无法体验。某些孤独症儿童只吃干的方便面、吃生米等。,嗅觉:嗅觉系统的问题较明显,但是嗅觉系统要好于味觉系统。对不同气味(各浓醋味、辣味、香味、臭味)有反应,但比正常儿童反应慢。,(二)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1.语音:,构音障碍:说话时出现因素的替代(s,sh)、歪曲、遗漏(dai,da)和添加(feiji,hueiji);声音障碍:音量、音调,研究者还发现,学龄前孤独症儿童中有85%,是通过回声语言(Echolalia),即反复说那些听到的单词或曾经听到过的话,来获得语言的。回声语言还可分为“即时”和“延迟”两种。,延迟性回声语言(delayed echolalia):重复过去听到的词或短语。,2.词汇:词汇数量与正常儿童相差不大,但掌握程度不高。,字母顺序颠倒;忽略介词或连词;对词汇所指的关系不能完全理解(客厅的椅子在其他地方或形状不同了就可能不是椅子),二、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3.句法:语序颠倒(用方便面泡水);句子结构和功能性词语的缺省(电报句),4.语义:混淆意义相反的词、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等,对短语、抽象词语、人称代词等理解存在困难。,5.语用:在语言交谈上存在较大困难。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想法;不能充分理解他人言语。,(三)孤独症儿童的智力特征,1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中伴随有智力障碍,2孤独症儿童操作能力优于语言能力,韦氏智力量表信效度较好,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学评估时最好使用韦氏量表。操作:图片排列、积木较好;言语:背数成绩较好,理解、词汇成绩较差。,3部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技能方面有特殊能力。,如数字的死记硬背、日期推算、数学计算、音乐、美术等方面。,(四)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情绪特征,1.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恐惧、孤独、紧张、焦虑、抑郁、易怒等。,2.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表现出相应的行为障碍,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导致自伤行为、自杀行为;,恐惧情绪导致退缩行为;,焦虑、易怒情绪导致冲动行为与攻击行为。,3.情绪问题是年长孤独症儿童和成人的最大困扰,孤独感伴随一生。,(四)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情绪特征,4.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由多种原因导致,感统失调:恐惧,挫折感(如由人际互动问题导致的):焦虑、孤独、抑郁,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冲动、易怒,(四)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特征,行为特征,1.刻板行为,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和活动倾向于僵化刻板,包括专注于局限性兴趣、强迫性动作、专注于玩具或物体的某一部分、拒绝改变生活规律或生活环境中细微末节、常对某些物品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如红砖、日历牌、塑料袋、地图和水果等)。山崎设计出24个项目构成的“孤独症乳幼儿早期行为表”,发现“长时间地盯着自己手指的动作或手的晃动”,“反复地做某种动作或游戏”等行为是孤独症早期的行为特征。,3.自我刺激性行为,孤独症儿童一般拒绝他人的关怀和接触,但会无意地产生许多的行为方式。例如,摇头、转头、抓头等头部自我刺激,龇牙咧嘴和嗤笑等脸部自我刺激,不断地搓手、摆手、洗手、转动手臂等手部自我刺激。除此以外,还有尖叫等其他类型的自我刺激行为。,4.自伤与自杀行为,有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明显的自伤性行为。例如,自己撞击自己,自己咬伤自己的自伤性行为,吃烟头、废纸等非食物的自伤性行为。,5.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孤独症儿童适应性差,有明显的抗拒性行为,有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打人、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也有撕毁教科书、练习本、推翻课桌椅板凳等破坏性行为。,(五)孤独症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特征,注意:,1.注意广度窄。,2.注意的选择功能异常。,3.注意力过分指向细节。,4.注意的维持功能异常,。,5.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功能差。,(五)孤独症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特征,记忆:,1.视觉记忆能力优于听觉记忆能力,2.记忆存在机械性,不能灵活应用,3.对非社会性刺激的记忆偏好优于社会性刺激,4.缺乏记忆策略,5.短时记忆优于长时记忆,6.情景记忆困难,语义记忆相对较好,思维:,1.思维缺乏灵活性,刻板行为、狭窄兴趣、注意力障碍。对游戏的理解不灵活,不能变通的玩游戏。,2.线性思维特征,解决问题的方式单一,一次只能处理一条信息,理解问题片面,局限。由于注意、记忆、言语等方面的障碍,导致概念、推理能力发展受阻。缺乏整体观念。,3.具体思维发展优于抽象思维,学习过程主要由具体的、客观的体验来驱动,导致理解范围限于客观世界,难以理解抽象概念。,4.对概念的理解片面,比喻、象征、假装、成语、谚语、俗语、笑话、幽默、夸张、讽刺、反话、指桑骂槐、话中有话,5.问题解决能力差,计划性差、逻辑性差、办事拖拉,周念丽:几个问题的澄清,1.孤独症儿童无视线接触。,追视和注视的时间大都小于2秒。,2.不能唤起孤独症儿童的注意。,直观的唤起因素效果优于非直观因素。,3.孤独症儿童不能形成同伴关系。,会把视线自觉的投向同伴,与成人相比,他们更愿意把目光长久的停留在同伴身上。,4.难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正常儿童也难以对他人情绪作出正确判断。,三,、孤独症儿童的全面康复理念,(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式观,(二)ICF理念下的全面康复、多重康复,(一)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式观,基于ICF 和生物-心理-社会整合的模式,“功能”包括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并且这种功能被认为与健康状况、个人以及环境因素相关联。,残疾与功能是相对应的,它包括了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一)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式观,“身体功能”被定义为身体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和“身体结构”。功能异常以及结构异常通常是指一种损伤,被定义为结构和/或功能上的一种显著的差异或者丧失。,“活动”是由个体执行一项任务或者动作,代表功能的个体方面。,“参与”是指把个体放入整个生活环境中,代表功能的社会方面。在活动方面的困难是指一种活动受限。个体在其参与的生活情境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被定义为一种参与局限。,(,二,)ICF理念下的全面康复、多重康复,ICF 提供了一种最新的和综合性的功能和残疾模式。,基于国内外特殊教育、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及国内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康复工作的现状,特殊学校、康复中心也需要构建“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强调“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重点训练”与“多重干预”相结合。,(,二,)ICF理念下的全面康复、多重康复,康复的目标不仅是实现最佳化功能,而且要实现“自主性”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