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养老建筑案例分析

上传人:方*** 文档编号:252841303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型养老建筑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小型养老建筑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小型养老建筑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建筑设计研究,丨,*,中小型老年建筑案例分析,中日养老设施实例分析,报告人:,不给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图,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13.26%,预计到2050 年,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现阶段我国老年建筑存在的问题,国家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大力推动养老设施建设,并制订养老设施相关设计规范。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现有养老设施在设计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国内优秀老年建筑案例分析,西藏拉萨城关区社会福利院,西藏拉萨城关区社会福利院,城关区社会福利院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在原址上新建的援助设计工程,2011 年7 月,福利院正式落成并开始入住。,基地现状,总平面图,效果图,在满足适老化及通用设计的基础上,“与村落的和谐共生”、“尊重老年人的居住习惯”以及“符合管理运营需要”成为了本项目设计的主要原则。通过合理设计,为藏族老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心的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理念,西藏拉萨城关区社会福利院,设计理念,1-,采用院落式布局,保留现有古树,基于基地周边居民均为,1,、,2,层院落式住宅,因此该建筑也采用了,2-3,层的层高,这样可以使建筑与周边建筑有更好的协调,同时争取到了更多房间朝南的机会,同时立于院落进行划分,更好的退出树木位置,为保留原生树木提供了条件。,建筑与树木保持良好的关系,使来人们可以在多个角度欣赏树木,建筑与树木相互映衬,环境十分宜人。,1-,公共设施对外开放,实现村民与老人的良性互动,一层平面图,对外开放设施,将福利院内一些公共设施设计为可对内对外均可使用的形式,以弥补村子内公共设施配套不全的现状,主要有诊所、餐厅、浴室、理发店、锻炼活动场地等。这样不仅可以带动村子内的商业氛围,促进村民的聚集交流,同时可以增加福利院的收入,也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转经之后休息交流的地方。,2-,满足老人晒太阳的需求,2-为宗教活动提供场所,晒太阳是当地老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民居窗户很大,且窗户很低,人们喜欢沿着窗户布置床铺,以获取阳光晒暖被褥。因此将老人居室都布置在南侧,并扩大窗户,以利于获得更多阳光,利用屋顶平台增设多个露台,以便于老人们晒太阳。,在西藏,人们都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住在福利院的老人们每天都沿着玛尼堆、林卡和白塔转经。在福利院的设计中,保留了南侧白塔和北侧玛尼堆的转经路线,还在林卡内设置了专门的转经通道,方便老人到东侧寺庙周边转经。在老人的居室中,特意留出摆放佛龛的墙面,以方便老人们在房间内供奉佛像。,3-,立面设计借鉴藏式元素,福利院建筑体型借鉴了藏式建筑交错叠落的形态,并在细节和色彩上也遵从了藏式的设计形式,如白色的墙面,藏红色的门头,以及石砌的塔楼等,使得建筑与周边民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3-室内空间借鉴藏式风格,在室内的铺装材质与颜色选择方面对传统藏式风格元素进行了再设计,以求更符合老年人的习惯和安全需求。,4-公费老人和自费老人分区安置,4-按区域布置护理服务站点,为了更好地对公费五保老人和自费老人提供相应服务,将老人居住部分划分为公费和自费两个区域。根据老人的家庭及生活特点,同时考虑到老人们餐饮费用来源的差异,对餐厅进行了分设,这样既能缓解用餐时人员的拥挤,又方便院方进行管理。,护理站点的分布原则主要是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管理。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在每层设计了两处护理站,分别分布在自费区域接近门厅入口处,和公费区域的餐厅与走廊交接处。服务人员在护理站工作时,视线可以兼顾多个方向,以便对各方情况及时掌握。护理站附近还配置了小公共厨房、公共储藏间、值班人员休息室等功能空间。,4-用廊道联通各幢建筑,形成循回路线,福利院的各排建筑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联通,从而形成了三个循回路线,工作人员可以连续巡视和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连廊给老人们的活动带来了便利,即便在刮风下雨的天气,老人也可以方便地到达其想要去的空间。同时,连廊还为老人们创造了相遇、交流的机会。循回路线也有利于老人们在紧急时刻向不同方向疏散逃离,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能。,日本各年龄段人口分布图,日本从1970 年开始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0 年,日本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944 万,占总人口的23.1%。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口总数还在不断下降,高龄化伴随少子化的现象使得日本政府对老年人的养老居住问题格外重视。,日本老年建筑设计理念,日本优秀老年建筑案例分析,日本真寿园老人院设计,日本淑德共生苑,日本真寿园老人院设计,真寿园位于日本埼玉县川越市,总建筑面积6106m2,可容纳100 位老人同时居住。除特别养护老人院外,设施一层还配有日间照料中心,建筑共三层,一层主要为门厅接待空间、后勤办公空间、老人的公共活动空间,二层、三层为老人的居住部分。建筑采用U 形布局,南侧为庭院,面向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建筑立面以暖色调为主,并运用了较多的木材,带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日本真寿园老人院设计,空间设计特征,1-,消除空间的封闭感,主入口空间包含了接待、展示和休憩等功能,其空间整体面积虽不算大,但却给人一种开放、连续的心理感受。一方面,接待台、轮椅用具展示区、休息座椅等均沿空间四周设置,给中部留出了较为完整、开敞的活动区域,便于人员的集散;另一方面,主入口空间与周边空间保持了较好的视线连通,站在玄关处,向西可看到开敞的公共活动区和内庭,向北能感受到服务台的延伸,从而消除了空间的封闭感。,1-,营造亲切的空间氛围,主入口空间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亲切的生活气息。其门厅接待台与办公区直接连通,工作人员都在开敞的空间中集中办公,老人或家属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十分畅通。接待台分为高低两种形式,低位柜台便于轮椅老人与工作人员的交谈,让人感到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亲切平等。,接待台一侧还设有开敞的商品架、小冰柜等,售卖一些老人日常需要的食品、饮料、生活用品等。老人路过门厅时可自助购买,同时又能和工作人员闲话家常,有助于消除老人的孤独感。除此之外,主入口空间没有采用通高处理,而是以更接近住宅尺度的方式进行设计,也使养老居住设施更有家一般的亲切感。,2-,为老人提供更多的选择,真寿园一层的休憩活动区在设计上就考虑得十分周到。设计者从满足老人多种活动、喜好的角度,为老人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座位形式:普通餐桌椅、沙发茶座、榻榻米坐席和吧台高座。(图22)每种座位都有不同的功能,老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设施的空间也因此显得比较丰富。,2-,满足室内锻炼的需求,除设置休憩区外,一层公共空间西侧还为老人提供了一处集中的锻炼活动空间。平时这里摆放着少量桌椅和锻炼器械,作为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身体机能康复训练的场所。当老人需要在室内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可借用宽敞的走廊形成一处较大的活动空间,能满足二三十位老人一起跳操、锻炼使用。,3-,创造小规模的居住单元,真寿园即采用了“组团化”的小规模居住模式,每层分为4 个组团,每个组团居住12-13 位老人。各组团均以街道的名称命名,既便于老人对所居住组团的识别,又创造出一种社区化的居住氛围。组团内为每个老人设有单人居室,并配有小起居厅(兼餐厅)、护理站等。设计者特意在每个组团入口处设计了玄关,起到划分组团内外空间的作用,增强了领域感。玄关处设有鞋柜、坐凳、轮椅存放处、鱼缸、小台面等,尺度小巧宜人,老人进入组团后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十分具有家庭气息。,3-,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属性,除了组团内的小起居厅和一层的休憩、活动区外,真寿园的每层还设有一处阳光活动厅(图26),供各层四个组团的老人共同使用,形成了介于私密和公共属性之外的半公共空间,使组团与外界之间形成了舒缓的过渡。老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打盹,也可到露台上种花、观景,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4-,就近分散设置服务用房,4-,注意空间的有机联系,真寿园每个组团内部设有各自的护理站,护理人员负责组团内老人的用餐、日常活动等。每两个组团之间设有一处服务台,包含洗衣间、污物处理间、仓库等,每层还设有小型公共浴室。这种将服务后勤空间分散、就近配置的做法有利于缩短护理人员的工作动线,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值班、记录、复印、洗晾衣等功能集中设置,并保持了各空间的相互连通。当管理人员位处服务台时,既能透过两侧组团的玄关观察到组团内的状况,又可方便地备餐、监管后台洗衣设备及晾晒区的状况,还能及时知晓走廊侧的来人,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日本淑德共生苑,淑德共生苑位于日本千叶县千叶市,建筑位于一片城市近郊的用地内,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绿树环绕,环境幽雅。筑依据场地形状,以两组院落围合式的建筑组团连接组合而成。一层在两组建筑的结合部设置公共出入口,以开放的庭院形成入口对景。,基本信息,日本淑德共生苑,建筑特色,项目选址注重交通便利,淑德共生苑,位于离东京很近的千叶市,紧邻连接高速路的城市干道,交通便利。既方便老人的儿女亲友前往看望,又方便老人参与熟悉的城市生活。,淑德共生苑,千叶市,轨道交通,高速路,城市干道,注重环境设计,项目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设法营造幽雅的环境。淑德共生苑利用绿化中庭使各层共享内部环境,还在屋顶开辟种植小农场,既丰富了内部环境,又为老人提供了多种活动方式。,屋顶花园位置,注重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建筑的顶层,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供入住老人参拜的佛堂月影堂。由于淑德大学是佛教学校,每周五会请来附近寺院的僧侣来讲经,并与入住老人进行交流,给老人以很大的心理寄托。这里也常常成为举行家庭亲子聚会的多功能厅。,屋顶佛堂月影堂,注重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看护单元的设计是整个养老设施成败的关键。护理单元由10个带卫生间的单人房间和一个集中的公共区域组成。公共区域的设计借鉴了家庭起居的模式,设置厨房、家庭料理台、家庭式餐厅还有家庭起居室等。餐食统一配送到护理单元,以家庭厨房方式提供给单元内老人用餐。老人们在这里类似于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可以下厨配餐、围桌共餐,还有绘画、缝纫、手工等适合老人的活动空间,也有大家一起看电视的家庭起居交流空间。老人的独立居住单间相对私密,内设卫生间,卫生间有洗手盆及座便器设施。从老人安全角度考虑,独立卫生间不设置洗浴设施,每个护理单元设置一处集中的洗澡间。,建筑设计与运营管理的紧密配合,淑德共生苑二层部分辅助空间集中设置,利用回游动线串联起护理站,公共卫生间,储物间等房间这样的布置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一方面,护理员可以一边从事后勤工作,一边照看到公共空间中的老人;另一方面,在老人吃饭、洗浴等所需人手较多的时间段,附近的工作人员可以实现相互间的协作,减轻工作压力。除此之外,集成式的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节省建筑面积。,回游动线,回游动线,辅助空间,阳台的设计,同一层的阳台大多是相互连通的,并与走廊、楼梯间、公共起居厅等空间相连,在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可为老人提供除走廊之外的第二条紧急逃生通路。此外,在平时的使用当中,阳台作为老人居室向室外空间延伸的部分,是老人休闲、观景、晒太阳的好去处,空间的连通可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阳台通路优化了工作流线,有助于缩短护理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行走距离,提高工作效率。,互通式阳台,参考网址,http:/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来源:装饰杂志2012年第9期,谢谢,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